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金宝屯胜利农场浙江知青 潘鸣耀
潘鸣耀 男,1950年2月出生于浙江慈溪。1969年6月下乡去内蒙古金宝屯胜利农场三营劳动,担任过食堂管理员、生产统计员。1975年8月至1978年11月,在一营(二分场)担任主管会计。1978年12月返回慈溪,进入农村金融系统工作。先后在慈溪市新浦信用社、胜山信用社任主任;2002年3月任横河信用社专职党支部书记;2007年1月调入慈溪农村合作银行总部办公室,分管总部办公大楼的基建工程项目。2013年3月份退休。
1969年6月我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告别父母,支边来到内蒙古哲里木盟金宝屯胜利农场。到农场后我被分配在三分场七连下大田干农活,当时七连的连长是来自奈曼旗的复员军人常伯和,大高个,平易近人;指导员是董海山,来自科左后旗平安公社的贫下中农,农活干得不错,对我们知青也很好。农场一年四季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诸如春耕播种、中耕铲地、麦收、秋收、打场、冬季积肥等我都参加过,在东北边陲务农使我经受了艰苦的磨难和严峻的考验。
我做梦都没想到财务会计和银行金融会成为自己毕生的事业。我的事业是从金宝屯胜利农场起步的,是胜利农场锻炼和培养了我,使我从一个普通的知识青年逐步成长为一名精通业务的主管会计,为我返城后进入银行金融系统并担任中层领导干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业务功底。
担任食堂管理员,初次接触财务工作
1970年上半年,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食堂炊事班的班长、贫下中农刘玉田找到我说食堂人手不够,问我愿不愿意去食堂帮忙。因为下大田劳动实在太艰苦,一听说有这样的机会我马上痛快地答应了。当时三分场食堂的炊事班大多为贫下中农和复员军人,知识青年比较少。我去了以后为炊事班增添了年轻的有生力量,大家都欢迎我的到来,并从各个方面给予关心和照顾。那时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工作积极努力。记得一次全营搞爱国卫生运动,我们食堂是卫生重点整治单位。在刘玉田班长的带领下我们对食堂的环境卫生和炊事用具进行了全面的打扫和清理,我不怕苦、不怕脏爬到房顶对卫生死角——老虎气窗进行了彻底的清扫,大家都夸奖我能干。当时高文治场长因受“文革”冲击还没有恢复领导职务正在三分场协助管理后勤工作,他带队检查食堂时对我的表现十分满意。从此我的名字引起了高场长的注意,高场长是我在胜利农场遇到的贵人,他对我日后的升迁起到了关键作用。我从炊事员做起到担任炊事班长,邵桂华是食堂管理员,他升任三分场保卫干事后,我被提拔为食堂管理员,这是我首次接触与财务相关的工作。
一个食堂能否办得好,管理员是关键,我深感自己肩上担子的重量。新官上任三把火,我重点抓了三件事情:一是坚持账目公开,实行民主管理;二是精打细算、粗粮细作,利用有限的资源和条件换着花样为大家改善生活;为了过好春节,我还去四平市采购副食、蒜苗、洋葱、西红柿、芹菜等蔬菜;三是彻底改善环境卫生,谨防病从口入。记得有一段时间食堂用来做馒头的碱面断了档,我跑遍了附近的供销社和商店都没货,能买到的只有小苏打。这下可坏了!没有碱面食堂做不了馒头,做不了馒头大家就吃不了每周一顿的细粮,吃不到细粮将直接影响大家的生活和情绪。眼看着食堂将近一个月做不出馒头了,就餐人员反应强烈,我心里焦急万分。后来听人介绍说用小苏打也能发面做馒头,来自库伦旗的贫下中农老牟以前做过。我非常高兴,连忙把老牟请到食堂,请他传授用小苏打做馒头的技术。我带着几个炊事员虚心请教,反复试验,终于摸索掌握了用小苏打配制蒸馒头的方法,让大家吃上了久违的香喷喷的白面馒头。
在我和炊事班全体同志的努力下,我所管理的三营食堂办得很有起色。食堂的面貌和伙食的质量都有了明显提高和改善,大家都很赞扬和拥护我。
担任统计员,协助领导抓农业生产
1974年经过“场变”返回胜利农场后,我担任了三分场的生产统计员。三分场地块为26号到32号地,46号到52号地,加上西辽河边63号和65号地,共有耕地面积11482亩,我的主要工作是收集、整理、统计分场的出工人数、机械台次、生产进度等数据,统计工作的关键是把握时间的节点、数据的准确性。上报给场部生产处和主管农业生产的分场领导并协助抓好农业生产。在做统计员期间对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两件事:
一是和分场的生产干事一起进行种子栽培发芽试验。为此我买来了有关栽培育种的农业知识书籍,刻苦地自学入门。当时分场的试验条件十分简陋,根本没有像样的试验仪器和设备。我们用土办法做了个栽培箱,没有恒温设备就用大功率的电灯泡定时照射,并严格控制好照射的时间和位置,保持育温箱的温度和湿度。为了能准确地统计出种子的发芽率,我随机取了玉米、小麦和花生等农作物的种子各一百粒,经过处理后放入自制的栽培箱内。然后按照栽培育种的程序认真地培育和细心地观察,大约经过一周左右的时间种子发芽长出了绿叶。从中计算出种子发芽率的百分比,为每亩用多少斤种子提供依据。我们用土办法做栽培育种试验得到了宝贵的第一手试验数据,用以指导分场的农业生产,这也算是对科学种田的一点摸索和尝试吧。
二是为机械播种定位中心标记。胜利农场机械化生产水平是比较高的,玉米、高粱、小麦等大田作物全部机械化播种。农场每一号土地方方正正都在一千亩以上,长度一公里之多。为保证拖拉机播种走直,也保证拖拉机作业不留空挡,同时为以后的机械趟地作业提供保障,需做中心标记。我记得第一次作标记,有一位老干事指导我,我背上弓(丈量土地的工具),怀抱一捆高粱秆,高粱秆事先切成八十公分的高度。到地头先丈量地块的宽度,计算中心点,中心点两边先插好高粱杆,按两点成直线的原理向两边延伸,每三四十米插一根高粱秆。最后笔直的中心标记线完成,拖拉机顺着中心线标记播种作业。掌握了定位原理,我独自每天行走在广阔的大田里,体力消耗不是很大,但走的路程不少,加上春播前后是农场的沙尘暴季节,每天吃的沙尘也少不了。真是应了“来到内蒙古,每天三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的顺口溜。
担任主管会计,当好农场红管家
1975年秋天,在高文治场长的推荐下我调到二分场担任了主管会计。我的前任是王金江,他刚升任二分场主管后勤的副场长。
主管会计是一个单位的“管家”,其主要工作有:成本核算、经营管理、开源节流和财务经费管理。虽然我已经接触和从事了几年与财务相关的工作,但是要我独当一面,挑起分场主管会计这副重担感到压力很大。正当我产生畏难情绪、畏缩不前的时候,王金江副场长找我谈心,鼓励我树立信心,克服困难。他还以自己担任多年主管会计的实际经验言传身教,热情地对我说有不懂的问题可以随时找他。在王场长的鼓励和帮助下,我从最基础的科目核算学起,一边学习一边实践,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基本胜任了这一工作。
在主管会计的任上,我还被场部银行办事处聘请为储蓄代办员,当时代办的业务是零存整取储蓄。每月发工资时动员每位职工自觉存储。那时的农场职工工资水平相当低,一级农工23元,二级农工29.5元,三级农工37.5元。在仅有的工资收入中挤出钱参加储蓄,职工普遍不愿接受。我们苦口婆心耐心说服动员,最终大家还是逐步接受,有的五块,有的八块,有的十块,分场干部最多的二十块到三十块,通过第一次的动员参与,以后按月在工资中扣除。通过银行储蓄代办员的实践,我初步了解到储蓄利国利民的意义和金融为经济社会服务的作用,同时了解到银行储蓄、结算、贷款等具体业务,为返城后参加金融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叫一声“同志”的感悟使我牢记心间。在做好会计工作的同时,我还协助分场领导做一些后勤事务。辽宁省康平县三家子农场是生产大米的农场。为了改善集体食堂和职工的生活,我们经常用胜利农场的玉米、高粱去三家子农场换大米,有时用高粱秆去换稻草等生产物资。我联系的三家子劳改农场二大队,大队长姓韩。记得有一次我们去了四辆马车,两辆拉的是粮食去换大米,两辆装的是高粱秆去换稻草,早晨出发,约摸下午5点左右到达目的地。韩队长在干部小食堂招待我们一伙人,晚餐很丰盛,还烫了一壶白酒。
第二天一早,我们把高粱秆拉到他们的场院里,卸下高粱秆,在准备装载稻草时,找不到叉子。不远处有几个劳改犯正在劳动,用叉子规整稻草,我们的职工走过去,轻轻地喊了一声“同志,借用你的叉子行吗?”没想到简单而普通的“同志”两字竟然令那几个劳改犯受宠若惊,一时不知所措,相互嘀咕起来:“今天有人叫我们同志了……”使我一时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想想也是,一个正在服刑的劳改犯,在那里本是抬不起头的,哪会有资格被人称为“同志”呢?
这件事使我感受颇深,人生自由就像空气,每个人都能呼吸到空气,但有的人非常珍惜,而有人却因习以为常而无视它的存在。当一个人失去了自由,才觉得自由的重要和幸福,才认识到受人尊敬的感觉真好。
返城回慈溪,在金融战线求得发展
也许是我在胜利农场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的经历,使我回到慈溪老家后顺利进入金融系统。1978年12月5日我到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慈溪逍林办事处报到,12月12日参加县支行新职工业务培训,历时七天。然后被分配到基层的新浦信用社工作,12月20日报到正式成为慈溪农村金融战线的一员。我从出纳员、记账员、信贷员等岗位做起,1981年3月份起,先后在新浦信用社、胜山信用社担任主任。2002年3月起,担任横河信用社党支部书记,2007年1月调入慈溪农村合作银行(前身为慈溪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总部办公室,负责银行总部大楼的基建工作,历时六年。总部大楼总建筑面积28884平方米,基建投入2.2亿元,于2010年末竣工,荣获国家建设部颁发的“鲁班奖”。这是慈溪市首次获得这一荣誉,2011年1月15日总部大楼投入使用。2012年年底完成工程竣工结算及基建档案归档,2013年3月我正式退休。
我在慈溪市金融系统工作的三十多年,是我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坚持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的三十多年。我曾经工作的新浦镇和胜山镇是慈溪市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乡镇,我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推进信贷工作,为广大农民企业家发展生产排忧解难,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了一些工作。
几点人生感悟
纵观自己的坎坷经历和所走过道路,我百感交集,感慨万千。我深深地感悟到以下三点:
一、青春无悔,我对金宝屯胜利农场充满了感恩之心。我的事业从胜利农场起步,是胜利农场的锻炼和磨难成就了我毕生的事业,没有自己在胜利农场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的锻炼和经验积累我很可能走不到今天。
二、老老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办事,是我人生的准则。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善于学习,虚心谨慎,坦诚直言,关心他人,积极主动,认真扎实是我的一贯作风。在实际工作中我体会到成绩是吹不出来的,只能靠勤奋和拼搏精神干出来。
三、我在金融系统工作中所取得的一些成绩是党和组织的培养以及同志们大力支持和帮助的结果,一个人的作用是渺小的,如果离开了集体和人民群众则将一事无成。我将牢记在心,永志不忘!
2013年10月27日,写于慈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