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看,花木兰转世后走出国门
  4. 第220章 环境适应
设置

第220章 环境适应(1 / 1)


不要说什么中年失业是那些人自己有问题、不成长、不学习。看看周围,大多数中年失业的人,都不是自己的工作失误造成的。

甚至不少人,仅是因为年龄大了,而遭受职场上升通道关闭、职场边缘化、甚至欺压后被迫辞职。

穆兰接触到不少人,他们三十多岁还在工作家庭双重压力下,自己不断考学考证的,可即使他们压榨了自己的休息时间,用自己的健康和家庭亲情时间换取证书、提高学历,最终面临的也是失业。

人到三十五,或者四十岁开始,体力确实下降。这是自然规律,虽然可以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锻炼,可以延缓,却不会阻止。

但人到三十五或四十多岁的时候,他们的脑力只要正常使用,并不会下降,且因为有了足够的经验,甚至可能会产生非常重要的‘直觉’,跳过一步步分析的过程,思维直达。而且,此时身体的耐力甚至比三十岁及之前更好。

为什么不能继续工作并获得应有的机会?

穆兰看完几类迁徙人员的情况,开始查看这几年的主要矛盾。

穆兰发现几类人都有居住适应问题。

第一类人主要是前期投奔亲戚,亲戚家也不都是住房宽裕的,更有一些,因为原来居住地方需要往高地搬迁,居住环境并不能容纳更多的人,还是生活习惯完全不同的人。

第二类人有自己的住房,和原住民杂居在一起,各种习性有差异,邻里矛盾较多。就从垃圾分类、分时来说,内陆地区虽然很多地方已经实行了多年的垃圾分类,但实际上不少人还是按自己习惯随便将垃圾扔到垃圾桶。

夷州居民原来早已形成定时定点扔垃圾,而不是随时可以将垃圾甩进垃圾桶就行、并且垃圾分类标准也有差异。这也是矛盾产生的原因。

第三类人不仅因为生活习惯的差异造成问题,还有家庭观念的碰撞。原来两方不长期居住在一起,因为成长环境造成的家庭观念差异并不会激烈碰撞,偶有不同意见,因为相处时间不多,也都能忽略或包容。

现在居住在一起,每天磕磕绊绊,就不是哪一方忍忍就过去的事,这就造成不少家庭矛盾。

家庭矛盾就是如此,不是一定说多大的冲突、到流血害命,但日常生活积累出来的矛盾才最伤害人心,这些家庭这两年的离婚率上升不少,妇联为此也增加了不少工作。

解决这些问题,也会使妇联混乱的现状有所改善。

穆兰想自己眼前先要解决的是紧急的居住问题和工作问题,思维观念的差异,就需要长期进行,甚至可能是几代人的磨合。

穆兰现在脑子中也想不出如何能解决居住问题,不过想想看,有大多数人不是没有地方住,而是居住的地方不适合,那么,调整一下呢?

穆兰去城建部门借阅现在的城市图和规划图。

这个图不是随便大街上,或网上可以获得的城市地图。这些图上详细列举了人员居住区域、区域内人员构成、人员数量,以及未来3年、5年、10年的规划居住区,以及人数和来源(迁徙来源)。

穆兰研究了一段时间,记了不少笔记和自己的想法,然后决定去实地看看。

穆兰先去了环北市东西南北的四个角。环北市围绕着夷州省会夷北市,面积比省会大了几倍,进入省会,无论哪个方向,都必须经过环北市。

环北西、北、东角都临海,因着海平面上升,原本面积就小的、最北边的区已经没有多少面积在海平面上,已然取消区的行政的划分,而是和周围几个,同样沿海地带陆地被淹没的区合并成一个区。

最西边的区,因为地标建筑和主要居住区的地势较高,损失不算大,只是原本在海湾的工厂不能再使用。火力发电工厂早因环保问题而关闭,倒是影响不算大。

东边开发较少,自然风景甚佳,有海滨风景区和海洋公园,现在也难以运行。好在本身人口就少,往里迁徙一段,基本都安置好了。

南边是环北市最大的行政区,在内陆,风景秀丽,内有温泉,也是高山民族居住地,这里人口较少,主要以旅游观光为主要经济收入,整体发展并不算好。

几年前开始,这里修建了不少居民区,用以安置沿海地带迁徙来的人员。但夷州本土人不太愿意到山上来做‘山民’,他们对‘山民’有着一种奇怪的感情,既觉得应该山民保留自己的原本风貌,又嫌弃山民的落后,有着一种高人一等的奇怪傲气。

高山族是以氏族、部落的方式进行聚集生活,很少和山下的人交流,他们比那些平地上生活的人更早居住在夷州,称他们为本地原住民才更合适。

这里因为旅游观光业的发展,有不少游乐和酒店设施,基础配套设施是齐备的,增加建筑民居住宅也比较方便,在这里,日常生活品质并不会下降太多。

不过,这里一些地方交通不是很便利。不是说距离机场或城市远,是因为部分地区只有为观光客准备的缆车,而缺乏人员可随意出入的地面交通道路。

去年开始,这里已经在做道路建设,道路规划尽可能减少对山林的影响。

穆兰觉得自然是必须要保护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长久生存之道。现在面临的是生存问题,可以更多地将人员往原本是砂砾荒地、现在因为雨水浸润而变得更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带迁徙。

但,这一是有个过程,可容纳的新地,也需要前期的开发和养护,不是一下就能完全适宜人类;二是,就如一开始就选择不离开故乡,要在本地生活的人所想的,故土难离。

那么,为了生存,做一定的交换是必要的。而且,实际上,因为这十年来,气候的巨大变化,不少原本在本地生长多年的植物,不能适应气候环境的变化,已经渐渐死亡。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