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郭论
  4. 22│捡史│ 偷香、窃玉、画眉、瘦腰,品品古人的风流浪漫
设置

22│捡史│ 偷香、窃玉、画眉、瘦腰,品品古人的风流浪漫(1 / 1)


四位风流才子,每个人都留下了一段风流韵事。

这些日子,为了电影的宣传,我去了不少地方,在湖南和上海做了一些节目,也录制了一些晚会,挺好的。

说起来,拍电影跟说相声还真是不一样。拍电影一般分两个阶段:在拍电影的过程当中,要以一个匠人的状态出现,所谓匠人,也就是工匠,就是要以工匠的精神去拍戏;但是拍完戏之后,则要以商人的面貌出现,因为你必须把你的戏卖出去。虽然我在文艺圈,也跟着大伙儿一块儿玩儿了这么些年,但实际上这是我第一次独立运作一部电影。一部戏从制作到卖出去,之前我并不是特别熟悉流程。直到这一次接触才发现,电影这一行也有它的特点,是真的很累,但也挺好玩儿的。无论是跟人打交道,还是跟一个行业打交道,都其乐无穷。

但无论大事小事,我都不会耽误,我都能干得挺好!今儿写点儿什么呢?昨天我们一帮人聊天,其中有一个朋友问我:“你爱读书,书里面有一个词叫‘窃玉偷香’。老听你在评书和单口相声里说到这个词,说某小子如何窃玉偷香,这‘窃玉偷香’到底是怎么一个讲法?”我就给他大概念叨了一番。然后,我突然想起来,窃玉偷香这个题目挺好,好像也没有人写过,那今天我就给大伙儿讲一讲关于窃玉偷香的故事吧。

当然,我水平有限,就是跟各位一块儿聊聊天,把我知道的一些事情、我看过的书、还有我听人说过的一些事儿,大概念叨念叨,如果您觉得哪儿不好,咱们可以一块儿探讨,也可以让我长点儿能耐,长点儿知识。

要想把“窃玉偷香”这四个字解释清楚,就得先把它拆开了说。窃玉是窃玉,偷香是偷香。“窃玉偷香”其实是从中国古代的“四大风流”这儿传出来的。所谓的“四大风流”,实际上说的是四个人:沈约瘦腰,韩寿偷香,相如窃玉,张敞画眉。就是这四位风流才子,每人都留下了一段风流韵事。

头一段,沈约瘦腰,其实说起来算不上是什么风流韵事,因为人们一提到风流韵事,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才子佳人、浪迹江湖,一男一女两个人,感情怎么好,诸如此类的风流故事。但这“沈约瘦腰”根本没有故事,而且跟“风流”二字也扯不上关系,也不知是谁,把人家沈大爷跟另外那三位搁到一块儿去了。沈约,又名沈休文,南朝人,搁现在,他应该是个浙江人,在宋、齐、梁三朝都曾做过官,旧史上一般说他是梁朝人。沈约从小家里就有钱,家里做官的人也很多,可以说是出身于世家。历史上有一评论说“江东之豪,莫强周沈”,这其中的“沈”,指的就是沈家,这就足以证明沈约家族的社会地位有多显赫。

沈约打小就爱念书,白天把书念完了,晚上不睡觉,还得再温习一遍。他母亲担心自己的儿子是不是跟别的孩子不一样,别的孩子一天到晚都出去玩儿,天黑了还得从外面找回来,啪啪啪地打一顿才肯念书。自己儿子一天到晚地只想念书,白天念,晚上也念,身体累坏了怎么办?于是他母亲每次都少给点儿沈约点灯的灯油,等油灯灭了之后,他只能去睡觉了,可以看出,沈约看书看得有多投入。据说年轻时候的沈约已经博通群籍,写得一手好文章,而且他对史学特别有兴趣,从他二十岁起,到他四十多岁,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写过一部晋史,也就是晋朝的历史。很可惜,咱们现在只知道他写过这本书,却没有流传下来,也没有人看过。史书上还记载:沈约左眼有俩瞳仁,腰里边有一块紫颜色的胎记,生有异象,非为常人。关于生有异象这一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西楚霸王项羽也曾被说有“楚重瞳”,要是放在现在来说,医生可能会说他的眼睛有病,在古代人看来,这就是了不得的事情。还有说刘备“双手过膝,耳大垂肩”,意思就是手一伸出来能过了膝盖,两耳朵能搭到肩膀上,仔细琢磨之后就会发现,刘备长成这样就跟个猩猩似的,是吧?但古代人就说这是“生有异象,非为常人”。

很多文人都爱说“沈约瘦腰”,这个词一般都是形容一个人身体不好,有病,心情抑郁,可怜的样子,反正就是一个贬义的词汇。李煜词云“沈腰潘鬓消磨”,这里的“沈腰”说的就是沈约,意思就是说,如今精神和肉体的消磨,使我的腰围像沈约一样,一天天地瘦下去,两鬓也像潘岳一样斑白了。苏东坡也曾经提过“沈郎多病不胜衣”,甚至明代诗人夏完淳也写过“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带三围恨沈郎”这样的诗句。“腰带三围恨沈郎”里的“沈郎”,说的也是沈约。

从古人所说的韩寿偷香、相如窃玉、张敞画眉和沈约瘦腰这四大风流来看,古人理解的“风流”,跟现在的“风流”还是有差别的。他们不是说男女之情,古代这个“风流”其实是有病体消瘦的含义的。但如果真把沈约跟窃玉偷香的风流放在一块儿,实在是委屈他了,这两种风流根本挨不着边,也不知当初是哪位大爷把这位给搁一块儿了。但是除了沈先生之外,剩下的那三位,跟窃玉偷香还是有关联的。这里说到窃玉偷香的“偷香”,可能好多人都会第一时间想到韩寿偷香。韩寿是西晋时的一个官,家里边好几辈也都是做官的,据说他家是西汉初年的诸侯王韩信的后代。他还是西晋的开国功臣贾充的女婿,晋书上形容韩寿“美姿貌,善容止”,所谓的“美姿貌,善容止”,意思就是长得好看,个头儿也好,还会捯饬。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夸他风流倜傥、玉树临风。至于为什么说韩寿偷香,这其中就有一个故事了。

西晋初年,晋惠帝的老丈人贾充,招了一个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叫韩寿。这韩寿招进来之后,大伙儿一瞧,发现他长得帅气潇洒,要多好看就有多好看,而且无论是办事,还是写文章,都很完美。就这么一小伙子,在贾充手底下一块儿干活儿,一块儿打工。这贾充就把这些官员和办公人员都叫来,什么CEO啊、UFO啊,不管是什么吧,这些大官小官都给叫来了。每次这些官员在一块儿开会的时候,窗户外边就老有一个人偷看,是谁呢?就是贾充的小女儿,闺名叫贾午,这个贾午可不是甲午战争的“甲午”,而是姓贾的贾,中午的午。这个小姑娘就打开窗户看她爸爸开会,一眼就看见了韩寿。嚯!韩寿简直好看得不行了,怎么会长得这么好看?回到自己的绣房之后,贾午还在念叨着韩寿。她家里的丫鬟听到之后,就问小姐:“您是要学什么文化知识吗?又不能去学校上学,所以准备去‘函授(韩寿)’?”当然这是句玩笑话,反正就是问她为什么老是念叨韩寿。

贾午姑娘就说:“我今儿看见我爸爸开会,那屋人里有一个叫韩寿的,怎么那么好看。”这个丫鬟也是好传闲话的人,就把这件事儿告诉了韩寿,说:“哥哥,你猜怎么着?我们家的小姐瞧上你了,小姐向来眼光很高,一般人她都看不上,唯独就爱上了你。”韩寿就问:“那你们家小姐长什么样呢?”丫鬟就回答说:“我们家小姐长得可好看了,脑袋上戴着好多花,我就从来没见过像我们小姐那么好看的姑娘。”听丫鬟这么一说,韩寿也动心了,说:“那我能不能见见你们家小姐呢?”丫鬟就说:“可以啊,我很乐意帮小姐这个忙。”

今天咱既不是说评书,也不是说单口相声,所以见面的过程我就不细说了,反正双方约定好了哪天几点在哪里见面。到了这一天夜里,韩寿翻过贾府墙头和贾午幽会。因为白天人多,被大官小官逮着太不像话,所以他不能白天去,只能约定在夜里见面。这俩人都太聪明了,而且这件事儿也做得很巧妙,整个贾府上下,除了那位丫鬟之外,没有其他人知道。直到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这个老头儿贾充觉得有问题,因为自己的闺女突然喜欢打扮了,一天到晚地捯饬,描眉画眼。原来虽然也好捯饬,但也不像现在这样。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官员们开会的时候,贾充一提鼻子就觉得有问题。什么问题呢?就是一股香味儿,香得都快不行了,他就很好奇究竟是谁身上这么香。闻来闻去,是韩寿身上的味道。而且这种香气不一般,不是蚊香,而是一种外国进贡的香料,粘在身上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散去。贾充心里“咯噔”了一下,因为这种香料是外国进贡给皇上的,皇上又把这种香料赏给了他,也就是说,只有他家里才有这种香料,其他人家根本没有,因为它不是普通的香料,不是其他人能买得到的。

于是贾充就想,外国进贡给皇上的香料,皇上全都给我了,别人家怎么会有呢?韩寿有这种香料,只能是我家里的人送给他的,送香料给韩寿的人究竟是谁呢?贾充思来想去,炒菜的厨子、赶大车的,还有遛狗的,这都不可能。最后想来想去,韩寿会不会和自己的女儿在私通?但是贾家的院墙高大,院墙磨砖对缝,他怎么可能进得来呢?而且韩寿怎么能够做出这种事儿。贾充怎么都不敢相信。但是这老头儿也是很聪明的一个人,你想他做到那个官位,肯定不是一般人。于是他就假装院里丢东西了,派人去查查屋内外,院墙也都看看,然后由家里的管家负责,开始四处查探。查来查去,查到最后,管家跟贾充回话说:“其他地方都没有任何异常情况,只有东北角的院墙看着好像有爬过的痕迹。按说院墙这么高,不可能有人爬上去……”书中的原文是说“无余异,惟东北角如狐狸行处”,意思是别处都没事儿,只有东北角就像有狐狸打那儿出来进去过似的,有个词叫“狐狸上墙”,不知道各位读者听说过没有。

听了管家这番话之后,贾充心里就算是明白了,韩寿真的跟自己的闺女有关系。他没有直接问闺女,而是先把闺女身边的丫鬟叫来问话:“你最好老实交代,不说实话的话,就活活打死你,就算这次有人救了你,下次还照样打死你!”这小家伙儿听到这话就害怕了:“跟您说实话,我这是助人为乐,因为小姐瞧上韩寿了,我就如何如何……”丫鬟就把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都交代了一遍。事情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贾充也没有其他办法,你说能怎么着?得了,干脆就直接去问闺女。闺女说:“我很爱他。”于是,贾充就吩咐下人,谁也别再提起这件事儿,然后把闺女偷偷地嫁给了韩寿。原文是“充秘之,以女妻寿”,“充秘之”的意思就是贾充没把这件事儿对外宣扬出去,而是当个秘密存起来了。“遂以女妻寿”,这是一个倒装句,总之贾充就让女儿嫁给了韩寿,你看这事儿闹的。但韩寿也算是对得起岳父的厚爱,韩寿家族里几辈人都是做大官,家境挺好的。

这就是韩寿偷香的故事。当然后面的故事说起来就复杂了。韩寿先生虽然生前名利双收,但是他死了之后,他们两家人闹得不太愉快。因为贾午的姐姐贾南风是晋惠帝的皇后。后来的天下大乱就与贾南风有关,当然因为这件事情离题太远,咱们这里就不再细说。到了清朝嘉庆年间,在一口古井里发现了韩寿的墓葬,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韩寿的墓都长期收藏在洛阳千祥庵存古阁。西晋元康初年,韩寿去世了,他这一生过得很幸福,也很浪漫,当然这一切可以归功于他和贾午“偷香”的千古传奇故事。韩寿偷香大概就是这样,要是说起他们家的故事,实际上后面特别复杂,因为不在咱们今天主题范围之内,所以我就再不多说了,韩寿偷香就先告一段落。

既然有偷香,就得有窃玉,这窃玉又是怎么回事儿呢?其实这个窃玉的故事最早发生在唐代。不知是谁说过这么一件真事儿,就是大家都熟知的杨贵妃盗窃宁王玉笛的故事。那时,唐玄宗跟兄弟们,也就是王爷们,经常待在一块儿睡大觉、喝大酒、跳大舞,完事儿之后,还待在一起。所以杨贵妃就总有机会跟这些王爷见面。在这些王爷里边,有一个宁王不但风流倜傥、放荡不羁,尤其喜好音乐,比如三弦、琵琶、钢琴和快板,样样都行。就是因为这一点,所以古书上记载他“颇得杨氏之意,暗生羡爱”,意思就是杨贵妃有点儿爱上宁王了。宁王有一个特别喜欢的玉器,是一支紫玉雕的笛子,有一次杨贵妃偷偷地把这笛子拿走了。她拿玉笛的用意,肯定不在这玉笛上,而是在试探宁王。不是有这么一首诗嘛,“梨花深院无人见,闲把宁王玉笛吹”,因为我喜欢你,所以我把你的玉笛拿走了,就好比是你喜欢上爱唱快板的张三,就把他喜欢的快板拿走了,目的是让他找快板的时候找到自己,这样俩人就能好上,杨贵妃跟宁王就有这么一点儿小暧昧。当然,这件事儿让唐玄宗很生气,差点儿因此把杨贵妃处死,所以后来说窃玉,就是指杨贵妃盗窃宁王的玉笛这件事儿,这就是所谓的“窃玉”。

但是四大风流里的“窃玉”,指的并不是杨贵妃窃玉,而是相如窃玉。司马相如就不用多说了,汉朝著名的文学家,他是四川人,本来不叫司马相如,而是叫司马长卿。之所以叫相如,是因为他很仰慕战国时的蔺相如。看过京剧的人应该都知道,有蔺相如、廉颇三次挡道的故事,故事里的蔺相如很是厉害。司马长青觉得蔺相如这个人很厉害,仰慕他,所以就把名字改成了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少年时代喜欢读书、练剑,二十多岁的时候买了个官,但是这官不大,就是跟在汉景帝身边,也没什么正经事儿可做,所以他总有一种我天天在这儿待着,遇不到知音,人生太没意思的想法。后来司马相如不干了,借病辞官,说自己身体不好,辞官出去玩儿去了,然后就去了一个叫临邛的地儿。临邛是个好地方,曾经有一副对联“风月无边,长安北望三千里;江山如画,天府南来第一州”,说的就是临邛。

司马相如不去则罢,到这儿之后,居然碰见了卓文君。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