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难怪狐偃在晋文公刚即位时一再阻止他用兵,晋国人的自由散慢,无组织无纪律,不敬尊长等不良习气确实很顽固,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思想教育,魏犨、颠颉这样的老同志,还会置君命于不顾去烧僖负羁的房子。
晋文公治军也算是严的了,这次城濮会战中,晋中军一度在沼泽地里遭遇大风,中军大旗左边的长飘带被狂风刮走,掌管军政和军赋的司马立即把负责管理军马和军旗的军官杀了,在诸侯中示众。在这样的严厉措施下,居然还是有人老油条!
当晋军渡黄河回国时,晋文公的车右(又是车右!)舟之侨竟然丢下国君,抢先回家抱老婆去了!害得晋文公只能任命大夫士会(士蒍的孙子)为车右。这次出征,晋文公的车右竟然连连出幺蛾子!
晋文公回到绛都已是七月,大军高奏凯歌,荣耀地进入了国都。接着就在宗庙中向祖宗牌位献上俘虏并报告杀死敌人的数目。然后设宴犒劳三军,封赏有功将士。
然后,杀舟之侨,并向全国人民示众,再次向百姓们强调了纪律的重要性。
但是,卫国对晋国仍然三心二意,问题出在卫成公身上。
卫成公虽然出逃在外,卫国人并没有立新的国君,有人却向卫成公诬陷元咺,说他要立叔武做国君了。恰巧元咺的儿子是卫成公的忠实支持者,跟随卫成公逃亡的,卫成公听了谗言之后不问青红皂白,就把元咺的儿子杀了。
儿子被冤杀,元咺仍然没有废卫成公的想法,盟会结束后,就事奉叔武回国主持国政。不久,卫成公想要回国,晋国也默许了。他先让大夫宁武子代表他去召集了卫国官员、大族结盟,大家对着神明和祖宗宣誓,效忠卫成公,同时卫成公也向大家承诺,对留在国内的人和跟随他出逃的人一视同仁,对驱逐过他的人决不搞打击报复。
然后,卫成公回国了。
叔武听到哥哥回国的消息时正在洗头,他很高兴,握着头发就跑出来迎接。不料,卫成公的前驱竟一箭把他射死!
叔武没有任何过错,他代理政事也是卫成公的旨意,而且宁武子刚代表卫成公在盟会上发过誓,不追究过去的事,现在一回国就闹了这一出,卫国人会怎么想?他们能驱逐卫成公一次,就不能驱逐第二次吗?所以卫成公也怕,连忙把头枕在弟弟的大腿上哭,同时派人把射杀叔武的那家伙杀了。
这套猫哭老鼠的把戏可骗不了元咺,他一听说叔武被杀,知道卫成公接下来一定会除掉自己,忙逃到晋国去了,向霸主晋文公控告卫成公。
晋文公亲自审理此案,卫成公派出三位大夫作为他的诉讼代理人前来应诉:宁武子是第一代理人,鍼庄子是第二代理人,士荣是答辩人。审判结果,卫成公擅杀大夫(元咺的儿子)和弟弟,有罪。按老规矩,诸侯的诉讼代理人要代当事人接受惩罚。三位代理人中地位最低的是答辩人士荣,他担的罪责最多,被判处死刑;第二代理人鍼庄子担次责,判处刖刑(砍脚);第一代理人宁武子担又次责,且因其对君主的忠诚而免于惩罚。
随后,晋文公派人逮捕了卫成公,并把他押送到京师洛邑,关入深室(幽深的囚房),由宁武子负责侍候他,给他送衣送饭。元咺则回到卫国,立公子瑕为国君。
几个月以后,晋文公召集齐、宋、蔡、郑、陈、莒、邾、秦八国诸侯(秦穆公没来,派了个大夫代表他)在温地会盟。这次会盟的主要目的,是要彻底摆平那些对晋国三心二意的诸侯,尤其是卫国和许国。
晋文公打算率领诸侯们去朝见周天子,借以抬高自己的威望,慑服那些忠诚度不达标的诸侯。但从温地赶到王都洛邑,路也不算短,途中万一有诸侯溜号,有损晋文公的威望,因此,晋文公就派人去召请周天子前来。天子来,那得有行宫接待啊,温地这里没有行宫,践土那里不是有现成的吗?于是诸侯们就都去践土,让周天子也去践土。
诸侯召请天子,这在礼制上是天大的笑话,是对天子的大不敬。可是,晋文公召请天子的目的又是要让天子接受大家的集体朝见,是维护天子的权威,这就让史官们为了难了,怎么记录这件奇葩事?
难什么!照实记录不就行了?不行,照实记录那就不是好史官,能千方百计维护首长的面子和声誉,那才是好史官!说晋文公召请天子,那既丢了天子的面子,又不能显示晋文公维护天子权威的功德,想来想去,最后记录成:“天子到河阳狩猎(或视察)”。这位好史官的这个经典记载博得了圣人孔子的激赏,维护了首长的面子,维护了伟大的礼。至于后人从这种记录里只能看到一团雾而看不到真相,这是微末小事,不值得圣贤们考虑!
这次盟会的主要目的是敲打对晋国三心二意的卫国和许国。所以盟会一结束,诸侯军队就包围了许国,迫使许国臣服了晋国。
就在这时,晋文公病了。
城濮会战之前,晋文公曾许诺要让卫、曹复国的,可是快半年了,曹共公还被扣押着没有获释。趁晋文公生病,负责侍候曹共公的一个小臣就贿赂了晋国掌管卜筮的太史,请他对晋文公说:“君侯得病的原因是由于灭了曹国,齐桓公主持会盟,恢复被戎狄灭掉的异姓国家,现在君侯主持会盟却灭掉同姓的国家。曹国是周文王儿子的封国,晋国是周武王儿子的封国,晋、曹是兄弟之国,会合诸侯而灭掉兄弟之国,不符合礼仪;曹国和卫国同时得到了君侯复国的命令,却不能和卫国一起复国,这不符合信用;罪过相同而惩罚不同,这不符合刑律。抛弃了礼仪、信用和刑律,君侯准备怎么办?”
晋文公听了这话,马上恢复了曹共公的君位,让他也参加了在许国举行的盟会。
接着,晋文公再次大规模扩军。在这之前,他已经在三个军的基础上,又增设了左行、右行两个军,之所以不称这两个军为军,而称为“行”,有人说是为了避开只有天子才能设六军这个礼制上规定。应该不完全是这样,主要还是因为这新增的两个军是没有车兵的,全是步兵,晋国对外宣称,左行、右行两个军是专门用来对付善于步战的戎狄的。现在,在原先中军、上军、下军和左行、右行五个军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军——中行,同样是没有车兵的纯步兵军。这样一来,晋国就有了六个军。这新增的三个行都只设将(军长)而不设佐(副军长),分别任命荀林父统帅中行,屠击统帅右行、先轸的弟弟先蔑统帅左行。
晋文公对外宣称的扩军理由是为了对付戎狄,但扩军之后,却并没有去打戎狄,而是向郑国发起了一次小规模入侵,以试探郑国是否容易被攻灭。
虽然郑国在卫国之前投向了晋国,也跟晋国结过几次盟了,跟晋文公一起向神明发了好几次誓:决不跟结盟国自相残害。但晋文公却选择性地遗忘了这些誓言,而对当初流亡时遭受郑文公冷遇的事记忆犹新,这是必须报复的。况且,郑国跟楚国耦断丝连,郑文公对晋国三心二意,这也是瞒不了晋文公的。
一方面打着郑国的主意,另一方面也不能便宜了卫成公,毕竟他父亲也得罪过流亡中的晋文公。晋文公派人买通了一个叫衍的医生,让他给卫成公下毒药。
这阴谋被精明的宁武子察觉,马上给医衍送重礼,让他减轻毒药的剂量,这样,卫成公总算没有被立即毒死。但这样下去,身体里面的积毒会越来越多,最后中毒身亡是早晚的事。就因为当初卫文公没有听叔瞻的话管那流亡公子一顿饭,如今儿子就要被这样折磨!而且整个卫国因这一顿饭引起的连锁反应,已搭进去了多少条人命?
危境中的卫成公君臣只能向鲁僖公求助。鲁国和卫国都曾做过楚国的马仔,毕竟大家曾是同一条战线上的,鲁僖公也同情卫成公,就叫卫成公给周天子和晋文公各献十双美玉,请求他们释放自己。周襄王收下美玉,心情也变美了,真的就释放了卫成公。
放是放了,可卫国已有了国君,自己何去何从呢?好在卫成公也不是善类,歪点子多,他派人去贿赂卫国的两个大夫周歂、冶廑,向他们许诺:“如果能接纳我回来当国君,我提拔你们进常委(当卿)。”
周歂、冶廑马上就杀了元咺和新卫君公子瑕以及公子瑕的弟弟公子仪。
卫成公得意洋洋地回了国,到太庙祭祀先君。周、冶二人也得意洋洋地穿上了新礼服,准备接受卿的任命。周歂先走进太庙,脚刚跨进门,就突发急病,倒地而死。冶廑以为是卫国的先君们要惩罚他们,吓得连忙推辞了卿位的任命。
至此,卫国那少管一顿饭的风波总算暂时停息。至于这个受尽了折磨摧残,肚子里装了不少毒酒的卫成公,生命力竟比小强还顽强,在这之后他竟然又当了三十年国君,他前前后后总共当了三十五年国君!
在卫国身上出了口恶气之后,接下来轮到对郑国出恶气了。一方面清算多年前郑文公没管饭的旧账,一方面是惩罚他脚踏晋、楚两只船的不忠行为。
公元前630年,周历九月,晋国拉着秦国一起去围攻郑国。郑国只是个二等诸侯国,现在的郑国,由于多年被强梁之霸侵扰,国力比郑庄公那时弱了很多,怎么吃得住两个一等强国围殴?形势岌岌可危。
郑国大夫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已经很危急了,不过,若能派烛之武(郑国已退休的一位大夫)去劝说秦国国君,大兵一定会退。”
郑文公虽然已当了四十三年国君,却始终不知道烛之武有这本事,一直没有重用过他,虽然现在也未必相信他真有这本事,但病急乱投医,试一下吧,总比等死好。召见了烛之武。
烛之武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更不能做什么了!”
郑文公说:“我没能及时重用你,现在国家危急才求你出力,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如果灭亡了,对你也是不利的呀。”
烛之武接受了郑文公的使命。当天夜里,郑国人用绳子绑着烛之武的身子,从城头上吊放下去。
晋军和秦军不是驻扎在一起的,烛之武出城之后,就摸进了秦军营地,求见秦穆公。他对秦穆公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知道自己要灭亡了。如果灭了郑国能对您有好处,那您用兵倒还值得。可是,想要越过晋国的领土来占领距离秦国很遥远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邑,您也一定知道这有多难。所以,郑国灭亡,只会便宜了晋国。您出了力,却是帮您的邻国增加实力。邻国的实力增强了,等于您的力量越被削弱了。假如能留下郑国作为您的东道主,秦国使臣往来,遇到资粮不足时,郑国可以供应,这对您没有什么害处吧?并且,您曾经帮过晋惠公,可他一回国就对您恩将仇报,晋国人的贪心哪有满足的时候?等到它变得更强了,就一定会损害秦国的利益!所以您还是考虑一下这事吧。”
这番话说到了秦穆公的心坎里!他一想,对啊,晋国确实盛产白眼狼。就拿晋文公来说吧,虽然没有像晋惠公父子那么明目张胆地忘恩负义,但在请求自己护送他回国为君时说得多动听:让晋国永远接受我的领导,晋国全力助我成为霸主。结果呢,才一回国,护卫周天子的时候就把我撇在一边,独自抢去了这个大功,断送了我当霸主的机会,他自己倒当上了霸主!这不也是白眼狼吗?
于是,秦穆公悄悄跟郑国订立了和约,并派杞子、逢孙、扬孙三个大夫带一支军队帮郑国人守卫新郑,他自己则连招呼都没跟晋国人打就带着秦国大军回国了。
狐偃见秦国自说自话违背盟约退兵,就请晋文公去追袭秦军。
晋文公说:“不可以这么做,我若不是有这个人帮助,不可能有今天,我们还是也撤军回国吧。”
恰好这时,郑国做出了一个向晋国示好的事,接回了在晋国流亡的公子兰,并且立他为太子。
公子兰是郑文公的儿子,当初,郑文公因背弃齐国投靠楚国而招致齐桓公带领诸侯之兵多次攻打,有一次,齐桓公又召集了鲁、宋、陈等国在鲁国的宁母(今山东鱼台东)会盟,商议打郑国。郑文公派太子姬华前去听候这次诸侯会议的命令,没想到这位太子爷大概嫌乃父迟迟不死,他一直不能继位,心急了,竟然要当卖国贼!他对齐桓公说他愿作内应,并请求齐桓公除掉郑国的泄氏、孔氏、子人氏三个强大家族,当然,还有他父亲,这个不便说出口,也不用说出口,聪明人瞎子吃馄饨——肚里都有数!然后,他来当国君,他愿把郑国作为齐国的封地,他就作封内之臣。
能碰上这样极品的卖国贼,实在比买彩票中大奖还难,齐桓公既然碰上了,自然不想放过。但管仲劝阻了他,说以这种邪恶的方式做事不会得到好结果,何况郑国还有叔瞻等贤臣,哪有那么容易得手!因此最后齐桓公谢绝了姬华太子的好意。后来,这件事被郑文公知道了,气得他三尸出窍,六魄飞天,杀了太子华,又把所有儿子全部驱逐出郑国,其中一个儿子公子兰去了晋国,还有一个儿子公子瑕(跟卫国那个公子瑕同名不同人)去了楚国。
这次晋、秦联军攻郑,晋文公把公子兰也带来了,打算等打下郑国后就扶持他当郑国国君。但公子兰向晋文公表示,不愿意参加围攻新郑的战斗。晋文公同意了,把他安置在靠近郑国的晋国东部边境,让他在那儿等着回国即位。
现在郑文公派两位大夫把公子兰接回了郑国并立为太子(他后来继位,就是郑穆公),此举也算是郑文公向晋国表示投诚的诚意——接受了晋国为郑国选定的接班人。
接着,郑国就向晋国请求和谈。晋文公本来就要退兵了,当然顺水推舟地答应。
料理了郑国之后,曹国的事还没完,虽然让曹共公复位了,但占领的曹国土地却只能还给他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晋国离曹国太远,不方便接收管理,就分给鲁国等诸侯。于是,洮水以南,东到济水的大片土地给了鲁国,喜得鲁僖公连忙派大臣去晋国拜谢。
至此,中原诸侯算是都摆平了,接下来就要对付再度强盛嚣张起来的狄人了。
公元前628年秋天,晋文公在今山西稷山东南的清原再次举行军事演习性质的大规模田猎活动,同时,把三军加三行改编为五个军,即:中军、上军、下军、上新军、下新军。任命赵衰为卿。这上新军和下新军就不再是纯步兵的部队了,而是跟其他军一样,以战车为主力,所以称呼上也称为军而不称为行了,而且也是既有将又有佐。
然而,就在这时,晋文公病倒了,而且第二年冬天就去世了,他只当了短短九年国君。他的儿子公子姬欢继位,就是晋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