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救世宰相
  4. 第354章 进军方略
设置

第354章 进军方略(1 / 1)


白天,杞县李家寨李府客厅内。

李岩夫妇和李侔、红娘子正在议事。

忽然,一个家丁走进来报告:“公子,李闯王帐下大将田见秀求见。”

李岩赶快站起来说:“快快有请。”

李岩恭恭敬敬地站到客厅门口迎接客人。

田见秀谦和地笑着走过来,李岩大步迎上去礼貌地拱手说道:“不知田将军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田见秀摆摆手说:“咱们不用官场上那一套俗气礼节。”

李岩把田见秀引到客厅里坐下,汤夫人亲自端上一碗茶,恭敬地放到田见秀面前的茶桌上。

田见秀真诚地说:“谢谢夫人。”

李岩拱手问道:“田将军此来,有何见教?”

田见秀:“想问一问,李公子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李岩无奈地说:“真是左右为难。”

田见秀:“愿闻其详。”

李岩:“不瞒田将军说,在下想亡命天涯,但这个客厅里几个人劝我追随李闯王,干一番事业。”

田见秀:“李公子想亡命天涯,我能理解;这几个人劝李公子追随李闯王,李公子犹豫不决,我也能理解。”

李岩有些感动:“真想不到田将军如此善解人意。”

田见秀有些自嘲地说:“田某也算半个读书人,还中过秀才,但那之后的命运,也和李公子有些相似。”

李岩有些意外:“想不到,田将军这样谦和的人,命运竟然也如在下一般坎坷。”

田见秀叹了一口气:“唉,这个世道太黑暗,种田人、读书人、谦和的人、刚烈的人都很难存活。不知李公子想过没有,即使你带领全族人跑到天涯海角,朱家朝廷就能放过你?”

李岩愣住了。

田见秀接着说:“即使,李公子能在荒无人烟的深山密林之中存活,你就甘心满怀的文韬武略,一点一点随着时光流逝吗?”

李岩有些心动,却又说:“我家世代官宦,忠心耿耿报效大明朝廷,到了我这一辈,怎么能谋逆造反?”

田见秀笑道:“那又有什么?刘邦、朱元璋不都是谋逆造反起家吗?成功了,便是真龙天子,万民称颂。”

李岩:“大明朝廷传承二百多年,根深蒂固,绝不会轻易被几股武装反对力量撼动。”

田见秀:“请李公子仔细想想,当今河南、河北、山西、湖北农民起义军遍地,山海关之外满清人兵强马壮,明朝已经是强弩之末,在下以为它撑不了多长时间。李公子文韬武略满怀,难道就甘心受它欺辱,为它殉葬?”

李岩低头沉思半晌,忽然一拍桌子:“造反便造反,干!”

汤夫人却红着眼圈站起来,说:“公子,我是个妇道人家,没什么见识。既然不能跟随公子冲锋陷阵,也不愿意成为公子的累赘。好在我们无儿无女,待公子起兵之后,为妻将隐名埋姓,遁入深山,找一个尼姑庵存身,日日诵经,为公子祈福。”

李岩站起身来,拉着汤夫人的手深情地说:“李岩能保护夫人的安全。”

田见秀也赶紧站起来说:“农民起义军中也有许多女眷,可以随时陪伴夫人。”

红娘子走过来,拉着汤夫人的手说:“我可以不离夫人左右,随时照料。”

汤夫人坚决地说:“我心意已决,请各位不要再劝。”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汤夫人忽然跪倒在红娘子面前,请求道:“我有一事拜托邢姑娘,请千万不要推辞。”

红娘子赶紧跪倒说道:“夫人折杀我了,有事请吩咐。”

汤夫人说:“今后公子免不了上阵厮杀,邢姑娘身手不凡,请你一定注意保护公子。”

红娘子拱手道:“遵命。”

汤夫人继续说:“还有一事相求。”

红娘子又拱手道:“请讲。”

汤夫人:“我与公子相伴多年,堪称恩爱夫妻。可惜我福薄,没为公子生下儿女。今后公子戎马倥偬,身边也不能没有女人照料。我斗胆请邢姑娘嫁给公子,若能为公子生下儿女,为李家延续香火,姑娘便是我的恩人。”

红娘子羞涩地低下头,没有回答。

田见秀在一旁笑着说:“想不到汤夫人深明大义,田某佩服之至。田某与李公子一见如故,对邢姑娘也钦佩之至,就让我给二位做个大媒吧。”

汤夫人又对田见秀头叩头道:“多谢田将军成全。”

田见秀:“咱们先办大事。明天一早,请李公子和红娘子父女,随我去尉氏县拜见李闯王。”

李岩和红娘子父女同声应道:“遵命。”

田见秀又吩咐李侔:“你们兄弟在杞县一带威望很高。明天,你就竖起招兵买马大旗,迅速拉起一支人马,壮大李闯王起义军的声威。”

李侔:“遵命。”

河南尉氏县原县衙后堂内。

李自成和田见秀坐在一边的茶几两旁,对面的茶几旁坐着李岩。

李自成笑道:“李公子的声望在河南如日中天,愿意投到起义军帐下,真是如虎添翼。”

李岩谦虚地说:“闯王过奖。若不是闯王派出大军相救,李岩早就化身粪土,哪里还谈得上如日中天。再说,李岩也不过是在杞县李家寨附近,做了点儿事儿。哪里比得上李闯王,大军所向官军披靡,义旗挥动风云变色。河南、河北、山西、陕西乃至湖广一带,谁不知道李闯王的威名?”

李自成:“早就听说李公子才华过人,文韬武略为一时之冠,今日相见,请不吝赐教。”

李岩拱手说道:“闯王谬奖。”

田见秀鼓励他:“闯王平易近人,你不要顾虑,有什么说什么。”

李岩道:“到崇祯皇帝,朱明王朝已经延续一十六帝,其间不乏英明有为之主,比如太祖、成祖、宣宗,即使是为人诟病的正德、嘉靖也都算是精明强干之主。可是,到了万历便江河日下,一个国本之争、一个梃击案、一个移宫案便搅扰得朝野不安。”

李自成问:“什么叫国本之争?什么叫梃击案?什么叫移宫案?”

李岩:“国本之争是到底立谁为太子;梃击案是有人闯进皇宫,要杖杀太子;移宫案是将李选侍赶出乾清宫。”

李自成点点头。

李岩:“太子历经一番磨难终于继位,却不到一个月就离奇驾崩。继位的天启受其父牵连不为祖父万历喜欢,到十六岁继位前还没有出阁读书,真算得上天下奇闻。天启被奸宦魏忠贤玩弄于股掌之上,也就在情理之中。”

李自成问:“为什么说是在情理之中?”

李岩:“天启读书很少,便很难明白事理,便很容易被魏忠贤蒙骗,把大明朝搞得乌烟瘴气、民不聊生。天启在位七年之后,又离奇驾崩,继位的崇祯虽然精明强干,但猜忌之心很重,也不能放手任用贤能,所以屡屡吃了关外满清八旗和关内农民军的大亏。由此可见,朱家皇朝气数已尽。”

李自成拍案赞赏:“好一个气数已尽,一语道破其中玄机。李公子学问高深,从朝廷历代变革分析时弊,让人听了大彻大悟。”

李岩:“既然朱家皇朝气数已尽,必定会有英雄豪杰趁机而起,取而代之。在下以为,闯王便是应运而生的天下英主。”

李自成摆摆手笑笑:“几个月之前,李自成还缩在深山里自保,逃出来之后,又被官军追得急急惶惶如丧家之犬,哪里有一点儿天下英主的样子。”

李岩:“胜败乃兵家常事,潼关南原之围,官军可算筑起铜墙铁壁,可闯王偏偏能跳出包围圈,靠十八个人又能发展壮大到几万人,可见上应天命下顺民情。”

李自成笑道:“李公子对朱家朝廷变革如数家珍,对起义军发展历史了如指掌,怪不得田将军老夸你文韬武略满怀。那就请李公子说一说,咱们起义军往下该怎么走?”

李岩:“李某不才,斗胆提出十六字方针——争取民心,经营豫陕,伺机南下,徐图霸业。”

李自成点点头。

田见秀说道:“请李公子详细解释十六字方针。”

李岩:“遵命。”

李自成却站起来,沏了一碗茶,双手放到李岩面前:“请李公子润润喉咙再说。”

李岩赶紧站起来说道:“多谢闯王体贴。”

李自成轻轻拍了拍李岩的肩膀:“坐下说话。”

李自成和李岩各自坐定。

李岩继续说:“请闯王想想,为什么闯王率领起义军,征战多年几经起落,最后只剩下一千多人马。但进入河南之后,一两个月时间就发展成几万人马。其中关键何在?”

李岩停下来静静等候。

但仓促之间,李自成和田见秀都没答上来。

李岩才缓缓说道:“关键在于闯王把内乡县城的十万担军粮,大部分都发给了灾民。灾民们到处称颂闯王的恩德,一下子让快要饿死的贫苦百姓,看到了希望——只有跟着李闯王,反抗昏庸无道的朝廷,才能活下去。这就是争取民心。只要民心归顺,不要说几万人马,就是几十万、上百万人马,也唾手可得。”

李自成、田见秀同声赞道:“说得好。”

田见秀又鼓励李岩:“李公子,说下去。”

李岩:“所谓经营豫陕,就是起义军在河南、陕西发展壮大。河南现在是饿殍遍野,但官府仓库里和在豫皇亲国戚的私库里,都存有不少粮食,比如说洛阳的福王,他是万历的爱子,分封土地四万多顷,富可敌国。只要把他们的粮食拿出来,起义军吃饱不在话下,招兵买马也不成问题。然后,起义军再向陕西发展。”

李自成不解:“为什么一定要向陕西发展?”

李岩:“陕西是闯王的老家,对其山川地理形势,闯王自然比李岩熟悉得多。陕西有潼关、函谷关、武关、大散关四大著名关隘,紧紧把守陕西。若咱们从河南,乘胜进入陕西建立根据地,便能立于不败之地。”

李自成笑道:“请李公子继续说。”

李岩:“所谓伺机南下,就是咱们在河南、陕西站稳脚跟之后,向南发展。”

李自成疑惑地问道:“为什么不依靠豫陕,再攻击山西、河北,伺机攻击北京。”

李岩:“北京是几百年建设的帝都,可谓金城汤池,要想打开谈何容易?倒不如带领胜利之师,一路向南。”

田见秀:“向南发展?单单黄河、长江两大天险,就足以挡住脚步。”

李岩淡淡一笑:“当年朱棣造反,一开始也是觉得黄河、长江很难逾越。可是最后听从姚广孝的主意,仅仅带领几万兵马,便一路南下打开南京。江南富庶之地,财富绝非豫陕可比。到时候咱们占据中原、江南作壁上观,笑看满清八旗和朱家王朝,在关里关外打个两败俱伤,闯王再出来收拾残局,岂不轻松容易?”

田见秀点点头,李自成没有表态。李岩便觉得不好再说下去。

李自成察觉了,抬了抬手说道:“李公子请说下去。”

李岩:“所谓徐图霸业,就是大胜之后,难免有人歌功颂德,劝进称王称帝。”

李自成问:“称王称帝不可以吗?”

李岩:“当然可以,但要瞅准时机。当年,孙权劝曹操称帝,被曹操看穿了他的险恶用心,斥之为‘想把孤放在炉火上烤’。因为一旦称王称帝,就是把所有攻击矛头集中在自己身上。此举乃智者不为。”

田见秀见李自成点头,便开口称赞:“好一个十六字方针,比诸葛亮的隆中对还要精辟。李公子果然是奇才。”

李岩赶紧摇摇头说:“书生意气,夸夸其谈而已,真正实行起来,还要靠闯王的雄才大略。”

李自成却站起来,拉着李岩的手,有些激动地说:“李公子,咱们若早两年见面,起义军就不会一败再败。”

李岩却说:“李岩愧不敢当。”

李自成:“田将军给我看过李公子写的《劝赈歌》,是诚心诚意站在平民百姓立场上,向官府富商求救,写得太好了。以后,咱们起义军所有争取民心的文告口号,都由李公子裁定。”

李岩:“遵命。”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