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封宝大会以后,伍子胥已为天下诸侯之救命恩人,楚灵公的威信也大为提高。
“若非楚国,列国诸侯早已为秦所害。如今应无人敢违逆我楚王吧,哈哈。”
秦封宝大会之后,各国诸侯分派谢恩使至楚表达感激之情。
楚王必亲自接见来使道:
“若非寡人命伍子胥将军,营救众位诸侯,众侯伯早丧秦王之手。归国之时告你主君,永记封宝之恩。”
楚王威信更为提高。
出席封宝大会者,共有十七国诸侯,除楚国之外共有十六国。然十六国之中尚有数国未派使臣前往楚国答谢。
强齐即为其中之一。
楚王大为不悦,召见大夫伍奢,问道:
“不知回报的齐国,竞未派使臣来楚。”
伍奢镇静地答道:
“谢恩之举应由对方主动,不宜强迫。请大主别在意此事。”
“卿要寡人不予理会吗?不感恩图报之人,应教其知礼行义。”
楚王愤愤不平。
“齐乃强国之一,齐王必不愿低声下气,卑躬屈膝。然齐有贤相晏平仲,他必会派朝臣使楚,请大王静待。”
“哦,好吧。”
楚王自视天下无敌,一意孤行,在宫外与建章华台,日夜由美姬服侍,沉溺于酒色宴乐之中。
章华台外围且竖立一木牌:
“章华台周围,不准逮捕逃犯。”
自此将章华之列为神圣不可侵犯之地。
上大夫伍奢虽极力进言,然终徒劳无功。
楚国有位下大夫,名申无宇,其人为官清廉,人品高洁,以敢于直言而有名。
一天,申无宇家中发生偷盗之事,下人窃走府中银制食具而潜逃,申无宇得知下令搜查,贼惧而躲入章华台内。
章华台乃为神圣不可侵犯之地。
虽有明令禁止于此地逮捕人犯,申无宇依旧闯入章华台缉拿窃贼。
卫兵见状,奔前大声喊道:
“神圣之地,禁止缉捕人犯,请立即离开。”
申无宇不但不听,反斥骂道:
“王无道,滥用公帑,兴建殿阙以共享乐,今又禁止缉拿有罪之人,与鼓励人民多为不忠不孝之事又有何异?今日进入此地追拿窃贼,即为使王彻底醒悟。”
卫兵将申无宇强押至楚王面前。
楚王大为震怒:
“贤卿为何违背王命,进入章华台追拿逃犯?”
申无宇以镇定的口吻,答道:
“在上者,应提倡勤俭,力行忠孝,方能治国。今王倾尽国库之财,兴建殿阁,且严令禁止缉拿盗贼,实不智之举,微臣愿以死进谏,请王远离宴游之乐,严惩罪人。”
下大夫似已视死如归,毫无所惧地直言无隐。楚王默然。
楚王终究没有处死申无宇,仅仅罢免其官职。
罢官之后的申无宇立即离开都城。
数日后,楚王接获齐相信函,得知齐相晏平仲即将亲自访楚,楚王大喜过望。
大夫伍奢的预言,果真应验了。
楚王自接获来函之后,更是洋洋得意,自命不凡。
齐国岂敢不派遣谢恩使节访楚,哈! 哈!由一国之相亲自来访,足见齐之诚意。
楚王询问一旁的下大夫远启疆,道:
“卿可知齐派遣使节访楚?”
“臣知齐相晏平仲将亲自活来谒见大王。”
“当然,若非一国之相,寡人岂愿接见。”
楚王狂妄高声问道:
“卿必也知,晏平仲乃闻名无下的贤德之士。然寡人于斗宝大会中观之,其人身长不过五尺,容貌更是令人不敢恭维。今既欲访楚,卿可有何法可借机给予羞辱一番?”
启疆满怀自信,答道:
“羞辱晏平仲之事,请王放心,我国谋士甚多,交予微臣处理即可。”
楚王满意地点点头。
“很好,就由贤卿全权处理。”
远启疆立即开始苦思如何设计晏平仲。
楚国王城正门一般称为荆门。
远启疆特于荆门旁只设一小门,专供身材短小之人进出。
晏平仲前来时,即刻关其正门,使其由小门进入楚国,以借此羞辱晏平仲短小之身材。
数日后,晏平仲一行人,衣着简朴来到楚国。
晏平仲静坐车上,欣赏美丽的异国风光,吟诗作赋。
远启疆至城门外远迎。
晏平仲与远启疆相互寒喧后,发现都城正门紧闭,一旁新设-一小门。
(你们特设一小门想要借此羞辱我个子矮小吗?)
聪明之晏平仲立即察觉远启疆之意,但表面上依然佯装一无所知。
一行人来到小门前,远启疆道。
“晏大夫请进,大王正等着您呢!”
晏平仲反而停步,转身面向远启疆,道:
“此门乃专使狗进出之狗洞。让外国使节由狗洞进城大概只有狗国才有这种礼俗吧。”
远启疆原欲羞辱晏平仲,不料反被讽为“狗国”。
若再坚持只会自取其辱,远启疆不得不下令开荆门,迎接晏平仲进城。
廷上,数十名儒臣头戴儒巾分列左右。晏平仲一望即知,其中必有文章,他仍旧保持自然地与众臣招呼寒暄。
果然,一老儒臣趋身阻挡晏平仲进路,道;
“你就是齐国名相晏平仲?”
“是的。”
“我乃本国中军参谋斗子吉,有一事想请教晏大夫。”
一见即知是找麻烦。
晏平仲一听对方姓“斗”,脑海里立即浮起“斗伯比”三个字。
过去,楚国斗伯比将军曾奉令出使齐国,后因口出无状,言词无礼,当时宰相管夷吾忍无可忍,将之击杀。
晏平仲意及此,便问道:
“贵国名将斗伯比将军可是大人之祖?”
晏平仲的询问犹如小刀般坚利地刺入斗子吉之心。原来惨死于齐的楚国大将斗伯比将军就是斗子吉之祖先。
斗子吉原对齐国恨之入骨,欲借此机会使齐相晏平仲大大难堪,岂料对方先下手为强,正好击中自己弱点,结果一时无措。
斗子吉面色由红转青,粗声道:
“因何在此刻提及吾人家世。请先听听子吉想请教你的问题。”
晏平仲若无其事般微笑着,看着斗子吉,答道:
“是,竟大意疏忽了您的问题......,请说,晏平仲洗耳恭听。”
晏平仲如哄小孩般,老练地应付道。
斗子吉怒道;
“据我所知,太公望所封之地齐国,位居东方要冲,兵力可比楚秦。尤其齐恒公在位,管仲(夷吾)为相时,更居五霸之首。然之后数十年间,国力疲弊,今非昔比。是否因为齐灵公不及恒公。而齐相晏平仲才不及管仲呢? 晏大夫难道不想延续齐国光荣之传统?为何扯下颜面,只求私人名利而来访我国?世人皆认为齐相晏平仲乃是天下贤士,以我看来,亦不过是一个无用侏儒罢了。”
斗子吉竟不客气地羞辱晏平仲。
而晏平仲微笑着温和地反驳:
“如何无礼浅薄之言,若是才高识广之人口出此言,晏平仲必不轻易饶恕。而你屈屈一中军参谋,若与你一般见识,实为不值。因你无知浅薄,不明天下大势之推移,我不拟追究。”
晏平仲停了一会儿,又道:
“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自宋国东迁,诸侯掌权,此乃时势如此。齐知君臣天运盛衰之理,通晓时务机变之道,与各侯国敦睦和处,故来访楚国。愚钝如你,为何认为此为奴隶行为呢?”
身材虽短小,然字字铿有力。
斗子吉为晏平仲之气魄所压,满脸通红。
另一儒臣,站向前来,继续攻击。
“我以为晏夫子乃齐王之下,最具有权势之人。今为何如此吝啬呢?”
晏平仲闻言抬起头来,原来是楚国上军参谋屈建。
晏平仲笑答道:
“屈将军何出此言?”
“晏大夫乃一国之相,权倾朝野。一国之相出使外国,行列理应浩浩荡荡,衣着华丽而来。今见晏大夫所穿甲胄已是二、三十年前之物,还有较晏大夫更寒酸之相吗?”
只见晏平仲依然心平气和,嘴角露出浅浅微笑道:
“使楚仅欲表达谢意,非结婚庆典,无需盛装以赴。且身为一国之相,为使民风朴实无华,更应力求俭朴,何故认为吝啬?”
屈建哑口无言。一旁之人又起而嘲笑晏平仲,道:
“自古名君达士,多身材魁伟,力大无穷,方能成大事。如古殷王成汤身长九尺,力敌万人,即为一例。今见晏大夫尺身长不过五尺,手无缚鸡之力,虽心存国家大计,然仅凭三寸不烂之舌,亦颇难为吧?”
此人对晏平仲的矮小,加以嘲笑。
晏平仲似毫不在意,依旧维持笑容,道:
“秤小依然可计千斤,竿虽长,却仅水中撑船时才有用处,由此可见,长短大小并无太大关系。贵国王子身长十尺,魁武有力,然鄢陵之战为秦所擒,二十多年间,必历经苦难。由此可知,能成事者,与身长体力无关。
晏平仲能言善辩,无人能敌。
这时,大夫伍奢因得知晏平仲抵楚消息,惟恐群臣无礼,慌忙赶抵荆门。
伍奢心想,诸臣不致太过无礼,但为预防万一,还是赶去一探究竟。谁知,一入荆门,果见晏平仲正与群臣所攻。
伍奢一见,怒气冲天,不觉大声喝道:
“混帐,在贵宾之前胡言乱语......。来人呀! 押入禁府。”
众臣一惊,四散离去。
伍奢立即拱手长揖,向晏平仲深致歉意。
“无知之徒,竟毫不尊重远道而来之贵宾,令人难以恕。伍奢实不知如何致歉才好。各国皆有不智之徒,望晏大夫多多原谅。”
晏平仲愉快地握住伍奢的双手:
“久仰先生大名,今日能得一见,甚幸,甚幸。伍大夫要在方才那些无知之臣中料理国事,实乃不易之事。”
“伍奢之难处,只有晏大夫才能了解呀。”
虽非同属一国,然能了解彼此心情,此乃君子与君子之间真正之情谊。
晏平仲随同伍奢谒见楚王途中,问道
“封宝大会中,方知令郎伍子胥才智过人,威勇无敌,想借此机会,与之会面。”
“晏大夫过奖了。子胥若在,必前来迎接晏大夫。可惜子胥现因故至吴国,不久即归。那时必当前往拜访晏大夫。”
彼此谈笑着进入王官。楚灵公高坐堂上正待晏平仲。
晏平仲趋身拜伏,答谢当时封宝大会中,楚国救命之恩。
楚王点点头。
“难得齐国不忘救命之恩。”
楚王一副狂妄居傲之姿。
晏平仲眼见楚王傲慢之态度,虽路感不快,依旧笑容满面,道:
“救命之恩,没齿难忘,因此特来楚国答谢。”
“哈!哈!哈!难得,真是难得。晏大夫不愧为大夫,果然明白事理。”
伍奢为防楚王趁机羞辱晏平仲,忙道:
“晏大夫远道而来,旅途困顿。茶已备妥,请王即与晏大夫一起饮茶闲谈。”
“嗯,也好。备茶。”
楚王与晏大夫二人对饮,伍奢陪侍在侧。
席上,美食珍果颇丰。
“此乃南方之楚才有之特产,味美汁多,晏大夫尝尝。”
晏平仲第一次看见橘子,不知吃法如何。于是未剥皮,便用嘴咬了一口。
楚王见状哈哈大笑。
“晏大夫何不剥皮就吃了呢? 哈!哈!哈!”
显而易见的,此乃有计划的欲羞辱晏平仲之无知。
晏平仲却无一丝狼狈之色,毫不介意地答道:
“我本以为,自古而来,君王所赐之珍果,不应剥皮而食,以示尊敬之意。今大王且未言明,故晏平仲不敢剥皮而食。”
晏平仲随机应变之回答,将全部责任推给对方。
伍奢大为佩服晏平仲之妙答。
楚王似乎惊讶晏平仲之巧辩,不禁点点头,道:
“寡人大意,致使晏大夫连皮吃下,抱歉,哈!哈哈!”
此时,一名兵士带来一位犯人。
“报告大王。”
一旁的伍奢惊怒,斥道:
“你以为此为何处,如此放肆,快将犯人带下。”
此犯人原为楚王事先安排,于是楚王立即出言阻止
“无妨......何事?”
兵士拜伏道:
“请大王裁决,惩治罪犯。”
“此为何人?”
“齐国人。”
晏平仲一听,立即明白,又是楚王设计好欲屈辱自己之陷阱。伍奢在一旁困惑地蹙紧眉头。
楚王佯装不知地问道:
“齐国人?所犯何罪?”
“偷盗之罪。”
楚王意味深长地看着晏平仲。
“齐国人似乎多爱偷窃。”
楚王以开玩笑的口吻问晏平仲。
晏平仲也同样以开玩笑的语气,答道:
“我曾听说,将南方特产之橘子树,移植至北方,不会产出橘子,只有枳毂,此乃因气候、水土不合所致。齐国并无偷盗之贼,为何至楚后,反为盗贼,也许是因齐楚风土不同吧。”
原欲羞辱晏平仲,最后反倒自取其辱。楚王一时无言以对。
伍奢虽知晏平仲乃是天下第一辩士,却没料到晏平仲竟会对他国君王大胆反击。
楚王似乎服了晏平仲为辩才,请晏平仲喝口茶,道:
“贵国如晏大夫之贤者有多少?”
晏平仲答道。
“朝中尚有公孙叟、阵须无等贤能之士,不胜枚举。与其相较,晏平仲实微不足道。”
“既然如此,为何不派公孙叟等出使吾国呢?”
晏平仲再答道:
“吾国派使节出使,须按一定规矩,因此由我出使贵国。”
“规矩?什么规矩?”
“若出使善国,则派遣贤臣,若是不肖之国,则仅需派遣不肖之臣出使即可。因此由晏平仲出使贵国。”
楚王一听不得不服输,大笑道:
“听说晏大夫乃天下第一辩士,今日证之,果真名不虚传。哈!哈!哈!能与君共聚一堂,甚感荣幸。”
楚王态度一变,异常敬重晏平仲。
楚王和晏平仲欢谈之际,一年约四十之之人突然出现。
“报告大王。”
楚王笑道:
“弃疾,你来得正好。”
说着指着晏平仲,道:
“齐国所派之谢恩使晏大夫。......这位乃寡人之弟弃疾。”
弃疾傲慢地点个头,道:
“晏大夫远道而来,辛苦了。其他国家早已派遣谢恩使前来,晏大夫现在来不嫌太晚了吗?”
弃疾无礼地问道。
弃疾面貌凶恶,有反骨之相,晏平仲一望即知此人不可与之交往。
晏平仲毫不理会弃疾无礼之质问,起身向楚王道:
“大王国事繁忙,晏平仲暂且告辞。”
伍奢立即起身道:
“我带晏大夫到王所安排之寓所。”
晏平仲和伍奢回到寓所之后,晏平仲立即问道:
“方才那位是何等人物?”
“弃疾乃深为王所喜爱之庶弟。”
“可曾就任官职?”
“虽无封官,然因为王所喜,常往官内。”
“我略知观人之术。方才一见即知此人权利欲重,有背叛之像。伍大夫,您得格外特别注意以防万一才是。”
’事实上,弃疾面貌凶恶,性情粗暴,极富野心,伍奢早已警戒在心。
伍奢离去后,晏平仲正准备歇息。意外地,伍子胥携礼来访。
“听闻伍将军有事至吴,今突然来访,至感讶异。”
“子胥才回国,一听说晏大夫使楚,立即赶来。”
伍子胥叩头礼拜道。
晏平仲再次从心底赞扬智略过人之伍子胥,问道:
“伍将军方访吴归楚,可知吴国情势如何?
“吴、越虽相邻,然两国水火不容宛如仇敌,不知何时,必会发生争战。”
“嗯,吴越情势混乱。天下早已争乱了二百余年,这场混战不知何时才能结束?”
“依我看,列国间之争战至少会再持续一、二百年才结束。”
“嗯,不错。若有一国军力超越其他各国,统一天下,方能结束战争。今列国国势相当,各国皆怀野心,意欲一统天下,如此战争必会持续下去。我已垂垂老矣,伍将军年轻有为,若能详知天下情势,必能一肩挑起统一天下之重责大任。”
一是楚国人,一是齐国人,两国利益虽相冲突,而二人心意却相通。
“晏大夫,过奖了。”
伍子胥说着,突然想道:“子胥至吴时,贵国孙武曾来访。晏大夫可知孙武?”
“当然。孙武与我乃是忘年至交。为探查楚国古战场而至楚。他来拜访你了吗?”
“是的。子胥一直想与之会面谈谈。今错失良机,甚为遗憾。”
“孙武年纪虽轻,然在兵法研究方面,可谓首屈一指,鲜有能及者。日前路上偶遇,听其畅谈兵法,甚惊。倘使孙武能与伍将军相互提携,必能成一番大事业。”
晏平仲的赞扬自有其用意。一方面夸耀齐国亦有孙武这位卓越的兵法家,使楚不致看轻齐国,另一方面高抬伍子胥。讨其欢心,亦对其有益。
伍子胥抬头,道:
“晏大夫,子胥有一事相求。”
晏平仲笑道:
“聪明如伍将军有何事需向我这年迈无用之老人请求呢?”
伍子胥年纪虽轻,然其智略超人,晏平仲相当敬重伍子胥。
“晏大夫何出此言?”
伍子胥叩头表示尊重,说道:
“平日即盼与孙先生相见,今孙先生来访不遇,甚觉遗憾。因此晏大夫回楚时,子胥盼能与晏大夫同行至楚,拜访孙先生。”
晏平仲非常感动,道:
“未来将是年轻人之天下。你二人虽未曾碰面,然意气相通,令人讶异感动。伍将军和孙武相互倾慕已久,晏平仲怎会阻挡呢?伍将军和老夫一起去见孙武吧。”
“谢谢晏大夫。”
伍子胥再次叩头答谢道。
晏平仲愉快地笑道:
“齐、楚虽为两国,利益相卫,然就整体而言,皆为汉民族,今为小利小益而纷争不已,令人寒心。倘若精研兵法的孙武和智略超群的伍将军能抛离偏狭之观念,相互合作提携,必能创出一番惊天动地之大事业。”
晏平仲虽身长不过五尺,然豪气万丈,直冲云霄。
伍子胥听了这番话,顿觉眼前乌云全数散去。
“听晏大夫一席话,所获良多。”
晏平仲摇摇头,道:
“我已是年迈无用之老人,伍将军千万别这么说。赶快回去准备赴楚见孙武吧。”
数日后,晏平仲和伍子胥到达齐国,谈起孙武:
“孙武曾说过‘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
伍子胥佩服道:
“此乃万古名言。平凡如子胥,只知求战致胜,哪里明白不战而屈人之兵。”
伍子胥不禁肃然起敬。
不久,晏平仲与伍子胥和孙武见面。
伍子胥一见孙武,即叩拜,道:
“今日得见先生,至感荣幸。”
孙武慌忙伸出手扶起伍子胥,道:
“伍将军,对我这天涯流浪客太过奖了。孙武平日既盼与将军见面,今天终于一偿宿愿。”
晏平仲站起身,打算离开,道:
“久久相互倾慕,今日终于得见。你们尽量聊聊吧。哈!哈!哈!”
晏平仲离开,留下伍子胥和孙武二人相对。
“约八年前,先生曾于天柱山擒一女密探,且知是楚国伍子胥所派,这件事,你还记得吗?”
“以妇人为密探在当时乃独创奇特之手法,除将军外,不做第二人想。”
“子胥由女密探口中,闻知先生所言,惊异非常。先生何以断定为子胥所为?”
“若要研究兵法之术,必须掌握、研判各国将领性格和作战手腕,因此当时已知楚国名将伍子胥。”
“而当时,子胥竟不知齐国有位兵法家孙武。先生却对子胥所作所为了若指掌。先生实在是位可怕人物。”
“哈!哈!今日相见,才知孙武仅是一位平凡的人吧。”
二人朗声大笑。
伍子胥对孙武,道:
“子胥多年来仰慕先生风采,今日得见,想拜先生为师,先生该不会嫌弃子胥吧。”
孙武笑道:
“伍将军乃楚第一谋上,而孙武仅为天涯流浪客,无颜言师。在此乱世,能坦城相见之人已不多。不如彼此推城相与,结为知已吧。”
伍子胥似突然想到,便又问道:
“听晏大夫言,您曾说过:‘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子胥闻言,深受震撼。”
孙武立即放声笑道:
“此乃由伍将军身上所悟之哲理”
“因子胥所悟?”
伍子胥睁大双眼,困惑地反问。
孙武笑答:
“将军在秦封宝大会中,剑不出而能粉碎秦王阴谋,此即为不战而屈人之兵。而孙武不过加以理论罢了。真正令人敬佩的是将军,而非孙武啊。”
伍子胥十分高兴。孙武道:
“孙武认将军为师,而将军却欲认孙武为师。哈!哈!哈!”
两人笑逐颜开。伍子胥又道:
“先生研究兵法,皆按照自然运行之理。子胥可否拜读先生所著兵书。”
“兵书尚未完成,待完成之后,必请将军赐教。”
两人对坐互饮,酒落欢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