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从说:“听到了,杀身而能使君王改正错误,臣之愿也!”
楚庄王这才开始听政,一出手就撤除、诛杀了数百个不称职不干好事的大臣,换上数百个有才干的新人,把伍举和苏从作为心腹。然后,召集群臣商讨对策。
有大臣提出迁都,以躲避戎蛮。
蒍贾反对:“不行,我们迁都到别处,敌人不会跟着来吗?不如攻打庸国。那麇国和百濮是以为我们遭受了饥荒不可能出兵,所以才来侵袭我国的。如果我们出兵了,麇国一定害怕而退兵,百濮是分散居住的,也会随之逃回各自的住地。”
楚庄王采纳了蒍贾的计策。
果然,楚国大军出动后,仅仅十五天,百濮部落便罢兵各自回家了。但楚庄王的目标不仅仅是吓退百濮,而是要彻底解决庸国的问题。
庸国建都上庸(今湖北竹山),是巴、秦、楚三国之间最大最强的一个国家,它也是个老牌大国,侯爵级,当初周武王伐纣时,它是参加周军联盟的“牧誓八国”之一,因此,周初受封时,它跟齐国一样,也被封为侯伯,齐国管东方的诸侯,他管南方的诸侯,偷牛贼起家的楚国曾经长期受它的监管,所以它很看不起楚国。尽管如今的楚国早已脱胎换骨,它还是打骨子里瞧不起。
楚军从庐地出发,一路上每到一个城邑就打开粮仓,官兵同甘共苦,吃一样的饭食。全军急行军到达楚国西部边境的句澨,驻扎下来之后,庐邑大夫戢梨便奉命率先向庸国的方城发起试探性进攻。
但是进攻失利,撤退时戢黎的一名部将被庸人俘虏。三天后他趁庸人不备又逃了回来,向主帅报告说:“庸国的军队人数很多,群蛮都聚集在那里,不如再派大军,并且出动国君的直属部队,合兵以后再进攻。”
大夫潘尪说:“不行,姑且再和他们接战,使他们胜利而骄傲,他们骄傲,我们发愤,就可以战胜他们。”
于是,楚军又连续地进攻庸蛮联军,每次都故意以失败告终,一连失败了七次,庸人果然对楚军更加轻视,派出来追击楚军的军队越来越少。到后来,庸人不再设防,他们轻蔑地说:“楚国人不经打。”
时机成熟了!
楚庄王也早已暗中联合了秦国、巴国,使己方兵力占据了优势。他乘坐驿站的传车,带着他的直属部队,火速赶到临品,跟秦军、巴军和原先驻扎在这里的楚军会师,然后全军出动,发起总攻。
由于庸国军队毫无防备,一下子就被三国联军消灭,庸国灭亡。群蛮只得跟楚国结盟,重新服从楚国的领导。
楚庄王一出手就解除了楚国的大危机,楚国重新稳定了下来。这使得一直不满晋国早就想重投楚国怀抱的郑穆公下定了决心:“晋国不值得投靠!”毅然跟楚国结盟。
但是,原先跟楚结盟的陈国,国君陈灵公却因为陈共公去世时楚国没有去问吊,愤而叛出了楚国阵营,跟晋国结了盟。再加上原先跟楚国结盟的宋国,因为小鲜肉宋文公不正常的继位方式,怕晋国追究,也被迫跟晋国结了盟。
公元前608年,楚国大军北上,讨伐陈国和宋国。
赵盾赶忙率领晋、宋、陈、卫、曹五国联军进攻郑国以救援陈、宋。
楚军驰援郑国,晋、楚两方军队在北林(今郑州西南)遭遇,一场遭遇战打下来,晋方大败,晋大夫解扬被楚军活捉,一向怕打仗的赵盾吓得赶紧退兵。
楚国的再度活跃使晋国非常头痛,如果西边的秦国也乘机出兵,晋国将陷入两面受敌的困局。因此,赵盾想跟秦国媾和。
想媾和你就派个使臣去联系秦国呀,但赵盾放不下面子去求秦国,再说估计不给秦国一点补偿它也不会同意媾和。赵穿给他出了个主意:进攻秦国的盟国崇国,秦国一定会来救,这样就乘机向它提出媾和。
这是什么奇葩主意?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赵盾居然 照赵穿说的做了!
秦国倒确实来救了崇国,只是当晋国提出媾和的提议时,秦国压根儿没理睬。
第二年春天,楚国指使郑国进攻宋国。
宋文公任命抢孔家祖宗老婆的华父督的曾孙华元为统帅、司寇乐吕为副帅,领兵抵御郑军。
华元这时是宋国的执政的卿士,宋国因为是商族,跟周族的官职名称不一样,它的执政卿士称为右师,跟左师同为宋国总理,左师、右师跟司马、司徒、司城、司寇合称为“六师”,是宋国政治局的六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