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乱世三百年:闲话南北朝之天下归一
  4. 清除异己
设置

清除异己(1 / 1)


什么事儿呢?

闲不住的鲜卑人,又南下了。

挺长时间没说北魏了,这些年,元恪都干了点儿啥呢?

这就得往回倒那么几句——

元宏去世,元恪继位,这就是北魏历史上的宣武帝。

跟萧宝卷刚接班儿时候一样,元宏也给他儿子留下了六位辅政大臣,分别是咸阳王元禧xī、任城王元澄、北海王元详、广阳王元嘉、镇南将军王肃和吏部尚书宋弁[biàn]。

前四位,都是跟着元宏风里来雨里去,南征北战东挡西杀的鲜卑宗室;后两位是汉臣,也都非等闲之辈,在元宏时期那也叫手握重权。

安排这六人辅政,元宏的用意很明确,既要巩固宗室力量,保持三面红旗不变色;又要持续汉化改革。

但是,元宏的良苦用心,到元恪这儿就变成了多此一举。

道理很简单,“一朝天子一朝臣”,老爹用着顺手的人,未必就能成为儿子的亲信(最现实的例子,看看之前萧宝卷是怎么对付萧鸾留下的“六贵”的。)

因此,元恪比萧宝卷还快,当上皇帝没几天,就跟他爹留下的辅政们干起来了——

元恪登基之后,首要的工作,其实还不是乾纲独断治理国家,而是守丧。那么这段时间朝政怎么办呢,六位辅政很体贴,您甭管了,放着我们来!

这六人本来就是位居中枢的宰辅,主持朝会,商议战事,做出各种决策,都是轻车熟路的。但是,当他们尽心竭力、心无旁骛的替元恪“操持”国政的时候,谁也没发现,少年天子的脸上那不易察觉的阴霾,甚至是杀机。

元恪是什么人?

翻翻史书中对元恪的描述,“幼有大度,喜怒不形于色”、“善风仪,美容貌,临朝渊默,端严若神,有人君之量”。用的一水儿的好词儿;可是如果透过现象看本质,别看元恪帅到没朋友,其实这是个特自卑的人。

拿萧宝卷一对比,您就明白了;两点——

其一是出身,在万恶的封建社会,这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儿。

萧宝卷的亲妈,是萧鸾的正宫皇后刘惠瑞;换句话说,萧宝卷是正经的嫡出;人家当皇帝是天经地义的事儿。

而元恪则不同,他的亲妈高照容,出身高句丽高氏,按照当时社会阶层划分,属于贱民一类。有一个事儿非常能说明元恪的娘家社会地位有多卑微——

元恪的叔叔北海王元详曾跟高照容的妹妹私通,结果东窗事发,被元详的妈高椒房知道了,老太太把元详叫来一通儿臭骂:“汝自有妻妾侍婢,少盛如花,何忽共许高丽婢奸通……我得高丽,当啖其肉!”。这话翻译过来的意思是,你已经妻妾成群,而且个个儿貌美如花;你还要打野食,去跟那高丽贱婢通奸!那贱婢要是落到我手里,老娘定要生吃她的肉!

要知道,这高椒房也不是什么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小家碧玉,没生元详之前就是个宫女儿,被拓跋弘一时冲动给“幸”了,生下的元详。连她都瞧不上高照容家的女人;可想而知高家在当时北魏是什么物件儿。

其次,同辈的兄弟。

萧宝卷的兄弟,大哥萧宝义是个残废,弟弟们江夏王萧宝玄,鄱阳王萧宝夤[yín],和帝萧宝融;年纪都还小,对他构不成威胁;而且早在萧鸾还活着的时候,这些人就都远远儿的就藩去了,所以等萧宝卷上台,君臣名分已定,后来也就是萧宝玄因为媳妇儿的事儿站出来跟萧宝卷作对以外,那俩都老老实实的。

元恪可不一样;可能是元宏基因太好了,元恪同辈的兄弟们:京兆王元愉、清河王元怿[yì],广平王元怀,汝南王元悦;除了元悦外个个儿优秀,风流倜傥、文武兼备。用《魏书》里的话说,元愉“好文章,颇著诗赋。”;元怿[yì]“博涉经史,兼综群言,有文才,善谈理,宽仁容裕。”;元怀,“姿文挺武,苞仁韫[yùn]哲”。

有这两点在,给元恪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也因此而自卑,又因自卑变得极其多疑。

元恪长了一颗玻璃心,辅政的六大臣不知道,或者他们知道,但没往心里去;在他们看来,元恪就是个毛孩子(其实很多辅政大臣下场不好,跟摆不正自己的位置有很大的关系,前面说过萧宝卷和辅政“六贵”的事儿;往近了看,朝鲜的3胖处决张成泽、李英浩等重臣;后面两位可都是给3胖他爸扶过灵的人,3胖说杀也就杀了。)。

可这个毛孩子很快就会给他们点儿Colour see see了——

公元502年春天,每年春天,做为皇帝有一件大事儿要干,这就是祭祀[sì]。元恪也不例外,到时间带着文武百官到郊外举行仪式。

祭祀[sì]完毕,元恪让人传召咸阳王元禧xī等辅政大臣。

看看人聚齐了,元恪说话了,“朕年少无知,却荣登大宝;前段时间不豫,各位叔叔悉心照料;现在呐,朕病好了,为免叔父们过于劳累;从即日起,朕觉得亲理国政,诸位暂且各归其位,另有安排。这番话说完,元恪下旨,元禧xī进位太保、领太尉,元详进大将军、录尚书事。

元恪说完,也不给大家反应时间,便摆驾回宫了;留下众大臣一脸懵逼状。

谁也没想到,小小年纪的元恪会使出稀里糊涂落槌计,就这样就宣布亲政了?

眼看这儿也没事儿了,众人各怀心腹事家走了。

众人散去,但事儿可还没完;接下来,元恪如国手布局,步步紧逼了上来。

当然,在这之前,元恪要有自己的班底儿了(没有打手,凡事儿都是自己赤膊上阵容易出事儿)。

也正是从此刻开始,一个无赖,进入了北魏的朝堂。

此人唤作高肇,是元恪的舅舅。

为啥说这货是个无赖呢?俩原因,其一,这货是个没见过世面,没啥教养的土鳖。

元恪要找打手,肯定不能直眉楞眼的说,“朕要招聘打手”,这太简单粗暴没水准;表面工作总得做一做;元恪的做法是托言追思舅氏,追封其外祖父高扬为渤海公,外祖母盖氏为清河郡君;封高扬嫡孙高猛袭渤海公爵位,封高肇为平原郡公,高肇之弟高显为澄城郡公。

据史料记载,元恪封官之后,还特旨在华林都亭接见高肇兄弟;可这两位国舅爷显然没见过这么大的阵势,一进去就蒙圈儿了(“甚惶惧,举动失仪”),连起码的对答都哆哆嗦嗦说不利索,场面一度非常尴尬。

其二,高肇是个极其没底线的家伙。

高肇乍升高位,小人嘴脸暴露无遗;到处拉帮结派,史称,“肇既无亲族,颇结朋党,附之者旬月超升,背之者陷以大罪。”;看见没,“背之者陷以大罪”,只要不肯卖肾投靠,高肇“陷”你没商量。

当然,高肇敢这么干,背后都是元恪默许的。

有了替自己冲锋陷阵的打手,元恪开始收拾他粑粑给他留下的辅政集团了——

头一个倒霉的,也是首辅大臣、咸阳王元禧xī。

元禧xī是元宏弟弟中年龄最长的一位;跟元宏感情也很好;而且他本人年轻的时候很能干,算的上元宏的左膀右臂;在北魏的官声也挺不错。

但是,元禧xī有个很致命的毛病,忒贪!

史书记载,元宏还在世的时候,就反复敲打过元禧xī,让他不要太过贪婪,以免将来落个没下场,但元禧xī不以为然,当面满口答应,事后该怎么着怎么着。

元宏一生,对外征战,对内改革,元禧xī能力也挺强,再加上元宏又比较注重手足情谊,所以生前一直很倚重元禧xī,对后者的一些行为比较包容;这就惯的元禧xī更加无法无天。

后来元宏去世,元恪上台;按说识趣儿的就该多少收敛一点儿;可元禧xī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更加张扬。贪污受贿,卖官鬻爵,干的是相当得心应手。这还不是关键的,你要是收了钱,办事儿也成;元禧xī偏不,钱照收,事儿可不办;朝廷有啥大事儿,这伙计基本上都推给别人。(“虽为宰辅之首,而从容推委,无所是非,而潜受贿赂,阴为威惠者,禧xī特甚焉。”)。

可能在元禧xī看来,他的大侄子不敢拿他这个老叔怎么着;可事实上,元恪最恨的就是他。

咱前面说过,元恪是个“喜怒不形于色”的主儿;可是在元禧xī的问题上,元恪毫不掩饰对其的厌恶之情,态度一度让元禧xī感到恐惧;这一点就连元禧xī的卫队长刘小苟都看出来了(“其国齐帅刘小苟,每称左右言欲诛禧xī。禧xī闻而叹曰:‘我不负心,天家岂应如此!’”)。但是元禧xī记吃不记打,恐惧完了,该贪赃贪赃,该受贿受贿,兹当没这么回事儿。

当然,说元禧xī一点儿反应也没有也不对;元恪亲政后,他当太子时身边有个官员名叫赵修,迅速窜红;这货得宠后,骄横跋扈,很是不给王公大臣们面子;元禧xī就打算借赵修“隔绝内外”为借口,发动政变。

多说一句,这个赵修后来也被高肇给阴了,最后死于非命,被活活打死。

跟元禧xī同谋的,还有他的大舅哥,唤作李伯尚;二人秘议之后,大致决定了政变的日期和地点;可是事到临头,元禧xī却又磨磨唧唧拿不出个准主意;政变这事儿就跟过家家似的过去了!

唉,这智商,真替他捉急啊!

元禧xī以为政变之事,我又没干,天知地知,反正元恪不知道就行了;哪曾想,他身边那位侍卫长、小苟同志很有政治觉悟,把他给告发了。

这等谋逆大案,元恪岂肯善罢甘休;立即派禁军去掏人。

元禧xī挺机灵,禁军抄家的时候,这伙计跑出来了;不过在逃亡路上,被人给抓住了;押回洛阳后,元恪一道旨意掷下,赐自尽。

元禧xī死后,其家中数量惊人的非法财产,元恪将大部分都赏给了高肇,还有一部分赏给了宠臣赵修,其余的分发给内外百官。

第二个倒霉的,是北海王元详。

元详是元宏弟弟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元宏生前也颇宠之。等元宏去世,留下遗诏,让元详辅政。

元详看上去像个聪明人,元禧xī被杀,元详第一反应是向元恪交了辞职报告;不过后者没批准。

不仅不批准,元恪还屡屡提拔元详,虽说都是些荣誉头衔,但至少在外人看来,元详依旧圣眷优渥。不仅如此,元恪还经常御驾亲临元详他们家蹭饭,一进门儿,小伙子很有礼貌,管元详他妈高太妃叫“阿母”。

但是在私底下,元恪让高肇开始抓元详的小辫子了。

老实说,元详的人性不比元禧xī好多少,一样的假公济私,贪财好色;所以高肇没费多大劲儿就攒了一批元详的黑材料。

准备就绪,高肇将卷宗上呈御览,元详的罪状有“贪害公私,淫乱典礼”、“驱夺人业,崇[g]侈私第”等,以及“与皓等谋为逆乱。”这摆明就是要把人往死了整。

当然,这也是元恪要的效果。

很快元详被捉拿归案,元恪很体贴,专门为他在洛阳东北建造了一座监狱,派重兵严加看守。

到这会儿,元详还没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还打算跟手下养的家奴勾结,让后者将其救出。别说这帮家奴还挺给力,筹划了半天拟定了计划,便写密信托人带给狱中的元详;上面详细地记述了劫狱计划和参与人员的姓名。元详正在看这封密信时,却被一名守卫发现,他冲进牢房,夺走了密信,劫狱之事遂泄露;最后的希望破灭,元详倒也干脆,大哭数声,倒地暴亡(“会其家奴数人,阴结党辈,欲以劫出详,密抄名字,潜托侍婢通于详。详始得执省,而门防主司遥见,突入,就详手中揽得,呈奏。至夜,守者以闻。详哭数声而暴死。”)。

元祥死后,元恪的叔辈就只剩下高阳王元雍和彭城王元勰xié二人。

高阳王元雍是个废材,也没什么政治野心;最大的爱好就是花钱;所以元恪对这个叔叔倒是很放心。

而让元恪很不放心的,是彭城王元勰xié。

元勰xié有点儿像谁呢,说起来他和咱们前面聊过的萧嶷[yí]、萧子良很像;性格温文尔雅,待人宽厚正直;工作上兢兢业业、忠心耿耿;才华卓越,还没有政治野心;总之是很好的一个人。

早年,元勰xié曾参与过元宏许多重大决策,并且常年跟随元宏南征北战;兄弟二人的关系在诸兄弟之中最为亲密;元宏南征归途病重,是元勰xié在旁边日夜守护,侍奉汤药。

到后来元宏的病越来越重,自知不起;便提出要效仿汉武帝托孤于霍光的典故,让元勰xié担任元恪的首席辅政大臣。

拿元勰xié比霍光,分量不要太重哦,那可是有废立之权的;但是元勰xié没答应,跪在地上流着泪跟哥哥说,一介布衣尚知为知己者死,何况臣弟已对先皇在天之灵起誓,怎敢不竭尽全力侍奉皇兄?但臣弟身处高位,受陛下宠爱已久,日后新帝登基,必有功高震主之忌!陛下若是疼爱臣弟,请下赐善始善终之美,让臣退避灾祸!

元宏虽觉可惜,但还是答应了元勰xié的请求,强撑病体手书一封交给元恪,你六叔元勰xié,品行高洁,如白云松竹,朕自幼与他关系甚密,兄弟之间相互提携,感情甚笃。他常常请求辞官,但朕为长兄,不忍让胞弟远离,是故没有答应。但今后不能再委屈他于朝政倥偬之中,朕百年之后,可听任其辞官请去,遂其谦冲退让之性,切不可再发生成王猜忌圣人周公之事。你如果是孝子,便不可违背我的敕命(“汝第六叔父勰xié,清规懋[mào]赏,与白云俱洁;厌荣舍绂[fú],以松竹为心。吾少与绸缪[chóu móu],提携道趣。每请解朝缨,恬真丘壑[hè],吾以长兄之重,未忍离远。何容仍屈素业,长婴世网。吾百年之后,其听勰xié辞蝉舍冕,遂其冲挹[yì]之性。无使成王之朝,翻疑姬旦之圣,不亦善乎?汝为孝子,勿违吾敕。”)。

元宏还给了元勰xié留下一道密诏,大致意思是,如果朝中出现叛逆,诸王和百官凭此诏听从元勰xié号令讨之。

给元勰xié留好后路,元宏驾鹤西游。

等元恪接班儿,老实说这会儿元勰xié的头脑还是非常清醒,既不揽权,也不多事儿;反正你让我干嘛就干嘛,你要亲政那就亲政;换句话说,这会儿元勰xié别看年纪不大,状态已经是退居二线的架势了。

不过,元勰xié在一件事上,把元恪和高肇同时给得罪了。

什么事儿呢?

事儿出在元恪的俩媳妇儿身上。

元恪第一任皇后于氏,是征北将军、定州刺史于劲的女儿;于氏家族属于鲜卑老人(原姓勿忸[niǔ]于氏),元恪能亲政,可以说老于家居功至伟。

咱们前面说过,元恪祭祀[sì]结束,宣布亲政,辅政大臣们乖乖的就同意了。

咱们前面没说过,当时的情况是,领军于烈带着御前侍卫把会场包围了;你不答应试试?

这位于烈,是元恪的老丈人于劲的亲哥哥。

等元恪亲政之后,一开始对于家也是恩宠有加,于烈去世后,元恪让于劲接任了领军将军;由此于劲一度权势很大,史书称其“势倾朝野”。

不过,势力大到“倾朝野”的地步,也让元恪对于家多少起了戒心;而且此时高肇正在蹿红,为了博得元恪的信任,高肇除了当好打手之外,还做了个动作,他把侄女高英送给了元恪;高英被封为贵嫔。

元恪对于家起了戒心,高肇嫌于家挡了路,高英觉得自己这前凸后翘的,我才该是皇后的命;于是,于皇后就惨了,莫名其妙的暴毙身亡(《魏书·天象志四》,“后数年,高氏又鸩[zhèn]于后,而以贵嫔代之。”)。

更过分的是,之前元恪跟于皇后有个男孩儿,这会儿只有两岁多点儿,本着斩草除根的原则,高肇又联手高英,把这孩子给毒死了(“高肇欲其家擅宠,乃鸩[zhèn]杀于后及皇子昌。”)。之后,高肇上书请元恪立高英为皇后;元恪诏准。

这一下,大臣们不干了;这什么玩意儿,百官纷纷上书,反对元恪立高英为后;这里边儿带头儿的就是元勰xié。

本来元勰xié已经不咋管事儿了,可是高肇、高英干的太过分了;元勰xié站出来了,坚决反对高英这样鸩[zhèn]皇后杀皇子的人母仪天下。

别人反对倒也罢了,元勰xié这样德高望重的人出来呛声,不论是元恪,还是高肇,都要掂量掂量分量了。

元勰xié本人拥有巨大的个人威望,手里还攥着元宏的遗诏,这在元恪和高肇看来,迟早是祸害;既然如此,那就只好牺牲掉元勰xié了。

可是想坑元勰xié也不太容易,一来元勰xié能力强不害人,因此官声很好;二来,元勰xié在元宏时代常年带兵打仗,在军队中有一大批拥趸,要是没个正当理由,没人敢针对元恪,但说不定有人就敢黑了高肇。

不过,只要心态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元恪跟高肇研究来研究去,决定拿一个案子把元勰xié拉下水。

这件案子,唤作“元愉谋反”。

其实对于元恪而言,除了觉得诸位叔父不爽以外;让元其始终觉得心里不得劲儿的还有他的弟弟们。

元宏一共留下六个娃,老大是废太子元恂[xún],元恪行二,接下来是元恪的同母弟广平王元怀,再往后依次是京兆王元愉、清河王元怿[yì]、汝南王元悦。

咱前面说过,元宏的娃,个个儿不是省油的灯,给了元恪很大的压力;事实也确实如此,元恪继位之初,跟他的这些弟弟关系还不错;这些王爷们出入皇宫跟回家一样随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元恪逐渐和他弟弟们的关系可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这里边儿首先让元恪不爽的,是他三弟京兆王元愉;直接原因很好玩儿——

出于笼络元愉的目的,元恪做主了元愉的亲事,把于皇后的妹妹嫁给了自己的三弟。但是,这桩婚事元愉不仅不领情反倒一肚子怨言;具体的表现上,小于姑娘嫁过去,元愉压根儿不拿正眼瞧人家。

至于原因,很简单,元愉有心上人。

之前元愉当过一段时间徐州刺史,任期内,这伙计遇到了一位姓杨的歌女,二人你情我愿的就檫出火花儿来了。等元恪继位后,元愉被调任护军将军,回京任职。这就出了个问题,那位杨小姐出身太差,元愉不敢明目张胆的娶个贱民回家。

元愉倒也能想辙,他找到右中郎将李恃显,把情况一说,然后让后者将这位杨小姐收为义女,然后改为李姓,从李家将把娶回家;过门儿不就杨小姐就给元愉生下儿子元宝月。

不过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儿也不知怎么着,就让皇宫里的于皇后知道了。

皇后娘娘大怒,不仅把杨小姐叫进宫暴打了一顿,而且还强令杨小姐出家为尼;她和元愉生的孩子交给宫中嫔妃抚养;这事儿的余波持续了差不多一年,最后还是于劲出面劝自己的女儿,于皇后才让杨小姐回到元愉身边。

那段时间元恪跟于皇后关系也还不错;元愉这么干,间接的也是削了他的面子;再加上元愉还有其他的一些不拘小节的小事儿也让元恪不快;所以元恪借口元愉“竞慕奢丽,贪纵不法”,把元愉召入宫中,打了五十板子,然后一脚踹出京城,贬到冀州当刺史去了。

这件事让元愉非常恼火;小伙子也愣,到了冀州便扯旗造反,自立为帝了。

对外,元愉宣称,得到了清河王元怿[yì]的密信,高肇已将皇帝暗杀了;现在朝中无主,该他即皇帝位。

本来这事儿跟元勰xié扯不上关系;但是之前元勰xié曾经上表替自己舅舅潘僧固谋了个冀州乐陵太守的差事,元愉谋反后,潘僧固也跟着搅合进去了。

这件事儿让元恪和高肇觉得,这是个除掉元勰xié的好借口;只要把元勰xié和元愉挂上钩,这就是铁案,任谁都不可能替一个逆臣翻案。

高肇先是让吏部尚书,也是前任冀州刺史元晖[huī]向元恪揭发元勰xié和元愉有勾连,但元晖[huī]不从。高肇只好又授意自己的亲信、左卫将军元珍干这趟脏活儿。

元珍很卖力气,高肇一暗示,这货就跑到元恪那儿进谗言去了;不过元恪虽说很想干掉元勰xié,但元珍的身份让他很顾虑,谁都知道元珍是高肇的亲信;别弄不好打不着狐狸再惹一身骚。

高肇对此却早有准备,这货连吓唬带收买,策反了元勰xié的两个部下,彭城国郎中令魏偃、前防阁高祖珍;让这二人出来作证;这两个货都是势利小人,站出来按高肇的意思,力证元勰xié暗中与元愉勾结。

这下坐实了,元恪不再犹豫。

这天元恪请元勰xié、元雍、元嘉、元怿[yì]、元怀,以及高肇等人入宫;明面儿上说是要开个趴体。

其实当天元勰xié不想去,在这一天他的一个妃子刚刚生了娃;元勰xié一再推辞,但皇宫的宦官接二连三的来催,弄的元勰xié觉得不去不太好;不得已,只好跟自己的妃子告辞入宫。

哪知道,这一去,竟成永别。

元恪的趴体开的很嗨,一直持续到深夜,与会众人都喝的酩酊大醉,元勰xié也不例外,喝高了,被扶到其他房间休息。

可是,没一会儿,就见元珍领着一帮侍卫捧着一瓶毒酒进来了。

元勰xié的酒登时就醒了,这场面太熟悉了;可是他又不甘心,说道,我忠于朝廷,犯了什么罪要杀我?我要见皇上!

元珍说,见什么见,大王赶紧喝完上路。

元勰xié还是不肯喝,元珍怒了,手一挥,身边儿的侍卫上去就打;元勰xié高喊,苍天在上,我元勰xié忠心耿耿,如今却被人冤杀!

可这会儿,应了那句话了,喊破喉咙也不会有人理他。

无奈之下,元勰xié喝下毒酒;怕他不死,侍卫们一拥而上,将其乱刃分尸。

元勰xié死时年仅36岁。

第二天黎明,元恪让人拿被子把元勰xié的尸块儿包起来,又送回家里,对外声称,元勰xié酒醉而死。

都被剁成饺子馅儿了,居然说是自杀;元勰xié家里人自然不信,那位刚生了孩子的妃子大哭,高肇丧尽天良,诬陷大王;天道好还,你高肇也不得好死!

消息传到民间,百姓们也都潸然泪下,口口相传,高肇枉杀贤王!

元勰xié死后,百官侧目,群情汹汹;搞的即便是九五之尊的元恪也不得不出来做点儿姿态;替他六叔操办一台隆重的白事儿,追赠元勰xié为假黄钺、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司徒、侍中、太师,谥号为武宣王;算是把这事儿多少遮掩一下。

不过,正如元勰xié那位妃子说的,天道好还,报应不爽;元恪膝下仅有一子,就是后来的北魏孝明帝元诩;元恪刚驾崩,元诩便将高肇诛杀。

而元勰xié的三子元子攸,后来却成了北魏第九任皇帝,即孝庄帝;孝庄帝继位后,追尊元勰xié为文穆皇帝,称肃祖。

当然,这都是后话,后面再说。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