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金宝屯胜利农场浙江知青 干华芬
干华芬 女,1951年12月出生于浙江慈溪。1969年6月支边到内蒙古金宝屯胜利农场,曾任三营排长,供应站营业员,营部出纳员,营部主管会计,场部医院会计。1978年底返回慈溪原籍,在慈溪市庵东供销社生活用品批发部工作,任主管会计等职直至退休。
1969年6月我响应国家号召支边来到内蒙古哲里木盟金宝屯胜利农场,在那里一干就是九年半,直至1978年底返城回到慈溪。胜利农场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贡献给了她。如今虽然时光流逝已经过去了四十五年,但我魂牵梦绕所怀念的仍然是那一片热土地。
难忘的三江口水利工地
在胜利农场我干过许多工种:菜园种过菜、下过大田、兴修过水利、当过供应站售货员、当过出纳和主办会计。在众多工作中数三江口水利工地兴修水利时吃的苦最多,受的累最大。现在回想起来还令我不寒而栗!
那是1970年秋收后的事。为了落实“农业学大寨”,场部组织全场力量去辽宁省昌图县的三江口东辽河水利工地兴修水利。我们三营由教导员鲁连科亲自带队,我所在的连队奉命前往。我们一共在水利工地干了四十多天,真可谓是经受了脱胎换骨般的磨难和锤炼。现在回想起来真不知道当时的苦日子是如何挺过来的!
首先是兴修水利的劳动强度极大,用铁锨挖淤泥,挑一百多斤重的河泥连男生都觉得最累的活,我们女生一样干,差不多每个人手上、肩上都打起了血泡、磨出了老茧。水利工地上红旗招展,热火朝天,偷不得一点儿懒。当时的生产活动就像搞政治运动,非常折腾人,一天活儿干下来腰酸背疼不说,累得骨头像散了架似的。
其次是已到深秋、初冬季节,天气越来越寒冷,施工期间我们还遇到了下雨和下雪的恶劣气候。干活时穿着橡胶水靴,干重活出汗湿透了内衣无法更换,下雨淋湿了外衣照样穿着。我们的午餐是由食堂送到工地吃的,最冷的天气里入口的饭菜都已结上了薄冰,冰凉冰凉的,根本无法下咽。
再则我们都是分散借住在当地老乡家里,居住条件十分艰苦。住在老乡家闲弃的土炕上,一般一铺炕睡四个人。我们没有时间也没有柴禾烧炕,干重活睡凉炕对女生的伤害最大,一天的劳累体力无法恢复。最令人苦恼的是下工回来没有热水洗脸洗脚,我记得是老乡家烧饭后的大锅里焖的温和水,一个人只能分到可怜的一勺……
在巨大的困难面前,我们偷偷地掉过眼泪,也有人放声痛哭过,但没有一个人被困难吓倒和后退。当时浙江知青张萍萍当女排排长,她重活脏活干在前面,大冷的天赤着双脚挑河泥,为大家树立了吃苦耐劳的好榜样。我时任班长,不仅要带头干活,还要关心和照顾好全班姐妹们的生活和情绪,尽力把全班的工作做好。在兴修水利中我被评为先进个人,受到场部的表彰。
三江口兴修水利的艰苦磨难对我是刻骨铭心的,使我坚强并成熟起来。有了三江口的这个经历,在此后的生活中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我都能自如地去应对。
我的财务工作生涯
我的财务工作生涯起始于1972年3月,我被调到三营供应站工作。
在那里我结识了一位终生难忘的挚友——供应站的老售货员潘士芳大姐。她是一位很热情、很体贴关心知青的人,再加上她原籍在江苏省泗阳县,和我有江浙地缘上的亲情。我和她一起卖菜卖粮,经她耐心的传帮带,很快我就熟练地掌握了业务。一起在供应站工作的还有天津知青杨志辉,我们两个年轻人工作积极主动。到了农忙季节我们还主动下地帮助干农活,收工回来再开门营业,热情为大家服务。在供应站工作每天都要接触钱和物,进货、点货、记账、缴款都是我的日常工作,时间长了就渐渐了解了财务工作的相关知识。
我正式接手财务是1974年10月自洮儿河返回胜利农场后,原来在供应站与我搭档的那位潘大姐调离三营去场部兽医站工作,我接替了她的出纳岗位。当时三营的主管会计是张助会,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会计。1975年张会计调去冷库工作,我升任为三营的主管会计。
作为营里的主管会计是全营的内管家,担子很重,责任重大。我的主要工作有:成本核算、经营管理和财务经费管理等等。虽然我已经接触和从事了几年与财务相关的工作,但是要我独当一面,挑起主管会计这副重担仍感到压力很大。我坚信“有志者事竟成”,虚心向书本学习,向有经验的老会计学习。工作中从最基础的账目学起,一边学习一边实践,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我很快胜任了主管会计的工作,并且做出了成绩。
1978年8月我调到场部医院工作,担任医院的会计。
我在胜利农场的财务工作生涯,使我练就了做好一名会计的基本功。为我日后返城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78年12月26日我返城回到慈溪,先后在庵东供销社的水产批发部、水果批发部和副食品批发部从事财务工作,一直到2002年退休。
结婚成家,金宝屯里生科元
在支边金宝屯胜利农场的艰苦生活中,我和浙江知青陈建业从相识到相知,逐渐建立起了恋爱关系。建业和我同是慈溪庵东镇人,我特别欣赏他的为人和处世。他待人真诚热心,对工作认真负责,对业务刻苦钻研,当时他是加工连酒厂自学成才的技术骨干。经过几年的接触和交往,我们于1978年初在农场结婚。场部领导很关心我们知青的婚姻大事,我们分到了结婚用房,在胜利农场组建了一个温馨幸福的小家庭。1978年10月8日我们的儿子呱呱坠地,经过认真酝酿和思考我们给儿子起名“科元”,寓意儿子长大做个科学状元。这是我们老知青对下一代寄托的殷切期望。
我在胜利农场生儿子做月子,得到了各级领导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李怀志副书记和几位副场长的夫人都来家里探望慰问,使我深受感动。尤其令我不能忘怀的是潘士芳大姐在我坐月子期间的体贴和关爱,她和我虽不是姐妹却胜似亲姐妹。有潘大姐在我身边,使我这个远离亲人、初为人母的年轻妈妈壮大了胆子,犹如回到了自己的父母身边。做月子这件事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第二故乡的温暖和浓浓的同志加朋友的一片真情。
令我感到自豪和骄傲的是我们的儿子陈科元很争气,大学毕业后进入金融领域工作。他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取得了事业的初步成功,现在他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慈溪市支行的行长。我从儿子的身上看到了希望,感恩金宝屯胜利农场这片黑土地赋予了我儿子生命和灵气。
非常不幸的是我尊敬的潘士芳大姐,1980年代在调回江苏老家后遭遇车祸英年早逝,噩耗传来令我扼腕痛惜,悲痛万分!亲爱的潘大姐,我永远不会忘记我们在胜利农场建立的那份姐妹深情,我将时刻铭记您对我的无私帮助和亲切关怀。
寄语五朵金花
浙江慈溪庵东镇17名知青刚到胜利农场三营时的合影。
支边下乡内蒙时,我们慈溪庵东镇共有十七名热血青年。其中有五名女知青,被大家誉为“五朵金花”。她们是顾月珍、齐爱贞、俞书英、冯美芬和我。除了冯美芬、顾月珍属牛,是我们的大姐外,其他三位都属兔,生日都在1951年下半年。多舛的命运把我们五个姐妹紧紧地连到了一起,无论是在东北边陲战天斗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还是上学、选调走上新的工作岗位,抑或返城回到浙江老家,我们始终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应该说我们庵东五个女知青都是发展得很好的,像我们这样几十年如一日保持朋友加姐妹的亲密关系是不多见的。现在我们都已退休,在此我要寄语我们庵东的五朵金花——我的姐妹们,不,我也要寄语胜利农场的全体知青战友们:珍惜我们之间建立于金宝屯的知青友谊,保持好心态,拥有好身体,携手共享幸福的夕阳红!
2013年10月31日,写于慈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