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人李氏下葬后,大伯母王氏却没慌着返京,常常在陈氏这叙话,从她那儿谢宁了解到了京都那边的状况。
尚书令位置空缺,谢高有心角逐,上半年花重金寻摸了几个扬州瘦马,送给了京都几位大人,送到梁王府的那个被退了回来,留在了府上。
这事儿一开始是知会了王氏的,美色贿赂绝对算不上入流的手段,可谢高心切,王氏便没反对,谁知出了岔子。
“你是不知道那女子,我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王氏压低了声音。
陈氏直起身,“我在闺阁中时,我奶嬷嬷给我讲过些青楼女子的手段,莫不是大哥他也……”
她看了看王氏,不好再说。
王氏点点头,“不堪入耳。”
“长嫂无需入心,不过是以色侍人,一时新鲜,不会动摇长嫂你在府上的地位。”陈氏安慰道。
谢宁听到这儿,心道阿娘和伯母还是小瞧了那女人,她可不是梁王不要的,恰恰是梁王看中她才打发回来监督谢家的,只叹谢高竟没发现。
上辈子谢宁入梁王府时,这女人已经给谢高生了两个孩子,地位稳固,加上谢高宠爱,在谢府地位不低,王氏日子并不好过。
“我自然是知道他们不能把我怎样,只是我一日日看着碍眼。”王氏道。
陈氏急道:“一个买来的,发卖出去便是。”
王氏愣了愣,“我是看你大哥碍眼,关那女子何事。”
陈氏一噎 ,谢宁看了看王氏。
她这伯母眼明心亮,发生了这种事,确实是男人的错,他们下贱才好这一口,不然也不会被拿捏住。
也是巧了,府上才办了丧事没两日,沈氏又没了踪迹,二房三房那边便起了幺蛾子。
二房谢玉还在孝期,便同婢女芍药白日宣淫,因着他腿脚不便,听了动静没来得及爬起来,被王氏去传话的大丫鬟撞见,王氏知道了这事儿,唾弃得很,想要发作人,可这是谢玉私德有亏,不能拿到明面来说。
当日夜里,谢磐又来同她说三房那边有人在偷盗府中财物贱卖,已经抓了,竟是小李氏的贴身丫鬟。
小丫头没经住一顿打,招了,说是小李氏说老夫人没了,他们没靠山了,这谢府也要还给谢家嫡支了,这些东西都带不走,于是才偷出去卖了换银子,今晚上这次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王氏大怒,下令彻查谢府上下,查出来一堆烂事儿,她跑来陈氏这里求证,却从奶嬷嬷那儿得知了更多老夫人李氏迫害陈氏的事儿。
“哎呀,真是一群孽障。亏得谢高日日说他们打理祖业有功,这才允许他们住在这儿,瞧瞧,这是什么个烂摊子!”
谢宁心想,谢高自然会说旁支的好话,李氏这些年帮着他做了多少事还不知道呢!
王氏又说,“我不管他谢高和老爷子同不同意,我看那些人碍眼。”
老夫人李氏已死,偏偏是先瘫痪才死的,没留下一句话给谢玉几个,威胁不到谢高。加上库房和粮食失窃,大概谢高现在心里正恨着,此刻王氏要赶旁支的人出去,正合他意。
谢宁见事儿成了,想让王氏看到的听到的都成了,吩咐庞四处理干净尾巴,让那个芍药连夜拿着银子跑路。
谢玉和芍药这事儿是谢宁设计的,可小李氏那绝对是他自由且超常发挥,不然可能还得耽误时间。
芍药原以为被沈氏送给谢玉是过好日子的,谁知老夫人那么快没了,谢玉不仅残废还没钱,从谢磐那儿她知道了银子的好处,于是有人拿着银子让她演最后一出戏,她何乐而不为。
第二日谢宁就听说她刚出了城被流民抢了,钱抢了,人也是,据说是抢沈家母子那同一批。
庞四说,那个谢磐,不是个愿意吃亏的人,看来庞四看人很准。
………………
几日后,就在各州县粮食告急,民不聊生之际,开始有粮铺开门卖粮食了,一石五十文,足足比灾前贵了一倍不止。
“五十文一石?你怎么不去抢呢?”
“我要告官,你个无良奸商,趁机涨价!”
“大家不要买他们的粮食!”
尽管民众骂声鼎沸,可卖粮的粮铺门前还是络绎不绝,队伍从门口排到城外,从白日到天黑。
有钱的不怕贵,只怕买不到。
临街的茶楼上,刘锜看着这一幕,面色不豫。
“先生可觉得我绝情?”谢宁问。
毕竟趁着水灾卖高价粮食,无疑是为人所不耻,那些人骂的话大概便是所有人对她的看法吧!
刘锜摇摇头,“这件事,姑娘不做总有人做。”
和聪明人说话就这是好,点到即止。
如刘锜所说,即便是国难当头,并不妨碍有人从中牟利,总有人会在苍蝇的腿上刮肉。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世家权贵拥有世间所有财富,选择独善其身。上辈子,这场水灾,各世家是最后的赢家。
在各县粮仓的粮食用尽,世家把着自己的粮库,以每石六十文甚至七十文卖给平民,因粮价太贵,无数人买不起粮食,只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吃草根刮树皮,死的人不计其数。
这辈子,粮食到了她这里,可她也并不是善人。她既然要复仇,对上京都那些人是早晚的事儿,她不希望这辈子再遇上那些人 时还是没有反抗之力,还是遭人摆布,所以她要名利和权力,也要钱。
刘锜见她沉默,笑道:“王大虎那边昨日传信回来,说陈家找到他要买二十万石粮食,一石三十文。姑娘觉得这笔买卖可以做吗?”
“不做。”
“我猜到姑娘会这样说。”
谢宁笑了笑,“若是陈家愿意出五十文一石的价格,我考虑匀二十万石粮食给他。”
刘锜想了想,“这样亏本的买卖,他们可不会做。”
谢宁见刘锜说的笃定,笑着说不会,“不如我同先生打一个赌,若按我说的去做,我敢保证陈家会出五十文一石的价格来买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