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坚本来跟李林甫攀亲,关系还不错,同时他又是财政大臣,广运谭盛会,就是他主持得,那也是朝中的重要人物,所以李林甫也是忌惮他的,但是,他还有第三个身份,就是太子李亨得大舅子,韦坚妹妹嫁给了太子李亨,属于太子的外戚,所以李林甫对他就更疏远了。
韦坚也知道李林甫妒忌的为人,也知道里李林甫不喜欢他,所以他选择站在太子的队伍中。
太子和李适之都是皇帝宗亲,站在李适之的队伍中,李林甫就更要打击他了。
皇甫惟明本来是太子李亨的手下,(朔方都护府)以军功起家,后来当了河西兼陇右节度使,他是一个人就有两大军区在手的人,绝对实力是很强的。
皇甫伟明有太子故旧和边将这两个身份,已经让李林甫很不自在了,他又犯了一个错误,天宝四载,他从西北边疆回来过春节,他跟唐玄宗讲,他觉得李林甫不是一个好人,希望皇帝能够考虑换下人,这样,李林甫就更加容忍不了他了。
天宝5年,杨贵妃第一次被赶出出宫去那一年,元宵节,太子李亨出宫观赏,游玩时遇到了韦坚,碰见了之后就顺便聊聊天,聊完太子回宫了,韦坚却没回家,俩人私下里议论李林甫,碰巧李林甫有人盯着皇甫惟明,韦坚后来又在景龙观见了黄甫惟明,李林甫手下暗中盯梢,将此事说成是太子急于争夺皇位,与他们两人结党共谋,因为他们两个人都曾建议玄宗免去李林甫的官,说他欺压朝堂上的其他官员,李林甫知道李隆基是从亲人的血中堂过来的,他最怕的就是背叛,因此李林甫报复他们。并且通过这个皇帝最忌讳的问题,换一个对自己有利的太子。
太子、外戚重臣、边关武将,凑到一块就是完美的谋反的政变,李林甫第二天一早就派人去弹劾韦坚,弹劾的光明正大,说看到韦和皇甫去道观私会,作为外戚,何事需要密谋,他们不该在热闹的日子里掩人耳目的去道观这种隐秘的地方私会。
外戚、武将、道观将李隆基的思绪拉回到很多年前,他很谨慎,问李林甫知不知道这件事,李林甫说他不知道他们见面的事,不过知道他们都是太子的人。
外面疯传,他们想要拥立太子,正在私下多方结交走动,我知道,昨晚韦坚昨晚在酒楼里见过太子,他们没有避人,去过的都看见了。
李隆基瞬间震怒,把俩人抓起来审,让吉温来审,吉温是只怕案子小,不怕案子大的人,在朝廷里抓了很多人,连韦坚当年治理过河运的地方的民工都抓起来了,要他们承认韦坚也参与谋反了,民工除了挖河,见都没见过韦大人,不承认的就莫名其妙就死了,搞了半天都没有明确的证据,只能是疑似谋反,所以只能给他门两个都贬官了。
天宝五载(746年),对于太子李亨来说,真可谓多灾多难的年头。
正月,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兼领河西节度使,从驻地来到京师长安,向玄宗进献对吐蕃作战中的战利品,并与太子李亨之间互有往来。
皇甫惟明向玄宗明确表达了应当将李林甫撤职的态度,又大加赞誉韦坚的才干。边将皇甫惟明的介入,使双方暗中的较量一下子成为公开的秘密。
李林甫在得悉了皇甫惟明的密奏后,便利用宰相的有利身份,开始布置反击并加快了行动的步骤。炼整祖这时候,杨慎矜成为李林甫对付太子集团的一员干将。
韦坚被贬之后,他的弟弟将作少匠韦兰、兵部员外郎韦芝上疏替他鸣冤叫屈,二人为了达到目的,还引太子李亨作证,谁知这样一来,招致玄宗的震怒。
太子李亨见状,极感恐惧,为了逃脱自己与韦坚兄弟之间的干系,立即上表替自己辩解,并以与韦妃"情义不睦"为由,请求玄宗准许他们离婚,以表明"不以亲废法"。
玄宗着意对李亨加以慰抚,听任他与韦氏离婚,断绝了关系。
李亨的谨慎确实使他度过了这场政治危机,只是共同生活多年的韦妃不得不从此削发为尼。
李林甫对韦坚一案大加株连,被逼死者甚多。一直到天宝十一载(752年)李林甫死后,此事方才停止。
天宝五载(746年)年底,李亨之杜良娣的父亲杜有邻又惹上了一起政治案件。
杜有邻是李亨的岳父,他一个女儿嫁给李亨,还有一个女儿嫁给了名士,此人为人不负责任,不讲道理,非常狡诈,柳绩状告杜有邻的罪名是"妄称图谶,交构东宫,指斥乘舆",由于案情重大,直接由宰相李林甫负责委派人员审讯。
柳绩告发岳父杜有邻,缘由是他与妻族不协,想陷害妻子的家人,谁知事情被李林甫揪住不放,将李邕、王曾等一批好友都牵扯进去。
最后李亨也被牵连进来,玄宗立即令京兆府会同御史台官员审问。
案情很快明朗,全部都是柳绩搞鬼。
但李林甫授意手下指使柳绩诬告,他暗示到——你诬告皇族,将要处以极刑,全家跟着受牵连,但是你要是咬出些别的东西来,就可以戴罪立功,将功赎罪,你不就能活命了吗。
李林甫先将案情扩大,又引李邕作证,使案情一下子扩大到地方官员,这些人就是跟他有交集而已,大有废太子李亨于朝夕之势。
但李隆基仍旧态度谨慎,吉温把杜有邻、柳绩以及被牵扯出来的官员都再均在重杖之下丧命,积尸大理寺,家小流徙远方。又灭口了柳绩,李林甫跟李隆基汇报,说被朝廷贬到地方的官员对朝廷不满,往往就跟太子的联络比较多。
玄宗派罗吉奭去地方上查,官员听说罗大人来了,想到与其被他折磨一番也是死,还不如自我了结,其中就包括韦坚、皇甫惟明、李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