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穿越明末成难民
  4. 第352章东江不可废
设置

第352章东江不可废(1 / 1)


崇祯揉揉鼻梁,他的内心是纠结的,也是落寞的,设立东江军镇就是为了从海上牵制东虏,然耗费无数人力、物力换来的结果是撤退,心中那份无奈是深深的。崇祯扫视一番在场的大臣,他们均没有表示异议。

崇祯升起一股无力感,“文弱,岛上军民当如何处置?”

文弱就是杨文弱,杨嗣昌。本来丁忧在家的杨嗣昌被崇祯夺情起复为兵部尚书,从这时开始,杨嗣昌展开了自己在历史上最精彩的演绎,直到逝世前,大明的命运都烙上了他的印记。

杨嗣昌不假思索道,“尽徙海岛军民补充宁锦防线,民分田而耕,军编入军户。他们本是辽人,被东虏驱赶入海,若守宁锦必尽心尽力。”

满清初兴时,大明贯彻以辽人守辽土,建立起了宁锦防线,成为满清进入中原不可逾越的防线。大明劲旅关宁军就是以辽人为主的军队,他们从战争中淬炼而来,同满清有着血海深仇,同八旗兵作战并不落下风。在崇祯上吊前,关宁防线依然顽强存在着。

迁徙海岛军民到宁锦一线,确实是最好的法子,崇祯带着惆怅,“朕心有不甘啦!”身为帝王,永远不能如臣子那般把得失算得清清楚楚。为了帝王的颜面,即使无数性命化为累累白骨也在所不惜。然而,每退一步,就是狠狠的巴掌扇在脸上。

不过,崇祯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很强的,他已经锻炼出来了,大明的威仪在他手里没剩多少了。

值班宦官来了,“陛下,上海知府杨易恳请陛见,他说有军机大事,恳求入殿。”

杨嗣昌不悦道,“上海有何军机大事?流贼去上海了么?”

值班宦官战战兢兢道,“回杨阁老的话,奴才不知。”

宣大总督卢象升道,“文弱,何必跟一个后生计较了,我们不妨听听,若是夸张其词,定然治他个擅离职守之罪。”按朝廷规制,地方官员未经批准是不能擅离辖区的,尤其是擅自进京。不过,这不能怪杨易,因为杨易太忙了,很多规矩还没来得及熟悉,他也不想熟悉,知道太多了反而束手束脚。

“宣!”崇祯挥挥手,值班宦官赶紧传令去了。

不一会儿,身穿朝服的杨易进来了,杨易行三跪九叩大礼之后,双手呈上一本奏疏,朗声道,“启奏陛下,微臣闻皮岛被东虏围攻,忧虑国家安危,特意写了一本奏疏,请陛下御览。”宦官接过奏疏,呈递给崇祯。

崇祯看见奏疏封面的五个字,念了出来,“东江不可废”

杨嗣昌眉头一皱,“杨知府,军国大事朝廷自有处置,汝按章发奏疏即可,未经调令擅离驻地,该当何罪!”

杨易不认识杨嗣昌,卢象升好心提醒道,“杨易,这是兵部尚书杨阁老”

杨易恍然大悟,原来是提出十面张网的杨嗣昌啊。

“杨阁老,卑职心忧东江,入京是为了陈词”杨易还算客气道,“东江乃牵制东虏之要塞,干系大明兴盛,故而卑职未经调令入京,只要东江不废,卑职愿受责罚。”

在苏州,杨易看到一份朝廷邸报,邸报上说东虏起兵围攻辽东沿海岛屿仅存的明军。对历史上东江镇的历史,杨易多少是知道一点的。东江军镇的设立是为了牵制东虏,也确实起到了作用,但是自从总兵毛文龙被袁崇焕杀了之后,东江镇就逐渐分裂、没落,最终彻底消失。

杨易从邸报中得知,辽东沿海岛屿居然还有明军驻守,这可是牵着满清好手段。联想起后世的记忆,他明白朝廷会裁撤东江。

杨易知道,东江军镇没落的核心原因还是大明对海疆的不重视。身上沉甸甸的责任感让他无法坐视东江军镇的没落,他要重建东江军镇,挽救大明命运。所以,他亲自赴京游说。从天津登陆后,他就马不停蹄的赶来京师。

“荒唐,军机大事轮不到你一个知府来做主”杨嗣昌语气转厉。

杨易有些懵,我没得罪你吧,都是当官的,有话好好说不行么,非得夹枪带炮的。

卢象升干咳道,“杨阁老主张裁撤东江,尽徙军民补充宁锦一线。”

难怪了,咱俩政见南辕北辙啊!杨易也不客气了,“军机大事全由陛下圣裁,卑职有责任进谏。”

奏疏中,杨易提出了东江军镇的重要性和重建方案,重建方案的核心是组建强大的水师。但是崇祯颇为无奈,“杨爱卿,东江之重要性朕知,然多年以来,朝廷靡费无数,依然落到今日地步,唉!”

“陛下,海上是我们对东虏唯一有优势的地方,我们切不可自断臂膀”杨易苦苦道,“只要我们保持海上优势,辽东的每一寸海滩都是我们进攻满清的路线。往昔,我们对水师重视不够,现在我们还来得及”

卢象升道,“尚可喜叛逃,将辽东水师和登州水师大半都带给了东虏,若要胜之不易。”

杨易道,“我们大明有很多船坊,想要战船随时可以造出一大批。而东虏造不了战船,打一艘少一艘。”

巡抚陈新甲不屑道,“说得简单,你可知一支水师得耗费多少银子么?再者,海上浪大,即使不战亦有损失,与其耗费巨资打造水师,不如多养几匹战马,多造几门火炮。”

“鼠目寸光”杨易反唇相讥,“辽东三面皆海,若我们控制海路,东虏始终不敢放手西进”

被一个年轻后辈怼,陈新甲脸子挂不住,“之前我大明水师一直掌控辽东海域,为何仍未能阻止东虏西犯。”

“那是因为朝中迂腐之人太多”杨易道,“我们的军事战略太守旧了,没有意识到海洋的重要性。我们一直以为水师就是抓几个海盗、执行海禁而已,从来就没有认真想过利用水师去进攻敌国。”

杨嗣昌脸沉了下来,“放肆,海禁是大明之国策,不容置喙。茫茫大海,要那么多水师何用!”杨嗣昌转而对崇祯道,“陛下,东江已失去意义,当废!”

“不可废”杨易对崇祯道,“东江军镇是插在东虏背后的一柄刀,只要东江在,东虏必然顾忌。”

陈新甲道,“陛下,重建水师,耗费甚大,不值。”

“水师乃掣肘东虏之利器,决不可废!”杨易力争。然而,他孤军奋战,连对他有交情的卢象升都没有出言支持他。这并不能怪卢象升,因为他的观念和朝廷绝大部分臣子的观念是一样的,大海啥也没有,不要也罢!

能把郑和下西洋时的巨无霸舰队自我阉割的朝廷,能指望他们重视海洋?

但杨易不甘心,苦苦道,“陛下,东江不可废,水师不可废!”

崇祯叹道,“杨爱卿的苦心朕知道了,然重建水师耗费着实太大了。”

“陛下!”杨易咬牙道,“臣愿领东江军镇,不耗费朝廷钱粮重建水师!”说出这番话,杨易确实是咬牙下的决定,水师的开销真的不小,他不知自己能否承担得起。

卢象升提醒道,“杨易,东江军镇已是徒有其表,千里海外,无依无靠,难以支撑。况且水师的开销太大了。”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