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迎接美梦中学生们的,依旧是那一阵急促刺耳且单调的起床铃声。没有学生会去倾诉“为何不能换一首轻音乐”。
大家如同机器人般的条件反射式起床。
身体嗖得坐了起来!先是呆坐几秒钟,反应过来之后,快速穿衣服,跑向教室上自习。
起得早的,会催促其他磨蹭的人“快!起床了!”,说完之后,就匆匆奔向教室上早自习。
早晨起床这段时间,学生之间没有交流,各忙活各自的。大家都在没睡饱的状态下,机械性地奔向教室。
高中生,在教室早自习,是什么情景?…(读者们回忆下吧,没上过高中的,自己脑补下吧)。
是“朗读声和背诵声”。他们在背诵。
这其中,学习好的,却又是默不作声地看书。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已经背熟了,不需“再费口舌”,可以自由地安排时间,针对弱点去学,甚至厌烦差生的噪声,“晨读”对优生来说是“过去式”。
胡须是什么情况?他是朗读者之一,他在努力背诵英语单词、语法、文言文、古诗…等等。而且,他认为,朗读的声音越大,记得就越牢。胡须的英语虽然已经不需再在单词表上备注汉字读音,但成绩还是不理想。
很明显,他的大声朗读影响到周围的同学了。起初,人家会通听过“咳嗽声”暗示他,胡须的同桌更是来了一招“你声音大我的就更大”和胡须较劲。时间长了,大家发现胡须依旧我行我素,只得默许了他。
过了几天后,没想到管波真的把厕所小聚的“那本书”给了胡须。虽然胡须明确表示不想看,但管波还是笑嘻嘻的把书扔在胡须床上。
胡须紧张得拿起这本书,有羞愧感,仍满怀好奇得看起来。
看得胡须心血沸腾,胡须看到一半不敢看了,把书还给管波,故作镇定地说“小儿科,没意思,不看了”。
管波吃惊说“你竟然不爱看?!啊呀呀,我摸摸你的小鸟是不是飞走了”
管波假装要摸胡须裤裆。
胡须连忙“去去去!看过黄书的手,真是恶心”。
管波“且!你也看过。不过也是,你一个伪娘,怎会爱看这个。唉,你的小鸟没大过吧”。
胡须“大过你的!你看看你看这书看的,满脑子想什么啊”。
管波不知来了哪根筋,竟然唱了起来“树上停着一只,一只什么鸟,呼呼呼让我觉得心在跳…”。
胡须“别唱了,此鸟非彼鸟”。
管波更来了劲头,继续唱“呼呼呼这只爱情鸟,她在向我欢叫…”
胡须假装喊“快来猎人啊!打鸟啦!”
管波唱得更起劲了,竟还跳起舞来。
还别说,管波唱得真不错,胡须其实是喜欢听他唱的,听着管波唱歌,胡须想起了一个人:常玉莲。
管波唱完问“怎么样?唱得不错吧”。
胡须“马马虎虎啦,唉,你会不会唱哪首《你在他乡还好吗》?”
管波立马唱了起来“再次握住你的手说声再见, 就在那个下雨的星期天,我送你离开故乡, 因为雨我们听不见。彼此心里的哀怨,该说的话已说过千遍万遍,无法说出的感觉飘在雨里面,当泪水模糊视线,我发现你已不见,让冷雨淋湿我的思念,你在他乡还好吗,可有泪水打湿双眼,你在他乡还好吗,是否想过靠着我的双肩…”
胡须一边听一边惆怅。
管波“你发什么愣啊!”,他有些不高兴,说“你根本没在听我唱吧”。
胡须连忙解释“我当然在听了,我只是在想,这些歌词写得真好,比语文课本里的诗歌写的都好”
管波表示赞同,说“为何么不把经典歌词写进课本呢?”
胡须“歌词里这情那爱的,担心把学生带偏了”。
两人正说着,董以武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