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乐
【题解】
本篇论述的是有关人生快乐和生死态度的问题,所谓“至乐”,即最大快乐之意。作者通过若干事例说明生老病死是自然变化,不以人的忧乐为转移,只要将这些统统看破,摒弃世俗的忧伤,安于所化,就能达到至乐的境地。
【原文】
天下有至乐无有哉?有可以活身者无有哉【1】?今奚为奚据?奚避奚处【2】?奚就奚去?奚乐奚恶?
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所下者【3】,贫贱夭恶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4】,其为形也亦愚哉【5】!
夫富者,苦身疾作【6】,多积财而不得尽用,其为形也亦外矣【7】。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8】,其为形也亦疏矣【9】。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惛惛【10】,久忧不死,何苦也!其为形也亦远矣【11】。烈士为天下见善矣【12】,未足以活身。吾未知善之诚善邪,诚不善邪?若以为善矣,不足活身;以为不善矣,足以活人【13】。故曰:“忠谏不听【14】,蹲循勿争【15】。”故夫子胥争之以残其形【16】,不争,名亦不成。诚有善无有哉?
今俗之所为与其所乐,吾又未知乐之果乐邪,果不乐邪?吾观夫俗之所乐,举群趣者【17】,然如将不得已【18】,而皆曰乐者,吾未之乐也【19】,亦未之不乐也。果有乐无有哉?吾以无为诚乐矣,又俗之所大苦也。故曰:“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天下是非果未可定也。虽然,无为可以定是非。至乐活身,唯无为几存【20】。请尝试言之。天无为以之清【21】,地无为以之宁【22】,故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芒乎芴乎【23】,而无从出乎【24】!芴乎芒乎,而无有象乎【25】!万物职职【26】,皆从无为殖【27】。故曰天地无为也而无不为也,人也孰能得无为哉!
【注释】
【1】活身者:保全生命的方法。【2】奚:何。为:作为。据:依据。避:回避。处:居。【3】下:认为卑贱。【4】以:而。【5】为(wèi)形:保养身体。【6】苦身:使身体劳苦。疾作:拼命干。【7】外:外行。【8】否(pǐ):与善相对。【9】疏:远。【10】惛(hūn)惛:神志不清。【11】远:远离。【12】为:被。【13】活人:使他人活。【14】忠谏:以忠诚之心劝谏。【15】蹲循:通“逡巡”,迟疑退却。【16】子胥:伍子胥。吴国大将,谏夫差不许勾践求和,夫差不听,后被赐死。已见《胘箧》篇注。【17】举:全,都。趣:通“趋”。【18】(kēnɡ):争先恐后向前的样子。【19】未之乐:即未乐之。【20】几存:最有可能容身。几,近。【21】清:清明。【22】宁:安宁。【23】芒乎芴(hū)乎:同“恍惚”,无为之象。【24】无从出:不知从何产生。【25】无有象:没有迹象。【26】职职:繁多。【27】殖:繁衍生殖。
【译文】
天下到底有没有至极的快乐?有没有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现在应当作什么,以什么为依据?回避什么?安于什么?怎样趋就?怎样舍弃?喜欢什么?厌恶什么?
天下人所崇尚的,是富有、尊贵、长寿、善名;所喜欢的,是身体安逸、山珍海味、华美服饰、娇艳容貌、悦耳音乐;而所卑贱的,是贫穷下贱、短命恶名;所痛苦的,是身体不得安逸,吃不着山珍海味,穿不上华美服饰,看不到娇艳容貌,听不见悦耳音乐。如果得不到这些,就会大为忧虑恐惧,这对养生来说,也太愚蠢了!
富有之人,身体劳苦,拼命工作,多积财富却不能尽情享用,这对养生来说,不也太外行了!高贵之人,夜以继日,权衡利弊,这对养生来说也太疏忽了!人一出生,与忧并存。长寿的人昏昏沉沉,长期忧愁而不死去,这是何等痛苦呀!这对养生来说,真是离得太远了!烈士被天下人赞扬,却无法保全自己的生命。我真的不知道这种善到底是真的善呢,还是真的不善?如果以为是善,却不能够保全自己的生命;以为不善,却足以使他人存活。俗语说:“忠言进谏如不听从,闭口不言而不强争。”当初伍子胥因为强谏而遭杀戮,但是不谏争,他又不会成名。到底是有善还是没有呢?
现在世俗的所作所为以及他们的快乐,我也不知道是真的快乐呢,还是根本不快乐?我观察世俗的快乐,所有的人趋之若鹜,争先恐后好像身不由己似的,却都异口同声地说是快乐,而我却不知道这些是快乐还是不快乐。到底有没有快乐呢?我以为无为才是真正的快乐,而世俗却知道是极大的痛苦。所以说:“最大的快乐就是无乐,最高的荣誉就是无誉。”
天下的是是非非实在是没法确定的。即便如此,无为却可以定是非。寻求极乐,保全生命,唯有无为差不多可以达到目的。请让我尝试着分析一下:天因无为而清明,地因无为而安宁,天地无为相结合,万物由此而化生。恍恍惚惚,不知从何产生!恍恍惚惚,没有迹象可寻!万物繁多,都是出自无为。所以说:天地虽然无为,而实际上无所不为也,而世俗之人,又有谁能够达到无为的境界呢!
【原文】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1】。
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2】,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3】,我独何能无概【4】!然察其始而本无生【5】,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6】,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7】,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8】。人且偃然寝于巨室【9】,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10】,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注释】
【1】箕踞(jī jù):盘腿而坐,其形如簸箕,故而得名,古人是屈膝跪地,臀部坐在脚跟上,为标准坐态。盘腿而坐是比较随便的坐式。鼓盆:敲击瓦盆作歌唱之拍节。【2】长子、老、身死:长养子孙,妻老死亡。历来多以“长子老身”为句,“死”字属下读。【3】是:此,指庄子之妻。始死:刚刚死的时候。【4】概:借为“慨”,慨叹、哀伤之意。【5】无生:未曾生。庄子认为生死不过是物象幻化,本没有什么分别,生也是未曾生。【6】形:形体。【7】杂乎芒芴:一种恍惚迷离、亦真亦幻的神秘状态,是从无到有转化的中间环节,也是天地万物的起点。【8】“是相”句:此句比喻死生如同四时运行一样自然。【9】且:假如。偃然:安息的样子。巨室:比喻天地之间。【10】噭(jiào)噭然:哀哭声。
【译文】
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吊唁,庄子却一边分开双腿像簸箕一样坐着,一边敲打着瓦缶唱歌。
惠子说:“你跟死去的妻子生活了一辈子,生儿育女直至衰老而死,人死了不伤心哭泣也就算了,又敲着瓦缶唱起歌来,这岂不太过分了吗?”
庄子说:“不是这样。她刚死之时,我怎么能不感慨伤心呢?然而仔细考察,她原本就不曾出生,不只是不曾出生,而且本来就不曾具有形体;不只是不曾具有形体,而且原本就不曾形成元气。夹杂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变化而有了元气,元气变化而有了形体,形体变化而有了生命,如今变化又回到死亡,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死去的那个人将安安稳稳地寝卧在天地之间,而我却呜呜地围着她啼哭,我认为这样做不能通达天命,所以也就停止了哭泣。”
【原文】
支离叔与滑介叔观于冥伯之丘【1】,昆仑之虚【2】,黄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3】,其意蹶蹶然恶之【4】。
支离叔曰:“子恶之乎?”
滑介叔曰:“亡【5】,予何恶!生者,假借也【6】;假之而生生者,尘垢也。死生为昼夜。且吾与子观化而化及我【7】,我又何恶焉!”
【注释】
【1】支离叔、滑介叔:皆虚拟人名。支离表示忘形,滑介表示忘智。冥伯之丘:喻音冥之境。【2】昆仑之虚:遥远渺茫神秘的去处,凡人难以到达。虚,同“墟”,土丘。【3】俄而:不久、随即。表示时间很短暂。柳:通“瘤”。【4】蹶(jué)蹶然:惊动的样子。恶:厌恶。【5】亡:同“无”,表否定。【6】假借:人之生是借助二气五行,四肢百体和合而成。如《大宗师》说:“假于异物,托于同体。”故称假借。【7】观化:观察造化之运行。
【译文】
支离叔和滑介叔在冥伯的山丘上和昆仑的旷野里游乐观赏,那里曾是黄帝休息的地方。忽然间,滑介叔的左肘上长出了一个瘤子,他感到十分吃惊并且厌恶这东西。
支离叔说:“你讨厌这东西吗?”
滑介叔说:“没有,我怎么会讨厌它!生命的形体,不过是借助外物凑合而成;一切假借他物而生成的东西,就像是灰土微粒一时间的聚合和积累。人的死与生也就犹如白天与黑夜交替运行一样。况且我跟你一道观察事物的变化,如今这变化来到了我身上,我又怎么会讨厌它呢!”
【原文】
庄子之楚,见空髑髅【1】,然有形【2】,撽以马捶【3】,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4】?将子有亡国之事【5】,斧钺之诛,而为此乎?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6】,而为此乎?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将子之春秋故及此乎【7】?”
于是语卒,援髑髅【8】,枕而卧。夜半,髑髅见梦曰【9】:“子之谈者似辩士【10】。视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11】,死则无此矣。子欲闻死之说乎【12】?”
庄子曰:“然。”
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13】,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
庄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复生子形【14】,为子骨肉肌肤,反子父母、妻子、闾里、知识【15】,子欲之乎?”
髑髅深蹙曰【16】:“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
【注释】
【1】髑髅(dú lóu):骷髅,死人的头骨。【2】(xiāo)然:尸骨干枯的样子。有形:有似生人头颅之形状。【3】撽(qiào):敲打旁击。马捶:马鞭。“捶”同“箠”。【4】贪生:贪图享乐,纵欲无度。失理:背弃养生之理。为此:成为这样,即死亡。【5】将:抑或,表推测。【6】遗:遗留、留下之意。【7】春秋故:年事已高。享尽天年,本应如此。春秋,年纪。故,同“固”,本来。【8】援:牵到,拉过来之意。【9】见:现,显现。【10】辨士:名辩之士、善辩之人。【11】累:牵累、负担。【12】说:同“悦”,愉悦、快乐。【13】从然:放纵自如的样子。从,同“纵”。以天地为春秋:与天地同寿同在,一样恒久。【14】司命:主管人生死之神。【15】反:通“返”,归还。知识:朋友。【16】(pín):通“颦”,皱眉头。蹙(cù):蹙为皱。頞:同“额”。蹙,愁苦的样子。
【译文】
庄子到楚国去,途中见到一个骷髅,枯骨突露呈现出原形,庄子用马鞭从侧旁敲了敲,问道:“先生是贪求生命、失却真理,因而成了这样呢?抑或是遇上了亡国的大事,遭受刀斧的砍杀,因而成了这样呢?抑或有了不好的行为,担心给父母、妻儿子女留下耻辱,羞愧而死成了这样呢?抑或是遭受寒冷与饥饿的灾祸而成了这样呢?抑或是享尽天年而死去成了这样呢?”
庄子说罢,拿过骷髅,当作枕头睡去。到了半夜,骷髅给庄子显梦说:“你先前谈话的样子真像一个善于辩论的人。看你所说的那些话,全属于活人的拘累,人死了就没有上述的忧患了。你愿意听听人死后的快乐吗?”
庄子说:“好。”
骷髅说:“人一旦死了,在上没有国君的统治,在下没有官吏的管辖;也没有四季的操劳,从容安逸地把天地的长久看作是时令的流逝,即使南面为王的快乐,也不可能超过。”
庄子不相信,说:“我让主管生命的神来恢复你的形体,为你重新长出骨肉肌肤,归还你的父母、妻子儿女、左右邻里和朋友故交,你愿意这样吗?”
骷髅皱眉蹙额,深感忧虑地说:“我怎么能抛弃南面称王的快乐而再次经历人世的劳苦呢!”
【原文】
颜渊东之齐,孔子有忧色,子贡下席而问曰【1】:“小子敢问【2】,回东之齐,夫子有忧色,何邪?”
孔子曰:“善哉汝问!昔者管子有言【3】,丘甚善之,曰:‘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4】。’夫若是者,以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适也【5】,夫不可损益。吾恐回与齐侯言尧舜黄帝之道,而重以燧人神农之言【6】。彼将内求于己而不得【7】,不得则惑,人惑则死。”
“且女独不闻邪?昔者海鸟止于鲁郊【8】,鲁侯御而觞之于庙【9】,奏《九韶》以为乐【10】,具太牢以为膳【11】。鸟乃眩视忧悲【12】,不敢食一脔【13】,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夫以鸟养养鸟者,宜栖之深林,游之坛陆【14】,浮之江湖,食之【15】,随行列而止【16】,委虵而处【17】。彼唯人言之恶闻,奚以夫为乎【18】!《咸池》《九韶》之乐,张之洞庭之野【19】,鸟闻之而飞,兽闻之而走,鱼闻之而下入,人卒闻之【20】,相与还而观之【21】。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彼必相与异【22】,其好恶故异也。故先圣不一其能【23】,不同其事。名止于实【24】,义设于适【25】,是之谓条达而福持【26】。”
【注释】
【1】下席:离开座位,表示尊敬。【2】小子:对师长表示尊敬的谦称。敢问:请问。【3】管子:管仲,春秋齐国人,为相四十年,助齐桓公成就霸业。【4】褚(zhǔ):盛衣物的袋子。怀大:装大的东西。绠(ɡěnɡ):汲水的井绳。汲深:从深井中汲水。【5】成:定。适:合适,适宜。【6】重:重视,推崇。言:主张。【7】彼:指齐侯。【8】海鸟:当指爰居。《国语·鲁语上》:“海鸟曰爰居,止于鲁东之外三日,臧文仲使国人祭之。”形似凤凰,古人视为神鸟。【9】御(yà):迎。觞(shānɡ):酒器,用如动词,指设酒宴招待。【10】九韶:舜时的乐曲,共有九章,只有在隆重场合才演奏。【11】太牢:牛羊猪三牲齐备的祭祀规格。膳:所供饭食。【12】眩视:看得眼花。【13】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14】坛陆:广阔的原野。坛,通“坦”。【15】:泥鳅。(tiāo):白条鱼,小鱼。【16】行列:飞行时的行列。【17】委虵(wēi yí):通“逶迤”,从容自得的样子。【18】奚:何。(náo):喧闹之声。【19】咸池:黄帝时的乐曲。张:演奏。洞庭之野:广漠的原野。【20】人卒:众人。【21】还:同“环”,环绕。【22】彼:鱼与人。相与异:相互不同。【23】一其能:以为众人的才能都一样。【24】名止于实:名义要与实际相符。【25】义设于适:义理要适宜。【26】条达:条理通达。福持:长久保持福分。
【译文】
颜渊东去齐国,孔子面有忧色。子贡离开座位,问道:“学生请问老师,颜渊东去齐国,老师您面有忧色,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说:“你问得很好。当初管仲有句话,我认为说得很好,他说:‘小袋子不能装大东西,短绳子汲不了深井水。’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命运各有所定,形体各有所宜,不能够随意增加或减少。我担心颜渊向齐侯谈论黄帝与尧舜之道,又推崇燧人氏、神农氏的主张。齐侯听了就会反思自己,而无法做到,做不到就会产生疑惑,而使人疑惑就可能被置于死地。”
“况且,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吗?从前有一只海鸟停留在鲁都郊外,鲁侯把它迎进庙堂,设酒宴招待,并演奏《九韶》之乐助兴,备太牢之膳为食。海鸟却眼花缭乱,忧愁悲伤,不敢吃一块肉,不敢饮一杯酒,三天就死了。这是用养人的方法养鸟,不是以养鸟的方法养鸟。用养鸟的方法养鸟,就应该让鸟栖息在深林里,漫游在原野中,浮沉于江湖之上,捕食小鱼小虾,结队飞行,自由自在地生活。鸟类最讨厌听到人的声音,为什么还要对它大声喧闹不止呢!那些《咸池》《九韶》一类的乐曲,演奏在旷野之上,鸟听了高飞,兽听了远走,鱼听了潜入水底,而众人听了,就会围上来观赏。鱼在水里就能生存,人在水里却要淹死。人与鱼秉性各异,好恶也就不同。所以古代圣人不认为众人的才能都是一样的,也就不让众人承担相同的事务。名义要与实际相符,义理讲求适宜,这就叫条理畅达而保持福分。”
【原文】
列子行食于道从【1】,见百岁髑髅【2】,攓蓬而指之曰【3】:“唯予与汝知而未尝死,未尝生也【4】。若果养乎?予果欢乎?【5】”
【注释】
【1】列子:见《逍遥游》注。行食:出行途中造饭而食。道从:道旁。此段与《列子·天瑞》篇所载基本相同。【2】百岁髑髅:形容骷髅年代很久。【3】攓(qiān):同“搴”,拔取。蓬:蒿草。骷髅隐于草下,列子拔去蒿草,指而言之。【4】予:列子自称。汝:指髑髅。未尝死,未尝生:从列子地位看骷髅是死,自己是生;而从骷髅地位看,列子是死,自己是生。实则生死是无穷转化过程,推至极处,本无生死。所以从根本上说,死亦未曾死,生亦未曾生。【5】若:你,指骷髅。养:俞樾认为“养”读为“恙”,作“优”解。从上下句看,养与欢对,亦当为忧义。予:列子自称。
【译文】
列子外出游玩,在道旁吃东西,看见一个上百年的死人的头骨,便拔掉周围的蓬草指着骷髅说:“只有我和你知道你是不曾死,也不曾生的道理。你果真忧愁吗?我又果真快乐吗?”
【原文】
种有几【1】,得水则为继【2】,得水土之际则为蛙之衣【3】,生于陵屯则为陵舄【4】,陵舄得郁栖则为乌足【5】。乌足之根为蛴螬【6】,其叶为胡蝶。胡蝶胥也化而为虫【7】,生于灶下,其状若脱【8】,其名为鸲掇【9】。鸲掇千日为鸟,其名为乾余骨【10】。乾余骨之沫为斯弥【11】,斯弥为食醯【12】。颐辂生乎食醯【13】,黄生乎九猷【14】,瞀芮生乎腐蠸【15】。羊奚比乎不箰【16】,久竹生青宁【17】;青宁生程【18】,程生马,马生人,人又反入于机【19】。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
【注释】
【1】种:物种。几:精微。指物种包含的精微本质,潜存着运动变化的因由。【2】:同“继”,水中断续如丝的低级生物。【3】蛙之衣:生长在水边,覆盖在水面上的水藻、浮萍之类。因蛙蚌常隐蔽于其下,故名蛙之衣。(pín),能产珍珠的蚌类。衣,覆盖之物。【4】陵屯:高爽之地。陵舄(xì):车前草,一种生长在路边的野草,俗称车轱辘菜。上面是说含有同等精微本质的物种,因所遇条件不同而化生不同形态,有、有蛙之衣、有陵舄等。【5】郁栖:栖息于粪土之中。乌足:草名。【6】蛴螬(qí zāo):俗称地蚕,金龟子幼虫,生在粪壤中,并非乌足根所化。【7】胥:须臾,形容时间甚短。【8】脱:同“蜕”,蜕皮。【9】鸲掇(qú duō):虫名,其状柔嫩,像刚刚脱皮的样子。【10】乾余骨:鸟名,不知何鸟。【11】斯弥:虫名,未详。【12】食醯(xī):食醋。【13】颐辂(lú):醋放久了,滋生出的一种小飞虫,称蠛蠓,与蚋相似。故《荀子·劝学》篇有“醯酸而蚋聚焉”之说。【14】黄:虫名。九猷:虫名。【15】瞀芮(mào ruì):蠓虫之类。腐蠸:《列子》张湛注以为:“瓜中黄甲虫也。”成玄英疏以为萤火虫。【16】羊奚:钟泰《庄子发微》:“羊奚疑即竹蓐,一名竹菰。”《本草》云:“竹茸生枯竹根节上,似木耳而色赤,可作食用及药用。”此说较为可信。比:并连。不箰:不生笋之竹。【17】久竹:老竹。青宁:竹根虫。【18】程:赤虫名。殷敬顺《列子释文》引《尸子》:“程,中国谓之豹,越人谓之模。”解程为豹,亦属推测。【19】机:同“几”,即“种有几”之“几”。万物由精微之本质化生出来,因环境条件不同而表现为千差万别,最后化而成人,人又复归于几。
【译文】
物类千变万化,源起于微细状态的“几”,有了水的滋养便会逐步相继而生,处于陆地和水面的交接处就形成青苔,生长在山陵高地就成了车前草,车前草获得粪土的滋养长成乌足,乌足的根变化成土蚕,乌足的叶子变化成蝴蝶。蝴蝶很快又变化成为虫,生活在灶下,那样子就像是蜕皮,它的名字叫作鸲掇。鸲掇一千天以后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作乾余骨。乾余骨的唾沫长出虫子斯弥,斯弥又生出蠛蠓。颐辂从蠛蠓中形成,黄从九猷中长出,蠓子则产生于萤火虫。羊奚草跟不长笋的老竹相结合,老竹又生出青宁虫,青宁虫生出赤虫,赤虫生出马,马生出人,而人又返归造化之初的浑沌中。万物都产生于自然的造化,又全都回返自然的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