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王德化的诘问,杨易反驳道,“非也,为大明、为陛下,杨易粉身碎骨、在所不惜……京师内外四十万大军,而清军不过三四万,绝无可能破城,京师稳若磐石、陛下的安危无忧。所以,杨易才放心在卫河之南同鞑虏血战到底。”
王德化哼道,“陛下安危关系江山社稷,纵然只有万分之一的危险,我们做臣子的都要不惜一切去保护。你杨易口口声声为大明、为陛下,却不愿支援,其心可诛!”
杨易不客气道,“杨易为大明征战,出生入死,天下人有目共睹,不是你能随意抹黑的。”
王德化托起圣旨,语气转厉,“陛下的圣旨,接还是不接!”
“接!”杨易双山恭敬的接过圣旨。
王德化见自己压制住了杨易,脸现得意之色,一挥手中的拂尘,“京师安危,迫在眉睫,杨督师须马上起兵,回援!”
杨易好整以暇,“天色已晚,仓促起兵,容易人马践踏、滋生事端,明日起兵不迟!”
王德化眼睛圆鼓鼓的,不敢置信的模样,他快步走出大堂,看看天色,正是日当头的时候,你杨易这是睁眼说瞎话啊。王德化怒气冲冲的指着太阳,“这叫天色已晚?”
杨易不耐烦道,“带王公公下去歇息,安排两个勾栏女子侍寝,可得把公公侍候好了!”
将领们个个强忍笑意,女子侍寝,这公公能享受得了么!
王德化还要发火,几个虎背熊腰的侍卫将他架走,弄到后堂小院里,软禁了起来,没多久,两个五大三粗、浓妆艳抹,带着狐臭、脚臭的勾栏女子进来了。王德化看见这俩女子,差点吐了出来,大骂杨易,王八蛋。
王德化被架走之后,杨易脸色严峻,对众将领道,“后日一战,必须打出我大明的军威、国威,战至一兵一卒也不许退怯!”
“喏!”众将领齐声道。
……
静海城,道台衙门做了多尔衮的行辕。
多尔衮召集众将领商议完军事之后,单独接见了雅图。多尔衮坐着,品着香茗,啧啧道,“汉人的生活真是惬意,就拿这西湖龙井来说,香馥若兰,清澈明亮,品饮茶汤,沁人心脾,齿间流芳,回味无穷……我们满人,世居白山黑水,饮毛茹血,渴了,一口冰雪含在嘴里;饿了,一副弓箭上山打猎,生活粗狂。入明半载,体验汉人的精食细脍,竟然生出流连忘返的感觉。”
雅图静静的站立着,没有接话。
多尔衮眼中精光闪闪,道,“天下膏腴,当强者据之。我大清兵强马壮、如日中天,岂能只在北方寒地喝风饮雪;南人孱弱,却拥有富庶之地;实在让人不能容忍。”不自觉间,多尔衮胸中涌起将大明这万里江山揽入大清怀中的激情。
雅图听出了多尔衮的野心,身体不由一颤,忍不住出言道,“十四叔,汉人百姓亿万,带甲之兵百万,再是不济,恐怕不是我们能彻底征服的。”满清再是厉害,物资匮乏、人口稀少那是硬伤。
多尔衮大笑,“汉人再多,一盘散沙而已,只要我大清敢想,说不定哪天我们真的能入主中原。”不是说不定,而是满清一定能入主中原。
雅图静静的听着。
多尔衮收敛笑容,眼神凌厉的盯着雅图,“我知道你与杨易有生死之情,但是,杨易是我们的敌人。你不会徇私情吧!”
问题问得很直接,雅图回答也很果断,“我是大清的公主,生死皆为大清,绝不会因私情而罔顾大义。若是战场上相见,我会第一个杀了他。”
“很好,没有忘记你是爱新觉罗的子孙”多尔衮满意雅图的回答,他起身踱步,“你比谁都清楚,杨易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短短数载,从无名小卒登上三军统帅之位,太可怕了。此人不能为我所用,就务必除之,否则,必是大清劲敌。”
雅图道,“后日大战,我大清必胜,在战场上将杨易除掉!”说出这话,雅图心里隐隐的痛。
“能在战场上将杨易除掉自然再好不过,但是可能性很小!”杨易身为三军统帅,将士们必然奋力保护他,多尔衮认真道,“战场上除不掉,可以战场下想办法除之。”
雅图咬牙道,“我可以近身刺杀他。”
“有这机会当然好,可以细细谋划一番”多尔衮赞赏道,“不过,杨易今非昔比,护卫如云,对你的信任会保持一定距离,不容易得手。”
雅图想起去见杨易时,被缴械的场景,杨易对他有感情不假,但是保持了戒备。
“杀人的手段有很多,只要我们不遗余力的做,就一定能实现”多尔衮充满信心。
……
杨易在卫河之南决战鞑虏的消息迅速传遍京畿,无论朝野还是民间,都屏气凝息等待结果。有人希望杨易战死沙场,但更多的人希望这场决战能打出大明的军威、国威。鞑虏入寇半载,京畿、山东哀鸿遍野,人们压抑着胸中的悲愤,他们需要一场胜利来倾泻。
然而,清醒的人都知道,此战败多胜少。因为杨易这名义上的督师只有三万之兵,而清军是八万,仅从兵力而言,结局似乎没有意外。
洪承畴在通州,心乱如麻,他在盘算着此战的结果,如果杨易获胜,他会毫不犹豫的率领大军痛打落水狗,然而算来算去,他算不出胜利的希望。毕竟,战争终究是要结束的,此时的立场决定战后的地位。没有战功,他这总督之位如坐针毡,还要背后被人戳脊梁骨。只能静观其变了。
高起潜则没有任何顾虑,管你杨易打生打死的,有圣谕老子就出兵,没有圣谕,老子就歇着。
孙传庭在保定府,多次上疏请求配合杨易作战,均被兵部否决,严令他不得妄动。无奈之下,孙传庭秣马厉兵,做好随时出击的准备。
其实,最纠结的莫过于崇祯,他得知传旨的王德化被杨易软禁,没有发怒,反而显得平静。豪格率军威逼京师,不过耀武扬威而已,对京师并没有实质性威胁,洪承畴和高起潜的军队近在咫尺,随时可以救援,崇祯也并不担心。
崇祯不过利用豪格,想将杨易从天津调走,给清军北返一条通道,早日结束这场战争,同时加快和谈议程。但是,这次鞑虏入寇,如入无人之境,将大明的尊严狠狠踩在地上摩擦,还损失以位总督。从内心来讲,崇祯又希望杨易狠狠的将鞑虏揍一通。
崇祯知道,杨易兵力不足,但是他又舍不得将大明仅存的老本全部搭进去,在这种犹犹豫豫、纠结的心态中,形成了现有的局面。
决战之势已无可更改,崇祯还是希望杨易能打出振奋国人士气的一仗,为此,他专门摆驾到太庙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