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兰回国才知道,等待她的任务是去夷州环北市任职,分管的部门包括、人口综合管理、外联、文化、宗教、妇联等。
夷州在穆兰去挪威的那年已平安回归。这几年,华国对这个新回怀抱的夷州省做了非常多的工作。
穆兰到任最先面临的首先并不是直接的经济问题。
夷州在回归前,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出口贸易。本土经济构成以服务业为主,夷州的服务业在经济占比超过六成,其中便利店成为其中重要的代表。服务业占比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夷州居民消费结构早已从对物质极大需求转变为服务和精神需求,这也表明夷州的整体经济水平较高。
自二十年前,夷州已经较少进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因为夷州已经具备相对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夷州被联合国评估的人力发展指数和竞争力指数都较高的地区。
然而最近十年,因为过去持续人口数量负增长,夷州早已进入老龄社会,新增人口每年都在降低,高知识青年外流严重,夷州已经是一个有着完备基础设施却缺乏活力的老年人。
这几年,沿海低洼地区的城镇已往山地转移,还好夷州山地面积占比较高,可开发利用地区不少。夷州下辖多个岛屿因为缺乏淡水、地势问题、以及风暴频发,早已不适合人类居住,人员迁至主岛或内陆地区。
穆兰目前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新迁徙人员和原住民之间的矛盾,一个是老龄人口的各种问题。
担任政府职能,对穆兰而言就是最大的挑战。穆兰一直都在外交部门工作,对市政管理并没有实践经验。
要解决迁徙人员和原住民之间的矛盾,先要确定迁徙人员的情况。
迁徙人员主要有几大类,第一类是周边海岛居民,虽然迁徙了一部分到内陆城市,但有不少周边海岛居民与主岛居民沾亲带故,不想远离亲人和家乡,选择进入主岛。
第二类是内陆支援建设的人员,除了制式单位的职员,还有不少技术人员、服务人员是因为援建而留在主岛,并打算长期生活。
第三类是其他数量不多,原因各不相同的人员集合。这里有些是曾经在岛内生活,之后移居海外,因为全球环境变化,回迁的人员。
还有些是夷州人的外省、外籍配偶,不要小看这一类人员的数量,有几十万。相对于夷州不过两千万的人口总数来说,比例并不算低。
这些人过去往往并不常住在夷州,只是偶尔会到夷州,作为夷州人的那一半配偶,有时候也会离开夷州,出岛团聚。
因为夷州的回归,外省配偶可以申请转变户籍,而不是像原来,从申请开始大约需要六年时间才可能获得夷州定居资格、取得夷州户籍。
第一类人,最主要的是解决生存问题,原海岛人员,过去往往是以渔猎为生,但近几年因为风暴和生存环境的恶劣,他们的生存方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个人或私人组队出海已经变得非常危险,并且难以获得足够的渔获。他们迁徙到主岛,虽然大多是有亲属,但全部靠投奔亲属,并不能解决生存问题,甚至这也是矛盾的产生。
生活习惯的差异,无法谋生的窘迫,短期相处可能还好,长期住在一起,会使得亲戚关系都可能恶化,而且会受到亲戚所在住宅区域人员的排斥。
这些人多是中老年人,年轻人很少。老年人才是故土难离,年轻人早在能展翅时就早早逃离了小岛。
这些人能做什么?
第二类人,因为多是有工作的,即使本人没有工作,一起前来的家人也是有工作,甚至还是比较好的工作,否则也不能带着家人迁徙过来。
他们最大的问题不是收入生存,而是在哪里可以顺畅生活的问题,他们往往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喜好,与本地人难以快速融入。
第三类人,实在太复杂。配偶类的人员,住所好办,在自己家里就能居住,但几十万人口长住,工作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些人多属于劳动年龄,不工作,长期靠另一半养,不现实。这些人往往原来是有工作,或者说有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的。
这第三类人中,其他人员面临的也往往是工作问题。
穆兰觉得在了解这些人的基本情况后,有一个问题就突出了。工作!
大陆也在五年前进入了重度老龄社会,60岁以上人口已经占比超过三成。而社会招聘中即使因为法律限制、没有年龄上限的明确约定,实际在招聘过程中,三十多岁的人往往并没有多少机会。
早在二十年前,穆兰就遇到重点本科毕业的中年人做保洁、做保安。不是穆兰对保洁、保安这类职业有歧视,而是,即使现在,重点本科毕业也不是随处可见的大白菜。
读了十多年书,工作了十多年,在体力开始下降的时候,只能有机会做纯体力、或者技术要求极低的工种。而且,即使应聘这些工作,也被人嫌弃,因为体力不够好、没有相关经验。
这看似只是教育的浪费、也是教育的失败,然而真的只是因为这个原因吗?
不少公司看中短期利益,单位招聘低龄人员,很多时候会考虑的是,新人工资低,淘汰也不可惜,新人听话,很容易接受变相的无偿加班,可压榨空间大。
年龄大一些、有阅历的人,对职场规则更了解,更容易去和公司争取,不进行非必要的、无偿的加班。且,年龄大一些、经验是足了,但是同样工资支付也会提高。这些人因着家庭负担的增加,对福利待遇考虑的也会多。
自三次连签、十年工作会转为无期限劳动合同,初衷是保护打工人,而老板们意识到辞退成本上升,就会更多的选择年轻人,合同两三年一签,年轻人最多两三年的稳定期,合同期满离开,最划算。
这一点,穆兰即使了解再多,也极为不能理解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