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来时,荣氏正与裴大夫人坐着商议归宁之事,声音传出帘栊,半夏提着糕点盒子在外,却不急着入内,拉着往外廊雀鸟笼下闲谈,等荣氏同春枝一道出来,半夏才入内给裴大夫人请安。
裴大夫人看她提着物件来,掀开里头又是几样裴霈拿手的合季果子,笑问道:“你家姑娘有什么事又要折腾?无事不登三宝殿,这几样果子费时费力,平白无故的,她可不舍得待我这个婶婶这样好。”
“夫人这话可冤枉姑娘了,姑娘心里都念着您。”半夏含笑布置好果子,将来意细细说了,又道,“姑娘说去岁她病重时,同大奶奶说话,大奶奶言语粗疏些,那春枝脸上便隐有不满,寻常奴婢哪有这等本事,故而想替大奶奶防着,如今日子正好,姑娘也不想让旁人轻易坏了大郎君与大奶奶的情分。”
听得春枝对荣氏似有不敬,裴大夫人脸上的笑容也淡了:“此事当真?”
“您也晓得,姑娘不是什么满嘴胡吣不知轻重的人。”半夏说道。
裴大夫人略一沉吟,当即叫来漱玉,让她从院子里点出几个生得仅是清秀,但性子格外敦厚老实又忠心的小丫头,一并送到裴江院子里,又转向半夏:“你回去嘴巴紧一些,不要胡乱让旁人晓得这是你姑娘的主意。”
半夏明白,一个未出阁的堂妹插手兄长房中事,哪怕心肠好,但传出去总归不好听,便应承道:“奴婢晓得。”
裴大夫人这才让她退出去。
漱玉这头领着几个适龄丫鬟来,赶巧荣氏尚未进屋,两下撞着,荣氏便上前同漱玉说话,漱玉抿着嘴笑:“奶奶要回家归宁是好事,夫人念着您到时要归家半月,只留春枝姐姐一个人伺候恐怕辛苦,且到底是您娘家人,大郎君也不好过分支使,便让我带这几个黄毛丫头过来帮着打下手,等您从亲家太太那处回来,便把人带回去。”
荣氏嫁入裴家已有两年,但尚无子嗣,见着漱玉带几个丫鬟来,原先还担忧着是婆母要破了裴家的规矩私下塞妾侍进来:这种事并非绝无可能,虽然明面上都不会闹出去。
等听漱玉一番解释,再看了看身后那几个分明还没到婚嫁年纪的丫鬟,荣氏笑容也明快起来:“母亲当真思虑周全,倒是我想得不够仔细,这点银子拿去买胭脂,再替我谢过母亲。”
一点不足为道的打赏,漱玉便没推辞,带着笑容接下一个荷包,余光里望见春枝怨毒厌恶地盯着那群丫鬟,漱玉的心也略微1沉了沉:看来霈姑娘想的果真没错,这春枝果然不是个老师安分的人。
她收起银子,将几个丫鬟留下,便自个儿回正院,又将春枝的事细细同裴大夫人回禀,裴大夫人让她莫要打草惊蛇。
……
六皇子坐在王婉对面,锦衣狐裘,一副浊世佳公子的皮相,他生得跟太子有些相似,只是因常年在外办差,眉目间反而多出些许近乎悲悯般的柔软。
但王婉仍旧局促不安地坐在他对面,并不因这点柔软而稍有放松,她语速飞快地将裴霈去年就叮嘱给她,但她因平江世子出事后裴家的短暂沉寂而抛之脑后的事情,仔仔细细坦白给六皇子。
只是掩盖去了她曾经对王妗做的一切。
六皇子听罢,停住手中落子动作,一双墨玉棋子般的眼睛望向王婉,眼神里流露出如窗外湖上白霜般微凉的笑意:“她拿了你什么把柄?你不是这等会为着一点恩惠就甘心以身涉险的人。”
他的指尖夹着棋子,一下接一下的点在棋盘上:“否则娶你跟娶王妗,又有什么区别?”
六皇子语气轻柔,但在王婉听来却重逾千斤,她脸色煞白,低下头去不发一言。
“话说明白。”
棋子被丢回棋盒,发出清脆的一响。
王婉心头一颤,忍着惊惧将真相娓娓道来,六皇子听罢,忽而一笑,清朗愉快:“你果然是做我宗妇的好人选,极妙,为着你,冒险去受她裴娘子驱策做一回刀,倒也并非不能接受。”
王婉悄然抬起视线,恰巧看见六皇子眼中盈满笑意,恍若星子落湖中。
六皇子当即同她定下脉络,又嘱咐道:“你寻个机会,让她亲自同我面谈。”
“要做人刀,也要清楚为何做刀,否则一辈子也做不了操刀者。”
王婉称是,又问:“殿下为何不寻机去与裴大郎君相交,到时能来往……”
她话说到一半,就从六皇子望向她的目光里察觉到不妥,掩口道:“是妾失言,此行无异于暗室举火,属实不妥。”
六皇子这才收回目光:“父皇最恨党争,除了大哥,谁也不能在他在位时结交大臣。”
“毕竟储君结交是君臣相宜,为日后坐拥江山,我们到底只是臣子。”
六皇子唇角笑意转冷,却再不多言。
王婉识趣收声,自发告辞。
临近年关,大年二十六。
这是帝京里最后一回要宴请客人的机会。
去岁此时,京都因平江王所谓叛乱闹出好大一场乱子,而今年,裴霈从自家大伯与兄长口中已然得知:如今塞北兵权尽归帝京,已然太平无忧。
裴江今年入了翰林院,考庶吉士,只是如今仍旧只是个待诏,尚且没有入阁伴驾的机会,但到底是新科进士,加之岳家不算太拖后腿,是以今年宫宴,他也能以官身一道入宫。
又是熟悉的场景。
裴霈却在宫门口遇见霍家。
她凝望着跟着霍老太太身边那面孔生疏的女子,心知这或许就是她上辈子未曾得见的三舅母。
霍家三房一直在外,从无归京,仿佛与霍家浑然割裂,其中缘由裴霈并不知晓,只清楚这位三舅母是个有手段的,算是霍家三妯娌里内宅最干净那个。
至于究竟是手段了得,还是当真鹣鲽情深。
裴霈无意探寻,她放下车帘,在半夏搀扶下跟着裴大夫人打算一道去仁寿宫请安,酬谢太后娘娘那份懿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