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金宝屯胜利农场浙江知青 王年年
王年年 女,1950年出生于浙江省慈溪市。1969年6月下乡到金宝屯胜利农场二营(五站),1979年在浙江慈溪市百货公司工作,2000年退休。
在我的相册中,保存着从童年到少年,从少年到青年,从青年到成年的许多照片,在这些照片中,最值得我回味的是走上人生工作岗位第一站的那一张照片。
那一张照片的背景是,1969年7月,我们慈溪周巷知青刚到内蒙古金宝屯胜利农场二营(五站)不久,和大多数女知青一样,我被分配在鸡鸭场劳动。这对于一个城镇知青的我,完全是一项陌生的工作,而对成千上万只的“咯咯”鸡,“吖吖”鸭鲜活生灵的家禽,不由自主引起了对它们的热爱。每天听着生灵在“咯咯”,在“吖吖”,那种亲昵的动物叫声,似乎在向主人问候,似乎在表达它对你的一份亲近,又似乎在表示可以给它喂“奶”了。这时候你就不会在意鸡鸭粪土臭和弥漫的灰尘,泥泞的土地,只是觉得这些大自然的生灵需要我的辛劳和汗水去哺育它。从鸡鸭出壳毛茸茸那可爱的样子到通过我们的精心饲养,慢慢地成为肉鸡肉鸭,成为出口商品,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作为饲养员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
那张照片是《内蒙古日报》记者在采访农场知青劳动和生活时,在鸡鸭场为我拍摄的。那天上午,正好是我当班。《内蒙古日报》记者在场政治处干事、二营政工干事及二营六连指导员的陪同下,径直来到鸡鸭场。那位新闻摄影记者凭着捕捉新闻的敏感性,快速地为我拍摄了一张左手拿着笸箩,右手在撒饲料,在一大群白洛克大白鸡的簇拥下,微笑着从事饲养劳动的场景。
摄影采访结束后,那位记者还与我握了握手,询问了我们江南女青年的一些生活和工作情况。他鼓励我们与贫下中农结合在一起,听毛主席话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做一个优秀的知识青年。
令我惊喜的是,三天之后《内蒙古日报》第二版下方刊登了我的这张饲养鸡鸭的照片,大约有四寸左右大小,并有文字写道:“1969年6月,浙江、天津知青在内蒙古哲里木盟胜利农场上山下乡屯垦戍边。左图为浙江女知青在精心饲养鸡鸭,为建设边疆做贡献。”可惜的是我只保存了那张尘封已久的黑白照,那份报纸几经搬迁再也找不到了,如果在,也可以算得上一件珍贵的知青文史资料了。
感谢《一身去国六千里,魂牵梦绕四十载》图文纪念册的知青编辑,把我这张照片放入了其中一页的正中。这张弥足珍贵的照片带着我的青春记忆,使我时时无法忘怀那个年代的知青岁月。
2013年11月18日,写于慈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