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你坐。”灶王爷这事刘圭并不打算跟夫人多说,他夫人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天天要拜菩萨的,如果听说了这事,只怕会逼着他立刻停手。这夫人的父亲,正是顶梁州知府衙门里头,通判手下最得力的左右手,刘圭还指望着岳父能够提拔他一把,把他带出这贫瘠的下等县,因此平时处处都挺尊重夫人,并不敢得罪。
刘圭坐在正厅等着食物,熬了一晚上他也有些饿了。可是当食物端上来的时候,他的眉头就越发地皱成一团。
刘圭自己小时候没有讲究的条件,但是他的夫人可是从小就当大家闺秀培养的。所用的食物一直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味道必须清淡,食材必须新鲜。味道怪的不吃,味道不正的不吃,味道重的也不吃。就连葱、姜、蒜、茱萸、香菜这些调味料,夫人这边的食物也是从来不加的。就怕吃了重口味的东西,会导致身体或者口腔有异味,影响大家闺秀的形象。
但是今天端上来的这碗汤粉,虽然看着如平常一般,淡黄色的汤汁里头浸泡着半透明的米粉,看起来汤清粉白,十分素雅。米粉看起来很有弹性,上面还挂着一些棕色的螺肉,和切成小段的笋丝、豆皮和花生米。
然而随着这碗粉越靠近刘圭,他就越闻到一股强烈的臭味,就像是腌坏了的酸菜中加上腐臭的鱼腥味,越靠近越刺鼻。刘圭差点没忍住要破口大骂,但是看到四周神色如常的夫人和下人,他就猜这肯定又是灶王爷搞的鬼,其他人应该是闻不到。
刘圭没敢动筷子,他看到素来饮食清淡得宜的夫人,在尝试了一口米粉之后,居然扬了扬眉,冲着身边的大丫鬟说了一句:“紫绡,今儿个这个汤粉不错,赏它的厨师。”
“是。”旁边的大丫鬟行了礼下去,过了一会儿,兴高采烈的厨子过来领赏,跪在地上连连磕头,看起来一切都很正常。
刘圭不不知道灶王爷给他准备的到底是什么,生怕眼前的汤粉是障眼法,实际上是一盘腐烂的臭鱼酸菜,便开口吩咐:“去给我拿几个馒头上来。”
“老爷怎么今天突然想吃馒头了?”夫人奇怪的问了一句,她嫁的这个相公虽然家世一般,但是最是好吃。像馒头这种淡而无味的食物,他平时是很少碰的,大肉包子还差不多。
刘圭有口难言,难道说是灶王爷在整他?
刘知县猜得没错,这一切自然又是方晴儿动的手脚。
她上次跟淼淼一起吃螺蛳粉火锅的时候,看到路边好几个路人,捂着鼻子跑过去的,因此灵机一动。这次去横店,主要就是采购这些“臭味食物”去了,她之前认知的不多,这次特意去找,才发现横店的臭味食物还真不少。
主食就有螺蛳粉、毛豆糯米团、和各种榴莲制的点心、蛋糕、蓝纹奶酪搭配的各种食物。菜就更多了,臭豆腐、臭鳜鱼、肥肠、毛豆腐、腐乳、霉苋菜梗、酸肉、酸鱼、臭冬瓜、霉千张、鲱鱼罐头等等,各个都是看起来道貌岸然,气味却一言难尽的存在,就连饮料,也有豆汁儿这个大杀器。
方晴儿反正是每样都准备了不少,有些还是多款式结合的,比如肥肠包子,还有提前准备好的融化的蓝纹奶酪,可以涂在任何食物上。
为了只让刘圭闻到而不祸及其他人,方晴儿特意用上了上次偷吃大餐时的气味屏蔽罩。她这次屏蔽的范围是除了刘圭之外所有人的鼻子。
方晴儿和赵明亮照例趴在房顶,等厨师端上来食物的时候,方晴儿就迅速将其替换掉。很多臭味食物失去了气味之后,看起来跟普通食物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甚至更加鲜美。
就像刘知县和知县夫人,因为方晴儿不能确认哪份是哪个人的,所以两碗都换了。他们两面前的都是螺蛳粉,但是夫人闻不到螺蛳粉的臭味,品尝的时候反而更能尝出这汤汁的鲜美,米粉的劲道,加上口感不一但都鲜嫩爽口的各种配菜,就让夫人吃得十分满意。而刘知县,压根就不敢尝试。
这会子听说刘知县要馒头,方晴儿就偷笑了一下,嘿嘿,还好她早有准备。趁着厨子去做馒头的时候,方晴儿也赶紧忙活了起来,蓝纹奶酪刷馒头,走起。在厨师端过来之前,方晴儿就通过系统的扫描,把自制的蓝纹奶酪馒头,切成了跟厨师一样的形状。
要知道,蓝纹奶酪正常是深黄色或者浅橙色的,上头还有一些蓝霉斑点,为了将它抹在其他食物上还保持食物的本色,方晴儿可是花费了好一番心思。不过效果还是不错的,她特意拿出来给赵明亮看了一下,赵明亮虽然捂着鼻子一脸痛苦,但还是艰难地点了点头,表示除了气味之外,并没有看出跟普通馒头的区别。
很快,厨子就用托盘装着一叠馒头上来了,盘子里头的馒头洁白如雪,已经切好了片,排成整齐的形状。然而,刘圭却在这馒头片上,闻到了另一种难以言喻的味道。他仿佛被一种强烈的气味迎面击中,那是一种混杂着酸、咸、甜的独特气息。有点像是县城西头没有人管理的垃圾场,里面混合了各种酸腐的恶臭,刘圭曾经因为处理公事,坐马车经过一次,熏得他掩鼻而逃。
刘圭绝望的看了看四周,果然,其他人脸上都没有露出任何不对的神色,看起来又是只有他一个人闻得到这种味道。
知县夫人看到刘圭脸上扭曲的表情,觉得有些奇怪。
今天整个早上,老爷都有些不对劲。但是她从小受到的闺训,都告诉她说大家闺秀,就应该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气度,再加上刘圭看起来也并不想跟她商量,因此,县令夫人便也不动声色,只是用筷子夹起了一个馒头片,放在了刘圭面前的碗内,温声说道:“老爷,公事繁重,您多用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