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万人马,人吃马嚼的,耗费令人咋舌,也就杨易家大业大,招待的起。首辅薛国观道,“陛下勿虑,杨少保家大业大,可是名闻天下的豪绅,再来几万人马,也不是事儿!”
狗日的,老子什么时候成豪绅了,老子跟你们不是一个阶级的,杨易暗骂薛国观。表面上,杨易慷慨道,“陛下巡行农场,是农场军民的荣幸,陛下为农场带来福泽,今年又是丰收之年。我们恨不得陛下移驾农场,我们日日供奉。”
所有人都知道杨易的话不可能实现的,莞尔一笑。
一杯酒下肚,崇祯认真道,“此番巡行,诸位爱卿可有想法?”
户部尚书李待问出言道,“陛下,农场水利完善,旱涝保收,离京师近在咫尺。战乱之后,京畿之地荒废甚多。微臣建议,可效仿密丰,多建几个农场,可减少漕运依赖。”
薛国观赞同道,“李阁老所言甚是,漕运艰难,时断时续,千里运来,损耗不小,若能在京畿周边解决粮食之困,大善!”
京师依赖江南的物资输送,是一直困扰着朝廷的闹心事,为了保障物资输送,年年耗费巨资维护运河,由此衍生出很多社会问题,甚至影响到稳定。可以说,漕运牵扯了朝廷很大一部分精力。历任皇帝也琢磨着如何减缓对漕运的依赖,做出不少尝试,却无疾而终。
所有人都认命京师离不开漕运了,也许一千年、一万年都这样了,杨易的密丰农场给了新的希望。稍微会点算术的人都能算明白,每年江南为京师运漕粮四百万石左右,密丰农场去年在战乱的情况下,仍然为户部缴纳粮食近五十万石,京畿若有十个八个这样的农场,基本就自足了。
李待问的建议,引起多位大臣的热议,谢陞、杨嗣昌、刘遵宪等多位大臣附议。杨嗣昌与杨易有嫌隙,但对杨易办的农场是高度认可的,“陛下,民以食为天,解决粮食困乏之苦是中兴大明之根本。而今天下田地兼并甚烈,弊端日益凸显。杨少保之农场,另辟蹊径,有独到之处。臣以为可推而广之。”
崇祯颇有同感,“诸位爱卿以为,何地可再做农场?”
杨嗣昌道,“顺天府、永平、保定、大名几府,鞑虏为祸甚烈,田地荒芜,皆可建农场”
崇祯又问,“办农场并非易事,耗费甚糜,何人可担?”
众人的目光不知不觉的转向了杨易,杨易连忙道,“京畿周边荒芜的田地确实不少,但并非无主之地,在座的英国公、成国公就不下万顷,微臣在密丰垦荒已经得罪不少人了,朝廷总不能把得罪人的事儿让我一个人来做吧!再者,一个密丰农场已经让我债台高筑,没有财力再新建农场。再怎么也得等我把债还完了,再来建新农场吧!”
杨易确实累了,办农场、建特区劳心劳力,又连番征战,想要过些清净日子。自己也就是“豪绅”阶级了,怎么也得好好享受下“豪绅”的生活吧!
英国公、成国公见杨易把自己扯了进来,连忙解释,说支持杨易办农场,以前都是误会云云。
崇祯颇为无奈,除了杨易,也确实没有更合适的人选,最关键是办农场需要巨大的投入,而且田地产权还是朝廷的,这样的事儿谁干?除了杨易,估计没人能干。
薛国观开口了,“杨少保年轻,正是建功立业的机会,你又是农场的提议人,经验老到,可不能打退堂鼓。”
杨嗣昌也道,“杨少保放心,土地归属问题,朝廷一定会提前协商,断然不能让原主抱怨。吾等内阁全力支持,还上奏陛下给予优惠之策。”
杨易有些纠结,垦荒吧,利国利民,他愿意做,即使赔钱也愿意。但他确实想消停几年,多陪陪娇妻和即将出生的孩子。
杨易正纠结,张四知说话了,“启奏陛下,农场固然不错,但不能操之一人之手,否则,朝廷将受制于人。非微臣信不过杨少保,而是防患于未然,史书上此类事例不少,我们当以史为鉴!”
杨嗣昌脸色阴沉的看着张四知,恨不得掐死这个王八蛋,简直就是个蠢材。建农场需要大量的投资,除了杨易谁能干。杨易靠着农场就能挟制朝廷?放屁,只要杨易把农场办起来了,找个理由将之收归朝廷不是难事。本来杨易就不愿意干,老子眼看就要说服他了,偏偏你这头蠢驴冒出来。
薛国观懊恼,老子怎么就推荐这么个蠢材入阁了。
崇祯脸色也不好看,“那就张爱卿来办农场吧!朕信得过你!”
张四知傻眼了,结结巴巴道,“陛下……臣臣臣……不善农事……臣臣臣……两袖清风……无钱财投入……”
“你办不了无妨,你推荐个人来也可!”崇祯站了起来,“朕累了,诸位爱卿自便!”
皇帝都走了,诸位也没什么兴趣,纷纷散去。薛国观指着张四知,“蠢!”
张四知懵懵的。
杨易则解脱了,内心大喜。看来得罪人也不见得全是坏事,张四知啊张四知,老子杀了你儿子,你还帮我的忙,“格局”大啊,佩服佩服!
……
宴会不欢而散,最高兴的是杨易,这场宴会对他来讲就是“鸿门宴”。张四知的出发点是想压制杨易,但他变相帮了杨易的忙,也提醒了杨易。这是王权社会,不是法治社会,富贵与贫贱皆在一瞬间,生与死也不过毫厘之差。
自己如今的“家业”已经令很多人妒忌了,若是还不知足,那就激起群愤了。为朝廷提供粮食没毛病,但是当朝廷越来越依赖,那就意味着死期到了。
伴君如伴虎啊!
杨易从行宫出来,看见曹变蛟贼头贼脑的。曹变蛟看见杨易,脸上堆起谄笑,“兄弟……不不不……总督……不不不……少保,你可算出来了”
杨易斜眼看着他,面无表情,“怎的,找本侯爷作甚?”
曹变蛟一愣,没想到杨易居然摆起了架子,神情显得紧张,说话结结巴巴,“是是是……卑职……末将……找少保大人……”
见把曹变蛟吓得紧张了,杨易哈哈大笑,“当初你用人头吓唬我,现在我可以用官威吓唬你了……都是生死兄弟,何来如此拘束,有屁就放!”杨易拍拍曹变蛟的肩膀。
曹变蛟挠挠头,憨笑道,“杨少保乃人中龙凤,俺老曹有眼不识泰山,鲁莽了。”曹变蛟经常回想起,在辽东见到身为难民的杨易,任他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一个见到人头都瑟瑟发抖的人居然能成为名闻天下的大帅,其战功令所有现役将领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