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
大宋王朝。
熙宁七年夏日,艳阳照进琼林苑。
在亭台下,宋神宗赵顼与王安石相对而坐,正在对弈。
王安石有些心不在焉,将一枚白子置于棋盘之上,摇头叹息道:“陛下,微臣认输。”
神宗专注地琢磨棋势,突然将黑子投进棋盒中,说道:
“不对,胜负已分,这次是朕输了。”
王安石瞠目结舌,重新审视棋局,喃喃道:“真的是臣输了啊!”他抬头看向皇帝,心中生出疑惑。
神宗沉声询问:
“丞相,近日的几次提议,朕都没有采纳,心里可有怨言啊?”王安石心头一紧,不知如何作答。
好在这时,他们看到鲁讯上课的一幕,立刻被其吸引。
神宗问道:“丞相,可听出鲁讯教书时,其问题有何深意啊?除了逗笑,他还有其他用意吗?”
王安石有些答非所问:
“他被誉为文学巨匠,其学识才情和性格特点,都有令人折服的地方,否则怎会让人都愿意与其交流呢。不过,臣倒认为他的教学方式,确实与众不同,幽默风趣,不愧为奇才!”
神宗请教道:“依丞相看来,他的教学方式,也适合大宋,是吗?朕也应该掀起文化运动,进而推动文化传承!”
王安石轻拭额头的汗水,自嘲道:
“臣本想与陛下商议,新法的利弊得失,虽然得到陛下的鼎力支持,但实行起来,还是举步维艰,近五年来,朝廷上下仍然争论不休。”
他叹了口气,继续说道:
“臣近日经常夜不能寐,反思是否该换个思路。至于文化运动,暂时还是不予考虑吧!天下的事情,就像煮汤一样,添了一把火,接着又泼一勺水,这得到什么时候才能煮开啊?”
神宗闻言,立即收敛心神,没想到,王安石已经心力交瘁,他强装坚强的外表下,竟也受到相当严重的打击。
……
与此同时。
大汉王朝。
元光六年 ,大军出征前夕,汉武帝刘彻召卫青进宫。
卫青步入宣室殿,身穿戎装,跪拜在皇帝面前。
汉武帝上前扶起他,举起酒爵,问道:
“将军可知,朕为什么要你直击上谷吗?因为当年,朕亲自率领三十万大军,眼睁睁地看着单于逃跑,但一念之差,朕没有继续出击,这是我军耻辱啊!”
言罢,他将手按在卫青的肩上,让其感受到责任的重大。
卫青的声音坚定如铁,毫不犹豫地回答:
“臣定当替陛下,以雪马邑之耻!”
汉武帝满意地点点头,叮嘱道:
“如此甚好!等卿凯旋之际,就证明朕的眼光,不仅知人善用,还能力挽狂澜。匈奴的将领,名为呼韩浑琊,朕曾与他激战过,此人善于谋划,冷静果敢,卿要小心应对啊!”
卫青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自信地说道:
“能与这样的强者交手,是臣的荣幸!但臣也让他见识一下,大汉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是怎样让他溃不成军的!”
就在卫青兴奋之际,看到鲁讯讥讽国粹派的一幕,卫青噗嗤一声笑出声来,掩唇笑道:
“这鲁讯,还真是有趣,贬损人的能力,让臣大开眼界啊!”
汉武帝却紧锁眉心,嘀咕道:“他口中的西方人,是来自哪里?比匈奴还远吗?航海出去看到的国家吗?”
他用拇指捻动指尖,在心里逐字琢磨:“西方人!”
……
与此同时。
大明王朝。
永乐二十二年,鞑靼部进犯边关。
明成祖朱棣为了维护边境的安宁,亲自率领精锐士兵,进行第五次北伐。
然而,朱棣出征后,又突然接到情报,得知首领阿鲁台,已经逃往答兰纳木儿河。
他毫不犹豫地下令:“全力追击!”
军队的战鼓声,响彻云霄,士兵们骑马日夜兼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六月十七日的清晨,明军终于来到答兰纳木儿河。
然而,此地踪迹难寻,阿鲁台的部队,似乎消失在茫茫的草地上。
明军的将领们,焦急地搜索方圆三百里的地域,但是,他们毫无所获。
朱棣站在岸边,面对着蔚蓝的天空,眉头紧锁,对身边的张辅吩咐道:
“明日启程,返回京城!”
张辅瞪圆双目,惊讶地问:“长途跋涉地追赶,连阿鲁台的人影都没看到,这就回去了啊?”
朱棣闭上眼睛,心有不甘地说道:
“不找了,算他命大,躲过了此劫,士兵们已经疲惫不堪,所带的粮草也有限,总不能漫无目的搜寻吧!”
恰逢此时,他们目睹鲁讯授课的场景,朱棣席地而坐,仰头观看。
过了许久,朱棣哑声感叹:
“自从朕登基以来,建立三大军营,北伐蒙古,南征安南,这天下的安宁,让朕疲于奔命。”
“朕真希望坐在皇宫里,督促大臣编修书籍,把鲁讯这样的文人,都召进宫里,听他们讲课,探讨时事!”
张辅一时语塞,很少见到皇帝这么脆弱的一面,没抓到阿鲁台竟会如此失落?
然而,下一秒,朱棣瞬间来了精神,立即站起身,惊呼道:
“他刚才说什么?西方人用罗盘针航海,用火药抵御外敌,用鸦P治疗疾病,为何说华夏的用法是滑稽可笑的?怎么不说清楚呢?”
“大明用火药制造出的大炮和火铳,正是用来抵御外敌啊!难道其他国家的武器更强大吗?鸦P是治疗何病的?为何把它当饭吃?是对身体有益吗?”
张辅连忙接下话茬:
“听他的语气,恐怕吃多了会伤身体,这个名字不知道是何种草药。可郑和下西洋,他们会不知道吗?想来是鲁讯所言,有些夸大其词,罗盘针的用途,从陛下开始,就不是占卜的工具了。”
朱棣听闻后,深深地叹一口气,感慨道:
“也许是朕刚才太伤感,让他们的话吓到了,不过,他倒提醒了朕,还需要深入研究火药的用途,绝不能让外敌侵犯华夏!”
一阵清凉风徐来,吹散了朱棣身上的疲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