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守珪派安禄山出击契丹。
可能是刚当上将军,安禄山还处于亢奋的状态,见到契丹人,他二话不说就是一个全军出击。结局很单纯,他被契丹人打了个埋伏,全军覆没。
按照唐军的军法,像这种因为指挥失误造成的大败,主官是要被追究责任的。而一般这种问责,基本都是微博法庭,死刑起跳。
这可是军法,别说张守珪,耶稣来了都保不住他。
张守珪当然舍不得杀自己的宝贝儿子啦,他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一个方案。安禄山虽然耶稣救不了,但是皇上可以救。
张守珪决定“踢皮球”,他写了封奏章给皇上,说这件事情自己处置不了,还是请中央来裁决吧。张守珪一个长传,稳稳的把球传到了李隆基的脚下。
反正球到了皇上脚下,是自己射门呢?还是故意打飞机呢?这都由皇上自己决定。
张守珪这一招很高明,安禄山留在自己手上必死无疑。现在只能赌一把,就赌之前自己向皇上举荐安禄山的时候,皇上记住了这个功臣的名字。
很快套着枷锁的安禄山,坐着囚车来到了长安。远远的他就看见一个人正在对着自己微笑,走近一看。哟~这不是上次做工作汇报的那个张丞相嘛。
难道义父提前打点了朝中的关系?
我想安禄山的案子送到朝廷来的时候,张九龄肯定是主动请缨。早看这个胖子不顺眼了,等他落到我的手上,哼~哼~哼~
几个月前,张九龄开那一枪的子弹,终于击中了现在的安禄山。
我认为张九龄说:“乱幽州者,此胡人也”这句话的时候,安禄山是绝对不可能有反心的。毕竟脑袋跟着屁股走,你说如果安禄山现在已经节度三镇兵马,张九龄这么说,我信。
但是安禄山现在刚刚才升任平卢将军,就算他想反,他手下的士兵也不是傻子啊。既然安禄山没有任何的反心,那张九龄怎么看出来的呢?
我估计,张九龄就是看着他那个一身肥肉的样子心里闹腾的慌。说好听的就是觉得他面相不好,再加上士人本就种族歧视这帮胡人武将,所以才会得出这个结论。
安禄山犯得是死罪,还落到了自己手上,张九龄一眨眼的功夫,就给安禄山判了一个死刑立刻现在马上执行。
毕竟是大文豪,张九龄给安禄山的判决书还引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司马穰局杀迟到的庄贾,另一个是孙武杀吴王爱笑的嫔妃。
张九龄已经举例说明:既然安禄山犯的是军法,你张守珪还想在军队中保持威信的话,那安禄山这次必死。
既然张丞相发话了,耶稣肯定救不了安禄山,现在只能指望皇上了。
真是我命由我不由天,船到桥头自然沉,好在船沉之前,把张守珪的奏章送到了李隆基的手上。
皇上看见安禄山这三个字的时候,脑海里首先回忆起来的就是庆功宴上,张守珪对自己说起的安禄山的那些战功。
此时唐朝还在向外极度的扩张,国家还需要这样开疆拓土的将领。如果因为一次指挥失误,就杀掉这样一个战功赫赫的将军,会让那些还在前线奋战的将士们怎么想。
此时的皇帝还没有到天宝年间那么昏聩。李隆基可是脖子以下全是格局的人,他决定保下安禄山。并不是纯纯的因为他长得胖,而是为了大局着想。
区区一场全军覆没而已,咱大唐集团家大业大,亏得起。因为损失了一个项目就要解雇项目经理,说出去了岂不是让别人笑话。
李隆基立刻就下了批示:免安禄山一死。
这下皮球又踢到了张九龄的脚下。
张九龄不愧为一个骨鲠之臣,他立刻就去找到皇上,“陛下,此人触犯的可是军法,如果陛下这次免他不死,那以后我们还怎么管束军队?”
“安禄山为大唐兢兢业业,立下赫赫战功。如果因为一次指挥失误,就将他杀死。会寒了边疆将士们的心的。”
“此人不能留!一定要杀!”
“爱卿,为何一定要杀他呢?”李隆基很不解,这安禄山也没有得罪当朝宰相啊,怎么张九龄对他就有如此大的敌意呢?
“陛下,我看过此人的面相。这人面有反相,不杀,将来必然会成为我大唐的祸患。”
而皇上却用一个典故,把张九龄给噎了回去,“爱卿,你可不要向晋朝的王衍看石勒一样。冤枉了安禄山这种忠良啊。”
这里我解释一下,石勒是五胡十六国后赵的开国皇帝。王衍是京兆王氏,大门阀。我们平时用的那个成语“信口雌黄”讲的就是王衍。
当时写字用的纸不像现在是白色的,那时的纸是黄色的。如果写错了字,就用雌黄去遮盖一下,就像现在的修正液一样。
王衍这种大门阀的名士,每天什么事都不干,就是拉一群人吹牛。但是牛皮吹的太多,他就忘了,有人就调侃他,你上次不是说的是那样的吗?
然而他每次都能把忘掉的这个牛皮给圆回来。所以人们就说王衍说话就像那个用于修改错字的雌黄一样。王衍就是这样一种人。
结果有一次他在洛阳的街上,看见了只有十四岁的石勒。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他一眼,就觉得这个人面相不好,将来会干出大事。
结果等他反应过来让手下去抓石勒的时候,石勒已经消失在了人群中。后来果然石勒建立后赵,而王衍还真的就被石勒逮住给活埋了。
李隆基的意思就是,你不要把安禄山看成石勒,安禄山还是忠诚的。
不知道二十年后,李隆基想起他此时对张九龄说这句话的时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站在上帝视角,我们肯定觉得张九龄简直神了,提前二十年就看出了安禄山的反心。但是我依旧觉得,张九龄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
而站在当时李隆基的角度来看,他这样做也并不是一个错误的选择。李隆基真正的错误,是后来对安禄山的无限放任。
不管怎么说,安禄山这次运气好到爆炸,毫发无伤的玩了一次胜利大逃亡。他被免去所有的军职,以小兵的身份,回到了幽州。
皇上让他将功补过,继续为国家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