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救世宰相
  4. 第421章 推举监国
设置

第421章 推举监国(1 / 1)


南京兵部衙门大堂内。

史可法庄重严肃地站在门口,迎接前来拜访的凤阳总督马士英、操江提督诚意伯刘孔昭、南京礼部尚书高宏图、南京都察院都御史张慎言。

史可法将四人迎进大堂,安排落座。

等书办一一奉上香茶之后,史可法便谦恭地问道:“四位大人今日前来,有何指教?”

马士英立即笑着说:“史大人说话总是这样客气。如今黄河以北风雨飘摇,史大人执掌南京兵部,手中有兵有权,确立大明继位人选,平定北方为先皇报仇,都得仰仗史大人。下官们前来,是想听听史大人有什么高见?”

史可法面带忧容,低沉地说:“北京陷于贼手,帝后蒙难,三位皇子下落不明,此时讨论继位人选,似乎不太合适。”

刘孔昭沉不住气,等史可法话音一落,便立即嚷嚷道:“皇太子三兄弟都是十几岁的少年,贼兵一进紫禁城,说不定早殁于乱军之中。大明朝廷无主,谁来号令天下剿灭贼寇、统一南北?”

史可法沉静地说:“没有得到皇太子的确切消息之前,贸然另立新君,是仓促之举;万一以后皇太子有了下落,我们该如何处理?”

史可法的一句话,把四个人都问愣了。

停了一会儿,马士英又说:“黄河以北大部分国土陷落,陪都南京各衙门应担负起复国的重任,但群龙无首,几乎任何事情都没法推行,大家就是都不想尸位素餐也很难。”

史可法问:“马总督有何良策?”

马士英:“可否在皇家近支宗亲里,挑选一贤能之人,出来主持大局?”

高宏图、张慎言立即表示赞同:“这倒是个好主意。主意不错。”

史可法立即警觉地盯着马士英问:“马总督可有合适人选?”

马士英赶快矢口否认:“下官并无定见,只是有个不成熟的想法而已。”

刘孔昭却抢着说:“若论皇家的近支宗亲,当首推先皇的堂弟小福王朱由崧。”

史可法:“听说当年洛阳陷落,福王朱常洵蒙难,小福王朱由崧下落不明。”

刘孔昭:“前几个月,有人把小福王护送到了南京,暂住在鸡鸣寺。”

史可法问:“身份、体貌认真核实过吗?”

刘孔昭:“用不着核实,两年前我去洛阳公干,与福王父子见过多次。现在,小福王只是更加发福了。”

大家笑了笑。

史可法:“还有人选吗?”

张慎言:“先皇的堂叔潞王朱常淓也比较合适。”

刘孔昭恨恨地瞪了张慎言一眼,却也没说话。

停了一下,史可法说:“兹事体大,还需要慎重考虑,集思广益。”

夜,南京都察院衙门小客厅内。

史可法与张慎言在茶几两旁对坐谈话。

张慎言问史可法:“史大人,为什么马士英、刘孔昭极力推荐小福王朱由崧?”

史可法摇摇头。

张慎言:“刘孔昭与福王父子私交甚厚,又仗着自己是开国名臣刘伯温嫡派子孙,手握长江江防大权,所以大力推举小福王。一般文武大臣,还真不敢违逆其意。”

史可法问:“小福王品性如何?”

张慎言不屑地说:“有人总结,小福王有七大特点——贪、淫、酗酒、不孝、虐待下属、不读书、干预官吏。”

史可法又问:“潞王品性如何?”

张慎言有些钦佩地说:“贤良而且聪明。”

史可法这才说:“对二王的这种评价,史某也早有耳闻。看来还是潞王比较合适,适当时机咱们尽力推举吧。”

张慎言点了点头。

南京兵部衙门大堂内。

史可法、高宏图、张慎言、马士英、吕大器、姜曰广等十几个文武大臣,分别坐在两边的椅子上。

史可法站起来说:“常言道,国不可一日无主。但目前是非常时期,只能在皇家近支宗亲中推选一位监国,主持北伐大计。受各位文武大臣抬爱,由史某主持今天的会议,请各位大人踊跃发言。”

史可法说罢坐下,静静等待别人发言。

张慎言看了看别人,又稍稍停了一下,才站起来说道:“论关系,潞王朱常淓是神宗皇帝嫡亲侄子,是先皇的堂叔;论品行才干,潞王在近支宗亲中口碑极佳,几乎无人不夸潞王孝敬仁慈、宽厚大度、精明强干。下官以为,潞王朱常淓是合适的监国人选。”

张慎言说罢坐下,细心观察别人的反应。

稍微一停,高宏图也站起来说:“下官赞成张大人的提议,也认为潞王朱常淓是合适的监国人选。”

一时间,有四五个官员纷纷站起来,表态赞成张慎言的提议。

马士英见此情景,神色有些慌乱,赶紧冲着对面的一个文官使了个眼色。

那个文官立即起身,走出大堂。

片刻之后,马士英站起来大声说道:“下官以为,若论关系,小福王朱由崧乃是先皇的嫡亲堂弟,自然比潞王更进一层;若论品行才干,道路传言不足为凭,单看小福王在乱军之中能够杀出一条血路,奔到南京伺机为国为父复仇,便足以说明一切。下官提议,以小福王朱由崧为大明监国。”

马士英说罢并不坐下,反而咄咄逼人地看着与会的文武大臣。

有几个官员便附和马士英:“提议小福王朱由崧为大明监国,下官附议,下官附议。”

其他的几个官员,见他们咄咄逼人,便也站起来乱纷纷地说:“潞王朱常淓是最合适的监国人选,下官附议,下官附议。”

一时之间,场面有些混乱。

突然,全身戎装、手提大刀的操江提督刘孔昭,率领一大批执刀挺枪的将士保护着小福王涌进大堂。

刘孔昭拿着大刀指点着预会大臣,满脸不屑地说道:“你们这些酸腐文人,只不过会写一些花拳绣腿的文章,懂得什么国家大事?马总督是为国荐贤,谁要是不同意,就对着我的大刀说话!”

在场的大部分官员都吓傻了。

朱由崧却做出一副和事佬的样子,连连对刘孔昭说:“刘提督,有话慢慢说,有话慢慢说。”

史可法勃然大怒,猛然站起来指着刘孔昭骂道:“刘孔昭,你想犯上作乱吗?”

刘孔昭万万没有想到,一向和蔼可亲的史可法,突然像暴怒的雄狮指着自己的鼻子大骂,禁不住吓了一跳。

史可法又向前走了几步,与刘孔昭面对面,大声训斥:“你不要以为手里有几个兵马,便来咆哮公堂。本官一声令下,江北四镇就会涌进南京城,将你们碎尸万段!”

听到这里刘孔昭反而笑了,不阴不阳地反问史可法:“你是说江北四镇吗?那就先让他们的长官进来,说一说到底愿意拥立谁为监国。”

刘孔昭冲外面一摆手,高杰、刘良佐、刘泽清、黄得功等四个总兵,便大步走进大堂。

刘孔昭迫不及待又洋洋得意地问高杰等四人:“现在各位大人推选大明朝廷监国,一个是小福王朱由崧,一个是潞王朱常淓,你们同意哪一个?”

史可法只见高杰等四人进来,还没来得及作出反应,便听高杰带头说:“我们拥护小福王。”

其他三人随声附和:“我们拥护小福王。”

史可法训斥刘孔昭、高杰等人:“大明律明文规定,武人不许干政。你们想干什么?”

刘孔昭不可一世地说:“现在是非常时期,文官也不得不考虑一下武将的态度,不然谁提起刀枪来保护你们?”

史可法看了看预会大臣惴惴不安的神色,又看了看朱由崧、马士英、刘孔昭志在必得的态度,便明白大势已去,只得说道:“立谁为监国,我们并无成见,但不能开武人干政的先例。请小福王上坐,请刘提督让将士们撤出去。”

刘孔昭摆了摆手,高杰等四人和将士们都撤出大堂。

马士英亲自搬过来一把椅子,让小福王坐在正中。

紧接着,马士英便逼迫大家表态:“请各位大人说说,到底立谁为监国?”

许多大臣见局面至此,便乱纷纷顺水推舟:“下官同意小福王为监国,同意,同意,附议,附议。”

然后,马士英便盯着史可法问:“史大人同意谁为监国?”

史可法万般无奈,勉强说道:“下官同意小福王为监国。”

朱由崧见大势已定,才站起来推辞道:”本王德不足以服人,才不足以压众,还是请各位大人另选贤能。”

刘孔昭却大声嚷嚷道:“福王爷监国是众望所归,就不要推辞了。”

马士英趁势说道:“请监国安坐,受文武大臣大礼参拜。”

朱由崧端坐在椅子上,接受文武大臣的三拜九叩。

参拜礼毕,文武大臣各自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等大家刚刚坐定,马士英便说:“请监国福王提出内阁辅臣人选。”

史可法见马士英等人步步紧逼,便提出异议:“是不是等文武重臣先酝酿一下,再由监国裁定内阁人选。”

刘孔昭大咧咧地说:“非常时期必须用非常手段,现在满清、闯贼都盯着江南这块大肥肉,咱们还是赶紧把大事定下来,然后一心一意出兵北伐。”

朱由崧立即表态:“刘提督的主意不错。”

史可法只好默然。

稍停片刻,朱由崧便说道:“本监国以为,史可法、张慎言、马士英、刘宗周、刘孔昭才德兼备,可为内阁辅臣。”

史可法闻言一愣,盯着刘孔昭洋洋得意的面孔看了半天。

张慎言停了一下,立即拱手说道:“大明朝廷有明文规定,勋臣之后不得入阁。所以下官以为,刘孔昭为内阁辅臣不合适。”

刘孔昭立即面露凶相,恶狠狠地对张慎言说:“你敢再说一遍!”

张慎言把胸膛一挺,朗声说道:“朝廷明文规定,再说十遍,又有何妨?”

史可法大步走到刘孔昭面前,声色俱厉地说:“遵照祖宗成法,本官也不同意你入阁!你可以把你的兵马召进大堂,把本官碎尸万段。但咽气之前,就是不同意!”

霎那间,大堂内的气氛一下子紧张到将要爆炸。

朱由崧见势不妙,赶紧站起来打圆场:“既然有祖宗成法,此事改日再议。”

南京马士英府邸密室内。

刘孔昭气鼓鼓地说:“真他娘的丧气,好好的一个内阁辅臣位置,竟然眼睁睁地被史可法、张慎言几句话就搞掉了。”

马士英却笑眯眯地说:“下官早就想好了替刘爵爷出气的办法。”

刘孔昭:“快说。”

马士英:“鉴于史可法在南京一带的威望,监国不得不把他立为内阁首辅。可是,咱们可以轻轻松松地让他有名无实。”

刘孔昭急问:“怎么办呢?”

马士英胸有成竹:“咱们就说江北军情紧急,史可法素来知兵,监国命他率领江北四镇伺机北伐。私下里,再让高杰联络其他总兵,给他来个阳奉阴违。到那时,他不就成了光杆儿首辅吗?”

刘孔昭马上赞叹道:“高,实在是高!”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