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大明:匪出天下惊
  4. 第416章 一句话搞定徐光启(上)
设置

第416章 一句话搞定徐光启(上)(1 / 1)


努尔哈赤反明后,翰林院任职的徐光启上奏各种军事方面的奏疏、条令、阵法。

万历听了一辈子废话,最后四年内忧外患,被迫勤政,非常欣赏说正事的官员,对徐光启颇为信任,从翰林院直接任命为督练新军钦差。

地点就在天津卫,让他练军京营,为辽东提供战兵。

可惜朝廷没有银子,财政拮据、议臣掣肘,徐光启顶着一个钦差名头,与朝臣吵吵了一年。

结果连挨三闷棍,萨尔浒大败,万历没了,泰昌没了。

练兵钦差干了两年,啥事没做成,老头直接辞官了。

东林掌权,又把他召回,恰逢辽沈失陷,哪有时间练兵。

且老头发现自己完全和东林尿不到一个壶里,又辞了。

魏忠贤掌权后,徐光启这种实干家是必须笼络的,给了一堆头衔,但老头真不舒服,也没有上任。

阉党失了面子,弹劾他欺君。

天启也没落罪,令他“冠带闲住”。

这是免职又保留品阶的象征性惩罚,目的是让官员自省。

哈哈,徐光启一天正印官都没做,白得了一个高官身份,且他不是辞官、不是致仕,用不着必须待在老家,从松江府到天津卫养病,这五年也没有挪地方。

朱鼎顺一点不担心徐光启不会入京,正史中他可是在那个多疑的皇帝手下干了六年,实职做到礼部尚书、内阁次辅,在崇祯朝非常难得,可惜呀,被活活累死了。

当朝首辅、大将军亲自来请,若直接拒绝,那情商也太低了。

天津卫西面,位于三角淀和运河中间的一个农庄,庄户不多,种地是辅助,主要还是靠运河卖力为生。

此处属于河间府的静海县,路过两个巡检司,运河上的官兵对着钦差、大将军、国公、锦衣卫仪仗瑟瑟发抖。

他们没接到任何通知,官位天上地下,不敢上前询问。

一群人从一座石桥过河,来到徐光启所在的农庄,得知消息的百姓路边跪了一路。

袁可立和朱鼎顺当然不是摆威风,这是给徐光启面子,仪仗齐全才能抬抬冠带闲住的贤臣。

六十六岁的徐光启黑发、黑须、黑眉,就是眼袋大了点,带着儿子、外甥和几名学生站在他的院子前。

院子独立位于农庄东面,距离主村大概百丈,四周都是农田。

“下官徐光启,恭迎少傅大人、太保大人,欢迎定国公、新平伯。”

称呼很有讲究,说起来老头的虚职好像真没自己高,皇帝还给他留了最后一阶,大同侯作为勋贵就没必要了。

袁可立下马后,笑着把躬身的徐光启扶住,“老夫记得,子先疏陈垦田、水利、救荒、盐法等拯时急务,如今大明朝国力日渐复升,闻子先在此闲住,老夫急切来看看,子先,尚能饭否?”

“袁大人言重了,劣徒元化辽西任职,下官早听少傅大人运筹帷幄、太保大人纵横捭阖,辽东眼看收复在即,可不敢妄言朝政。”

袁可立脑袋回忆了一下,“辽西练兵的兵备道孙元化?那位竭力谏言铸造红夷大炮的兵才?”

“是是是,下官已去信让他闭嘴,火器一道,大将军才是行家。若非大将军,谁有魄力集中使用上千佛郎机,大明一直有强大的武力,善用之人却寥寥。”

“哈哈哈,做实事的都是人才,何须…”

袁可立边说边回头,想让徒弟来说两句,这一回头不要紧,后面根本没人,把他愣了一下,难怪徐光启眼神游离。

朱鼎顺带着鼎三和虎子站在路边的一块农田中,看着脚下地发愁,定国公徐希皋也好奇跟着。

这块地里既有土豆,也有红薯,单看外观长相,效果与他在塞外试种没区别,甚至更差劲。

自己没有试验过红薯,但徐光启明显不会种,估计天下也没人会种。

朱鼎顺一指脚下,虎子立刻用刀鞘刨了起来,果然,红薯是一块种植,难怪这么茂密。

虎子又到另一边刨开一株长势比较好的土豆,咦?比自己种的稍大一点,这还没成熟呢,估计还能长。但根下面吊着的枯种告诉他,这也是整棵种植。

徐光启和袁可立来到身边,老头指着两株刨出来的作物道,“太保大人,一曰甘薯、一曰番薯,泰西作物,产量可观,传入闽浙五十多年,播种者寥寥无几。”

朱鼎顺看他一眼,发愁挠挠额头,红薯怎么种来呀?

肯定不是播种,记得小时候奶奶在炕上种红薯,需要育种苗,然后才栽到地里。

朱鼎顺陷入回忆,一时没开口,让场中几人很尴尬,鼎三抓起一颗土豆,指着上面的小眼,用手中的短刀比划着道,

“徐大人,您这种办法不对,一颗土豆可以种好几株,根本用不着一整棵,而且土豆需要土垄,是单独的土垄,不是整体土垄,沙地也可种植,不需要您这样一直浇水,都把根淹死了。”

徐光启眼神一亮,“老夫这是第二次种,新平伯种过?”

“当然,大哥在塞外种了三季,好像种子没您这个好,可惜了。”

朱鼎顺突然蹲下,把红薯抓起来,向徐光启摇一摇,掐下一根幼苗,又蹲下栽到土壤中,与土豆不同,红薯幼苗得躺平种,不能太深,只留一个头就可以。

“徐大人,不能太密,甘薯会蔓延贴地生长,一尺一株是极限,而且甘薯需要潮湿温润的土地,与土豆生长环境完全不同。”

专业人士不需要解释太多,徐光启马上眼神一亮,“对…对对对,太保大人一说,老夫就知道错在哪里,之前还试过搭架生长,简直是浪费时间。”

朱鼎顺起身对袁可立道,“老师,有些事总得人来做,我们浪费了太多时间,也分身乏术。这两种作物,比收复辽东更有意义,这是绝顶民生大事,其他事在这两种作物面前都得靠后。”

“说说看,你有什么建议?”

朱鼎顺回头问鼎三,“房壮丽还是工部尚书?”

“嗯,无所事事,整日陪伴魏良卿。”

“让他马上滚,自己请辞,否则老子砍了他,请徐大人任工部尚书吧,礼部不合适。”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