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我在王府中长生不死
  4. 第79章 神僧道信
设置

第79章 神僧道信(1 / 1)


少室山

一个长着白眉,面容慈祥的僧人,身穿一袭深色袈裟,手持念珠,显得十分虔诚。

王功与必清居于他一左一右,在这僧人面前丝毫不敢托大。

无他,只因这老僧的来历确实不一般。

其师法号僧粲(三祖),是传闻中达摩祖师的徒孙。

老僧是僧粲的弟子,法号道信,本在蕲州修行。

王功与必清照着李常笑的说辞,将隐居的道信再请出山。

“二位,你等与老衲说的祖师遗迹,便在此处吧。”

道信苍老的眼神半眯着,浑浊的目珠泛亮,给人一种大彻大悟的感觉。

必清如今也是一寺的方丈,一言一行皆有禅意。

他微微一笑:“道信大师高见,我这少林寺中确有达摩祖师闭关留下的石刻。其上奉之经义,贫僧也逐一抄录。”

“道信大师如有需要,贫僧可即刻命弟子取来。”

听到这话,道信的眸光愈发幽深,他打量着必清与王功,那双历经沧桑的慧眼,仿佛可以洞穿一切人心。

良久,道信摇摇头,失笑道。

“老衲活这一辈子,还是第一次被素未谋面之人给惦记上。”

“虽不清楚你口中的东来,究竟是何方道友。但祖师的传承事关重大,你等助我禅宗圆满,凡所托请,不当推辞。”

闻言,必清和王功一喜。

自打知道了面前这位的身份,他们就明白了李常笑派人来的目的。

达摩。

这位来自天竺,却在空相寺成道的禅宗师祖,其影响深远于北人士族。

虽说达摩早已圆寂,可禅宗的影响殊不可磨灭。

若是道心和尚可以出面,则又可分化关中与凉州的反对力量。

……

贞观三年,六月

禅宗神僧道信进京,亲自替武照加持。

再有文中子王演,武当掌教洞玄道人,太子妃的法统根基彻底巩固。

贞观帝再下圣旨。

这一回,再没有招致什么反对。

又或者说,就连盘踞天下百年的吴门都为之倾覆,这已经彻底打消了许多世家心中的小九九。

……

白云寺

王演与李常笑对座,开始互相论道学问。

虽说儒释道三者不同家,可王演早期的学问是李常笑指导的,这也让二人的理念天然相近。

再来,他们俱是走的“三教合一”路数。

李常笑早在化作南华真人之前,就位这一条通天大道开始谋划和铺垫。

经历数百年的完善,这条从未出现过的道路,如今也初步存在现世的可能。

王演的志向与他不谋而合。

若为天下计,并非只是复苏古圣贤,重现当初的盛况。

时代也在与时俱进,而今的出路,却是已然落子天下的三教。

……

不知不觉,三个时辰过去。

外头的天色已经黯淡,王演眼中仍有几分意犹未尽。

他望着李常笑:“大师,王演尚可。”

“暂时足够了,”李常笑摇摇头,正色道:“你才明悟本心不久,正是念头最通达的时候。”

“贫僧与你此番论道,已是受益匪浅。余下的体悟,不妨用以完善学问。世间有你河汾学,不只是儒门,更是天下的一大幸事!”

王演听他这么说,倒也没有继续强求下去。

他侧过身,将一旁架子上端方的宝剑双手捧来。

正是孟圣的君子剑。

王演盯着这剑,神情尤为感慨:“孟圣宽博,其志留存而不灭。后来者王演,今日拜谢!”

说罢,他对着君子剑行了一礼。

李常笑手捧这君子剑,算是替老友代受这一礼节。

再抬头。

王演环顾左右,脸上少见露出几分欲言又止。

李常笑几乎猜到他的想法,淡笑道:“有话但说无妨,以你如今的身份,知道这些亦是无碍。”

闻言,王演紧绷的脸以肉眼可见的程度放松下来。

他望着李常笑,小心翼翼问道:“那三卷,可有一卷出自大师之手。”

听到这个问题,李常笑没有开口,只是双手合十。

“谢大师解惑。”

王演得到了心中的答案,却发现他的心情其实远比想象中要来得平静。

初见李常笑,那已是二十多年前的故事。

历数往昔的点滴,其实看似平凡的每一个瞬间,又无时无刻不显示着非凡。

大师的博学多闻,大师的宠辱不惊……

其实早在看到《松溪文选》的那一刻,王演就有了猜测。

今日,不过是印证罢了。

……

翌日,王演再度离京。

出来时是龙门夫子,等到再度离开,却已然成为天下共尊的“文中子”。

大唐的国力蒸蒸日上,王演受托于天子,也要躬耕学问,拨正儒门的余毒,终以形成独属大唐的文人风骨。

这是天下对圣贤的期盼,同样也是一位圣贤应有的担当。

……

长安城外,渭水河畔

追随王演而来的诸位弟子,也纷纷在此告别。

来了一次长安,见识到这天下繁都的昌盛,不少人最终选择留下,等待来年的科举,争取得个一官半职。

卢明月、杨处谅,骆临江三人俱在其中,不过由于籍贯不同,还需先参加秋闱。

年纪最大的卢明月,望着面前二人,淡笑道:“没想到吾等志同道合。今日一别,来日黄金堂再见!”

杨处谅点点头:“如今先生得封圣贤,吾等作为其弟子,断然不叫旁人看轻。”

骆临江倒是没有这么乐观:“功名之事不可强求,这话虽不合时宜,却是临江肺腑之言。”

听他这么一说,杨处谅和卢明月也冷静下来。

一想到快要分离,三人的神情忽然变得复杂,此去不知归期,再见不知是何日。

尤其这科举的无常,兴许是一场秋闱,就足以将他们的半生隔绝。

兴许是知道自己泼了冷水,骆临江再开口,“此去无期,恐怕来日无以相见。吾等三人不如相约,十年之后如在人世,中秋佳节,可来渭水相会。”

性情最豪放的杨处谅率先赞同:“一言为定。”

说着他伸出手。

卢明月见二人都盯着他,也笑着伸手:“好,一言为定。”

“渭水河畔,不见不散!”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