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北洋军阀史(共3册)
  4. 四、青云直上:“小扇子”规划皖系
设置

四、青云直上:“小扇子”规划皖系(1 / 1)


在隆裕太后宣布退位的三天之后,南京临时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至此,袁世凯顺利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但是依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从而大大削减了袁世凯的权力,南京方面力邀袁世凯南下就职。但袁世凯并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大本营,于是,段祺瑞在袁世凯的授意下指挥曹锟所率的北洋第三镇发动兵变,从而帮助袁世凯顺利在北京就职。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之后,就委任段祺瑞署理陆军部总长,有训练、调遣军队和提拔军官的权力。此时,忠于清廷的王士珍选择退隐,冯国璋任直隶省都督兼民政长,段祺瑞则执掌了军权。

当上陆军总长之后的段祺瑞,更加卖力地为袁世凯卖命,当时革命党人对袁世凯出任临时大总统颇有微词,北洋系不得不面对南方革命党力量的威胁。所以,在这个时期,袁世凯与段祺瑞之间有着共同的利益链条,他们被捆绑在一起,革命党成为他们共同的敌人。正是在袁世凯和黎元洪的授意下,段祺瑞派人于1912年8月16日杀害了武昌起义的元勋张振武,消息传出之后举国震惊,孙中山和黄兴接连致电北京政府。

因为张振武被杀,副总统黎元洪不得不自湖北发来长电,提出由陆军总长段祺瑞在参议院就该案进行答复。8月22日,参议院对段祺瑞提出弹劾,翌日要求他到参议院答辩。段祺瑞登台答辩时,声称按照黎元洪副总统来电,只从质问案所提七个方面予以作答。段祺瑞以军法为由,绕过了国法,认为张振武所犯罪责均在其任职军务部时所为,无一不关军务,所以他是以军法从事。当时的军法会议是在武昌开的,证据齐集,而且判决手续也已经在武昌通过,只不过最后由中央执行而已。

28日,多名参议员提出弹劾国务院总理、陆军总长案,同日,又有多名参议员提议咨请政府查办参谋总长黎元洪。因为此事,参议院的国民党和代表袁世凯的共和党两大派议员大起冲突,参议院议长也无法控制形势。黎元洪在辛亥革命初期曾被革命党抬出来客串了几天湖北都督,此后就借助这个客串得来的名分在湖北巩固势力,在南北和议期间,曾与孙武、刘成禺、张伯烈等组织“民社”,任理事长,鼓动武昌和南京分裂,虽然此后逐渐依附袁世凯,但袁世凯和段祺瑞对他仍然心存芥蒂。在张振武案答辩的过程中,段祺瑞始终咬紧“系根据黎副总统密电执行”,加之在答辩过程中段祺瑞破绽百出,更使得革命党和民众对黎元洪产生怨恨,灰头土脸的黎元洪在湖北再难过得舒坦。

随后,袁世凯颁令段祺瑞为陆军上将,又特予授勋,给予二等嘉禾章。在此期间,革命党人仍然不满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而袁世凯也始终提防着革命党人。于是在1913年3月10日,袁世凯授意段祺瑞与德国捷成洋行签订二亿两借款合同,用于购买军火镇压革命。3月20日,国民党领导人宋教仁遇刺,后不治身亡,国务总理赵秉钧受到牵连,段祺瑞随即以陆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5月5日,就之前与捷成洋行借款,众议院对段祺瑞提出质询,段祺瑞公然带着很多全副武装的士兵出席众议院,面对议员们的质询,他只干脆地留下了八个字:“木已成舟,毋庸再议。”

在以强硬态度面对众议院的质询后,段祺瑞于7月17日卸任代总理,算是完成了“喊杀”的戏码之后回归原位。不久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爆发,只卸任两天的段祺瑞再次回到国务院,指挥北洋军进行镇压。8月下旬,北洋军已经逐渐掌握战争主动,加之新任国务总理熊希龄到任,段祺瑞随即卸任代总理,回到陆军总长的位置上。“二次革命”被镇压之后,12月8日,段祺瑞接受袁世凯的命令,以“磋商要政”为由南下“迎接”副总统黎元洪入京。段祺瑞的这一出戏像极了“关云长单刀赴会”,孱弱的黎元洪在这只猛虎的威慑下毫无还手之力,9日晚黎元洪带着数十人的随行人员在陈宦押解一样的“陪同”下北上,而段祺瑞则留在湖北暂时接替黎元洪湖北都督的职务。

就在1913年的秋天,在北方忽然出现了一支神秘武装:白朗军。白朗军神出鬼没,在河南一带面对北洋军的围追堵截如入无人之境,河南都督张镇芳因此被撤职。于是,袁世凯急忙调另一位皖系将领段芝贵署理湖北都督,召段祺瑞回京并兼河南都督,调集河南、湖北以及安徽等地的军队镇压白朗军。1914年4月3日,袁世凯召段祺瑞进京重新担任陆军总长,让田文烈出任河南都督。这段时间应当算是袁世凯与段祺瑞的“蜜月期”,袁世凯在紫禁城里唱红脸,段祺瑞则四处奔走唱白脸,两个人一柔一刚、一内一外、一唱一和,中国政坛几乎成了袁世凯与段祺瑞纵横捭阖的舞台。而段祺瑞已成为了北洋系的实际领导人,想做皇帝的袁世凯自然明白段祺瑞对自己的威胁,至此两人的“蜜月期”也就到头了。

权力对于政客和军人来说,就如同是农夫手里的锄头、樵夫手里的斧头,没有了权力的政客和军人甚至还不如农夫或樵夫。袁世凯是靠北洋军起家、靠北洋军升迁、靠北洋军抵达政治巅峰的,但如今,北洋军却不再听任他的摆布,纵然身居临时大总统这样至高的职位,心里到底不是滋味。袁世凯的身份说到底,依然是一个军人,枪杆子和米袋子是关键,没有真金白银,学着读书人讲宪法有什么用?他的天下是打出来的,不是靠说出来的,没有了枪没有了炮就是当上总统、当上皇帝,也终归会被人赶下来。于是,这位北洋系现任的“精神偶像”不想再待在神坛上,他要重新掌握军权,因为此时他的目标已经不仅是大总统,而是千秋万代。

1914年5月8日,袁世凯设立了“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并以此为政府最高军事指挥机关,将陆军部的权力也收归己有,这样一来,陆军总长实际上就只是办事处的一个小办事员而已,名头依然响当当,但是已经没有实权。对于段祺瑞来说,这是无法接受的,他已经不再是十年前跟在袁世凯屁股后面的拎包小弟,也不再是“北洋三杰”中的“虎”,而是北洋系新的带头大哥。对以前的段祺瑞来说,袁世凯所代表的是北洋系的利益,他为袁世凯出力就是为北洋系出力,曾几何时,袁世凯个人对段祺瑞的影响力早已经散去。

而袁世凯也没有意识到,此时的北洋系已经不是当初的模样,皖系力量在这个时候已经成为北洋系中的主要力量,换言之,就是皖系力量在主导着北洋系的发展。袁世凯与段祺瑞的分裂,已经不再是个人之间矛盾的激化,而成为袁世凯这个精神偶像与整个北洋系矛盾的激化。在权力被架空之后,段祺瑞经常借故缺席会议,更将公务交由陆军次长徐树铮处理。段祺瑞对袁世凯的不满,也逐渐衍化为北洋系将领对袁世凯的不满,但此时的袁世凯已经做起了皇帝梦,他的首席幕僚杨度甚至写出《君宪救国论》,鼓吹“君主立宪”来扶持袁世凯登上帝位。

对于北洋系的将领们来说,他们不怎么喜欢革命党人,但是对“君主立宪”也绝不感冒。就这些军人来说,他们其实对所谓的宪法、革命并没有太深入的了解,他们自小接受的都是私塾教育,后来加入新军才接触了点儿皮毛,能够逐渐壮大,靠的不过就是烟土、银元和时常的打打杀杀。所以很多军阀功成名就以后,就开始把传统礼教那套东西搬出来,弘扬传统道德,希望靠这个拉拢住自己的下属,防止以下犯上的情况发生。

总而言之,彼时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要把这个世界革命成什么样子,但是却知道因为什么而革命。对于段祺瑞来说,他受过私塾教育,所以对袁世凯忠心耿耿,但同时,他也留过洋,受到西方进化论逻辑的影响,此时的他纵然还不完全清楚中国需要怎样的政体,但至少知道现在绝对不需要怎样的政体,总统专权的政体要不得,倒退回封建帝制那更是万万要不得。但此时段祺瑞虽然不满,还没有直接冲撞袁世凯,于是就做起了寓公。这个时候,徐树铮开始真正走到了前台,对于日后的中国政治来说,这个人所做的事情将会举足轻重。

在皖系内部,徐树铮有个绰号,叫“小扇子”。古时候很多官员身边都会有师爷,师爷其实就是智囊和军师,这种人并无官职,往往都是拿着一把纸扇站在边上,而徐树铮在段祺瑞身边所担当的就是此类角色。此时的段祺瑞身边,外有倪嗣冲、靳云鹏等手握重兵的将领,内有徐树铮、曾毓隽这样的军师,而在这些人中,以徐树铮与段祺瑞的关系最为亲密。徐树铮是秀才出身,但是却对“武力治国”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留日期间受到日本尚武思潮的影响,使他“武力统一”的思想更为根深蒂固。但对于徐树铮来说,当下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这些,什么陆军部的职权根本不重要,当时整个北洋系最紧要的事情是树立新的精神偶像。

说到树立精神偶像这件事,其实自民国以来,每个地方的军阀都在做。因为封建传统思想被革命革掉了,以前靠孔夫子语录和“君权天授”就能糊弄了事的洗脑工作,现在就变得异乎寻常的重要。回顾历史就知道,每到乱世,思想工作往往都很难开展,因为秩序混乱,只要手上有人就能称王称霸。军阀混战时期更是如此,只要能搞到几支烂枪、聚拢几个人,能拉起队伍,就能称霸一方。倪嗣冲给清室贵胄们折腾得成了光杆司令,然后拿着袁世凯的口谕跑去安徽,转眼就成了军阀里的暴发户。徐树铮是读书人,自然知道思想工作对于军事工作的意义,北洋系之所以强大,就是因为有袁世凯这个偶像,如果袁世凯衰败了,北洋系群龙无首,很可能就会给革命党制造机会。

好在这个时候段祺瑞的对手是正在自掘坟墓的袁世凯,而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也是个有名无实的储君,段祺瑞要做的事情非常简单,就是选择与袁世凯相反的路:支持共和。虽然当时袁世凯仍然极力拉拢段祺瑞,但是段祺瑞与袁世凯之间的矛盾几乎已尽人皆知。段祺瑞是纯正的北洋系出身,所以北洋系的人信赖他;段祺瑞支持共和,所以革命党对他的印象也不错;再加上段祺瑞有着留学德国的背景,外国人也对这位军人出身的政治家颇有好感。这样一来,袁世凯越忙活称帝就越是江河日下,段祺瑞越反对称帝就越是冉冉升起,此消彼长的形势让段祺瑞在北洋系中的影响力迅速超过了袁世凯。

而徐树铮为段祺瑞所塑造的,并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影响力,而是围绕在他身边一帮人的影响力。此时与段祺瑞交好的人中,靳云鹏督领山东军务,段芝贵是湖北都督,吴光新也在陆军中担任师长,除此以外,段祺瑞多年担任军校总办,他的学生早已经遍布北洋系。和当年以袁世凯为核心建立的北洋系类似,徐树铮所塑造出的,就是以段祺瑞为核心的一个团体,随着这个团体的不断扩大,段祺瑞在北洋系中的影响力也就越来越大。虽然此时的陆军部在指挥军事上已经没有实权,但仍然可以对军队起到一定作用,徐树铮开始紧锣密鼓地加强段祺瑞这方力量的渗透和扩张。在急需一个偶像人物出现以稳定人心的时候,段祺瑞出现得恰到好处,这个北洋嫡系、陆军总长也是一造共和的首功之臣,因此迅速得到了北洋系将领们的认可。这个时候担心无法震慑士兵们的将领,就把功臣段祺瑞以偶像的方式搬了出来,恨不得将所有的光环都套在段祺瑞的身上,这样一来,求功名的人知道段祺瑞位高权重,在北洋系中说一不二,“跟着他有肉吃”,而那些满腔热血的仁人志士,则推崇段祺瑞共和元勋的名堂,加上段祺瑞对袁世凯称帝极端不满,更得到了他们的信赖。

毕竟袁世凯已经是年过半百的人,袁世凯少年时代也曾经是舞枪弄棒的练家子,但是当上北洋大臣以后,开始沿袭封建士大夫那些倚老卖老的习惯。尤其是在五十岁以后,凡是有客人他需要见的时候,都要人搀扶着。有的人说老袁这是在倚老卖老,可有的人也不免怀疑是老袁身子骨确实不太好了,但不管他的身体如何,他们都必须要选择一个继任者跟随,如今摆在他们眼前的选择对象,只剩下了两个人:北洋系首脑段祺瑞,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袁克定,字云台,是袁世凯的原配于氏所生,因为骑马时不慎摔断了腿,人们都称他为“袁大瘸子”。辛亥革命爆发后,他曾受父亲之托拉拢汪精卫,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时候他更是一马当先。作为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一直把自己当储君看待,对下属素来傲慢无礼,据说清朝结束以后,冯国璋和段祺瑞见袁世凯时行跪拜礼,袁世凯都要急忙将二人扶起,但这位袁大公子却坦然接受。在袁世凯复辟帝制时,他四处鼓吹,还派人每天伪造《顺天日报》送呈袁世凯,在上面只收录赞成帝制的文章忽悠他老子。更为重要的是,这位袁大公子在北洋系中毫无影响力,论资历、论能力都排不上号,加上性格傲慢,北洋系的将领们对他都颇有微词,反而在无形之中帮了段祺瑞一把。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