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里不知道各位读者有没有一丝疑问,这牛仙客是李林甫素未谋面的异父异母的亲兄弟吗?犯得着李林甫这样替他说话?
如果各位大佬此刻已经产生了怀疑,那么证明在座各位都是高情商。
按张九龄的话来说,牛仙客一个西北地区的小吏出身,一步步靠着边功提拔上来的将领。而且很有可能也是一个二百多斤的大力士。
不过他认识的字可能也就二百来个,这样的大糙汉,哪懂得怎么处理政务。那些饱学之士的奏疏到处都是引经据典。
连字都看不明白的牛仙客,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执政能力。
说来也好笑,面对这些天书,牛仙客统统只批复一句话:全部都按规章制度办理。
这就是李林甫要的效果,在李林甫漫长且不光彩的一生中,一直有一个特点伴随在他左右。那就是嫉贤妒能,如果非要给这个特点画一个等级的话,我想应该是历史排名前三。
所以他需要一个毫无作用的文盲,来占着宰相的位置。这样就没有人能给他提出反对意见了。这就是李林甫想要的效果,于是什么都不懂的牛仙客,只能成为李林甫的附属。
三省把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的目的,就是不想相权一家独大。现在可好,李林甫把群相制度,从物理上变成了独相制度。
所以日后,李林甫拉拢安禄山,从此刻他拉拢牛仙客的身上就可以看到影子。
只不过牛仙客的野心不如安禄山,在处置与李林甫的关系上,牛仙客选择了臣服,而安禄山选择了相互利用。
不得不说,安禄山在这方面确实是有几把刷子的。
天宝元年(742年)牛仙客犯了一个所有男人都会犯的错误,他挂了。而接替牛仙客拜为左相的人,叫做李适之。
一看姓氏就知道,这位哥哥也是李唐的宗室。没错,李适之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曾孙子,按关系亲疏来说,李适之的血缘比李林甫的更近。
李适之的文学功底可以说不及张九龄,但是也远在李林甫之上。皇上把李适之提拔上来,这不就等于往李林甫的眼睛里塞鹅卵石嘛。
此时李林甫正值事业的上升期,李适之的出现,可以说是给李林甫提供了一个威震朝堂的素材。反正不是我的朋友,就是我的敌人。
很不幸的是,李适之还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李林甫对他的态度,就是有仇必报,没仇可以现找。杀鸡给猴看猴才懂得害怕,杀猴给鸡看鸡才知道牵挂,是时候动刀子了。让李适之成为自己登上权臣高位的垫脚石吧。
李林甫为什么对李适之的敌意这么重呢?其实李林甫和李适之之间的梁子可以说在李适之成为左相之前就已经结下了。
上一章的最后,李林甫在扳倒张九龄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一个叫周子谅的官员上疏弹劾牛仙客嘛。
周子谅除了是张九龄举荐的,他当时的上司就是李适之。
周子谅只是一个小小的监察御史,虽然他是站张九龄的,但是他知道他自己人微言轻。即便上书之后,也很难撼动这种高层的决策。
所以他就找到了自己的顶头上司御史大夫李适之,“李大人,您觉得陛下想把朔方行军总官牛大人召回朝廷任职,合乎礼法吗?”
“我大唐的宰相一直都是饱学之士,真不明白皇上怎么会召一个武夫来做宰相。”
“属下认为张大人的劝谏是对的,奈何圣上不接受。”
“周御史,你是想让我也去给皇上劝谏吗?”
“属下人微言轻,肯定无法说动陛下。可是李大人不一样,您毕竟是皇上的宗室。陛下多多少少会听你的。”
“哎~陛下英明神武,他连张九龄的话都不听,会听我的话吗?”
“李大人,属下一直认为您是和张宰相一样公正严明的忠臣。这时候若我们不站出来阻止,那谁又会站出来呢?”
李适之陷入了沉默,良心上他觉得自己应该站出来,但是谁都知道皇上现在的态度。李适之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
没想到皇上和张九龄掰头了没多久,突然就把张九龄的参知政事的权力给撸掉了,这一幕让李适之很震惊。
为了一个边将,就要把在朝中多年的肱股老臣夺权。这也有点太不近人情了吧。他又想起了周子谅对自己说的话。
强烈的正义感让他觉得应该去找自己的“皇兄”聊聊。
结果李适之刚提出这件事,皇上的眼神就透出了杀气。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张九龄那个茅厕里的石头又臭又硬,皇上暂时还没有收拾得了。
这李适之又从哪个地方冒出来了。
对于李适之来说,这算是撞到皇上的枪口上了。但是毕竟都是宗室,李隆基还是耐着性子给他说道:“牛仙客是有才干的人,朕为国家提拔人才有什么错?”
李适之见自己的皇兄冥顽不化,又拿出了祖制,“牛仙客一个边关将领,又没有才学,怎么能直接提拔到朝中来做官呢,这种越级提拔就叫做滥登相位!”
李适之就差一点把“太滥了”三个字喷在李隆基的脸上了。
李隆基瞬间暴怒,说道:“你一个御史大夫,本职工作不好好干,跑来参与什么人事变动。这件事是谁告诉你的!”
“这件事早就闹得满城风雨了,根本就不需要谁来告知臣下。”
“你们这些书生,就知道认死理。朕治理国家三十余年,难道还没有识人之明嘛!”
“陛下,臣知道牛仙客是个人才,可是即便要升迁,也得按照规章制度办啊。”
“做官需要的是能力,你学识再高,没有能力也做不了官!”
两人呛呛了半天,最终落得个不欢而散。
李适之离开之后,李隆基心里一直耿耿于怀、怀恨在心、心有怒气、极其败坏。不对,这肯定是有人让他来给朕说的。
不行,自己必须要出了这口恶气。随即,李隆基吩咐手下前去调查,一定要知道是谁告诉李适之的。
没几天,调查结果就出来,原来是一个多嘴的御史周子谅。收拾你李适之皇上没办法下手,但是收拾这个小御史李隆基有一万种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