当试到刀套上刻有狮子的刀时,包可弘亲自把刀从刀套里拔了出来。他看到刀身后,吃了一惊,只见刀身上布满了花斑,斑纹犹如丝绸织纹,光泽夺目。他惊诧地喊道:“波斯刀?”
古代波斯人善于把精钢使用折叠锻打法来打制刀具,这种刀锋利无比,可以砍断飘在空中的丝巾,也能轻而易举地砍断铁片,战场上对垒时,这种刀往往能把对方的刀砍成二段,欧洲人称这种刀为“大马士革刀”。元代这种刀传到中国,中国人称之为“波斯刀”或“乌兹刀”,并开始仿制。戚家军刀打制时,就吸收了这种锻造方法。这种刀在元代就要200两/把,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欧洲人,能拥有“波斯刀”者都是将军级军官。进入大明后,由于失去了刀具用钢的来源,“波斯刀”已失传。包可弘今天却在这个铁铺里见到了这种大刀,价格却只要50两。
刘云龙朝包可弘做了个“请”的手势。
包可弘拿着刀走到院子里亲自试刀,一刀砍向木桩,木桩应声而断,刘云龙又递给他一根粗2寸的铁棍,包可弘把铁棍放在地上,举起刀砍向铁棍,只见火星闪起后,刀锋砍进了约半寸。
包可弘说道:“好刀!”
刘云龙问道:“包大人,这些刀满意吗?”
包可弘说道:“不错,你这些刀全是好刀,名符其实。”
刘云龙说道:“那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吧。”
庄翔东喊人抬来装银子的木箱,里面装着7100两银子。
陆东鸣喊人过来,用玻璃棒蘸了点硝酸,滴在银子上,银子表面呈米黄色。
古代检验金子、银子的成色时,都要用到试金石。试金石的学名叫“碧玄岩”,是一种黑色的含二氧化硅的岩石。
检验金子的成色时,比较精确的办法就是用金子在试金石上磨出金道,再用对金牌比对金道的颜色,就能判断金子的成色。不过明代的金子受冶炼技术的限制,这个“成色”大概在75%—80%之间,并不是后世的足金。
检验银子的成色时,比较精确的办法也是使用试金石,用银子在试金石上磨出银道,再抹上验银药。验银药是用水银与95%的白银调制成的面状软药。银道上涂抹验银药后,如银道上的银都溶进验银药,说明银子的成色很高;如银道上还留有大量“银迹”,说明银子的成色很低。民间检验银子的成色时,通常用最简单的办法,即用牙齿咬,如咬不动,说明含铅量较大,成色低,或者是假银子;如是软的,说明含铅量较少,成色高。
陆东鸣检验银子的成色时,用的是新法,即硝酸法。硝酸滴在银子表面,成色高的,表面呈米黄色;成色比较高的,表面呈淡绿色;成色低的,表面呈深绿色,甚至黑色。
陆东鸣验过银两的成色后,把1102把刀移交给了包可弘,其中2把“波斯刀”是为包可弘、庄翔东定制的。
刘云龙又让顾明荣拿出几把匕首,问包可弘:“这种短刀,要吗?”
包可弘接过刀,刀套是呈棕色的皮套,刀把是黑色的。
其实,大刀也好,短刀也好,以往的刀套大多是木质,外面包一层皮。大华公司打制的刀,刀套是在塑料套外面包一层皮,重量比木质刀套轻了好多。
他拔出短刀,看到这种短刀总长约1尺,刀身长约6寸,发着明亮的光芒。
顾明荣拿起一把短刀,又拿过一片铁皮放地上,左手按住铁皮的一角,右手拿起刀割起了铁皮。铁皮居然被割开了。
在场的人全部惊呆了,竟然还有能割铁的刀,这种刀用于短兵相接时,焉有不胜之理?军队中的斥候用这种刀的话,不仅便于携带,还便于暗杀。
包可弘问刘云龙:“这种刀是什么价?”
刘云龙说道:“不贵,每把刀2.5两。”
包可弘问道:“你打制了多少把?”
刘云龙说道:“这种刀是试制的,才打制了10把。你要多少?”
包可弘说道:“你给我准备100把。”
刘云龙说道:“可以,后天就可以交货。”
包可弘说道:“那行,3天后我派人来取货。”他转过身又对陶大鹏说道:“你把这些刀拿到卫所里去。”
陶大鹏说道:“大人,这些刀不都是给我的吗,怎么要全部拿到卫所里去?”
包可弘说道:“你1个千户所打制的刀就要7100银子?其它千户所也打制的话,你要我们卫所喝西北风吗?我决定了,这1100把刀由卫所统一分配。”
这次铁铺打制的1102把刀,需要7098两银子,如苏州卫5个千户所全部用这种刀的话,需要3.75万两银子,这样的话,苏州卫铸炮的钱就没了。
于是,陶大鹏就噘着嘴,气呼呼地招呼士兵提刀。
包可弘问刘云龙道:“你们这种刀是怎么打制的?”
刘云龙说道:“想参观吗?”
“当然想。”
于是,刘云龙就领着包可弘、庄翔东、陶大鹏、陶红到车间里参观。
走进车间后,除了听见蒸汽机的轰鸣声,还听见一阵叮叮当当的敲打声。
顾明荣带着大家来到炉膛前,只见炉膛内有十几把菜刀的毛坯。
一个铁匠从炉膛内取出一把刀坯,放在气锤的墩台上,然后按下按钮,气锤就开始锻打,他们进车间听到的敲打声就是气锤敲打的声音。
包可弘问顾明荣:“怎么你们打刀具都用机器了?”
顾明荣得意地说道:“人工打刀具,速度慢,力度也没机器大,用机器打制后,刀匠还省力。”
“照你们这样打刀的话,瘦小的人也能打刀了。”
“是的,只要掌握了打刀工艺,再瘦小的人也能做铁匠。”然后指着陶红说道:“比如像她这样的姑娘,也能打刀。”
陶红说道:“我又不懂打刀工艺。”
顾明荣开玩笑地说道:“你想学的话,我可以教你。”
陶红说道:“我一个女孩子,学学女红还差不多,学铁匠干嘛?”
大家站在气锤前,看到铁匠把刀坯用重锤敲打了十几下后,再把刀坯放入炉膛升温,然后再取出来,开始折叠锻打。
包可弘问道:“这个炉温大概有多少度?”
顾明荣说道:“这个炉温在900℃—1000℃之间。”
“如打制我们的军刀呢?”
“打制你们那种军刀的话,因材质不是普通的钢,温度通常要保持在1300℃—1500℃。”
“我们那种军刀用的是什么材质?”
“是含锰、硼、钒的特种钢。”
“那种钢,外面有卖的吗?”
顾明荣摇摇头,说道:“没有。”
庄翔东问道:“打制菜刀时,为啥要把温度控制900℃—1000℃?”
顾明荣说道:“如炉火温度过低,钢材还没软化,别说是人,连气锤也打不动。如炉火温度过高,就会导致钢材断裂甚至熔化。我们把炉温控制住,只是把钢材加热到软化状态。”
“那为啥要反复锻打呢?”
“刀坯通过气锤反复锻打、反复折叠,把钢材内部的气泡挤出来,使其内部质量更加致密,分布更均匀。”
“一般要锻打多少次?”
“100多次。”
庄翔东心想,也幸亏是用机器锻打,要是靠人工敲打的话,打一把菜刀就得把铁匠累死,怪不得菜刀也贵。他不甘心的问道:“少打几次行吗?”
“我们铁匠都懂这么一句俗语,‘炉中生造化,锤下定乾坤’,捶打次数少了,打制出来的刀具就不耐用了。”
包可弘在边上插话道:“千锤百炼说的就是铁匠。”然后问道:“说说你们的打刀工序。”
顾明荣说道:“打刀,捶打是第一步,刀具打制并打磨好刀身后,还要进行热处理。”
“你们是怎么热处理的?”
“首先是正火,以稳定钢的内部结构。”
“你们是怎么判定正火温度的?”
“这个我们铁匠都有经验。如没有经验的话,可以用磁铁来判断温度有没有达到正火温度。”
“用磁铁?”
“钢材在临界温度下是非磁性的,如刀身不再吸引磁铁,说明温度已到了钢材的临界温度。”
“原来如此。然后呢?”
“接着是淬火,使刀身变得很硬,可以用水来淬火,也可以用油来淬火。”
“用油淬火?”
“是的。用水淬火的话,冷却是很快,但刀身易变形、开裂,用油来淬火的话,冷却时间是长了一点,但刀身不易变形。”
“怎么判定刀身硬不硬呢?”
顾明荣就说道:“有二种办法来检测刀身的硬度,一种是我们专门研制的硬度仪,一种是用特制的锉刀。”说完就拿过边上一把锉刀,继续说道:“这把锉刀的硬度在62—65之间,用这把锉刀去锉刀身,如锉刀能锉入刀身,说明这把刀的硬度低于55;如锉刀打滑但能锉动,说明刀身的硬度在60左右;如锉刀有被破坏的痕迹,说明刀身的硬度比锉刀大,刀身的硬度至少在65以上。如要检验你们那种军刀的硬度,得用另一种锉刀。”
“淬火后就行了嘛?”
“不行,还得回火。”
“为啥还要回火?”
“刀淬火后,刀会变得很脆,回火的目的是消除淬火时的内应力,降低刀具的脆度。”
“回火的温度呢?”
“各种钢材的回火温度是不一样的,像这种菜刀和你们那种军刀的回火温度,一般控制在150℃—250℃就行了,回火后刀具不仅有高硬度,还有高耐磨性;如是做弹簧的,或做模具的,就用中温回火,温度控制在250℃——500℃之间;如制作机械上的连杆、齿轮、轴,就需要高温回火,以获得强度、硬度、韧性、塑性都较好的性能。不过加温到回火温度是一回事,控制冷却速度又是一回事。”
顾明荣一番解释,都快把陶大鹏兄妹俩搞晕了,怎么打个铁还有这么多讲究。陶红心中想道,幸亏刚才没答应顾明荣学铁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