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北洋军阀史(共3册)
  4. 三、变脸反袁:压垮洪宪帝梦的稻草
设置

三、变脸反袁:压垮洪宪帝梦的稻草(1 / 1)


从前人们讲史,讲到民国的时候都难免会犯晕,以中国的传统思想来衡量这些军阀,他们都是翻脸不认人的混账,若是以新时代的思维来看,他们身上又带着旧式军人的那股执拗劲。于是,以前的史学家往往都给他们扣上“自私自利”的帽子,用李宗吾先生的《厚黑学》一套,清一色的白脸奸臣扎堆在民国开戏,奶油小生和铜锤花脸完全都是配角。其实,民国本来就是两面的,一面是拖着辫子拄着文明棍的遗老遗少,一面是剪了辫子穿着马褂的民国公民,这不再是改朝换代带来的颠簸,而是新旧思想碰撞引起的动荡。

根据袁世凯当国之后选定的新《约法》,终身制大总统和皇帝在实质上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区别,因为继任总统也是由在任的大总统选定。因此大总统变成皇帝,不管是袁世凯还是其幕僚们看来,其实也不过是名称上的更换,他们万万不会料到,只是换一下职位名称的事情,会遭到北洋将领的反对。

1915年6月中旬,冯国璋接见梁启超,谈及劝说袁世凯放弃帝制时,“子(即梁启超)反复予以开导,我隐示以力为子后盾,庶几千钧一发,危机可挽”,冯国璋在这里提及“危机”一词,这个危机自然是袁世凯的危机。这番话的意思是,梁启超负责以言语规劝,冯国璋在后面陈述利害,从而让袁世凯放弃称帝。冯国璋认为自己口才不如梁启超,而梁启超又没有什么实力,所以才会想到这个方法,可谓是费尽心思为领导着想。由此可见,冯国璋确实是一条好狗、忠狗,明知道“忠言逆耳”,但还是不惜“隐示以力为子后盾”来规劝袁氏,其良苦用心溢于言表。

冯国璋对袁世凯忠心耿耿,但袁世凯却兜头倒了一盆凉水给冯国璋。22日,冯国璋偕同梁启超抵京,随即面谒袁世凯,初以言语试探,“外间传说大总统欲改帝制,请预为秘示,以便在地方上着手布置”。但袁世凯马上就予以否认,表示“这些都是无风生浪的议论”,并做出一副推心置腹的模样,“所贵乎为皇帝者,无非为子孙计耳。我的大儿子身有残疾,二儿子一心想做名士,三儿子不达时务,其余则都在幼年,岂能付以天下之重?何况帝王家从无善果,我即为子孙计,亦不能贻害他们”。袁世凯说得有理有据,但冯国璋仍然不放心,进而表示袁世凯所说确实在理,但只怕黄袍加身时便身不由己,哪知道袁世凯闻言大怒,声称自己已经在伦敦购置了房产,如果有人逼他做皇帝,他便以伦敦为“莬袭”,从此不再过问国事。

袁世凯的一番言辞,完全堵住了冯国璋和梁启超的嘴,离开袁氏的私邸之后,冯国璋又往见政事堂机要局局长张一麐,将袁世凯方才的话悉数告诉张氏,并请教对此看法。张一麐乃苏州才子,自天津小站练兵的时候就担任袁世凯的文案,经常参与机密大事,亦与冯国璋私交甚好。张一麐也认为袁世凯的话可信,并认定有人想要做开国元勋,而袁世凯是断不至于蠢到复辟帝制的。在得到张一麐的回复之后,冯国璋乃于7月5日在京向报界宣布袁世凯否认关于帝制复辟的言论,“三谒总统言及谣言之妄,谓亦所自来,因和局初成及二次革命时,总统皆曾虑及恐共和不适于国情,因有归政或逊位之说,但决非为己身,以事实论,民国总统既无异人任之,且今日行总统责任制,权力无所不足,何故为此,若子孙则益非所计。又外间或因规复王侯五等制度,遂有疑异,但此事认为非办不可,以五族共和他四族皆有侯王而汉族不能独无,约法受爵特权本不限于四族,然因此疑异,遂暂搁置,但将来必办,亦决与帝制无关,有人以时机为说,但我已于英国置办小花园,若有相迫者,则远走海外耳。总统所语甚多,而综合大概,皆极决绝之词。观此可知谣言不实”。

冯国璋此次北上,本就担负着重任,彼时袁世凯已经委派袁克定组织模范团新军,并请诸多遗老出山入幕,拉拢非北洋系的蔡锷和陈宦,大有以新力量取代北洋系的架势。彼时袁世凯与段祺瑞的关系已趋紧张,北洋将领于是公推冯国璋入京探听袁世凯的口风。冯国璋将自己与袁氏的谈话公诸报界之后,即完成了北洋将领托付的使命,遂于7月18日返回南京。但冯国璋回到南京还不足一个月,就听说杨度等人在北京成立了鼓动帝制复辟的“筹安会”,始知自己是给老上级摆了一道,袁世凯在自己面前根本没有吐露真言。

老实憨厚的冯国璋至此是彻彻底底地伤心了,他北上面谒袁世凯,自以为袁氏推心置腹,于是对报界言之凿凿地证明袁世凯并无称帝之心,北洋将领亦就此宽慰不少。如今杨度等人在北京公然鼓吹帝制复辟,显然是得了袁世凯的授意,冯国璋本以北洋军主将及袁氏心腹的身份北上,结果所述与袁氏交谈的细则与北京局势迥然不同,让冯国璋里外不是人。从此以后,冯国璋对帝制复辟之事敷衍搪塞,对袁世凯更是失望至极。

1915年的夏秋之交,是袁世凯帝制复辟最为关键的一段时期,此时支持帝制复辟的和反对帝制复辟的都开始拉拢冯国璋。8月24日,江宁镇守使王廷桢致电冯国璋,报告“筹安会”在北京进行帝制复辟的具体情况,并且奉劝冯国璋站到支持帝制复辟的一方。同时,孙洪伊亦发来电报,则奉劝冯国璋“支持共和,劝袁氏退位”。9月7日,时任国务院秘书长的恽宝惠致电冯国璋,奉劝其拥护帝制,“以祛疑虑”。但冯国璋始终没有表态,十天之后,他才与江苏巡按使齐耀琳复电北京,对于帝制复辟之事表示“意见相同,合电举闻,帮祈核实办理”。冯国璋不支持帝制复辟,但是也不想得罪袁世凯,于是就发了这么一封不痛不痒的电报,既不支持也不反对,比起那些积极推戴袁世凯为皇帝的电文,实在是冷漠得多。但冯国璋到底还是怕袁世凯不高兴,于是在10月25日派专车送周夫人进京,同时在11月2日追加一封电文,表示“江苏投票全体赞成君主”,但电文中依然没有推戴之词。

此时的冯国璋就像是一个耍性子的小孩子,父母做的事情他不满意,但是却不想据理力争,于是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就是不闻不问。其实在袁世凯称帝之后,冯国璋都没有准备非要跟袁氏对着干,他是出了名的好孩子,虽然对帝制复辟不情不愿,但是也没有必要跟袁氏对抗。到托病不进京担任参谋总长,也像是犯了错的孩子对长辈的惧怕,腻歪在屋子里能拖一天是一天。后来护国战争爆发,袁世凯任命冯国璋为征伐滇黔总司令,冯国璋也是做好了为袁世凯去冲锋陷阵的准备。帝制复辟他固然不支持,但是也不允许别人打袁世凯。主人对自家的狗不好,狗固然会埋怨主人,但若是有人趁机摸进主人的院子,狗照样还是会帮着主人咬来犯者。所以接到任命以后,冯国璋就和张勋等联电请政事堂及统率办事处转请颁发讨伐令,并且“条陈平乱之办法”,而冯氏的嫡系禁卫军也表示会“力顾大局,坚持到底”,若说冯氏只是装装样子,不必如此大费周章。

1916年1月5日,袁世凯正式对云南护国军发布讨伐令,随后袁世凯便准备派出三路部队一举击垮护国军,其中,以虎威将军第三师师长曹锟、第七师师长张敬尧、第八师师长李长泰所部入川进攻,作为正面进攻护国军的主力。袁世凯派出的这三路部队,后来的事实证明都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但是对曹锟来说,入川可以说是他人生的转折点,因为袁世凯专门讨伐令中声明以“虎威将军曹锟督率各师,扼要进扎,听候调用”,就此大大提升了曹锟在北洋军中的地位,加上段祺瑞和冯国璋此时都因为不同的原因韬光养晦,曹锟一时之间成为北洋军中的头号人物。除了派出三路大军,他还在丰泽园组织了“征滇临时军务处”,本拟请段祺瑞出来,但段氏以“宿疾未愈”为由推辞,他只好转而去请冯国璋,使得冯国璋处于两难境地:北上怕丢掉地盘,抗命又恐袁氏责怪。

对南征讨一触即发,而冯国璋的转折点就在此时出现了。是月袁世凯任命蒋雁行为驻宁专员,协助冯国璋处理军务。这一来,算是真正把冯国璋这只看门狗给逼急了,本来,自家床上躺了个袁世凯的监视器,如今又派来一个监听器,如果冯国璋率军南下进攻护国军,袁世凯就会趁机派蒋雁行占据南京,冯国璋就成了“竹篮子打水——一场空”。说到这里,又不得不说说袁世凯,袁氏自称帝以后,屡出昏的能力丝毫不逊色于“太子”袁克定。两军决战的关键时刻,正是用人之际,他却派蒋雁行南下,分明就是信不过冯国璋,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你既然疑我,我又怎会为你所用?冯国璋干脆称病休养,不提南下征讨护国军一事,而且此事一出,本来拥护帝制复辟的王廷桢也不敢轻举妄动,刚刚行罢军令状的禁卫军就此偃旗息鼓。

本来冯国璋对帝制复辟只是不太乐意,并没有要跟老上司作对的准备,但袁世凯命令蒋雁行南下,就逼得冯国璋不得不做出应对。冯国璋的第一步,就是北面联络段祺瑞,南面稳住护国军,同时积极与反帝制人士接洽。冯国璋请梁启超致电蔡锷,表示自己赞同起义、反对帝制,并授意江西李纯阻止江西第六师进攻护国军,并致电中央谢绝出任征伐滇黔总司令,拒绝参谋部次长田中玉南下组织征滇后援军,到此时他已经公开忤逆袁世凯的意愿。

袁世凯派遣蒋雁行南下,总共有两个目的:一是监视冯国璋,二是策反冯国璋手下的大将王廷桢。冯国璋坐镇南京手握两万人的军队指挥权,而其中一万余人的禁卫军就掌握在王廷桢手里,还是在“筹安会”刚一成立之际,王廷桢就曾劝冯国璋支持帝制复辟。因此蒋雁行一到南京,就与王廷桢搭上了线,但是,王廷桢始终都无法得手,因为冯国璋称病待在南京不挪窝,而王廷桢又无法调动禁卫军。禁卫军是自清朝末年时就跟随冯国璋的,冯国璋南下随身带着的就是禁卫军,可以说是冯氏的嫡系部队,王廷桢之于这支部队是只有统帅之名而无统帅之实。关键时刻,令行禁止还得冯国璋说了算。

袁世凯这一招“釜底抽薪”算是使错了,更为严重的是,策反没有成功,却反而彻底激怒了冯国璋。袁世凯固然是冯国璋的老上级,但是用出这样断绝冯氏后路的招数,委实是对冯氏赶尽杀绝,冯国璋此时走投无路,亦只能采取措施化被动为主动。于是在与护国军达成私下停战协议之余,亦秘密联络江西督军李纯、山东督军靳云鹏、浙江督军朱瑞和长江巡阅使张勋,准备联名密电袁世凯,请其“撤销帝制,以平滇黔之气”,这就是著名的“五将军密电”。密电原定3月21日发出,但事先却不小心落在了直隶巡按使兼督军朱家宝手里。

当时因为中外反对声音迭涨,袁世凯不得不一再延缓登基的时间,到2月23日,袁世凯就表示“现值滇、黔倡乱,惊扰闾阎,湘西、川南一带,因寇至而荡析离居者,耳不忍闻。痛念吾民,难安寝馈!加以奸人造言,无奇不有,以予救民救国之初心,转资争利争政之借口;遽正大位,何以自安?予意已决,必须从缓办理”。3月19日,朱家宝将“五将军密电”呈送给袁世凯的时候,袁氏已知自己的皇帝梦再难实现,他对身边的人说:“我昨天晚上看见天上有一颗巨星掉下来,这是我一生中第二次见到。第一次是文忠公,这一次大约轮到我了。”是啊!主将已反,他的北洋军都背叛了他,他已经无力回天。

“五将军密电”之事一经公开,举国震惊,北洋系更是引发震动,段祺瑞与冯国璋是彼时北洋系中除袁氏以外最位高权重的人物,二人均表示反对帝制,其余人等也纷纷响应。24日,袁世凯发布撤销帝制令,冯国璋在4月16日致电袁世凯,认为目前应该“尊重名义,推让治权,开诚布公,昭告中外”,暗示袁世凯以退位为宜。17日,冯国璋与江苏巡按使齐耀琳提出八条调停时局的方法,包括:一、承认袁世凯仍居总统地位。二、慎选议员,重开国会。三、惩办奸人。四、各省军队须以全国军队按此编号。五、遵守民元约法。六、各省将军、巡按使照旧供职。七、派往川湘之北军一律撤回。八、大赦党人。

这段时间里的冯国璋,北面与袁世凯周旋,南面与西南军政府互通有无。5月18日,冯国璋又连同长江巡阅使张勋、安徽督军倪嗣冲召开南京会议。南京会议争吵不休,但此时袁世凯退位的声音开始响起,而冯国璋则站在了支持袁世凯退位的阵营里。长江巡阅使张勋极力支持袁世凯继续担任总统,南京会议最终无果而终。南京会议结束后不久,段祺瑞派心腹曾毓隽南下会晤冯国璋,商议未来总统人选,冯国璋主张原副总统黎元洪继任总统。袁世凯彼时虽然病重但还没有去世,北洋系两位大佬居然在商议继任总统人选问题,显然是不把老头子放在眼里。这个时候的冯国璋已经不再是只顾着给袁氏看门,首先想到的是维护好自己的利益。

1916年6月6日凌晨3时,袁世凯在北京病逝。据说消息传来,冯国璋“大恸”,悲伤难耐,但随即又对家里人说是“一件大喜事”。其间冯国璋心里的复杂感情,恐怕是外人难以体会的,袁世凯的死,冯国璋难过是肯定难过,欣喜之情恐怕也是有一些的。袁世凯去世以后,段祺瑞把持中央实权,以黎元洪做总统充当傀儡,任命冯国璋为副总统。段祺瑞和袁世凯的心思一样,就是无论如何要让冯国璋北上,架空他的权力。但袁世凯尚且对这只老狗无可奈何,更何况是段祺瑞,冯国璋副总统当着,依然窝在南京不动弹,段祺瑞也无可奈何。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