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北洋军阀史(共3册)
  4. 三、府院之争:以退为进黎元洪就范
设置

三、府院之争:以退为进黎元洪就范(1 / 1)


在从副总统被扶正以后,最初的一段时间内,黎元洪像辛亥年的时候一样,乐意当段祺瑞面前的幌子。可时间长了,情况就变了,此时的黎元洪已经不是辛亥年那么颤颤巍巍的“黎菩萨”,从辛亥革命一路走来,在政坛上摸爬滚打多年,他已不再甘愿总是当他人的傀儡。段祺瑞在北京刚刚掌权时,南方的形势依然不够明朗,虽然在北京独揽大权,但是在广东和湖南却接连碰了钉子。段祺瑞碰钉子,对黎元洪来说却是好事,于是他开始尝试着用南方势力压制段祺瑞,从而提升总统的权力,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反而加深了他与段祺瑞之间的矛盾。

府院之争就是总统府与国务院之争,也就是黎元洪与段祺瑞之争。府院之争的导火索是徐树铮与丁世峄之间的冲突,而二人冲突的导火索还是湖南和广东的问题。前面讲到段祺瑞想要调李烈钧进京,调陆荣廷去湖南,派汤芗铭和萨镇冰到广东协助龙济光,但是李烈钧和陆荣廷都没有在意他的指派,萨镇冰率海军进入广州也没有太多作为,汤芗铭就更是尴尬了。

广东人明显不喜欢这个由北京政府指派来的外乡人,更兼滇军、桂军都不太欢迎汤芗铭,接受了北京政府任命的汤芗铭一时也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汤芗铭离开了湖南,陆荣廷也无意插足湖南的事情,又让湖南的形势变得很微妙。对陆荣廷来说,湖南距离他的老巢广西有些远,其财源也不及广东,而且湘军也不欲外省人来干涉他们的事务,两相权衡,陆荣廷也觉得与其来湖南给自己添堵,不如回去趁火打劫龙济光无法掌握的广东。段祺瑞也知道陆荣廷在湖南待不久,再者他本来用的就是缓兵之计,一边拖延陆荣廷,一边任命陈宦出任湖南督军兼省长。段祺瑞讨厌陈宦这几乎不是什么秘密,但对段祺瑞来说,湖南这样的战略要地必须控制在北洋系手中,陈宦虽然不招人待见,但也是北洋系将领,加上陈宦撤离四川时手上还剩了两个旅的兵力,派他进入湖南既可以敷衍黎元洪,又可以用北洋系的势力控制湖南,算是两全其美。

可是和汤芗铭在广东遇到的情形一样,陈宦在湖南也遇到了麻烦。首先,湘军并不想北洋系的势力进入湖南,所以非常反对陈宦的到来;其次,桂军的陆荣廷也不欢迎陈宦,湖南是北洋系与南方军事力量的缓冲地带,等于是桂军的前沿哨所,如果被北洋系控制住湖南,就是把大炮架在了桂军的门口。当时湖南各界推举年已七旬的刘人熙出任湖南督军,其他党派的人士希望调蔡锷回到湖南,国民党则希望由黄兴担任湖南督军,但是刘人熙年纪太大,蔡锷和黄兴均无意返湘,黄兴随即推荐谭延闿,谭延闿这个人和各方的关系都不错,而且也不属于北洋系。

段祺瑞这时才意识到湖南问题十分严峻,看起来不能过于着急。于是在7月12日,段祺瑞再次进行局部改组,以孙洪伊为内务总长,范源濂为教育总长,许世英为交通总长。7月14日,黎元洪下令惩治帝制复辟的祸首杨度、孙毓筠、顾鳌、梁士诒、夏寿田、朱启钤、周自齐、薛大可八人,这样就满足了护国军之前所提出的条件,同日,唐继尧、岑春煊、梁启超、刘显世、陆荣廷、陈炳焜、吕公望、蔡锷、李烈钧、戴戡、刘存厚、罗佩金、李鼎新等联名通电撤销西南军务院,声明国家事务静听元首、政府和国会主持。

为了暂时稳定湖南局势,陈宦自动辞去湖南督军一职,段祺瑞在7月16日改派刘人熙为湖南督军。但是段祺瑞并没有放弃控制湖南,他本来想派曹锟率部替代陈宦进入湖南,但当时他在北京刚站住脚,曹锟也还没有投靠皖系,随即留下曹锟为直隶督军,而转派自己的亲信吴光新率部接防岳州。段祺瑞派吴光新进入湖南,本意是想让吴光新先在湖南落脚,然后慢慢壮大势力最后继任湖南督军。但他的心思湘军将领怎么能看不出?湘军将领自然激烈反对吴光新入湘。

恰恰就在这个时候,回到广西的陆荣廷整顿兵马,准备按照段祺瑞之前的任命,进驻广东继任督军。段祺瑞闻讯以后大惊失色,他这一招本来是缓兵之计,哪知道陆荣廷他当成了真的,这样一来,湖南还没有抓稳,广东又要丢掉。万般无奈之下,段祺瑞在7月29日以国务院名义发出密电,征求各省军阀对广东问题的意见。另一方面,由于李烈钧没有接受北京政府的调令,徐树铮便在阁议时主张电令闽、粤、湘、赣四省会剿李烈钧,但是内务总长孙洪伊主张去电和解,双方争执不下。在阁议结束之后,徐树铮竟然擅自将会剿李烈钧的电报发出,等到四省督军复电国务院时,阁员们才得知此事。

在阁议席上,孙洪伊质问徐树铮为什么在阁议未定的前提下,就擅自做主向四省发出会剿李烈钧的电文,徐树铮仗着段祺瑞撑腰反唇相讥,双方拍着桌子吵得难分难解。8月1日,段祺瑞改派谷钟秀为农商总长,张国淦转任总统府秘书长,用老好人张国淦调停各方力量,同时削弱总统府势力在阁议中的影响,等于是公然偏袒徐树铮。

对于湖南督军的职位,当时湘军与护国军方面都非常敏感,只是北洋军已经控制了岳州,就等于形成了一个默契,只要北洋军不越过洞庭湖,双方的矛盾就暂时不会激化。段祺瑞意识到湖南这个地方太过敏感,目前情况下不宜过多刺激,加上广东的局势也不明朗,刘人熙的年纪偏大,于是在8月3日改派谭延闿为湖南省长兼署督军。这里段祺瑞又留了个心眼,署督军的“署”字意为暂代,就是说只是暂代督军,以后还可能会派一个督军。谭延闿在反袁时竭心尽力,所以在湖南很有威望,至少桂军和护国军方面对于谭延闿接任湘督都没有太大意见。

转过头来,北京政府在8月11日发表了处理广东问题的命令:“龙济光未交卸以前,责在守土,自应约束将士,保卫治安。李烈钧统率士卒,责有攸归。着即严勒所部,即日停兵。此后如再有抗令开衅情事,定当严行声讨,以肃国纪。”这条命令可以说是混淆视听,将龙济光说成是守土有责,而把李烈钧说成违反国纪,意在为各地军阀会剿李烈钧寻找到合适的借口。段祺瑞是以中央的威信向李烈钧摊牌,如果李烈钧再次违抗他的命令,他就号召全国共剿李烈钧。他的如意算盘打得好,但此时陆荣廷已经带兵到了肇庆,李烈钧的滇军无意继续攻击龙济光,陆荣廷却是想尽快吞下广东这块肥肉。

8月17日,李烈钧通电解除职务,在广东境内的滇军交由张开儒、方声涛两位师长统辖。20日,谭延闿正式就任湖南省长兼署督军,湖南的局势暂时稳定。22日,李烈钧和滇军告别,于27日到肇庆会晤陆荣廷后取道香港去了上海。李烈钧离开广东以后,陆荣廷则在肇庆装病,指挥桂军继续逼迫龙济光尽快离开广东。25日,萨镇冰抵达广州,和广东省长朱庆澜调停广东的局势,但陆荣廷依然以养病为借口待在肇庆,龙济光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于是在讨到饷款后退到琼州(今海南岛)。而陆荣廷则担心形势有变,一直拖到当年的10月才在肇庆就任广东督军。

广东和湖南的事情算是暂时解决了,但总统府和国务院却依然在为这件事争吵不休。其实徐树铮这个人,不仅袁世凯,连黎元洪也不喜欢,徐树铮有才气有能力,但却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跋扈。当时段祺瑞提议由徐树铮出任国务院秘书长,黎元洪就很不满意,张国淦知道黎元洪的心思,只好去请教徐世昌,徐世昌恐怕黎元洪、段祺瑞闹僵,就奉劝黎元洪:“我以为你一万件事都可以不依从他,这一件非依从他不可,不要怕树铮跋扈,芝泉已经够跋扈的了,多一个跋扈也差不了多少。”黎元洪自然知道段祺瑞离不开徐树铮,虽然同意徐树铮为国务院秘书长,但规定国务院秘书长会见总统时须和总统府秘书长同时入见。

时任总统府秘书长的是张国淦,张国淦素来以擅长调和矛盾著称,有他在身边,黎元洪多少有些底气。但即便如此,徐树铮对黎元洪依然没有任何尊敬,只是将这个总统当成盖公章签字的摆设,黎元洪有时问起某一件公务的时候,徐树铮往往很不耐烦,说:“现在是责任内阁制,有总理负责,总统不必多问。”哪知道徐树铮的脾气过于骄横,连老好人张国淦也没有办法忍受,辞去了总统府秘书长的职务,而改由丁世峄继任。

丁世峄和张国淦不同,他性格坚韧,对徐树铮绝不轻易让步,提出国务院办事手续草案,建议“大总统得出席阁议发表意见,但不得参加表决;大总统对国务自由行使其职权。如用人不同意,得拒绝盖印。阁员应随时向总统面商要政,国务会议前须将议事日程呈报,会议后须将议事纪录呈阅”。丁世峄到黎元洪的身边之后,黎元洪的幕僚哈汉章、金永炎、黎澍、蒋作宾等很快也围聚到他的身边,段祺瑞非常恼怒,于是徐世昌再度出面调和,才使得段祺瑞做出稍许让步。经过徐世昌周旋,黎元洪和段祺瑞最终明确了府院各自的职权,将府院职权划分开来。

但是这样一来,国务院的大权几乎都集中在了徐树铮一个人的手里,不仅孙洪伊对此不满,其他阁员也非常不满。不久,在任命郭宗熙为吉林省长和查办福建省长胡瑞霖案的时候,徐树铮又只是得到段祺瑞的同意,在没有经过阁议,也没有主管内务总长副署的情况下擅自做主,以国务院的名义咨复国会。孙洪伊随即在阁议席叱问徐树铮与段祺瑞,并于8月30日辞去内务总长的职务。段祺瑞派许世英挽留孙洪伊,同时对内阁办事程序进行了调整。

10月1日,黎元洪在总统府召见孙洪伊,在这次交谈中,黎元洪和丁世峄拉近了孙洪伊与总统府之间的距离。没有多久,祝书元等二十八人到平政院提出控诉,原因是孙洪伊当初在裁汰内务部员司时,对他们的裁汰不符合文官任免休职条件,平政院决定受理祝书元等人的控诉,并要求孙洪伊五天内给出答复。孙洪伊则认为平政院是当初袁世凯设立的,平政院的存在本身就和旧《约法》的规定不符,所以对平政院的要求置之不理,10月7日,平政院裁定内务部非法,取消内务部做出的一切任免令,并且向大总统呈请执行。孙洪伊站出来怒斥平政院是非法机构,和平政院发生了激烈争执。

孙洪伊和平政院各自代表的府院力量针锋相对,而徐树铮与丁世峄也是互不相让。10日,黎元洪选择“双十节”这天,因为共和重建,特颁发大批授勋令,首授孙中山大勋位,蔡锷、唐继尧、陆荣廷、梁启超、黄兴、岑春煊六人以勋一位,段祺瑞、王士珍、冯国璋三人以一等大绶宝光嘉禾章……这次授勋所颁发的勋章之多,几乎到了数不胜数的地步,除了西南护国军和北洋系的各地军阀,甚至连前清的很多遗老遗少也得以授勋。黎元洪这次大肆授勋,一来为了主动缓和府院之间的紧张关系,二来希望拉拢各派势力。

但花样繁多的勋章并没有换来府院的和平,反而从阁潮演变为了政潮。18日,徐树铮忽然拿着“孙洪伊着即免职”的命令来找黎元洪盖章,黎元洪看到这个命令骇然不已,说什么也不肯盖章。此后徐树铮一连到总统府四次,最后一次甚至公然宣称,如果黎元洪不盖章,他就不允许孙洪伊出席国务会议。黎元洪此时愤懑难平,不管徐树铮如何威胁恫吓,始终没有盖章。这件事随即引发府院之间的巨大争议,国会议员王玉树认为要罢免一个总长,应该由国会提出弹劾,而不该由国务院总理独断专行。

24日,段祺瑞亲自来到总统府,请黎元洪在给孙洪伊免职的命令上盖章,但黎元洪仍然拒绝。眼见双方相持不下,黎元洪的幕僚出了个主意,既然双方都不让步,不如去把隐居的徐世昌请到北京来组阁以代替段祺瑞。黎元洪的幕僚们认为,段祺瑞的资本是北洋系,徐世昌的威望在北洋系中远高于段祺瑞,加上“辫帅”张勋又与徐世昌关系好。当时已经过了好长时间憋屈日子的黎元洪,完全给幕僚们想当然的想法忽悠住了,竟然想到派王士珍去请出徐世昌。

徐世昌和王士珍这两个不太服老的北洋老人,就这样又被黎元洪架上了神坛。徐世昌是多么精明的人物,他虽然拉不下面子被王士珍接进了北京,但对眼前的局势再清楚不过。

11月16日他抵达北京之后就住进了五条胡同,黎元洪来拜见徐世昌,也给他糊弄过去。但黎元洪的幕僚们显然还没有明白他们的处境,丁世峄甚至认为“半推半就是人之常情,徐世昌不会爽爽快快地表示自己愿意做总理”,于是,他们不顾黎元洪的反对,悄悄给当时在江苏督军的副总统冯国璋发去电文,假造“菊老已允出山”,请冯国璋发电捧场。

丁世峄的这招棋算是彻底走错了,袁世凯去世以后,冯国璋本来以为段祺瑞是要当总统的,结果段祺瑞将大总统的位置交给黎元洪,将副总统的位置交给了他,一下子让他的官衔超过了段祺瑞。虽说平常冯国璋对段祺瑞超过他有些不甘心,但是段祺瑞一抬举他,还真让他有点儿局促,正想着找个机会应酬一下段祺瑞,就碰上了丁世峄发来的电报。徐世昌有多少斤两冯国璋自然心知肚明,他急忙回了一封电报,希望内阁仍然保持原状,意思就是老徐别折腾了,还是让老段来吧!

黎元洪和他的幕僚们这可傻了眼、慌了神,这回倒是徐世昌淡定下来。17日,徐世昌到总统府提出兼顾府院双方威信的办法,就是同时将孙洪伊、徐树铮两个人免职,推荐老好人张国淦再次出山。结果这一次,段祺瑞倒是给了徐世昌一个面子,同时也为了维护自己的威信,让徐树铮和孙洪伊双双去职。

但是1917年的1月14日,步军统领江朝宗突然派兵到羊肉胡同孙洪伊的宅院里进行搜查,说孙洪伊的家里藏有“危险分子”八人,还有“阴蓄死士进行暗杀”的嫌疑,段祺瑞和徐树铮到底没有打算放过孙洪伊,一根筋的孙洪伊吓破了胆,急忙收拾家当逃往南京向冯国璋寻求庇护。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