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金宝屯胜利农场浙江知青 赵建
1972年9月下旬,东北已进入了仲秋季节。从农事来说,作物的后期田间管理已基本完成而离秋收还有些日子,正好是一个比较空闲的时候。胜利农场抓住这一时机召开了首届体育运动会。这在胜利农场历史上是开天辟地第一次,开得很隆重,也很成功。在我的记忆里,首届运动会有以下几个特点:
当时提的口号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目的是活跃和丰富农场的业余文化生活。场部专门下发了文件,通知各营和场部直属单位都要组队参加。为了迎接首届运动会各基层单位都很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挂帅。运动员以知青为主,采取自愿报名,经过选拔,组成各基层单位代表队。
场部选择一营(二站)22号地为运动场,那是一块麦田,麦收后空闲着。那块地号少说也得有四五百亩,而且离场部很近。经过拖拉机平整和碾轧,一个简易的运动场已经建成,坐北朝南还搭起了一个临时主席台。运动场里不仅有400米跑道,有跳高、跳远的场地,还有投掷区域。看到咱农场运动场的人没有不为之兴奋,我想它大概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大”的运动场了。
首届运动会,跑、跳、投掷等田径项目自然少不了。而且还因地制宜设立了许多特色项目,现在还能想得起来的有蒙古式摔跤比赛和趣味智力赛跑。
运动会开幕的那天,秋高气爽。一大早人们就像赶集似地从四面八方汇拢到运动场。只见运动场里红旗招展,彩旗飘扬,扩音大喇叭里不停地播放着当时流行的革命歌曲。运动会开幕式进行得很隆重也颇正规,升国旗、奏国歌、运动员入场、农场领导致辞、运动员、裁判员代表讲话等运动会的程序一个不少。比赛开始后,两天时间内各个比赛点跌宕起伏,好戏连台。
百米比赛是径赛的重头好戏,场面最激动人心,前往观看的人也最多。男子百米争夺得异常激烈,最好看的是决赛。一营浙江知青宋礽康不负众望一举夺魁,我记得他的成绩好像是12秒左右,拿今天的眼光不能说很快,但他在当时被大家誉为胜利农场的“飞人”。女子百米冠军好像是苗华,她是农场一名干部子女,很擅长体育运动。
跳高赛场同样吸引着大批观众。经过大浪淘沙男子跳高最后只剩下了两人争夺,其中一人是三营浙江知青陈亥亥。阿亥哥是老高三的学生,大我七岁,我很敬佩他。他不仅学习拔尖,体育活动也特别活跃。篮球、跳高、跳远没有他不会的,据说他还保持着周巷中学的好几项记录呢。那时还没有背越式,阿亥哥的跳高姿势用的是跨越式,十分优美,最后众望所归他获得了男子跳高第一。
胜利农场有许多蒙古族员工,尤其是复员军人大多是蒙古族,摔跤是他们最喜爱的体育运动之一。平时在田间地头劳动或在场院脱粒打场,只要有空闲时间他们就会聚在一起玩起摔跤,我们知青都爱观看和学习模仿。首届运动会专门设立摔跤这一项目显然是为了迎合蒙古族兄弟的喜好。摔跤比赛是运动会的另一个看点,只见赛场里三层外三层地围满了观众,有人还搬来椅子站到高处观看。我好不容易挤着站在了一位朋友的椅子上,在一片“加油!加油!”的呐喊声中看到三营蒙古族复员军人特古斯(老敖)正在和另一名蒙古族复员军人杜冷比赛的激烈情景。杜冷是三营一名出色的摔跤手,他外表并不壮实,但非常善战,长于智取。老敖虽然彪悍,但与杜冷相比似乎不占上风。他俩穿着蒙古族特色的摔跤服正在施展着各自的杀手锏。那次比赛是谁笑到最后已经想不起来了,但我相信他俩的成绩一定都不会差。2009年8月回胜利农场参加建场五十五周年暨知青下乡四十周年庆典时我还见过老敖,没想到2011年传来了他不幸病逝的噩耗,令人十分伤感。
胜利农场首届运动会的奖品——带盖瓷茶杯。
智力赛跑是首届运动会设立的一个趣味项目,它的玩法是100米赛跑到中点时要求运动员停下来回答一个智力趣味题。若回答不上来就遭淘汰,裁判按照答题的准确程度和跑步的快慢综合打分计入总成绩。我记得场部机关的打字员郑桂香表现出色,不仅跑得快而且回答问题对答如流,她获得了该项目的第一名。我想这应该与她平时注重时事政治学习密切相关。
知青文物——仿军用挎包。
在首届运动会里我参加了好几个项目,并获得了好几项奖,其中印象最深的是5000米长跑。由于平时训练不够,再加上不懂技术要领,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发力,什么时候该冲刺,累得差点休克。发令枪响起后我一路领先,领跑了好几圈,把力气全部用在了前半程。当跑完第八圈时明显感觉到力不从心,脸煞白,心跳异常,心脏特别难受。好在我做赤脚医生懂得医学知识,及时调整节奏放慢了步伐,顽强地坚持到最后,是走着通过终点的。虽然我没有获得5000米长跑的名次,但重在参与的精神受到了大会表扬。为此我还得了个“体育风格奖”,奖品是一个带盖的瓷茶杯。茶杯呈竹节状,上面画着竹子图案。虽然制造工艺略显粗糙,但造型别致。
我顺手把奖品送给了在一旁为我助威的姐姐赵英。没想到她走南闯北四十多年一直没有扔掉那个杯子,一直完好地保留珍藏到今天!如今当我再看到它的时候,感慨不已。心中会情不自禁地泛起一股怀旧情结,我怀念的不仅是胜利农场的首届运动会,而且是整个难忘的知青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