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白水边缘人
  4. 第4章 西行的绿皮火车(四)
设置

第4章 西行的绿皮火车(四)(1 / 1)


所以在一九八五年,当小叔叔他们提出来要去新疆的时候,奶奶心里那个气呀,经常躲在卧室里面悄悄地抹眼泪,一点儿都舍不得她这个小儿子远走他乡。

不过俗话又说,好男儿志在四方。

小叔叔和婶婶当时都三十岁不到,能抓住这个好的机会,让家里人跳出农村,再苦再累也要出去闯一闯。

那个时候,我们老家的人,绝大多数从来都没有出过远门。

新疆对于我们来说,真的是有点儿虚无缥缈,完全不敢想象它竟然是那么的遥远和寒冷:

一、遥远的。

听说当时从成都到新疆的首府乌鲁木齐,坐火车都要四天四夜,然后再坐汽车从乌鲁木齐到煤矿,还需要两天两夜。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们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才第一次知道了有个城市的名字,竟然包含了四个汉字,而且读起来还稍微有点儿拗口:乌鲁木齐。

二、寒冷的。

听说新疆的冬天下了大雪之后,门窗都会被大雪封住,鼻涕流出来就结成了冰疙瘩。

一群小男孩还成天说着不知道从哪儿听来的笑话:

说在新疆呀,冬天站在雪地里,尿一撒出去就变成了一根冰棍子。

尽管是那么的遥远和寒冷,小叔叔一家三口还是在一九八五年的秋天远赴新疆了。

小叔叔和婶婶都在煤矿中学如约地得到了教师的职位,小婶婶家里六个人的农村户口也从老家迁到了煤矿,变成了城镇户口。

当时老家的工资每个月才三四十块钱,可是在煤矿中学每个月能拿到两百块左右。

小叔叔和婶婶都很满意在那边的工作,每次写信回来都说当地的煤矿医院很缺医生,劝我爸爸也到煤矿去工作。

当时爸爸在我们公社的卫生院当院长;

妈妈在村子里面务农;

二叔在德阳的建筑公司里面当工程师;

姑姑嫁到了隔壁的一个公社;

四叔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里面伐木。

当时爸爸在老家每个月也就只能拿几十块钱,煤矿的高工资对于我们家来说还是有很大的诱惑力的。

但是爸爸是一个孝子,他知道“家有高堂,儿不远游!”

那时奶奶年纪大了,身体一直都不是很好,需要爸爸经常开各种药方来进行调理。

虽然当时家里的经济压力很大,但是周围的人都是一样的穷,日子还是勉强能维持得下去。

所以爸爸就一直犹犹豫豫的,下不了那个决心。

就这样一直拖到了一九八六年的夏天。

当时我和二哥都是长身体的年龄,家里的粮食一直都不够吃,外债也越借越多。

奶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最终还是含着眼泪劝爸爸去了煤矿医院。

妈妈留在老家继续务农,顺便照看奶奶;我和二哥也留在老家继续上学。

等爸爸在煤矿医院办好手续之后,我们一家人的户口也都迁到了煤矿。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

一九九零年的春天,奶奶在家里不小心摔了一跤,从此瘫痪在床。

作为长子的爸爸只好在煤矿医院办理了停薪留职,回老家在鼎丰公社的街上开了一个小诊所。

一边维持生计,一边照顾奶奶。

每逢赶集的日子,诊所里面经常被挤得水泄不通,很多人都来找爸爸看病抓药。

但是当时的农民真的是特别的穷,大部分人都是病也看了、药也抓了,等到付钱的时候,总是说:

先赊一赊账,等后面有钱了,再来还。

就这样撑了快两年,爸爸的诊所因为太多的欠账收不回来,就开不下去了。

当时二哥已经从中医校毕业,跟着伐木的四叔和堂哥去了西双版纳,在勐腊县那边的一个小镇上开了个诊所。

那时二哥才刚刚二十岁出头。

你说这么年轻的一个毛头小伙,独自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开诊所,有几个人会来找他看病呀?

更要命的是,一天晚上,几个缺德的小偷溜进了诊所,把鹿茸、人参这些名贵的药材,全都给偷走了。

搞得二哥钱没有挣到,还把老本都搭了进去。

当时我在读高二,如果我下一年考上大学,家里的开销就会更大。

爸爸不得不再次考虑离开老家,决定和二哥到四川省的最南端,与云南接壤的攀枝花碰头,去那边开一个诊所。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