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救世宰相
  4. 第367章 议论守御
设置

第367章 议论守御(1 / 1)


夜,北京孙承宗宅邸小客厅内。

孙承宗正与红霞闲聊,忽听大门外有人急促地连叩门环。

红霞有些诧异:“天不早了,怎么还有客人来访?”

红霞起身走向大门。

过了一会儿,红霞领着张维迎和兵部尚书张缙彦走进小客厅。

孙承宗赶忙起身迎接。

张维迎有些歉意地说:“孙阁老真抱歉,天色已晚还来打搅。”

孙承宗一边让座,一边说:“二位前来,有要紧事?”

张缙彦赶紧回答:“闯贼李自成,连下山西几十个州县后,便围攻宁武关。原以为总兵周遇吉是当世猛将,能在宁武关抵挡一阵。却不料,他坚守几天之后城破殉国。”

孙承宗问:“周遇吉手下有多少兵马?”

张缙彦:“七千有余。”

孙承宗禁不住有些恼怒:“你们兵部的这些堂官,脑子里都想些什么?竟然想让区区七千兵马,抵挡几十万流贼?流贼就是挺着脖子不动,让他们随便砍,也得把七千人累死!”

张缙彦赶紧躬身俯首:“下官无能,惹孙阁老生气了。”

孙承宗又问:“你们为什么不让大同、宣府、居庸关的将士,支援宁武关?”

张缙彦无奈地说:“他们见流贼声势浩大,都推三阻四,不敢冒险。”

张维迎:“国家白花钱,养了一帮废物。”

孙承宗又问张缙彦:“你们向皇上禀报了吗?”

张缙彦有些惶恐地说:“正是怕皇上追问,所以先来向孙阁老讨个主意。”

孙承宗想了想,说:“赶紧向皇上如实禀报,越拖对你们越不利。”

张缙彦连连点头。

孙承宗接着说:“皇上若要兵部拿出御敌方案,你们要坚持请内阁辅臣共同讨论后上报。”

张缙彦拱手称是。

忽然,大街上人声嘈杂,又传来凄惨的妇孺哭喊声。

孙承宗等人赶快大步出门观看。

夜,北京大街上。

孙承宗等人走到巷口,只见一伙人扶老携幼,背着包袱行李,惊慌失措地顺着大街向东奔跑。还有人在后面大声喊着:“流贼进城了,流贼要屠城,赶快逃命吧!”

远处,还有几个小叫花子起劲儿呼喊着:“开开大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片刻,就见巡城御史带着一伙人马,迎头拦住那伙扶老携幼逃命的人群。

又有几个官兵,大声咒骂着赶走了那几个小叫花子。

巡城御史骑在马上,对那伙人高声喊着:“大伙不要相信流言,流贼还在千里之外,赶快回家睡觉吧。再有妖言惑众者,严惩不贷。”

孙承宗摇头叹息:“唉,天子脚下,竟然也是贼兵未至、一夕数惊。”

紫禁城乾清宫偏殿内。

崇祯拿着一本奏折情绪激动地读着,耳边回响起周遇吉悲壮的声音:“臣宁武关总兵周遇吉泣血上奏——闯贼李自成率三十万贼兵,日日猛攻关门。此前,臣已向宣大总督衙门和兵部衙门连发军报,请求增援。但时至眼前,宁武关未见一斤粮草、一个援兵。我堂堂大明王朝,何以困厄至此?臣世受皇恩,决心以死报效国家;手下七千将士,俱已歃血为盟,决心与宁武关共存亡;臣妻刘氏,豪气不输男儿,决心率几十侍女与将士一起登城抗敌。贼势盛大,炮火弓矢猛烈,顷刻之间,将城毁人亡。臣夫妻及属下七千将士,转眼之间即身首异处,唯愿吾皇一展神威,荡平贼寇,臣夫妻及七千将士,将含笑九泉。臣周遇吉泣血再拜。”

崇祯读罢周遇吉的奏折,立即伏案大哭。

站在台阶下面的温体仁、闵洪学不知所以,一时手足无措。

这时孙承宗走进来,用眼神询问崇祯身边的王承恩。

王承恩轻轻拿过崇祯手边的奏折,走下台阶递给孙承宗。

孙承宗只看了开头两句,便合上奏折跪倒在地,大声说道:“人死不能复生,请皇上节哀。”

温体仁、闵洪学也随即跪倒在地,同声说道:“请皇上节哀。”

此时,崇祯才慢慢抬起头,悲伤地说:“我大明王朝养士近三百年,像周遇吉这样的英烈,确实罕见。内阁速速拟旨,隆重褒奖周遇吉夫妻及七千将士,优待遗属。”

温体仁赶紧答道:“臣遵旨。”

孙承宗躬身上奏:“褒奖英烈、优待遗属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流贼分两路声势浩大进逼北京。北京城内已经一夕数惊,人心惶惶。请皇上早定战守之策,保卫疆土,以安民心。”

崇祯:“朕已下旨,命兵部筹措战守之法。”

温体仁:“兵部尚书张缙彦,奏请内阁辅臣与其共同商议御敌之策。”

崇祯:“各位阁老可将张缙彦招至内阁共同商议。”

夜,北京宁远伯府第内。

十几只灯笼照耀着府第的庭院,亮如白昼。

胡子花白的吴襄笑眯眯迎接几个到访的客人。

一看客人身后,都跟着几个抬着盒子的家丁,吴襄有些诧异地问道:“各位,这不年不节的,给吴某送的什么礼?”

为首的客人笑道:“这是向小吴总兵表示的一点心意。”

吴襄有点不高兴:“你们怎么不把礼物直接送到山海关?”

另外一个客人笑道:“看子敬父嘛,当然要送给老吴总兵。”

又有一个客人笑道:“其中有些东西,是送给圆圆夫人用的,自然要送到府里来。”

吴襄这才笑着说:“犬子是个驻外总兵,有什么地方能给各位效劳?”

为首的客人说:“宁远伯是当今国家柱石,万一流贼攻打北京,我们的府第和家眷,还请宁远伯和老吴总兵派人妥善保护。”

吴襄想了想,才答应:“好说,好说。”

稍停一会儿,又有几个客人登门,吴襄赶快到门口迎接。

紫禁城内阁值房内。

温体仁、孙承宗、闵洪学、张维迎、朱纯臣坐在椅子上,听站在中间的张缙彦一一讲述宁武关战况。

张缙彦讲到一半,即被朱纯臣打断:“张大人,你不要再讲述战斗细节,只说说,像宁武关这样的险要关隘,为什么会在几天之内失守。”

张缙彦欲言又止。

孙承宗说:“实话实说,不要吞吞吐吐。”

张缙彦:“周遇吉以七千人对抗三十万贼寇,焉能不败?”

朱纯臣:“胡闹,朝廷在大同、宣府、紫荆关、居庸关驻有三十万大军,他们都是看戏的吗?”

张缙彦无奈地说:“兵部多次发文催促他们增援宁武关,他们却纷纷作壁上观。”

张维迎厉声骂道:“把这几处的混蛋主将统统抓起来,严加审讯,问问他们良心何在?”

温体仁平心静气地说:“二位公爷不要发怒,咱们还是坐下来,议论战守之策。”

朱纯臣把桌子一拍,厉声说道:“人心都坏了,还凭什么战守?”

孙承宗:“闯贼连连得手,恐怕很快就要继续进犯,大同、宣府、紫荆关、居庸关,都是北京重要门户,万一有失,北京就暴露在流贼刀剑之下,咱们怎么向皇上交代?抓起这几处主将严加审问,当然很不现实。但是,请皇上下严旨申斥他们,给他们戴罪立功的机会,让他们像周遇吉一样忠于职守,应该切实可行。还有,请户部、兵部抓紧筹备粮饷、物资,增援大同、宣府、紫荆关、居庸关等地,使前方将士们抵抗流贼时无后顾之忧。”

温体仁:“孙阁老的主意很好,内阁与兵部即据此上奏皇上。”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