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食时间到了,沈从文去招呼下人安排饭菜,杨易和胡狗儿就坐在天井里的石阶上吹牛。
“兄长,你都做大官了,可我还是个下人,你不会嫌弃我吧!”胡狗儿有些怯生生。
“哪里的话,咱们是生死兄弟,无论我做多大的官,你都是我的好兄弟!”杨易拍拍他的肩,“要不要我也给你弄个官当当!”
胡狗儿咧着嘴憨笑着,“我一看见当官的,腿就打哆嗦,哪里还能做官呢,做不了做不了。”
不经意之间,杨易发现一间厢房的屋檐下站着一个少女,一直看着自己,明亮的双眼眨巴眨巴。杨易认出来了,是沈廷慧,又长大了,身材开始浮现出凹凸了。
杨易向她招手,沈廷慧嘴角露出灿烂的一笑,走了过来。
“听爹爹说,你做大官了,是吗?”沈廷慧闪动着眼神,认真的说着。
“什么大官呀,就是个芝麻大的官!”杨易还用手指头比划出一丁点的意思。
沈廷慧“扑哧”一笑,“官就是官嘛,哪里还有芝麻官呢!”
仿佛又回到了当年逃难的场景,沈廷慧和胡狗儿围坐在杨易身边,听杨易讲西游记的故事,孙悟空大闹天宫、猪八戒高老庄娶亲、唐僧遇见白骨精……杨易讲的绘声绘色,两人听着心情跌宕起伏,尤其是沈廷慧,一会儿惊叫,一会儿又咯咯笑。
吃饭时,杨易特意拉着胡狗儿坐在自己身边,沈从文默默的看在眼里。此举,极大的提升了胡狗儿在沈家的地位。好在,沈家对待下人一向宽容,胡狗儿也没有被刻意刁难过,加之胡狗儿心情温顺,同沈家的关系一直不错。
吃完饭,沈廷慧、胡狗儿带着杨易在嘉兴城里游逛。嘉兴的人文之气浓厚,到处都是书坊、牌坊之类,历史上有明一代,嘉兴出了四百多位进士,还出现过五世进士,就是一个家族连续五代出进士,牛吧!
一路上,沈廷慧兴奋的为杨易介绍嘉兴的人文历史,杨易听得很认真!
当天夜里,杨易同沈从文在书房里秉烛长谈……
杨易没有在嘉兴多耽搁,翌日一早就告辞离开,朝松江行进。
江南水网密如蛛网,杨易一行依然乘船走水路抵达松江。
松江名气赶不上苏州,却也是繁华之地。手工业、商业兴盛,尤其是米粮业、棉纺织业和丝绸都十分发达,正如后世历史上记载的那样,已经有了资本主义萌芽。自从棉花引进国内后,棉布逐渐成为国人主要的衣着材料,棉纺织业也不断发展,也成为很多老百姓的生活来源。宋应星在《天工开物》说过:“凡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
而松江则是有名的棉纺织中心,“比户习织,专其业者不啻万家”,“机抒之声,比户相闻”,“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可以想象纺织业在松江的发达。纺织业算得上支柱产业,不但能创造价值,还能解决众多就业。
杨易来松江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进入这个行当。
登船上岸,杨易就饶有兴趣的街上游逛,了解下相关的市场行情和民生状况。百闻不如一见,街肆两边分布很多纺织作坊,织机之声不绝于耳,规模大者雇工成千上万,分工非常精细。这里有专业的“劳务市场”,各种专业人才等候着雇主前来。
杨易闻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气息。
生意嘛,有发财的就有亏本的。杨易看见一个老板模样的人坐在门口愁眉苦脸、长吁短叹。他身后的房间里安静的摆放着各种织机,无一人劳作。再仔细一瞧,房门上挂着“出售”的牌子。
杨易走了上去,“老板,这纺织生意不好做了吗?怎么不做了?”
“到处都是战乱,哪有那么多人买棉布?”老板叹道。“前些年,纺织生意好做,开工厂的人就越来越多,结果现在战乱四起,很多布匹卖不出去,只能像我这样倒闭了”
“经济危机!”杨易脑海中闪出这个词。不过杨易并不认为这是真的经济危机,很多人还没衣服穿呢,布匹不会出现过剩,真正的症结是运输和战乱。这个年代的道路太烂了,很多地方布匹运不过去,加之战乱,所以造成布匹积压。只要交通顺畅,再多的布匹也不愁销路。
“海外也不好卖吗?”杨易问。
“那帮海商心黑呢,拼命压价,也没什么赚头!”老板道,“小兄弟,你来是做什么?不会就找我闲聊吧?”
“我想做纺织工厂,看你出手就来看看!”
“小兄弟能买我这个工场,我当然高兴,不过呢,老哥我还是要提醒你现在工场不好做,没有特别的门路,最好还是别做了,会亏本!”老板倒是好心。
“都像你这么说,你这个工厂估计是卖不出去了!”杨易笑笑,觉得这老板比较实在,他喜欢跟实在人打交道。
“做生意还是要积德,不能为了点银子就胡说一通,反正每个过来看的人,我都这么说,买卖不成仁义在嘛,多交几个朋友也比赚点银子强。”
时代好啊,这年头朴实的人还是多的。杨易感叹。
简单交流一番后,得知这个老板叫宋荣,开纺织工厂多年,生意一日不如一日。到处都是战乱,国内市场需求萎缩,海外生意又被大型海商把持,海商黑呀,不断压价,让众多小型工场利润越来越薄,稍有不慎就会亏本。辛辛苦苦搞个工厂,钱没赚几个,还要筋疲力尽,干脆不搞了。很多小工厂都面临他这样的局面,陆陆续续倒闭不少。
当然了,每个行业都会有瓶颈期,市场规律就是适者生存,兼并、整合重组等等。有规模、优质的工场,被大型工场吞并。而像他这样遍地都是的个体小工场,则无人问津。
了解了大致情况后,杨易心里有底了,“我先看看您的工厂……这是什么机器?”
宋荣一脸黑线,连常用的纺织机械都不认识,还想搞纺织?不过,他还是耐心的介绍着“这是提花机,那是腰机……”为了能卖个好价钱,宋荣自夸道,“这些机子都很结实,八成新,保养也好。”
这些机子不算太旧,但在杨易眼里都是古董了,完全可以送进博物馆。
“那你给个实在价吧!”
宋荣看这个老板太外行了,不敢报高价,“三百两银子!”
杨易沉默片刻后,问道,“你把工场卖了,那你自己做什么营生?”
“我也不会做别的,种地是不想了,只会做纺织,打算到别的大工场做个管事,糊口饭没问题。”
“那你去做主管,月钱多少?”
“以我的水平,应该可以拿到五两。”宋荣有些得意,这是高待遇了。
“反正也就是做个主管,不如就到我这儿做主管吧,月钱八两,包吃包住,怎么样?”杨易觉得这个宋荣人品应该还算可以,反正也要找人手,不如就选他吧!
“小兄弟,你是说真的还是开玩笑?”宋荣有些不敢相信。
杨易哂然一笑,“你也看出来了,我算个外行,我还要回北方,没时间折腾,所以需要个内行来经营,找谁也是找,既然你我有缘,就找你了!省得再花时间去找别人。”
“那那那……”宋荣一时没反应过来,赶紧冷静一下,“那如果小兄弟……不不不……东家信得过的话,宋荣愿效犬马之劳!”
有人手就好办了,“那就好,”杨易转身对项爻道,“你跟宋老板把手续办了,顺便跟着宋老板学习下。”
于是,项爻留在工场学习纺织和办理交割手续,交割后还要跟着宋荣去各种官方和半官方的机构办理各项手续。通俗点讲,就相当于后世的注册手续。进原料、出货都要通过官府的牙行,换老板了,怎么也要去点个卯,知会一下。
做生意自然要跟官府打交道,自己是外地人也需要官府的照应,不然地方上的牛鬼蛇神很难应付。幸好有范景文给松江知府的信,自己可以去找他照应一二。
去松江知府衙门的路上,杨易忽然发现一间房屋屋顶有一个熟悉的东西,仔细一瞧,十字架。杨易恍然如梦,有种回到后世的感觉,穿越数百年的光阴,一切面目全非,唯有十字架还是那副模样。
茵茵是天主教徒,每个星期都要去做礼拜,杨易经常陪她去,曾几何时他还幻想过和茵茵在教堂举办婚礼,只是这个幻想永远没有成为现实的可能了。
望着十字架,杨易的视线变得模糊,他自己并不信教,而是想起了茵茵。
“东家,东家!”秦双看杨易愣愣的,担心东家中邪了,赶紧唤醒东家。
“哦,”杨易这才回过神来,“走,进去看看。”
教堂不大,但风格还是典型的哥特式教堂风格,高耸的尖塔,尖塔上竖立着十字架,玫瑰花窗柳叶窗,尖肋拱顶,扶壁和飞扶壁,尖拱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