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救世宰相
  4. 第420章 缓慢东进
设置

第420章 缓慢东进(1 / 1)


宁远总兵府大堂内。

唐通拱手躬身向坐在正中的多尔衮行礼。

多尔衮笑着抬抬手:“唐总兵免礼,请坐。”

唐通站起身,坐到一旁多铎的下首。

坐在唐通对面的代善微笑着问:“唐总兵去而复回,是不是与吴大帅商量好了?”

唐通:“我们在山海关,以为君父报仇号召全体军民同仇敌忾,马步军队加紧操练,附近乡绅义民纷纷武装起来报效国家。如今已经组织了十几万人马,且不说大兵西向,会有更多的军民群起响应。吴大帅经过一番思考,命在下来回复各位王爷,我们是真心与大清交好,共同剿灭闯贼之后,以兄弟之邦的身份共掌天下。摄政王让我们剃发称臣,是不是有些强人所难?”

多尔衮皱了皱眉头,口气强硬地说:“让你们剃发称臣,是考验一下你们到底有没有永世结好的决心,怎么能说是强人所难呢?”

唐通:“汉人的古训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稍毁。流传了几千年的发式,怎么能说变就变呢?”

坐在一旁的范文程轻巧地说:“变通变通,一变就通。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为什么要提倡胡服骑射?还不是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而变通。”

唐通轻轻笑道:“范先生早已成了满清人,说这种话当然容易。我们终究是大汉民族,怎么能够轻易改变祖宗传统?”

多铎有些不耐烦了:“只要你们能守住山海关,打得过李自成,当然可以保持你们的传统。我们满清人也可以静观待变,减少了许多无谓的流血牺牲。”

唐通一下子僵住了,半天没有说话。

还是代善成熟老练,笑着对唐通说:“既然,吴大帅能够大旗一举众志成城,你们不妨全力对付李自成。我们大清保证坚守兄弟之邦的情谊,绝不会从旁掣肘。”

唐通只得尴尬地起身拱手道别。

夜,宁远总兵府大堂内。

两摄政王多尔衮、济尔哈朗并排坐在中间,其余王公大臣分别坐在两边。

多尔衮首先发言:“今天唐通前来,表达的意思已经十分明显,吴三桂决不会乖乖地剃发称臣。”

济尔哈朗轻蔑地一笑:“这个吴三桂,年龄不大心机不小,既想借助咱们大清的兵力打垮李自成,又想轻松地占据黄河以南大片国土。”

代善:“吴三桂的算盘打得太精了,但现实会把他碰得头破血流。”

一个正黄旗将军说:“那就让李自成狠狠收拾他一顿。”

代善:“是得让李自成狠狠打他一顿,但既不能打残了,又不能打垮了。”

多铎不解地问:“为什么?”

代善:“若是吴三桂的关宁铁骑,被李自成打残了、打垮了,咱们大清就缺少了一只强有力的友军。但关宁铁骑若不被李自成打疼了,吴三桂就不会乖乖听咱们的话。如何拿捏好这个分寸,是对咱们的考验。”

多尔衮立即说道:“还是礼亲王经验老道。这次出兵支援吴三桂,就请礼亲王为大军统帅。”

代善赶紧摆手推辞:“哪里有这个道理?二哥一个六十多岁的白胡子老头,领兵上阵杀敌;你们这些三十来岁的小兄弟,反而在家里躲清闲?不怕别人笑掉大牙?”

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

多尔衮等大家的笑声停了,才说道:“既然,礼亲王不愿意让我们在家里躲清闲,我就和多铎等人领兵,开到山海关附近,等到吴三桂和李自成杀得难分难解之时,咱们伺机火中取栗。请礼亲王、庄亲王带兵镇守沈阳、锦州。

在场所有人站起来一起应道:“听凭睿亲王差遣。”

三河县东大路上。

大队大顺军骑兵、步兵,缓缓东进。奇怪的是,几乎每个骑兵、步兵都背着一个包裹,队伍中还夹杂着一些年轻女人。

刘宗敏见行军速度太慢,骑着马冲上路边一个高坡,举着马鞭大声骂道:“你们这群混蛋,到底是行军打仗,还是到市镇上赶集买菜?磨磨蹭蹭的,都离开北京两天了,才前进了八九十里地,简直就是乌龟爬!”

将士们平日若见刘宗敏大发脾气,早就吓得瑟瑟发抖;现在却置若罔闻,刚才怎么走,眼下还怎么走。

刘宗敏气得大喊:“亲兵队集合!”

刘宗敏的一百多个骑马亲兵,懒洋洋地聚集在山坡下,等着他下令。

刘宗敏一见自己的亲兵,都是这么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气得立即冲下山来,抡起鞭子左右开弓,一连抽打了几个亲兵,恨恨地骂道:“没吃饭吗?魂儿丢了吗?”

亲兵们敢怒不敢言。

亲兵队长赶快催马走过来,缓声说道:“权将军息怒,请下命令,属下们马上去办。”

刘宗敏这才气呼呼地说:“你们立即把夹杂在队伍里的女人通通拉出来,把步兵、骑兵背着的包裹通通抢过来扔到地上。就是这两样东西,拖慢了行军速度。”

亲兵队长赶快凑上去,小声对刘宗敏说:“权将军,千万不能这样做!”

刘宗敏把眼一瞪:“为什么?”

亲兵队长仍然小声说:“带着女人、背着包裹行军的,至少有一半以上;犯了众怒,我们的小命不保不要紧,恐怕还要连累权将军。”

刘宗敏恨恨地骂道:“这哪里像起义军的将士,简直就像一伙打家劫舍的土匪!”

亲兵队长:“说句难听的话,他们比土匪厉害多了;在北京城里,大白天闯进百姓家劫财劫色。还能跟着权将军去山海关打仗,已经算不错了。”

刘宗敏气得说不上话来,接着催马向前狂奔。

缓缓前进的队伍忽然停住了。

前面,一队盔甲鲜明的大顺军骑兵,保护着一驾装饰豪华的彩绘马车。

刘宗敏骑马奔驰过来,只见身穿豪华服装的李自成,坐在大路旁边的马扎上,两个乡绅模样的人跪在他面前。

刘宗敏正要开口说话,却听李自成召唤他过去:“正好宗敏来了,过来一起听听。”

刘宗敏只好下马走过去,站到李自成身旁。

李自成对两个乡绅说:“别跪着了,起来说话。”

李友松、刘泰临同声说道:“谢大顺王。”

李自成问道:“你们为什么赶了几百里路,要到北京去见本王呢?”

李友松回答:“我们早就听说过大顺军是仁义之师,吴三桂胆敢勾结满清鞑子对抗天兵,是自寻死路。我们七八个乡绅已经在山海关附近,招募了近五万乡勇,准备投靠大顺王,共同打击吴三桂。”

李自成大喜:“各位先生真是忠勇之士,等打败吴三桂之后,本王一定重重封赏。”

刘泰临却说:“我们不求大顺王封赏,只求保境安民。”

李自成笑道:“这更说明各位深明大义,本王绝不会埋没你们的功劳。吴三桂现在有什么动向?”

李友松:“吴三桂重新占据山海关之后,知道大顺王率大兵前来征讨,便心急火燎地跑到宁远,向满清鞑子去借兵。可是未能如愿。”

李自成不解地问:“为什么呢?”

刘泰临:“也许是吴三桂期望值过高,也许是满清鞑子,不敢得罪大顺王。”

李自成满意地点点头,又对刘宗敏说:“看来一时半会儿,吴三桂还不会和满清鞑子联起手来对抗咱们。”

刘宗敏沉闷地说:“但愿如此。”

李自成见刘宗敏情绪低沉,便问:“出什么事儿了?”

刘宗敏见两个外人在场,只说道:“队伍前进速度太慢,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山海关?”

李自成便宽慰他:“吴三桂并没什么大起色,你不必过于担忧。”

李友松也趁机说道:“请大顺王放心,我们的伙伴,一定会密切监视吴三桂的动向,他若有什么异常,伙伴便会派乡勇前来报信。”

李自成对刘宗敏说:“这下你该放心了吧。”

刘宗敏无语走开。

李自成又对李友松、刘泰临说道:“请二位先生跟在本王车后,共同向山海关进发。”

二人拱手应道:“遵命。”

夜,大顺军中军大帐内灯火通明。

李自成坐在大帐后侧正中条桌后面,李友松、刘泰临分别坐在左右两边的条桌后面,三张条桌上都摆满了美酒佳肴。

李自成谦让着李友松、刘泰临:“二位先生这几天跟着行军,十分辛苦。明天中午就可以抵达山海关西城,本王特备几杯薄酒犒劳二位。”

李友松:“大顺王太客气了,草民实在不敢当。”

李自成踌躇满志地说:“朱明朝廷的上百万军队,都被本王打了个落花流水,吴三桂区区几万人马,不自量力螳螂挡车,粉身碎骨之前,若能幡然悔悟,本王还能给他一条活路。”

刘泰临立即恭维道:“大顺王的威名四海传扬,小小吴三桂算得了什么?”

李自成哈哈大笑,轻松说道:“咱们痛痛快快喝几杯美酒,预先庆祝胜利。”

李友松、刘泰临赶紧端起酒杯,同声说道:“恭祝大顺王福寿安康。”

李自成端起一杯酒一饮而尽。

三人饮罢,说了一会儿闲话。

李自成越喝越高兴,忽然说道:“不瞒二位,本王此次东来,还带来了前明太子朱慈烺和吴三桂之父吴襄。”

李友松惊奇地问:“大兵开到山海关平叛,带这两个人来干什么?”

李自成笑道:“本王虽在阵前厮杀多年,其实不忍心看到双方拼命流血。吴三桂若以忠孝为本,应当看到朱慈烺和吴襄已经真心归顺本王,何必违逆旧主和生父,与本王刀兵相向呢?他只要真心归顺,本王保证既往不咎。或者退一步来讲,他就不怕本王发怒,杀了他的旧主和生父?”

刘泰临又恭维道:“大顺王真是应天顺人的真命天子,关怀天下苍生。”

李友松也笑着说:“看来大顺王对《孙子兵法》也是烂熟于心,打算不战而屈人之兵啊。”

李自成点点头:“正有此意。”

李友松:“大顺王慈悲为怀,草民十分感动,愿献犬马之劳。”

李自成问:“先生此话何意?”

李友松:“我们二人,可以代表山海关附近士农工商,前去面见吴三桂讲明利害,他若真识时务真讲忠孝,便会放下武器真心投降;他若负隅顽抗,便是自取灭亡。”

李自成大喜:“二位先生真是上天派来的大贤,若能促成此事,本王保你们一生一世荣华富贵。”

李友松:“明天天一亮,我们就动身前往山海关,面见吴三桂。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一定让他回心转意。”

李自成:“好。”

山海关关宁总兵府小客厅内。

吴三桂一手拉着一个,把李友松、刘泰临领进小客厅,一一安置在座位上,连声说道:“多谢二位,多谢二位。”

李友松谦逊地说:“我们也没替大帅办成什么大事,只打探了一点儿消息。”

吴三桂感激地说:“这已经很难得了。二位亲眼看到流寇军心涣散、进展缓慢;又放出吴某一事无成的假消息,让他们更加放松警惕。区区几百里路,他们足足走了七八天,给我军留出充足的准备时间。多谢二位,多谢二位。”

刘泰临问:“大帅准备怎么应对闯贼?”

吴三桂满脸坚毅神色,摆出一副破釜沉舟的架势:“只有硬碰硬打上一仗,先破了闯贼的锐气再说。”

李友松:“据在下看来,闯贼对外号称四十万大军东征,其实最多不过二十万;而且个个私心严重,斗志全消。只要大帅有破釜沉舟的勇气,获胜还是大有希望的。”

刘泰临却说:“若是在关键时刻,满清人能出一支劲旅,助大帅一臂之力,定能胜券在握。”

吴三桂:“一定要让满清人看到我们的实力和决心,他们才肯出手相助。不然他们只会缩回去自保。”

李友松:“我们马上回到家乡,召集乡勇前来助战。”

吴三桂连连拱手:“多谢,多谢。”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