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掉井的事情发生后,爸爸妈妈不让我再到井上抬水。后半年,虚年八岁的我入学读一年级。腊月底,学校放假,我们一家回老家雁浦村过春节。
除夕早上,吃过饭我正要出去玩。爸爸对我说,过了年你就在老家上学,不去牛角台村了。
不去牛角台村了?为什么?我问爸爸。在牛角台住了三年,我对这个小山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村里有一群朝夕相处三年的小伙伴,如李石蛋、张栓子和张小来等,还有忘年交郭德元、周老计、耿常有,特别是周老计,神机妙算、风趣幽默,给我的童年生活增添了无尽的乐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突然告别牛角台,我一时接受不了。
爸爸说,我调到另外一个小学去了,春节后开学就去报到。那个村比东岭、牛角台更偏僻闭塞,办学条件很差。你和姐姐就在雁浦老家上学吧,这里的办学条件好一点。
一个是办学条件好,对你的学业有好处。另外,还有一件事情需要你来办。忽然,一个洪亮的声音从门外传来。伴随着说话声,一个四十来岁的人走了进来,这是我的本家堂伯伯,名叫谷雁明,是雁浦村的生产队长兼教育委员,负责村小学的后勤管理工作。
我对堂伯伯谷雁明说,我今年才虚八岁,刚刚入学,还没有认识多少字,能办什么重要的事情?
谷雁明说,咱们村的谷家轿鼓现在名气很大,周围十里八乡都想派人来学,可我六叔也就是你的爷爷已经去世,缺少一个敲鼓的人,村里决定让你接替爷爷当鼓手。正好你回来了,如果不回来,我还要到牛角台找你去呢!
谷家轿鼓我知道,是雁浦村一种传承了多年的民间鼓乐,是以我们谷家命名的,即大鼓、大铙、大镲,俗称“三件套”。敲鼓的叫鼓手,敲铙的叫铙手,敲镲的叫镲手。轿鼓敲打起来,声音铿锵有力非常动听。逢年过节、结婚或遇有重大活动,村里都要敲打谷家轿鼓以示庆贺。我爷爷在世时敲鼓,是全村敲得最好的鼓手。我家还有爷爷留下的两根紫檀木的鼓槌,紫黑色,沉甸甸的,有好几斤重。
我疑惑地问谷雁明,村里谷家这么多年轻人,这么让我当鼓手呢?那面鼓十多斤重,还有两根黑乎乎的鼓槌,我拿着都费劲,别说来回舞动着敲打鼓面了。
谷雁明说,让你当这个鼓手当然有原因。你现在岁数还小,尚不清楚谷家轿鼓的历史渊源。在雁浦村,谷家轿鼓的“三件套” 每件必须由我们谷家人来传承。本来,你爸爸应该接过你爷爷的紫檀鼓槌,但他现在是国家公职人员,在外地教书无法传承,这件事情就只有你来做了。
你可以传承呀,你也姓谷。我说。
我是敲镲的,我儿子以后也只能敲镲,我们这一支姓谷的只能敲镲。你们这一支姓谷的历史上就是敲鼓的。敲铙的是我们谷家的另一支。我们三支谷家人家撑起了轿鼓的“三件套”,这叫传承有序,不能乱套。谷雁明说。
我皱了皱眉头,说自己就想专心致志的上学读书,不愿意学轿鼓。再说自己对轿鼓的历史不懂,勉强接过来也传承不好,有辱于谷家轿鼓的历史和名声。
谷雁明说,这个你放心,书当然要读但轿鼓也得敲,只要时间安排合理会互不影响相得益彰。只要你上心学没有学不好的。至于谷家轿鼓的历史渊源,我有机会要给你详细介绍的,这是轿鼓传承人的必修课,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永不断更。
过了春节,正月里时间清闲,堂伯谷雁明给我详细讲述了轿鼓的前世后生。
西汉太始元年(公元前96年),汉武帝刘彻的御前侍卫中有一个名叫谷越春的告老还乡。刘彻念及谷越春对自己忠心耿耿,临行前就赏赐了他大批金银珠宝。谷越春谢绝了所有赏赐,只带走刘彻编写的一套鼓谱。
汉武帝刘彻政治上雄才大略颇具远见卓识,军事上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些史书都有过明确记载。除此之外,他还爱好曲艺精通音律,编写过不少敲大鼓用的鼓谱。当年卫青、霍去病与匈奴作战,就是按照这些鼓谱擂鼓以壮军威,所以经常打胜仗。
明代初年,燕王扫北,杀人如麻,燕赵大地尸骨成堆,哀鸿遍野。战后,为弥补人口严重不足,朝廷向冀中一带大批移民。谷越春的后人离开山西洪洞老家,沿着太行山麓向东辗转迁徙。连年战火兵荒马乱,强人出没盗匪横行,谷越春的后人数次遭劫,身上一无长物,只有这份世代相传的鼓谱因藏匿于贴身之处没被抢去,后来把它带到新的落脚之地——冀西山区的雁浦村,并世世代代流传了下来。
……
清代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康熙皇帝到五台山上香途径封平。县太爷张榜号令全县各村大鼓赴县衙迎驾。雁浦谷家大鼓遵令前往。康熙皇帝从数百种鼓声中听出谷家大鼓不同凡响,不由龙颜大喜,钦定为“天下第一鼓”,赏赐每位鼓手一顶八抬大轿荣归故里。
从此,有了轿鼓一说,称为谷家轿鼓。后来,冀西流传一句俗语:出帝手,加皇封,声震天下第一“咚”,说的就是谷家轿鼓。
轿鼓,分为粽子头、风搅雪、线儿鼓、双座子、八镲、八铙、大力胜、上架等七个段落。各段落既独立成篇又相互关联。鼓槌就是指挥棒,敲打时要指挥镲铙等配套乐器,像指挥一个交响乐队。一套轿鼓敲完历时一小时,鼓槌敲击鼓面五万多次,镲敲四万多次,铙次数最少但三万多次。鼓声随鼓手感情变化而变化:时而像进行曲,浑厚、响亮,犹如万马奔腾;时而像抒情诗,轻声细语、娇柔缠绵;时而像雷霆风暴,惊天动地、气吞山河;时而像三月春雨,淅淅沥沥、沁人肺腑.......
......
1900庚子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太后不顾百姓死活挟持光绪皇帝仓皇西逃。他们是从北京昌平居庸关西逃的。八国联军统帅西摩尔知悉慈禧和光绪的目的地是西安,但对其出逃路线并不确定,便派出数路人马从南、北、西三个方向尾随追击。为不使慈禧和光绪落入八国联军之手,清廷重臣崇绮和荣禄伪装成皇驾乘舆出京城向南到保定,以此迷惑敌人。
从北京到西安,山西太原府是必经之路。而到太原,如果从南线保定走,路程最近也最好走的途径便是出直隶西部,过五台、穿忻州,旋即直达太原。
崇绮和荣禄的行踪自然瞒不过八国联军,他们前脚刚走,西摩尔后脚便派出一支二百多人的队伍,由沙俄将领哈提捷夫统领,气势汹汹地杀进了冀西。
冀西与山西五台县接壤处有个白龙岭,白龙岭上有座千年老镇——白龙镇,是直隶到山西之交通要道。它雄踞太行山东麓,海拔一千八百余米,扼晋冀两省之咽喉,地形险峻雄奇,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镇内设有军事关卡,故称白龙关,历朝历代都有重兵把守。慈禧和光绪西逃时,白龙关守军将领名叫秀昆,满族正黄旗人,图佳氏,授武将正四品都司官衔。荣禄差人传令秀昆,命他务必将哈提捷夫拦截在白龙关。如果拦截不住,八国联军越过白龙关,一天时间就可到达忻州。倘若在那里设下埋伏,慈禧太后和光绪皇上势必当了八国联军俘虏。
秀昆深知责任重大,不敢怠慢,马上与青龙关守备周言彪运筹帷幄排兵布阵,准备迎击来犯之敌。可他又格外担心,就白龙关这几个守军这几杆破枪,能挡得住八国联军精良的洋枪洋炮吗?打不过也得打,决不能让哈提捷夫越过白龙关。越过了白龙关,不仅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是死路一条,自己和家人更是死路一条。
这一天,秀昆和周言彪正率领清军与哈提捷夫的联军激战。战斗从早上一直打到夜间,始终不分胜负。就在这时,白龙关东面的山上,猛然响起“咚咚、咚咚”的声音,而且一阵紧似一阵,一阵响似一阵,在漆黑的夜幕中,“咚咚”声音越发显得惊心动魄和震耳欲聋!
“咚咚、咚咚”的响声中还夹杂着一声声呼喊:“冲呀,杀呀!杀死这些洋鬼子!杀尽这些异国强盗!”
“不好!”听到这些声音,哈提捷夫的第一反应是遇到了滚石阵。几天前,他进攻白龙关时受到清军滚石阵袭击,损失了不少人马,他自己也差点被砸成肉饼。现在,“咚咚、咚咚”的声音传到他耳朵里,就像一块块千斤巨石砸到他头上,他怕被砸成肉饼,连忙下意识地爬在地上。
其他联军士兵听到“咚咚”的声音,也以为千斤巨石砸了过来,慌忙寻找墙脚、房角和窗根躲避,哪里还顾得上拼杀?
这时,忽然远处又传来“嚓嚓、吋吋”声。听到这个声音,哈提捷夫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原来是鼓声和镲、铙声。是个中国通,知道乡下的大清国民逢年过节或是添人进口都要置办红火热闹,而置办红火热闹时都要敲鼓和镲、铙等金属打击乐器助兴。他多次听到过这种声音。家乡圣彼得堡就有爵士鼓,两者声音虽然不太一样,但总归是鼓声。于是他从地上爬了起来,拍拍身上的土屑,娘的,虚惊一场!但哈提捷夫不明白,夜半三更的,为什么响起鼓声?是什么人敲的?
鼓声好厉害!本来联军略占上风的战局逆转过来,清军开始占据上风。清军听见“咚咚”的鼓声,就像打了兴奋剂,刹那间士气大振,眼前纵然是枪林弹雨也毫不畏惧,半步也不退缩。
鼓声连绵不绝,似汹涌澎湃的洪水,一浪高过一浪,一波紧过一波,咆哮着向八国联军荡涤过去!
鼓声裹挟着镲、铙、锣等金属打击乐的声音,衬托得鼓声更加脆生和响亮。清军、老百姓和联军搅和在一起。联军士兵黑暗中开枪,反倒误伤了不少自己人,如此一来,洋枪洋炮就发挥不了多大作用,而清军和老百姓的大刀长矛、镐头铁锹却派上了大用场,可着劲儿的往洋鬼子身上招呼,打得敌人难以招架,一个个嗷嗷乱叫,抱头鼠窜。
撤退!哈提捷夫命令。他意识到再不走就得当俘虏,连忙下命令队伍撤出白龙关。
这一仗,又以清军胜利而告结束。这个胜利,大半功劳要归于这阵突如其来的鼓声。
秀昆也不知道鼓声来自哪里。“咚咚”声刚响起时,他同样认为是滚石的声音,后来才听出是鼓声,还以为是总兵周言彪使得一记破敌新招。秀昆寻思,这一招真不错,一阵鼓声赛过千军万马,周言彪确实是个将才。等打跑夷兵,皇上和太后老佛爷銮驾回京,我一定上奏朝廷为周言彪请功,给他加官晋爵。
八国联军撤退后,清军打扫战场,盘点战利品:缴获洋枪八十多只,大炮两门,子弹不计其数。
战斗结束,秀昆在白龙关大摆庆功宴。筵席中,他举杯向周言彪敬酒表示祝贺,夸赞这一仗打得好,打出了大清国的威风,也打出了白龙关的威风。秀昆特别指出,那一阵从天而降的鼓声最是妙不可言,堪比天籁,而且来的恰是时候,与其说夷兵是被清军赶跑,不如说是被鼓声赶跑的。
秀昆朝周言彪伸出大拇指,守备大人这一招可谓神来之笔哪!
神来之笔?都司大人从何说起呢?周言彪一脸懵懂地问。
怎么?难道那一阵阵鼓声不是你所安排?
惭愧,卑职也在鼓里蒙着哩!不知为何响起鼓声,也不知鼓声从何处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