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视频直播:我和古人唠唠嗑
  4. 第279 章 文能开宗立派
设置

第279 章 文能开宗立派(1 / 1)


皇帝们不在乎这一次的争论,什么圣人到底是不是可以用来质疑的等等都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他们只想知道王阳明悟出的东西是否对于他们王朝的统治有利。

【王阳明悟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总而言之,简单来说王阳明这一次悟出的就是“知行合一”,一直以来关于认知和实践之间到底是现有谁而争论不休,或者是谁更重要,反正就是要争一个第一】

【但是在王阳明眼中却不是这样的,知就是行,行就是知,二者是统一的,“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在行中知,在知中行】

王阳明的观点让秦锦感觉非常的熟悉,这就特别像是高中政治所学习的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又反作用于实践。(个人感觉,仅作用于知行合一这句)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在知中得行,在行中得知,知和行是同时存在得,比如按照王阳明去教化龙场百姓的这个事件来说,在他想到要四处讲学,教化百姓之时,这就是行的开始,当他教化完百姓,从这件事中得到的精神上的升华和提升,这才真正获得了这件事情的“知”】

【在王阳明看来知和行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讲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有不少人感觉模模糊糊好像明白了一点。

各朝各代不缺乏聪明人行错事的,他们刚好用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找到了自己行为的借口。

那就是我现在干坏事,我也从这件事情上得到了精神上的愉悦,那我也事“知行合一”啊,所以这些朝廷之人凭什么要关我,要杀我,我只是在践行圣人之言罢了。

【在王阳明思想中还有一个核心,那就是“致良知”,它是王阳明思想的核心主旨,大多数人认为“知行合一”和“致良知”就是一个意思,其实王阳明最开始提出的是“知行合一”而“致良知”是对“知行合一”的深化发展,两者虽然是一样的,但是侧重点不同】

【“知行合一”更加侧重于知和行的关系,而“致良知”是王阳明晚年提出来的,在王阳明看来,良知是内在于人心的至善的符合道德规范的东西。所谓致良知也就是知行统一,将道德规范在实践活动中践行,是正向的,积极向上的】

【简而言之你做的的事情要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伦理,不能说我想要干坏事,然后干了一件坏事,从中获得了某种认识,然后可以说我践行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这是对其的错误理解】

“善,其言真理也”

实践和认识本就不应该分开,这让诸位皇帝想到科举考试之后就进入朝堂的官员,面对实际的民生情况,他们真的能相处对应的策略,从而更好的解决民生情况吗?

也许是考虑到了这一点,到后面的朝代才会有官员下放这个规定。

秦:秦始皇不由避免的想到自己的好儿子扶苏,可不就是这样,被儒家洗脑的太过了,从他们口中知道打仗、修建长城等等,百姓生活苦难,却从来都不知道如果没有这些百姓将会生活的更加不好。

焉知后世朝代大汉,汉武帝为何要倾尽所有,也要对付匈奴?

这些个儿子女儿都的下去历练历练。

【王阳明悟出圣人之道之后,它就开始按照这个标准去行动,教化民众,建设美丽龙场乡村,三年后它又被调到庐陵县当知县】

【等到刘瑾死后,王阳明又被调回中央,成为吏部主事,说起王阳明这人简直是厉害的不行,啥啥都干过,说起圣人的标准就是三大标准:立功、立德、立言】

【接下来就是王阳明的开挂时刻,在正德十一年(1516年)王阳明被任命为都御史,巡抚南,赣等地,当时这几块地区有着四帮土匪,之间相互来往,加之地形等原因,难以剿灭,加之官匪勾结,故而难以上手】

【而且这个地方的军队作战能力是相当的差,土匪,官匪,甚至是当地的不少百姓都是和土匪有着联系,可以说是土匪的天然情报局】

随着秦锦的介绍,不少武将,皇帝都想着要用什么办法才能彻底消灭这土匪呢。

汉:“去病可有计策?”

“查清老巢,直捣黄龙”

“不知道这王阳明用的是何种办法?”

对于王阳明的军事才能,天幕只是说其熟读兵书,崇尚武力,但在天幕中也未表现出王阳明的军事才能,想来能够经受的住天幕的夸赞,必定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人。

【首先是十佳牌坊,一个牌子写了你家的亲戚,多少人等等详细信息,时不时去查,一旦有不明信息的人出现,倒霉的可是这十户人,而不是一户,其次就是王阳明抓到不少间谍,但是他并没有直接杀掉他们,而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让他们去刺探土匪的情报,毕竟一回生二回熟,这事他们是干的相当熟练,也不怕人反水,毕竟一家老小的性命都在王阳明手中,不怕人不听话】

【接下来就是军队的训练,他抽调了一部分人,自己单独给其训练,觉得时机已经到来,王阳明首先就是对漳州南部土匪进行围剿,第一步派出间谍,刺探敌情,孤立敌人,集中优势兵力对其进行围剿】

【接着这群土匪就被王阳明打败了,土匪们就想着接受朝廷的招安,想着王阳明估计在这里也干不了几年,等他走了,他们在继续干土匪,没想到王阳明早就给他们查的清清楚楚,对于这些人的心思全都明白,来了一招杀鸡儆猴,这些人一看王阳明这样,就被吓得假招安变成了真招安】

【而王阳明经此一战解决了困扰朝廷十几年得匪患,而王阳明也得到了一个“狡诈专兵”之名】

【朱棣:可恨这王阳明不是在我在位时期出现的】

【朱厚照:没想到老王你还有这技能,你怎么不早说啊,早说咱俩一起干一个大的】

“可怜上天为什么不让王阳明生于我时”

朱棣简直时非常的羡慕朱厚照,这“熊孩子”都能有这么一个能文能武的人才,文方面直接搞了一个大的,那都能单独立派了,这武也不弱。

朝廷十年间没解决掉的匪患,人王阳明解决了,从这一方面就证明了他的军事才能。

朱棣想着自己这样的人才是那么的少,为什么就不能把王阳明给我?

各朝皇帝:"我们也是很需要的好不好,人才这谁嫌弃多啊,当然是越多越好啦"

而被诸位皇帝羡慕的朱厚照则是心情非常的好,这王阳明可以拉着跟他一起搞事情,他们两人联手,绝对是打遍天下无敌手。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