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郭论
  4. 27│论俗│ 乾隆皇帝都忍不住大买特买,中国年货为啥魅力这么大?
设置

27│论俗│ 乾隆皇帝都忍不住大买特买,中国年货为啥魅力这么大?(1 / 1)


腊月水土贵三分,重心重意的年货买不停。

各位读者大家好,我是郭德纲。

快到春节了,这个季节演员就开始忙起来了。我们跟其他行业的人有区别,人家逢年过节正是休息的时候,我们逢年过节正是忙的时候,人家得看戏、听相声、看演出,我们也到了给人家演出的时候,所以说也习惯了。

这些日子,我除了电影宣传、演出和做节目,还得写《郭论》。在所有的工作里边,《郭论》算是最轻松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它不用化妆,我自己随时随地,有点儿工夫就可以写。不像别的工作,我得倒饬捯饬、换换衣裳什么的,也不能穿得太随意。

过年,咱们叫春节,在南方是大年三十过年,大年初一算是新年,所以南北方在文化上还是有差异的。农历的正月初一,是一年的开始,正月上旬或者中旬,大部分地区就是春季的开始。过年对我这个岁数的人来说,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儿,不像小的时候,一到过年可开心了。我记得那会儿看个动画片,读个小故事,都在给我们讲什么叫年!

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人记得,“年三十”又叫“熬年”。据说上古时期,有个凶猛的大怪兽,住在深山老林里,人们给它起个名叫“年”。这家伙长得可凶了,而且什么都吃,每天吃各种活物,一天换一种口味。今天吃虫子,明天就吃鸟,后天吃狗,反正一天一天地吃,一来就吃365天,到最后这一天,它得吃人尝尝鲜。人们都说“年”这个家伙可厉害了,它到年三十这一天该吃人了,咱们得躲躲,所以到这一天的时候,大伙儿都回家,在屋里待着,“年”快来了,晚饭咱们在家里吃,谁也别出去,门口堆些竹秸秆,乱七八糟的芝麻秆,它要是踩上了,咱们就能听见。

到了年三十的晚上,“年”这家伙跑出来,然后大伙儿就放炮,庆幸自己没被“年”吃了,就是这么一说一乐的事儿。据传说,还是有村民让“年”给吃了,后来天上的神仙知道了“年”很厉害,那怎么办?后来有人拿个火球把它击倒了,这火球就是天上的紫微星。到现在,有些地方过年的时候,还烧香请紫微星保平安,这其实就跟过年的习俗有关系。当然了,每个地儿的说法也都不一样,也就是姑妄言之,姑妄听之。你说成什么样的故事,其实也不耽误大伙儿过年,过年的时候贴福字和春联,都是由来已久的风俗。

“福”字咱们过去说这是福气和福运,现在官方的解释,就是幸福的意思。贴福字,还有的地方把福字倒过来贴,代表“福到(倒)了”的意思。还有一个故事令我印象很深刻,说明太祖朱元璋出去私访,有家人好像得罪他了,他挺生气,就在人家的门上用福字做了个记号,准备杀人。朱元璋家里有个媳妇不错,大脚马皇后,马皇后觉得,不能让朱元璋杀人,就吩咐全城的百姓,天亮之前所有人都在门上贴个福字,结果老百姓就贴了。有一家不识字,把福字贴倒了。事后皇上派人一查,家家都贴福字,只有这家把这福字贴倒了。皇上说:“得了,那就把这一家人杀了吧!”马皇后说:“您别,您看这家人知道今天皇上来访,这是特意把福字贴倒了的,这不是福到了吗?”皇上一听这个话,很开心:“那放人吧!”打这儿起,人们都把“福”字倒着贴,也是求个吉利。

有关过年的传说特别多,但是对小孩儿来说,过年最开心的就是可以买东西了,尤其是可以买玩具。我记得小时候,有一种瀑布灯,是用玻璃做的,搁在嘴里像个小瓶子似的,一吹就响。前几年在北京庙会上,我看还有人卖这个,据说有一段时间不让卖,因为怕吸到嘴里边有玻璃碴儿,小孩子受不了。小孩儿过年最开心的就是买玩具,买个炮、泥人、风筝、毽子,都行。传说,清末民初的八旗子弟们,到了过年玩儿的东西都很奇特,买个梅花鹿搁院里边,这叫花梅一点通。还有的弄条大蛇来,搁在院子里,盘到树上,这叫小龙扶摇生。反正就是怎么好,怎么吉利,就怎么来。

一般的人家没有这些排场,就买点儿炮。我小的时候,一板鞭炮有200响,买完之后把它拆了,因为舍不得一口气放掉,成挂的炮得等年三十那天放,一进腊月里,就开始放炮。把小不点的炮,都拆开搁口袋里,一手拿蚊香,或者白色粗一点儿的线绳子,把它点着,老得吹着,因为怕它灭了。然后手里拿着炮,点一个扔一个,点一个扔一个,小孩儿都这么玩儿。要是这炮芯有问题,它点了却没响,就把它当街撅了,加上一根别的炮,这一点着,就变成了刺花,反正也挺好看。还有淘气的孩子,弄个鸡蛋皮扣在炮上,一点,“啪”一炸,鸡蛋皮都碎了,孩子们乐得都不行了,可开心了。有时候家里还给买烟花,那都得攒着,舍不得放,得等到年三十的时候,这些高级的东西才能拿出来放,孩子们特高兴。

大人就不玩儿这些东西,尤其文人和念书人,家里有书房的,有点儿清雅状态的,人家可能到了这个月份,水仙和佛手等物件就开始摆上了。金华的佛手就很好,其实到不了春节,佛手就来了。买回来之后,弄几盘搁在屋里,有摆着供佛的,也有摆在书房的茶几上的。佛手确实闻着很香,不过佛手晾干了的话,也可以把玩儿,或者可以搁在那里使用。不透风的时候,佛手容易长白,一旦白了之后,就是要烂了。一直到现在,每年年前的时候,我都爱买点儿佛手什么的,但是一般来说剩不了太多,你买几十个,最后可能只有几个好的,晒干之后就剩几个了,剩下的往屋子里一插,闻个香味儿就得了。

水仙是春节期间屋里必须要有的。福建漳州的水仙是最好的。养水仙有诀窍,开不开花,取决于水的温度。一般都在春节这几天开花,大年初一水仙开了,才是好兆头。水仙就是怕热,只要一热就开花。一般我们买回来之后,就先找不热的地方放着,差不多的时候,才增加温度,让它开花。春节期间,一进腊月就开始买年货,真是那句话,重心重意的年货就买不停,这叫腊月水土贵三分,就是指商人会做生意。现在买年货也不那么复杂了,天猫这些个电商平台,在网上一买就行了。过去办年货就是赶年集,一般来说,年前腊月二十五这会儿,就开始热闹起来了。

据说乾隆皇帝那会儿也赶集,但是他不能出去,皇上哪能去老百姓那儿买东西去,怎么办呢?就把集市搬到圆明园里,让太监们在那儿摆摊卖东西,东西是从哪儿来的呢?就是从崇文门外的那些店里边买来的,买来之后登记,哪个卖出去了,卖了多少钱,把钱给人家园主。没卖出去的,东西还给人家。春节一开园,皇上就招呼文武群臣,都来圆明园里边买东西,皇亲国戚,反正大伙儿就跟着一块儿热闹,哄皇上开心,反正这也是个乐趣。

在我小时候,20世纪60年代那会儿,我也听老人们说买东西要凭票,年三十有的人家就排队买个大猪头,有十来斤左右,反正够一家人吃好几天了。到70年代末,人就开始挑剔了,卖肉就不是非得买肥的才好,而是要买五花肉,或是精瘦肉。70年代的肉好像是一块多钱一斤,我记得小时候,买几毛钱的肉就够吃一顿了。到80年代,咱们的物质生活就更加丰富了,鱼肉就能比较方便地购买了,单位也发一些瓜子、水果。但是一到过年,首先就是买肉,有的家里有钱,买点儿猪肉再买只羊,尤其那会儿流行吃香肠和腊肉,还有买大油的。

现在可能好多人都不吃大油了。有时候看见专家跟大伙儿争论吃猪大油到底好不好?在我印象中,小时候家里炼完油之后,剩下的油渣,搁点儿盐,也有的家里是搁点儿糖,给孩子们吃,还有的是用来烙饼。还有一种油渣,炼完之后跟粉条裹在一块儿,还有搁点儿萝卜丝,包包子吃,反正有各式各样的吃法。

我前些日子拍戏,我们的现场导演樊导不吃猪肉。我问:“你为什么不吃猪肉?”他说:“我小时候吃油渣吃伤了。”是他姥姥还是他奶奶来着,最疼最爱他,有一大碗刚炼完的油渣,把油撇出去,把油渣拿出来,放了好多的糖让他吃,但这一回他吃多了,吃完就吐了。打这儿起,他再也不能吃猪身上的东西,一吃就难受。

小孩儿过年高兴,大人过年其实也有流行的年货。我有点儿印象,80年代那会儿,特别流行“三转一响一咔嚓”。三转就是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一响是收音机,一咔嚓,就是照相机。80年代末那会儿,谁家要是有一台双卡的录音机,那厉害了。我到现在还记得,穿一个大喇叭腿的裤子,戴个墨镜,那时候叫蛤蟆镜,墨镜上还得贴着一个标签,标签不能撕,撕了就不值钱了,然后带着一台双卡录音机,然后放着带子,在街上一走,那好家伙!威风极了!比现在你开一辆几百万的车还露脸。但现在回头想起来,当时的人也挺累的,拎一大录音机在街上晃来晃去,这就是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到90年代,年货就热闹了,包括一些个外国的吃食,那会儿也能吃到了,包括可乐、薯片等乱七八糟的东西,就不单纯是瓜子、糖果这类的东西了。包括到现在也是,有的时候徒弟给我打电话说:“我给您送了五只羊!”我心说:我吃不了啊!给我送五只羊,你拿我当成吉思汗了吧?尤其是出去演出,一到场,有些主办单位就跟我说:“给您准备了一整只烤全羊!”我说:“你们饶了我吧!这谁吃得了啊?吃羊肉串,两三串就够了,吃整只羊我受不了,我又不是骑着马来的是吧?”当然了,这是人家的一个心意,也就是送个年货给我。就是把最美好的东西和心意带回家,这就叫年货。

总体来说,过年送礼,都是以吉祥如意为标准。比如年糕做成鱼,代表“年年有余”。水仙花和仙客来,这些东西送人都挺合适的。但过年送东西,有几样东西不能送:不能送鞋,你说过年了,好,年货我送您双鞋,这个不行。你看外国人的鞋就不当鞋讲,中国人这鞋有个谐音,不正为“邪”,这不顺利,不好。还有茶壶也不行,这个谐音是煳了,其实煳了没事儿,送打牌的人,我觉得送“和”还可以。玻璃制品不行,你送个玻璃杯给人家,人家也不愿意,为什么?它的谐音是“离”。还有雪花梨也不行,谐音也是“离”。包括送扇子,送剪子,送菜刀,送雨伞,这都不行。扇子跟伞,那意思就是以后咱们得散了,咱们就分散了,谁也不搭理谁了。送剪刀呢,就是咱们之间的交情完了,菜刀就更别说了。

反正中国人的老礼很多,一说一乐的事儿。不过你要是非送的话,也没人管得了,还有腊八醋、腊八蒜,这都不能送人。因为蒜有算账的意思,就是算账还钱,你是不是欠我钱?咱俩算算账,跟这个有关系。还有要“送双不送单”,好事儿成双,图个吉利。那会儿送468,送礼点心送京八件,八样点心,送酒可以送两瓶白酒,这个酒是天长地久。反正一般送酒的话,弄两瓶四瓶,再加上干果412,612,反正凑个双数,四季平安,六六大顺,十全十美,就这么个意思。

从送礼开始,过年的新春禁忌就算来了,打大年初一开始,不能扫地,不能泼水,地上的瓜子皮不能扫,洗完脸的水不能泼。也不能动剪子、动刀,蒸馒头、炒菜都不行,因为谐音是“争吵”。剪头发就更不用说了,正月里剃头死舅舅,也不知哪里的舅舅怕剪头,反正规矩多了。初一最重要的一件事儿就是要拜年了,北京的庙会也都从这天开始,大伙儿都去看庙会,这儿看看那儿看看,来玩儿一玩儿。

初二呢?有的人家初二的时候吃馄饨。我们家没吃过,但我见有朋友家这么吃。因为馄饨长得像元宝,大年初二吃元宝,吉利,但天津人初二吃面。初二叫姑爷节,就是初一在爷奶家过年,到初二的时候得上姥姥姥爷家去,女婿得跟着媳妇一块儿带着孩子回老丈人那里去。但是在北京,初二那天要拜财神,商家一般来说要拜武财神,也就是关老爷。普通老百姓家里面拜的是比干,比干大家都知道,《封神榜》中妲己祸乱殷纣王,把比干的心给挖出来了,比干死了之后被封为财神。为什么说要供比干当财神呢?因为老百姓说了,比干没有心,这说明他没有私心,办事一定公正。反正老北京是这样,初二一早起来,京城百姓不管挣钱不挣钱,都上广安门外的五显财神庙,庙里边的出家人提前准备了各种纸元宝,老百姓就跑到庙里边去借元宝,这就意味着一年万事顺利。借了元宝,明年得还回来,还得比借的多,所以这也是个一说一乐的吉利事儿,大家都挺开心。

北京还有一种说法,说初三这天是老鼠娶亲的日子,所以北京人大年初三的晚上,睡觉前得早早地把灯灭了,把鞋藏起来,为什么呢?怕老鼠把鞋叼走了,那会儿人们住的都是平房,孩子睡觉的时候,晚上听到顶棚上的老鼠跑来跑去,老太太就告诉孩子:“没事儿,耗子要结婚了。”到了初四,开始逛庙会、走亲戚了。北京城有白云观和东岳庙。到白云观,打个金钱摸个猴;到东岳庙走福路,挂福牌,绕福树。庙会就是老北京人娱乐的场所。

初五很重要,因为初五这天是小年,也叫剁小人,天津人这一天都得吃饺子。初五不串门,串门的话,人家家里都是一边剁馅一边骂人,就骂这一年恨谁,以及哪个小人害了我,那意思就是“我终于把你给剁了”。过去做买卖的人家,伙计们最怕这一天。到这一天的时候,甭管是鞋铺也好,点心铺也好,这天晚上东家和伙计要一起吃饭,大家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的时候,如果掌柜的给伙计夹了一个包子,这就坏了。怎么呢?这就说明你今天被辞职了,得归置东西,卷铺盖回家了。

反正不管怎么说,中国人过春节的老理很多。我到现在还是很怀念小的时候,尤其是经常想到小时候一大帮人去买年货、去逛街,虽然说那时候的东西不多,但是心气儿足,过年过的也就是个心气儿,挺好。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