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救世宰相
  4. 第400章 献策策反
设置

第400章 献策策反(1 / 1)


紫禁城乾清宫偏殿。

张缙彦被几个锦衣卫簇拥着,走向乾清宫偏殿,看见前面偏殿门口,有几个锦衣卫正分别簇拥着温体仁、闵洪学走进殿内。

张缙彦走进偏殿,看见只有温体仁、孙承宗、闵洪学、户部尚书、周奎、田宏遇、张维迎、朱纯臣等十来个亲贵重臣,不免有些诧异,但他仍然乖乖地站在户部尚书后面。

坐在正面的崇祯,看了看大殿内稀稀拉拉的十来个人,十分气恼地说:“朕万万想不到,召集亲贵重臣开会,三催四请才到了区区十来个人。国家养了那么多文武人才,平日里高喊忠君爱国响彻云霄;到了关键时刻,他们心里到底有没有国家、有没有朕?”

温体仁、闵洪学等无动于衷,只是低头看地。

孙承宗担心崇祯继续发火,便拱手说道:“皇上,抓紧时间议事吧。”

崇祯无奈地调整了一下气息,降低声调说道:“流贼大营内发生动乱,孙阁老、英国公、成国公自告奋勇,要趁此大好机会率领将士出城杀敌。朕为确保大胜,欲调吴三桂的关宁铁骑,火速开到北京城下,形成内外夹击之势。到底应该如何击敌,请各位亲贵重臣谈谈看法。”

温体仁、闵洪学等人都做低头沉思状,默不作声。

崇祯指着张缙彦问:“谋划出兵迎敌,是兵部的职责,张尚书有什么看法?”

张缙彦只得硬着头皮回答:“吴三桂的精兵只有五六万,若想回援北京,只能放弃宁远。而放弃宁远,就意味着朝廷放弃整个辽东。兹事体大,请皇上三思。”

温体仁忽然慷慨激昂地说:“辽东是我大明列祖列宗殚精竭虑谋划,大明将士流血牺牲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岂能轻言放弃?”

闵洪学立即随声附和:“轻易放弃祖宗江山,这天大的责任,谁来承担?”

张维迎立即驳斥:“所谓整个辽东,现在仅剩宁远一城。北京与宁远相比,哪个重要?”

朱纯臣说道:“暂时放弃宁远,并不等于朝廷打算放弃整个辽东。想当年,山海关之外的所有城堡,都曾经被朝廷放弃。还不是靠着孙阁老苦心经营,一点一滴慢慢恢复扩大的?”

孙承宗:“锦州也罢,宁远也罢,暂时丢失了,以后还可以找机会夺回来。可北京是国家根本所在,万万不能出现一点点差池。所以本官以为,居庙堂之高者,应该胸怀大局、抓大放小。”

张缙彦:“即使下定决心调吴三桂入关勤王,诏令如何传达出去,吴三桂接到诏令几时能赶到北京,而战机会稍纵即失,这些都需要仔细考虑。”

张维迎:“张尚书先不要考虑这许多,要先确定到底调不调吴三桂?”

张缙彦刚想开口发表意见,看了看崇祯,又看了看温体仁,便闭口不言。

崇祯见冷场了,便敦促大家:“请各位亲贵重臣,表明态度,到底调不调吴三桂?”

崇祯等了半天,竟然没人发言,便指着温体仁说:“请温阁老先说。”

温体仁磨蹭了一会儿,才吭吭哧哧地说:“若丢失宁远,谁来承担责任?”

崇祯一下子愣住了,想了半天也没说出话来。

孙承宗向前走了一大步,挺直胸膛说:“孙某承担责任。”

整个大殿的人都震惊了。

孙承宗继续说:“孙某多年带兵上阵杀敌,为国为民死都不怕,还害怕承担责任吗?”

崇祯面露喜色,说道:“朕亲笔写一道给吴三桂的诏书,兵部必须派人送到吴三桂手上。”

张缙彦:“遵旨。”

停了一下,张缙彦又说:“请皇上恕臣直言,守城士兵仍在酝酿索饷,为了让他们心无旁骛、奋勇杀敌,朝廷无论如何再设法凑出一批银子。”

崇祯看着户部尚书没出声。

户部尚书赶紧说:“国库实在没有银子可拿。”

张缙彦用目光向孙承宗求助。

孙承宗沉默片刻,冲着崇祯躬身一揖:“眼下是千钧一发之际,请皇上千难万难也要筹集一批银子,来解燃眉之急。不然,将士们如何肯舍生忘死、出城杀敌。”

崇祯听了默然无语,脸色一阵红、一阵白。

张维迎、朱纯臣也实在憋不住了,便同时说:“请皇上赶快解决欠饷。”

崇祯又静默片刻,忽然不耐烦地说:“欠饷之事,以后再议,散朝。”

紫禁城外僻静小路上。

温体仁、闵洪学并肩缓缓前行,几个随从牵着马远远跟在后面。

闵洪学谦恭地问温体仁:“温阁老历来明察秋毫,请问,今日朝会之事会有什么结果?”

温体仁阴险地干笑了几声,又低声说道:“皇上下诏,令吴三桂带兵入京勤王,仍然会泥牛入海无消息。至于孙承宗、张维迎、朱纯臣要率兵马出城攻击敌营,只不过是痴人说梦而已。”

闵洪学吃惊地问:“温阁老为何如此悲观?”

温体仁反问闵洪学:“自从闯贼围困北京以来,皇上给吴三桂发了几道圣旨?可曾有过消息?”

闵洪学即刻恍然大悟。

温体仁继续说:“孙承宗等人想趁敌营内乱主动出击,占了天时地利,可惜没有人和,终究一事无成。”

见闵洪学仍有些疑惑不解,温体仁便深入分析:“从上层来看,孙承宗、张维迎、朱纯臣将相和谐、团结一心,坚决要杀退流贼,而且三人武功高强,似乎锐不可挡。但是,城外是五六十万贼兵,岂能只靠他们三人的信心和武功便能取胜?必然要依靠广大将士万众一心,才能克敌制胜。下层士兵情绪如何?咱们都清清楚楚。特别是最近几次商议军饷,皇上只想挤国库、挤臣子,自己只是象征性地拿出一点儿银子做做样子,如何能让文武百官口服心服?如何能让士兵们跟着孙承宗等拼死杀敌?”

闵洪学深以为然,点点头说道:“从今天朝会到会人数看,文武百官似乎已经丧失信心。”

温体仁深深点头:“然也。”

闵洪学有些惊慌地问:“咱们怎么办?”

温体仁万念俱灰地说:“城破只在旦夕之间,你回家早做准备。”

见闵洪学还不明白,温体仁便沉痛地加了一句:“飞鸟各投林吧。”

闵洪学顿时六神无主、手足无措。

德胜门城楼房间内。

张缙彦仰坐在一把椅子上长吁短叹,孙承宗一手扶墙低头不语。

朱纯臣看了看身边的张维迎,见他也蹲在门口,低着头一声不吭,忍不住嚷嚷道:“你们倒是说话呀,这仗还打不打?到底怎么打?”

张维迎猛然抬起头来,直视着朱纯臣问:“朱老弟,你说说这仗怎么打?单靠孙阁老咱们三人一腔热血提刀上阵?”

朱纯臣瞪大眼睛质问张维迎:“你说的这是什么屁话?城里还有四十万兄弟呢!”

张维迎有点儿不屑于再同朱纯臣争论,便指着张缙彦说:“你问问张尚书,各个城门的守城将士都是什么情绪?你再仔细问一问你手下的那些弟兄,他们还愿不愿意跟着你出城流血拼命?”

朱纯臣顿时张口结舌:“难道……,难道……”

张缙彦看了看孙承宗,无奈地说:“进乾清宫之前,下官在西直门城楼视察,军心十分涣散。再紧拖着不发欠饷,别说让他们出城杀敌,就是让他们在城墙上站岗放哨,怕也维持不了几天。

张维迎站起来愤愤不平地说:“真不知道皇上脑袋里到底想些什么,都到这时候了,就是从私库里再拿出一千万两银子,犒赏将士们也应该呀!”

孙承宗走过来说:“银子的事,咱们说了也白说,干脆不说。请问张尚书,给吴三桂的诏令发出去了吗?”

张缙彦:“兵部最得力的一小队传令兵已经出发,但下官有两怕——一怕诏令不能送达,二怕送达之后吴三桂借故拖延。”

孙承宗:“两种可能都有,咱们要预做准备。皇上坚持内外夹击才能取胜,很有道理;若援兵不来,守军情绪低迷,咱们这些文武官员,只能靠满腔热忱,以忠孝节义激励将士,以保护自己的妇孺启发将士,誓与北京城共存亡。”

张缙彦底气不足地说:“也只能如此了。”

张维迎、朱纯臣同时说:“遵命。”

夜,北京张缙彦府邸密室内,灯光明亮。

宋献策在里面却百无聊赖,一会儿拿起本书来胡乱翻翻,一会儿又拿起笔来蘸墨乱写乱画。

张缙彦开门走进来。

宋献策抬头埋怨道:“这都过了几个时辰,张大人怎么才回来?”

张缙彦陪着笑脸说:“实在抽不开身,怠慢了宋先生,抱歉抱歉。”

宋献策追问:“是崇祯皇帝派锦衣卫召唤你?”

张缙彦点点头。

宋献策又问:“商议何事?”

张缙彦犹豫了一下,才回答:“一是讨论放弃宁远,调关宁铁骑入京勤王;二是讨论筹饷,以此激励将士们出城与你们决战。”

宋献策胸有成竹地一笑:“这两项都落了空,在下猜得对不对?”

张缙彦很勉强地反驳:“调兵诏令刚刚发出,要等几天才有结果;筹饷之事,还要深入商议。不能算落空。”

宋献策侃快地说:“张尚书不要自欺欺人,命令起兵勤王的诏书,发了无数道,可有一兵一卒到来?筹饷的会议,开了无数次,可有一钱一两银子发下?”

张缙彦哑口无言。

宋献策坦荡地说:“在下几次冒险进城,为的是挽救张大人一家的性命,也为了挽救全城军民的性命。不然,城毁人亡玉石俱焚就在顷刻之间。请张大人三思。”

张缙彦瘫坐在椅子上,仰面闭目沉思。

宋献策好整以暇,微微笑看张缙彦。

过了一会儿,张缙彦似乎下定了决心,坐直身子定定地看着宋献策:“若是下官开城投降,宋先生能保证我全家老幼妇孺安然无恙?能保证不滥杀城中军民?”

宋献策庄重严肃朗声回答:“举头三尺有神明,我宋献策发誓,绝对保证张大人全家老幼妇孺安然无恙,绝对保证不滥杀城中军民。这也是大顺王再三嘱咐在下,要向张大人说清楚的。”

张缙彦爽快地问:“宋先生想让下官怎么做?”

宋献策从容地说:“在下已经安排好一切,明日凌晨咱们同去西直门城楼,按计行事。”

张缙彦:“好。”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