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乡道往事,小河旁边是故乡
  4. 第28章,后勤闲话
设置

第28章,后勤闲话(1 / 1)


守叔他娘比他爹高大,热情大方,说话和笑声嗓门儿都大,被人称为大嘴巴。为给守叔早娶媳妇早抱孙子,胳膊也是朝里弯,还亲自出马,乱点鸳鸯,竟然让大儿子去做榜样,巧施伎俩充排场。

那天,媒婆带她去看未来的儿媳妇,看到对方像自己一样神采昂扬,是个干农活的好把式,心里甚是高兴,生怕小儿配不上她,就让她大儿子王正兵去做样人,对人家说“我儿子吃国家粮,工作很忙没回来,那,这是我大儿子,就这个样,两兄弟嘛,差也差不到那儿去。”

听她这么一说,姑娘家也满意,爹娘也同意,这门亲事就定下了。到了过门成亲那天,双方一见面,哎呀嘞,怎么换了个人呢?这个没那个高大,相反还有些猥琐。为此,亲家上门来抗议,责怪守叔他娘偷梁换柱,隐瞒了真相。一家人自知理亏,也只好笑脸以待,赔礼道歉。

生产队办了个养猪场,就在守叔家旁边不远处,他家的事养猪场的人最清楚。

“也真是,一个娘生出两个样,一个像爹,一个像娘,守子像他爹,不也娶了他娘?女人高大,男人才听话。”山背奶奶一边斩番薯藤,一边跟别人唠家常。

簸箕奶奶说,“看你说的,生好生歪不可能先知道,生男生女自己做不了主,你生孩子前不也不知道长得怎样,你看米粿佬就要比其他几个更粗壮。”

庙背大娘嘻嘻哈哈的说,“不是你想生什么就能生什么,不需要经过你同意,也由不得孩子愿不愿意,其实瘦拐佬也不错呀,比他媳妇也没矮多少呀。”

庙背大娘的丈夫是个杀猪匠,生有六个儿子,一个大女儿,个个都粗壮结实,还有个一岁多的小女儿,不知道有什么招数秘方。

她们几个专门伺候生产队十多头猪,一早起来就要煮好一天三餐的猪食,还要去土里割番薯藤回来,下午斩好第二天的料,有时还要去地里“牵藤子”,地里的番薯藤野蛮生长,把藤子一根根从沟里撩到土面上,免得不长个或长成空心番薯。

山背奶奶说,“那天晚上,公社文化站来祠堂演戏,演的叫什么红灯记,他媳妇在演那个女的,瘦拐佬吃醋,去找茬找出个大笑话。”说完,咯咯咯地笑起来。

奶奶说的是文化站送戏下乡那事,为宣传新文化思想,文化站的工作人员,编排了一些节目,其中就有红灯记。王正守的媳妇是生产队的妇女主任,又长得端庄大方,就让她来代演李玉梅,结果闹了个笑话出来。

那天,他刚好从林场回来,极不情愿媳妇去抛头露脸,就以莫须有的理由,去到现场观看,想把媳妇叫回家。

戏场设在村里的大祠堂,大家正聚精会神地围观着表演,他冷不防冲演戏的媳妇结结巴巴的叫喊起来“喂,我,我那_那根补衣服的针你放哪里啦?弄丢了,你,你要赔一个给我哦。”

看戏的人群顿时哄然大笑,他媳妇羞死了,就回了娘家,他三番五次地去赔礼道歉,都不肯回来,最后还得他娘亲自出马,才请了回来。

再说堂爷,退下一线,专门与耕牛打起了交道。碌爷,九爷,村里的爷爷辈们,都五十几的人,身体不如以前敏捷,拼不过年轻人,干不了重活,只能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农忙时,耕田犁土,农闲时,早晚放牛,中午扛上长铁锹去田间走一走,巡查庄稼,排水灌溉,拾猪牛狗畜粪积肥,铲土坎路上的杂草,晒干烧成灰土,打堆积肥,总有干不完的活。

村里的爷爷奶奶辈们,专门做后勤工作,比如,养牛养猪,除草积肥,翻晒稻谷,捶打各种豆箕,收拾场子,把打出来的谷子和豆子,用风车吹干净,晒干入库,管理仓库,全是一些手头活。虽然不是重力活,挑挑拣拣地劳神费时,一点也不轻松,年轻人没有这个耐心。

正如堂爷犁田,年轻人不懂伺弄耕牛,穿牛鼻,牵牛绳,扎牛套,戴犁耙套具,犁田耕地也有不少的学问,向左转要撇,向右转要扯,不会使唤,你对牛弹琴,牛以为你神经。生产队的耕牛在他们的养护下,增加了两倍多。

长辈们最清楚村里的土地属性,哪里的土地适合种什么,哪里的边界在哪里,哪里的池塘灌溉哪里的稻田,干稻草怎样打堆才不被风吹雨打而坍塌……尤其是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对农作物有什么影响。

后勤养护组由会计记工分,男的跟男的一起干活,女的跟女的在一起干活。生产队分成六组,组长记工分,先评定好全劳力和半劳力。农忙时由组长分工,按件记分,不忙时在一起劳动。养护组记全劳力工分。

这天,簸箕奶奶忙着煮完猪食喂了猪,到了下午,她们三个人又在咚咚咚地斩番薯藤,她一边斩一边说:“哎,我昨天晚上做了个奇怪的梦,把我气的呀,差点打他耳光,这个狼心狗肺的东西。”

山背奶奶听了说,“你要打谁呀?谁惹你了,你孙子不听你话了?”

簸箕奶奶气悻悻地说:“哪里,梦见那死鬼了,带着个女人回来,我含辛茹苦地撑起这个家,吃尽了苦头,他倒好,竟敢娶个小老婆回来,让我给吼出去了。”自从奶奶有了孙子后,每天脸上多了笑容,现在忽然间又阴沉下脸来。

“噢,山狗子还活着呀?这是好事啊,现在人在哪里?”

“谁知道呀?都说是做梦哟。”其实,簸箕奶奶早已打听到山爷的下落,只是不肯说出来,怕人多口杂,招人口舌。

山背奶奶一边把剁碎了的番薯藤装到箩筐,一边搭话说:“老天爷要保佑他们三人活着回来……”

庙背大娘也说:“十几年没听说过打仗的事,只要不出意外,人就还在世。”她要把装好的碎藤子挑到晒坪上,晒干后储存起来,留着以后喂猪喂牛。

“现在当兵的人都来参加劳动,哪有空去打仗,干部军人群众都在挖渠道,渠道都挖到了山寮坑子,全屋场的后生都挖渠道去了。”山背奶奶说的是军叔和村里的青年突击队。

生产队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春夏忙农活,收割完早晚稻,还要收拾大豆番薯旱作物,收完了庄稼,冬季农闲就去挖渠道,每天都去,所有人都去。

王屋村的人多,任务也最多,山寮坑子老虎印坡有一大段。那天,米粿大叔和两个驻村干部,带领全村劳力,在指定的山坡上开开挖渠道,到了中午,大家干累了就坐在一块闲聊侃谈。有人说,听说这里有个老虎洞,里面曾经藏有老虎。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