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盛行的历史观,日本是天皇的国家,所以叫作皇国。二战以后,日本的皇国史观遭到了国际社会的批判。但随着日本经济的复苏,这些年皇国史观又开始抬头。
按照皇国史观,日本的第一位天皇叫作神武天皇,大概在公元前660年即位,大约跟中国的齐桓公、管仲是同时代的人。从公元前660年第一位天皇即位到现在,天皇名号已经持续了两千六百多年。
二战时,日本最有名的战斗机叫作零式战斗机,零式战斗机就是按照日本的皇国纪年2600年装备部队的,也就是公元1940年。九二式步兵炮于日本皇国纪年2592年装备部队,即公元1932年,所以叫作九二式步兵炮。
日本的皇国史观说自己的历史有两千六百多年了,但是很多学者认为日本的历史,尤其是古代史,前一千多年就是一笔糊涂账,一半是无聊的神话,另一半是捏造的伪史。
其实编一编历史,历史当中有传说,有神话,这个并不稀奇,别的国家也有这么干的,但是日本最好玩的地方是,它把天皇看作是神的后代,是人间的神。这个就太离谱了。
日本在第四十代天皇——天武天皇的时候才有了正史。天武天皇继位后,觉得当时日本国流传的历史谬误太多了,口口相传的玩意儿不可信,说着说着就走样了。所以,他命令一位大臣,根据原来日本的汉文史料写一部正史。经过多年的编写,终于弄出了一部正史,叫作《古事记》。
除了这本《古事记》之外,天武天皇还成立了一个编撰委员会,仿效中国的《史记》《汉书》这样的纪传体方式写了一本日本的历史,叫作《日本书纪》。这部《书纪》一共有三十卷,是完全用汉字写成的,第一卷、第二卷是神话,从第三卷开始是日本正史的开端《神武纪》,也就是日本神武天皇的本纪。
《古事记》在公元712年问世,《日本书纪》在公元720年问世。在这两本书问世之前,天皇并不是神。
按照日本《古事记》的记载,天上世界的神叫天神,活动地点在高天原。天地形成的时候,高天原诞生了三位天神,分别是天之御中主神、高御产巢日神、神产巢日神。这三神有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无性之神,没有性别,不男不女,是独神。
后来又出现了阴阳二神,这二神是兄妹俩,一个是伊邪那歧,一个是伊邪那美,这两个人兄妹交合,生出了岛屿、山川草木以至天地万物,然后就开始造人。伊邪那美在生火神时,产道起火,以致烧灼而死,伊邪那歧伤心欲绝,一直追到黄泉,当看到伊邪那美坠入黄泉的恐怖景象时,却吓得撒腿跑路了。跑回来之后,伊邪那歧觉得沾染上了黄泉的晦气,于是找了一条河,脱了衣服,扔了身上的配饰,一洗身上的污秽。洗完上岸之后,又掬了清水洗左眼时,诞生了日本的主神天照大神(太阳);洗右眼时,诞生了月读命(月亮);洗鼻孔时,诞生了须佐之男命(放荡不羁的神)。
也就是说,天照大神和她的两个弟弟不是通过男女交合而来的,而是从男神伊邪那歧的眼睛和鼻子里诞生的。天照大神后来掌管高天原,堪称神中龙凤、众神之王,也就是日本人认为的太阳神。
其实,这种传说在很多民族中都有。比如中国也有伏羲、女娲以兄妹交合,女娲造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大同小异。但是日本最有意思的是,这个天照大神也就是太阳神,是一位女神,她生了五男三女,可是却不知道她老公是谁,就是说她没有丈夫,竟然生了五男三女。通过学者对日本神话的破解,认为太阳女神天照大神是跟自己的弟弟须佐之男命结合生下了这么多孩子。然后三个女儿归弟弟,五个儿子分给了姐姐。这实际上跟中国伏羲、女娲的传说就非常类似了。
传说中的天照大神
天照大神一共生了五个儿子,老大与跟天照大神同级别的一个神灵的女儿结婚了,看来神仙结婚也得讲究门当户对,玉皇大帝的女儿不可能嫁给弼马温。老大媳妇儿生下了一个儿子叫作琼琼杵尊,本来天照大神想派自己的长子降临到地上去统治世间万物,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改主意了,发放派遣单的时候,填了孙子的名字:琼琼杵尊。
日本人的名字后面带“尊”或者“命”都表示尊称,有人认为这是受中国的影响。因为《古事记》成书的时候已经是中国的唐代了,中国的道教这个时候可能传入了日本,特别是唐朝皇帝尊奉道教,道教的最高神是元始天尊、道德天尊、灵宝天尊。“命”也是出自中国的典故,中国在周朝的时候官员自一命至九命,命越多级别越高,比如天子驾下的三公九命、国中的下士一命,后来中国就改成品级制了。品级是越少越高,一品比二品高,九品最低,命正好相反。
琼琼杵尊按照祖母天照大神的命令降临到了人间。天照大神跟他讲,孙子,你去吧,去统治苇原中国,那里是美丽富饶的地方。苇原中国是日本国土的美称,就跟中国人称自己的国家为神州、赤县、华夏一样。
琼琼杵尊是天孙,天照大神是奶奶,孙子哪能不听奶奶的话?琼琼杵尊不敢怠慢,急驾祥云就降落到了九州(今天日本的宫崎县和鹿儿岛北部一带)日向高千穗山峰。今天日本最大的一艘军舰,可以称之为准航母,就叫“日向”号,这是日本古国名。而甲午战争的时候,日本最快的一艘巡洋舰叫“高千穗”号,都是用日本神话传说中的古国来命名。中国这种传统反而断绝了,日本却一直对自己的历史很留恋。
琼琼杵尊下落人间之后,急享人间烟火,紧追时尚潮流,跟一位山神的女儿,叫木花开耶姬相会,俊男靓女嘛,干柴烈火,擦出了火花,发生了一夜情。琼琼杵尊的种子不错,木花开耶姬怀孕了。木花开耶姬就找到琼琼杵尊说,你要负责,我怀孕了怎么办?琼琼杵尊感到很疑惑,就一晚上,我战斗力这么强吗?
琼琼杵尊是天神,他怀疑木花开耶姬怀的是土地神(实际上就是当地原住民)的种。木花开耶姬一听就急了:根本不可能,我从小到大守身如玉,只跟你鬼混过一次,我怀的就是你的孩子!你不认账是吧?
木花开耶姬很有骨气,一看跟自己发生过一夜情的男人负心薄幸,她就建造了一间没有门窗的产屋,只能进去出不来。她进去之后跟琼琼杵尊说:我在产屋里生小孩,然后点着火,如果出生的孩子被烧死了,那就说明他不是你的孩子;如果他活下来了,那就说明这个孩子是你的,你必须得认。你看怎么样?
还没等琼琼杵尊答应,木花开耶姬就开始在屋里点火。结果好家伙,火一点起来,木花开耶姬在火堆当中一连生了三个孩子,老大叫作火照命,老二叫作火须势理命,老三叫作火远理命。三胞胎都在火中出生,而且还没有被烧死。当然,只有在神话里才有这么离奇的事儿发生。
这个故事在日本的《古事记》中有记载,实际上说明日本天皇家最重视的是血缘关系。咱们中国讲究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失之。所以,中国人认为易姓革命、改朝换代是很自然不过的事情。但是在日本没有这个观念,日本人认为只有天皇的血脉、有皇族血统的人才能担任天皇,才能成为这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从这个神话传说中就可以看出,日本文化源头上就非常注重血统,血统观念从一开始就根深蒂固。
琼琼杵尊一看这三个小孩这么大火都没烧死,肯定是自己的种,就高高兴兴地认了三个孩子。其中老三火远理命长大以后和海神的女儿结婚生下了儿子,叫作草茸不合尊。草茸不合尊又和妈妈的妹妹,也就是他的亲姨结婚。
可见日本皇室从神话传说时代就有乱伦的历史。为什么呢?就是为了保证皇室血统的纯净,皇族不能染上外族的血,染上外族的血就不纯了,所以,为保血统,宁可乱伦。
草茸不合尊和姨妈结婚,一连生下了四个儿子,最小的儿子叫作若御毛沼命,就是后来的神武天皇。神武天皇是天照大神的五世孙。
天照大神的五世孙若御毛沼命,就是日本的初代天皇——神武天皇。当然了,神武这个谥号是后来追加的汉语谥号。
当年若御毛沼命的爷爷——天孙琼琼杵尊降临的日向高千穗山峰位于日本南九州。日本今天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构成,南九州相当于日本的最南面,是很落后的地方,一直到奈良王朝的末期都是蛮荒烟瘴之地。
统治者如果是在一个条件优良的地方降生,那他什么也不用干就能取得功业,而把他降生在这么一个差劲的地方,就能够让他做出一番不朽的功业,伟大的君主一定得跟伟大的功业相联系。若御毛沼命之所以能成为日本的第一代天皇,就是因为他建立了一番伟大的功业,这就是神话传说中的神武东征。
神武东征,目的是要征服当时的大和国。大和国位于今天日本奈良县一带,这也是日本本州岛的中心。根据日本史籍的描述,四十五岁的若御毛沼命带领一标人马,于公元前665年,相当于中国春秋时代,从南九州出发,三年后才在本州岛登陆成功,进入奈良盆地。当时若御毛沼命的军队,受到了统治奈良的君主长髓彦的顽强抵抗,连神武的长兄都被飞箭穿心而死。可见所谓的神一降临到人间也就没神力了,居然能被人间的武器所伤害。
神武东征不是很顺利,打了败仗,只好进行战略性退却。但长髓彦取得胜利以后,却亲自和若御毛沼命谈判。他跟神武说:你号称天神的子孙,是真的吗?我身边也有一个哥们儿号称天神的子孙,他叫饶速日命,你们俩究竟谁是真的?而且你们为什么都以天神子孙的名义抢夺他人国土?整个儿一个强盗的干活,良心大大地坏了!我这儿的天神,我把妹妹嫁给他了,他俩的孩子将来要继位,我亲儿子都没戏。你更厉害,上来就明抢。
神武听了他的话之后说:确实,天神的孩子多了一点点,天上又不搞计划生育。但每一个天神子孙都有随身携带的神宝作为凭证,否则就是假的。饶速日命如果真的是天神子孙的话,他也应该有宝的,龙行有宝啊,你看皇上走到哪儿传国玉玺得随身带着,他有吗?让他把那个宝拿出来给我看看。
神武这句话提醒了长髓彦,长髓彦拿出了饶速日命的象征物:天羽羽衣及矢剑,对神武说:这是饶速日命的神宝,你有吗?你要没有可就现世宝了。
神武一看就知道这个天羽羽衣及矢剑是真货,而且他也把自己的天羽羽衣及矢剑拿给了长髓彦看。神武知道这个饶速日命也是天神的子孙,和他是同族,现在变成同族相残了。长髓彦一看,坏了,麻烦大了,俩天神的子孙惦记自己的地盘,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怎么办?毕竟饶速日命是自己的妹夫,而这个神武跟自己是八竿子打不着,哪儿来的这么块料,谁也不知道,所以还想拼命抵抗一下。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饶速日命一看长髓彦可能玩不转了,索性反水,把长髓彦杀掉,将王位拱手让给了神武。神武对饶速日命的作为大加赞赏,饶速日命就成了日本历史上著名的大家族——物部氏的始祖。物部氏跟天皇家的爱恨情仇,延绵不绝,不是三两句话能说清楚的。
从日向出发到饶速日命让国,神武历经六年,千辛万苦终于完成了建国大业。于是在公元前660年,神武在新建立的皇宫登基,日本的第一代天皇就诞生了。
神武天皇被称为始驭天下之天皇,意思是最初统治日本的天皇。现在日本的建国纪念日——每年的2月11日,就是这么来的,据推算神武就是公元前660年公历2月11日建的国。当然了,这个说法受到普遍的怀疑。
神武建国的故事在日本历史上是被古书所记载的。但在有些人的说法中,还有另一个变种。
有些人认为神武天皇就是中国的徐福。当年秦始皇为求不死之仙药,非要让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出海,但人世间哪有什么长生不死之灵丹?徐福到了平原广泽再没有回来,因为回来没法交差啊!徐福就不知所终了,再然后有了日本国。所以,有人认为徐福是日本初代天皇。而徐福东渡日本的时期正好是日本从绳文晚期进入弥生前期的时期,与神武东征的时间大体相吻合。
但是按照日本人的说法,神武天皇是在公元前660年辛酉年继位,而徐福是秦始皇时代的人,双方时间差了有四百多年。六十年一甲子,每逢六十年就有一个辛酉年。日本在徐福的时代肯定是没有历法的,一直到了钦明天皇时代才由百济的一位高僧给日本人带来了历法。根据中国谶纬家的学说,辛酉象征革故鼎新,因为无论是天干辛,还是地支酉,五行都属金。所以,日本圣德太子的时候定下这么一个吉祥的年份,而且为了让日本国显得古老一点儿,竟然定下了推古九年(601年)辛酉以前的第二十一个辛酉为神武继位之年。这二十一乘以六十就是一千二百六十年前了。
如果神武天皇的历史是传说,那他到底是不是在推古以前第二十一个辛酉即位,现已无从考证。要是在推古以前第十七个辛酉年,那就很有可能是徐福。当然,现代日本学者是不可能承认徐福就是神武天皇的。
神武以后,无论是根据《日本书纪》,还是《古事记》的记载,神武以后,崇神之前,日本一共历经了八代帝王,但这八代帝王只有名字记录,没有任何事迹记载,除了神武有事迹,别的人都没事迹。另外,这八代帝王一共在位四百多年。这就真的很扯了。神武天皇在位七十六年,他四十五岁登基,活了将近一百三十岁,而在他之后的八位天皇差不多人人都在位大几十年,你想吧,四百年八个,那就是五十年一个,寿命都是将近百岁。这个你听听就算了,千万别信,也别较真儿,认真你就输了。
中国古代自秦始皇以后,二百零八个皇帝,寿命过七十的只有十多个,这十多个里面过八十岁的只有五个,梁武帝萧衍、武则天、宋高宗赵构、元世祖和清高宗乾隆。遥远的春秋战国时代,人的寿命怎么可能有那么长?所以,这明显就是神话。
为什么日本要编出这八代天皇都活那么长,一共在位四百年?可能就是要补这四百年的空缺。因此,很有可能神武天皇并不是齐桓公时代的人,而是秦始皇时代的人。
神武天皇之后八代天皇的事迹都不可考,直到第十代崇神天皇,史书上记载,他也有一个其他天皇所没有的尊号,叫御肇国天皇。
御肇国天皇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最初治理国家的君主。非常有意思的是,神武和崇神这两个名字是汉风的谥号,截然不同,读音不同,字形也不同。可是按照他们的日本式尊号,始驭天下之天皇和御肇国天皇,虽然汉字表述不同,但是日本话发音是完全一样的。
所以,后人看日本史就震惊了,一个国家怎么可能有两个开国之主?而且就算有两个吧,也不能中间隔这么多代。在中国历史上,只有汉朝,高祖刘邦建汉,世祖光武帝中兴,但毕竟中间被王莽篡了,所以隔了两百多年。元朝太祖成吉思汗,世祖忽必烈,中间隔了三位,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这两个可以都算开国之君。清朝太祖努尔哈赤和世祖顺治,一个建国,一个入关,中间也就隔了一代而已,顺治是努尔哈赤的孙子。而日本可倒好,第一代和第十代的天皇,中间隔了很多辈,差出好几百年,为什么两个人都是开国天皇呢?
崇神天皇治理国家的时候,瘟疫流行,死者无数,政权不稳,令天皇非常头疼。上古国家,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一个是祭祀,一个是打仗。国家疫病流行,人心惶惶,政权不稳,怎么来维稳呢?靠武力是不行的,只能靠祭祀。因此,崇神天皇就去祭祀天皇家的皇祖神,也就是天照大神。几场大规模虔诚祭祀下来,没有任何效果,瘟疫仍在蔓延,这个非常可怕。
崇神天皇十分忧愁,夜不能寐,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蒙眬间梦见了一位大物主神,大物主神就和崇神天皇说:你知道为什么现在疾病泛滥,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吗?这都是我干的,老子不高兴,后果很严重!所以这个世上才会出现这样的事儿。崇神天皇一听吓坏了,赶紧跟大物主神说:有什么要求您提啊,我应该怎么做才能让您满意呢?大物主神说:非常简单,你去找一个叫大田田根子的人,只要找到他,让他来祭祀我,天下就会太平。
崇神天皇听了这句话以后从梦中惊醒,回忆起自己做的这个梦,满身冷汗,虽然感到很奇怪,半信半疑,但也不敢怠慢。于是,他诏告天下,要找一个叫作大田田根子的人。还真找着了,崇神天皇立刻驾临当地亲自询问大田田根子,你爹是谁啊?大田田根子说,我爹就是大物主神。
崇神天皇恍然大悟,原来大物主神就是被自己先祖征服的这个地区的主神,赶紧在三轮山建神社祭祀大物主神,并且让大田田根子做主祭。这一招非常管用,不久之后,瘟疫渐渐平息,农事也很快恢复起来,老百姓又开始了安居乐业的好日子。
三轮山是日本古代的神山,在三轮山上修建祭祀大物主神的神社,相当于承认大物主神在日本精神领域的地位。崇神天皇这么做,祭祀自己的敌人,祭祀被征服者,是日本史上破天荒的头一次。
崇神不管怎么说都是一代天皇,不是梦到谁都会理会的,那么这个大物主神到底是什么来头,为什么崇神天皇一梦到他便会照他的话去做呢?日本还有一种出云让国的说法,而出云国的统治神是大国主命,那么大物主神和大国主命是什么关系?其实就是一回事儿,根本就是一个人。
崇神这是以大和王朝的名义来祭祀出云的怨念之神,将出云的怨灵镇魂提高到了国家祭祀的高度。也就是说,崇神天皇是在精神思想、文化理念上渗入,不惜以整个国家的名义来为出云国的怨灵镇魂,甚至将被征服的出云族的宗教作为日本的国家宗教。
了解日本的历史和文化,有两个很重要的概念,而这两个概念与日本古代政治有着很深的关系。一个是多神,八百万神,天神地祇八百万;再有一个就是怨灵。什么叫作怨灵?日本的怨灵信仰,或者叫怨灵恐惧,认为蒙冤罪而死的人就会成为怨灵。因为含冤而死,灵魂去不了黄泉,也不愿去黄泉,就在世间飘荡。幽灵飘荡可不是为了旅游,而是为了作祟,制造天灾人祸,诅咒、报复迫害他的对象。有学者甚至认为,日本的历史就是怨灵的历史,日本的宗教就是怨灵信仰的宗教。怨灵镇魂是日本人最基本的精神构造,贯穿着整个日本历史。
作为征服者认同被征服者的文化,这一点就非常有意思了。欧洲历史上日耳曼蛮族灭了罗马帝国,但日耳曼蛮族的君主全部皈依了基督教。中国历史上五胡乱华,辽、金、西夏乃至元、清入主中原,也学习中原的文化,“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被中华文化所同化,这种事例很多。从某种程度上讲,日耳曼蛮族的文化确实不如基督教文明先进,而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文明程度也比当时的中原王朝发展水平要低,所以他们认可手下败将的文明还能理解。但是日本大和王朝的文化并不比被征服者的文化水平低,它能够放下身段来主动认可被征服者的文化,这个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
为什么日本会出现两位开国之皇,就是因为神武天皇是用武力统一了日本,而崇神天皇确立了日本的宗教和意识形态,日本人认为单凭武力是不能完成日本的统一的,只有确立了支配日本国家的基本宗教才能确立建国的基础。
可惜崇神天皇的后代子孙们,包括日本的政治家们在这一点上比起他们的祖先来智慧就差得太远了,过于迷恋武力而忽视了宗教和文化的作用。
日本的历史从神武天皇往后一千年,大概都是神话传说和后人编纂的伪史,荒诞不经。
到了公元3世纪左右,中国的史学家陈寿著的《三国志》里对日本才有了若干比较明晰的记载。陈寿的《三国志·魏书》里有《倭人传》,里面对倭国有这样一段记载:“其国本亦以男子为王,住七八十年,倭国乱,相攻伐历年,乃共立一女子为王,名曰卑弥呼,事鬼道,能惑众,年已长大,无夫婿,有男弟佐治国。自为王以来,少有见者。”
《三国志·魏书》成书的年代大约在3世纪后半期。据陈寿的记载,卑弥呼跟曹魏有联系,应该是在3世纪前半期。陈寿的记载应该是比较准确的,说卑弥呼曾经派遣使者到魏国朝见了魏明帝曹叡,曹叡封她为亲魏倭王。但非常奇怪的是,在日本的历史中找不到这位卑弥呼女王,而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天皇是卑弥呼之后三百年才出现的。有关这段历史,中日双方的记载就不能同步了。
但是日本跟中国发生交往确实很早,据《后汉书·光武本纪》和《后汉书·东夷传》记载,早在汉光武帝时期,当时倭奴国就曾经遣使朝见汉光武帝,汉光武帝赐给倭奴国王一方金印,印文为“汉倭奴国王”。这方印在18世纪被一个日本农民挖掘出土,献给了幕府,得到了二十两银子的赏赐。当时的二十两银子大概相当于今天的六亿日元,可见这方印在当时幕府的眼里是非常宝贵的。这方印现在保存在日本北九州福冈的博物馆里。
日本跟中国往来频繁的时代就是所谓的倭五王时代。根据中国史书《宋书·蛮夷传》中对倭国的记载,5世纪到6世纪初,日本先后受到五位国王的统治,分别是赞、珍、济、兴、武,而这五王从5世纪初到5世纪中后期,先后九次遣使到南朝奉表称臣。这段时期在日本历史上被称为古坟时期,当时的国王死了以后用高坟大冢来埋葬,有的坟冢比埃及的金字塔还要大,最大的就是仁德天皇的坟墓。
一般认为,仁德天皇就是中国史书中的倭王赞。这五王是中国史书上记载的,实际上在日本这五王相当于六代,就是仁德天皇、履中天皇、反正天皇、允恭天皇、安康天皇和雄略天皇。
这位仁德天皇倒真的算是日本有记载以来的一位仁德之主。当时中国正好是五胡乱华、中原板荡,天朝上国已经不像个样儿了,很多中国人无处藏身逃难,只得漂洋过海,东渡扶桑,到了日本国。这些流民后来被日本称为渡来人或者叫归化人,他们从先进的中原来到落后的日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而仁德天皇就正好利用这批人的知识技能,利用他们的技术经验大力建设日本。
日本今天重要的城市大阪,当年是烂泥滩,正是这些渡来人到了以后疏通河流,搭建桥梁,开出四万顷良田,才有了后来的大阪城。这样,仁德天皇继位三年之后日本的国力就蒸蒸日上了。
中国有句老话,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随着国力的强盛,日本国饱暖了,当然是天皇带头实现饱暖,继之而起的,就是天皇起了色心。
当时仁德天皇的皇后盘姬,出身名门,才貌双全,而且为人奇妒,是个大醋坛子,她在天皇四周严密防范,建立防火墙,不允许天皇和别的女孩有接触。但俗话说,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得着不如偷不着。一开始呢,皇后的这些措施还管点儿用,天皇想偷腥比较困难,但是日久天长,总是防不胜防。
仁德天皇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妹妹,叫作八田皇女。据说这位八田皇女姿色出众,而且跟自己的哥哥早就不干净,因为日本皇室有兄妹通婚的传统,所以兄妹乱伦也很常见。但是八田皇女和仁德天皇有一腿的事儿被皇后发现后,皇后醋性大发,就把她贬到了乡下。皇后本想这样一来,就可以斩断了兄妹情丝,但人算不如天算。
日本有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叫新尝节,天皇一般都要大宴群臣。而这个节日的宴席一般来讲都由皇后操办,其中有一道菜的食材必须要用熊野山下才有的柏树叶做。皇后为了办好这次宴会,亲自带队,由宫女陪同,远赴熊野山采柏树叶。
皇后这一走,仁德天皇大喜,母老虎可算是不在身边了,自己该自由一把了,马上就想起发配到乡下的皇妹八田皇女。仁德天皇赶紧派人快马加鞭地把八田皇女接进宫来,明铺暗盖,双宿双飞。但是,皇后在天皇周围早就布置了防火墙,耳目甚众。一看天皇这么干,皇后的眼线就追上皇后,告诉她大事不好,天皇把妹妹又给接回宫来了。
当时皇后已经采了一船的柏树叶,兴高采烈地走在回程的路上。一听说自己的防火墙失效,那个狐狸精又回宫了,大怒之下就把辛辛苦苦摘来的一船柏树叶全部抛进海里。本来皇后是准备弃舟登车回京城的,这一下索性改变路线坐船回娘家了。
仁德天皇一听皇后回了娘家,简直吓坏了。为什么呢?因为天皇毕竟要保持自己在国民心目当中的地位。虽然只要有人类生存的地方,就会有把妹现象,甚至古今中外好多把妹事件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但别人把的是情妹妹,仁德天皇倒好,把的是同父的亲妹妹,这在什么时候、什么朝代,都上不了台面。更何况跟皇后十几年的感情也不是说舍就能舍的,所以派人到皇后的娘家去接皇后回来。
皇后当然得理不饶人了,坚决不肯回来,使者只好回来复命:微臣无能,皇后不肯回来。
转眼之间一年过去了,仁德天皇思念皇后就又派那位使者到皇后娘家去接驾,已经碰过一回钉子的人,你想能成功吗?又碰了一回钉子回来了。
这下仁德天皇真着急了,当年刘玄德三顾茅庐,自己已经两回了,得再去一次,而且得派个能说会道的人去。这次的使者不但能说会道,他妹妹还是皇后的侍女,人家是有内应的,所以他才敢拍着胸脯跟天皇说,一定能把皇后请回来。
使者到了皇后的娘家,先是鼓动三寸不烂之舌陈述厉害,然后用天皇和皇后之间的感情来打动皇后。但是甭管使者怎么说,皇后就一个字:不!
使者一看皇后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怎么办呢?只能打持久战了,盘腿往地上一坐,滔滔不绝地在那儿讲。皇后坐着,闭目养神在那儿听。
这时候时令已是深秋,此日恰逢凄风苦雨绵绵不断,都打在使者的身上,使者衣服都湿透了,而且他的衣服上的一颗朱红色的纽扣也被雨水打湿了。古代染色技术不够先进,纽扣一沾上雨水,就开始褪色,顺着衣襟往下流,因为纽扣是红色的,流下来的水就跟血一样,正好使者的妹妹在旁边侍奉皇后,看到这一幕,触景生情,口吟一绝:
巍巍筒城宫,苦说竟无功。秋雨成血泪,滴滴心头红。
皇后听罢,心中不忍,转过头来跟那个宫女说:让你哥哥回去吧,别在那儿坐着瞎嘚啵了,我是绝对不会向天皇妥协的。
到这个地步,使者也只能放弃使命了。皇后传了懿旨,绝不回宫,他只好回京跟天皇复命。问题是牛皮早吹出去了,回去如果和天皇说真话,天皇怪罪下来怎么办?使者一番思量,有了主意,见到仁德天皇之后就跟天皇说:臣在皇后的宫中看到了一种怪虫,长得很像蛇,然后变成蛋,再变成鸟,臣不得不赶回来报告,圣上您自个儿去看一看。
使者想用这个事来吸引天皇,把自己没完成任务的事给掩盖过去。听完使者的一番话,天皇起了极大的好奇心,当即决定亲自去看一下这个怪虫,当然更想把皇后请回来。天皇御驾亲征,到了老婆的娘家,见到了皇后,也见到了百济国王子秘密赠送给皇后的怪虫,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蚕。皇后也不知道是醋劲儿太大还是太恨仁德对自己的背叛,反正好说歹说就是不回皇宫,但是顾忌天皇的面子,也不能让天皇白来一趟,空着手回去,就让天皇把蚕带走。
天皇一看皇后内心坚硬似铁,破镜再难重圆,只好小心翼翼地把蚕带了回去。从此,日本就有了养蚕缫丝技术。皇后虽然心如铁石,但止不住忧郁的眼泪天天流。天皇回宫后不久,皇后就抑郁成疾,撒手人寰。
皇后死后的第三年,仁德天皇正式立自己心爱的妹妹八田皇女做了皇后。八田皇女终于修成了正果。
但是,八田皇女的这个后位坐得也不踏实,为什么呢?因为她这个哥哥兼老公仁德天皇不但是个多情种子,而且还有严重的把亲妹妹的情结。
八田皇女有个小妹妹更是花容月貌人见人爱,仁德天皇一见之后,心里就开始痒痒了,立即开始计划对这个小妹妹发起求爱总动员。仁德天皇就让自己的胞弟隼替他向这位年轻貌美的皇妹暗通款曲。隼本来就是英俊的皇子,奉天皇的旨意去拉皮条,把自己捯饬得十分标致,到了皇妹家,俩人一见面就对上眼了,隼就干脆替自己的哥哥做了小皇妹的情郎。
仁德天皇久等皇妹不来,非常心焦,干脆微服私访,悄悄地来到了皇妹家,隔着门就听见自己这位胞弟隼跟皇妹正在打情骂俏。仁德天皇一时龙颜大怒——真是岂有此理,你小子奉朕旨意来拉皮条,竟然捷足先登——冲进门去拔剑就砍。但隼年轻,腿脚好使,带着小皇妹就跑了。仁德天皇更是生气,指派两员大将去追赶。
两员大将临行前,八田皇后流着眼泪吩咐他们,你们可以行凶杀人,但不要侮辱我的妹妹。两员大将奉命一直追到山里把这对情侣杀了。两人虽然承蒙皇后再三叮嘱,不准侮辱皇妹,但这个时候人都杀了,就管不了这么多了,扒了皇妹的衣裳,把贴身的金银首饰给抢了个精光。
转眼之间,日本一年一度的新尝节又到了,八田皇后大宴群臣,女眷们更是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八田皇后嘴甜,特别会做人,看见谁家的女眷衣饰漂亮就会赞美两句,所有被夸奖的人都受宠若惊,大家就连身上带着的金银宝贝也想拿出来让皇后鉴别鉴别。这时候有一个朝廷命妇凑了上来,拿了一只镯子说,皇后您瞅我这个镯子怎么样?皇后一看就气晕过去了,这镯子正是自己的小皇妹常年贴身佩戴的东西。严厉责问之下,才知道这个贵妇的镯子是借来的,她就想出出风头,就跟现在好多女孩租奢侈品赴宴的道理是一样的。从谁家借的呢?就是从奉命追赶皇妹的两员大将中的一员家借来的。甭问,肯定是这个将领从小皇妹身上抢来的。于是,皇后下令处死这两员大将。
仁德天皇由于爱恋自己的妹妹,最后不但气死了皇后,更是搞得小皇妹与皇弟被杀,还有两员大将被处死。所以说,日本古代史书说自己富人不淫,不妒忌,不盗窃,好像是天生君子之国,其实不是那么回事儿。
日本史书上记载的第一位女帝是推古天皇。其实当时的日本,还没有开始使用天皇这种称呼,确切的称呼应该是推古王。她执政的时间,对应中国历史应该是在隋朝了。
日本为什么会突然出现一位女天皇呢?其实道理非常简单,男性的皇室成员基本上被干光了,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只好弄出这么一位女天皇。
日本古代的天皇,其实没什么干头,也没有什么权力。日本古代以职业来分人的姓氏,当时日本有八种姓,臣、连、君、别、直、首、造、史。其中臣、连、君是级别最高的,臣管行政,连是军人,君管祭祀,这些臣、连、君的首长都爱给自己的姓氏前面加个大字。
咱们中国人管日本叫小日本,它却自称大日本帝国,其实中国古代也是,国号前面都加个“大”字,大元、大明、大清。在当时的日本,大君、大臣、大连成了事实上的支配者。这么一堆大,你大我也大,到底谁最大?实际上还是大臣和大连相对来讲更值钱一点儿,因为大君整天就对着神主磕头,没有什么实权。实权都掌控在大臣和大连手中。时间一长,他们肯定会产生嫌隙,相互之间都很明白,一山不容二虎,两雄不并立,早晚得两大剩一大。而且大臣和大连都是世袭的,这两个家族互相掐就是肯定的了。
在日本的继体天皇时代,大臣是苏我氏,大连是物部家。苏我一开始实力不如物部,所以就想尽办法要咸鱼翻身。苏我氏把仨闺女都嫁给了皇室,特别逗的是,他把大闺女、二闺女嫁给了继体天皇的儿子,而三闺女却嫁给了继体天皇的孙子,也就是说姐仨变成了婆媳关系。甭管是大姐、二姐还是三妹,嫁的这个夫家最后都成了天皇,也就是说,苏我氏的这几位女婿都在不同时期担任过天皇。这样一来,苏我氏就变成了皇亲国戚,地位尊崇。
另外,苏我氏掌握了从中国和朝鲜半岛为躲避战乱到日本来的渡来人。这些渡来人属于技术移民,紧密地团结在以苏我氏为中心的大臣周围,苏我氏就掌握了日本的先进生产力。再加上苏我氏笃信从百济传过来的佛教,而物部氏坚持信仰日本传统的神道教。神道教更接近于原始宗教,处在宗教发展长河之中的初级阶段,相对于体系庞大完备、哲学思想精密的佛教,简直就是小儿科了。
苏我氏不但是皇亲国戚,而且掌握了日本当时最先进的生产技术,还在精神领域处在优势,势力越来越大。继体天皇死了以后,继位的是苏我氏的大女婿兼二女婿钦明天皇。苏我氏的大女儿、二女儿给他生了五男二女,可惜钦明天皇不幸短命。钦明天皇一死,敏达天皇继位。敏达天皇本来有媳妇,但是特别喜欢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炊屋姬。
日本皇室有着悠久的乱伦传统,在世界历史上,古埃及也曾经有过这样的传统。另外就是王建建立的高丽国,也有这种兄妹通婚的传统,但他们的兄妹通婚是为了避免外戚专权,干脆外戚和王室都出自一家。日本皇室通婚的传统更是史不绝书,它跟古埃及一样是为了保持血统的纯正。
敏达天皇见妹妹生得是国色天香、倾国倾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登基之后他毫不犹豫地就把妹妹收了。可惜敏达天皇也是一个短命鬼,娶了小妹妹之后没乐多久,就一命呜呼了。
当时日本有一个习惯,国君死了不能马上埋,得搁到宫里三年,让大家瞻仰。炊屋姬刚刚做了皇妃,老公就挂了,异常悲痛,在宫里守孝。没想到炊屋姬在守孝的时候惹得一个人色心大动,谁呢?她的弟弟穴穗部皇子。
穴穗部皇子惦记美貌的姐姐兼嫂子已不是一天两天了。当他看到美貌的姐姐兼嫂子现在独居空殿,以为有机可乘,所以偷偷地溜进了偏殿,就想对炊屋姬下手。没想到炊屋姬还很贞烈,打死也不从命,玩命反抗,连踢带踹,穴穗部倒也一时难以下手。
在这危急关头,敏达天皇生前的宠臣三轮闻听动静,急忙赶来查视,把穴穗部皇子给轰出去了。本来乱闯大行皇帝的殡宫已经十恶不赦,更何况还想非礼皇妃,这个罪过就太大了。这个事儿要坐实了,穴穗部就得掉脑袋了。但穴穗部很狡猾,反咬一口,恶人先告状,指责三轮无礼,竟然阻挡自己向大行皇帝的灵位行礼。
穴穗部说得是声情并茂:在那个月黑风高、本来非常适合干坏事的夜晚,由于自己止不住对先皇哥哥的思念,就想前往先皇哥哥的遗孀跟前胡来一番……啊!不对,纠正一下,是就想前往先皇哥哥的遗体跟前缅怀一番。没料想,竟遭到三轮的阻挡。
他这一番话,整个是颠倒黑白。大臣苏我和大连物部明明知道穴穗部不是个玩意儿,却都听得连连点头,因为他们太恨三轮了,三轮在敏达天皇在世的时候太受宠了。这两个人就选择信了穴穗部的鬼话,把三轮给处死了。
这下炊屋姬不干了!恨得咬牙切齿,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敏达天皇死后,用明天皇继位,也是身子比较弱,没两年就开始生病,而且一病不起,眼看有今儿没明儿了。如果用明天皇再挂了的话,那么就应该是由穴穗部来继位了。炊屋姬绝对不能容忍这个跟自己有仇的穴穗部继位,她希望由敏达天皇的儿子或者最小的弟弟泊濑部皇子来继位。
穴穗部知道炊屋姬恨自己,也知道由于自己名声太臭,公卿们也无意让自己继位,十分着急。那个时候的苏我氏是炊屋姬和穴穗部的舅舅,但是舅舅很不待见穴穗部这个外甥。为了自保,穴穗部只好转向舅舅的敌人物部氏。
物部氏本来就看着苏我氏不爽,眼见着苏我氏的势力一天强过一天,物部氏正在生气呢,这下好了,敌人的阵营里面有了内应,正中下怀,双方一拍即合,准备打压苏我氏,干掉炊屋姬一伙,立穴穗部皇子为天皇。
但是,苏我氏势力太大了,间谍人员众多,谍战工作做得很好,很快就洞悉了物部氏的阴谋。
用明天皇驾崩之后,苏我氏迅速拥立用明天皇最小的弟弟泊濑部为天皇,然后挥师直取物部氏。物部氏没有想到苏我氏会突然出兵,一时慌了手脚,面对苏我氏大军,根本就抵抗不住,但事关生死,不得不拼死反击。
苏我阵营当中有一员文武兼备的小将,是炊屋姬的侄子厩户皇子,当时年仅十六岁,箭法百步穿杨。厩户王子笃信佛法,平日佩戴亲自刻的四大天王木雕像,每战之前都手抚木雕像,口念佛号祈祷,以保自己百战百胜。激战正酣之际,厩户王子正巧看到物部氏的家主亲自骑马来督战,于是弯弓搭箭,暗中祈祷四大天王显灵,嗖的一箭射去,正中物部氏家主的心口,物部氏家主翻身落马。物部氏的部下一看主将已死,很快就作鸟兽散了。物部氏被平定之后,日本从此就不再设大连这个职位了,甚至连“连”这个姓都没有了。
泊濑部王子继位,就是崇峻天皇,也是苏我氏的姑爷。苏我氏平定了物部氏以后,更是气势凌人,唯我独尊,根本就不把天皇放在眼里。崇峻天皇非常害怕,苏我氏能让他坐皇位,也能随时废了他。为了自保,崇峻天皇暗中联络东国,用来牵制苏我氏。
有一次东国人献上了一头活野猪,崇峻天皇非常高兴,小伙子没有城府,一高兴下得殿来,拔出宝剑,咔嚓一剑,就把野猪脑袋砍了下来,然后还兴高采烈地挥着宝剑狂喊:总有一天我要把那讨厌家伙的脑袋像这猪头一样剁下来。
苏我氏耳目众多,这些话很快就传到了苏我氏的耳朵里。苏我氏大吃一惊,我的天,这个女婿真不是东西,整天惦记着杀老丈人,此贼不除,后患无穷。苏我氏当即拟下行动计划,指派手下最二的大将直驹把崇峻天皇刺死了。
要说这个直驹可不是一般的“二”,刺杀了崇峻天皇之后,竟然进到宫里,非礼了皇妃。苏我氏都快气炸了,心想我只是派你去刺杀我女婿崇峻天皇,没让你去搞皇妃呀,皇妃可是我亲闺女呀!
苏我氏一声令下,将直驹捆绑在树上,一时间,万箭穿心,将直驹射成了一个大刺猬。
崇峻天皇一死,有资格继位的几个王子也都飘零四散,夭折的夭折,被杀的被杀,皇孙辈尚年幼,不光是年幼,在苏我氏看来,这帮皇孙也都靠不住,将来有可能成为和崇峻天皇一样的死敌。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好是立自己的亲人来继承皇位,那么这个亲人是谁呢?就是老苏我的外孙女,小苏我的外甥女炊屋姬。
炊屋姬是苏我马子的外甥女,早年守寡,对自己大权独揽的舅舅非常恭顺,体贴入微。坊间八卦新闻流传,说这甥舅俩也不干不净。鉴于日本皇室这种乱七八糟的事儿层出不穷,炊屋姬和舅舅的这种传言,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再者,按照皇室这边来论,炊屋姬是继体天皇的孙女,钦明天皇的爱女,敏达天皇的皇后,拥立她为天皇名正言顺。于是,炊屋姬正式入继大统,成为日本历史上的第一位女帝推古天皇。
推古天皇四十岁继位,已经是一个半老徐娘,而且饱尝人间的苦乐忧患,应该说执政风格也比较成熟。她在位的三十六年,日本文化发展、经济繁荣,在日本历史上算得上是一个治世。炊屋姬最大的功绩在于起用厩户王子(就是我们前面讲的那位神箭手)来摄政,自己退到幕后,实行虚君政治。
有人认为,日本虚君制的传统就是从炊屋姬这儿开始的。
厩户王子在日本历史上是非常受爱戴的人物,人称圣德太子。传说他三岁就会诵读佛经,而且是人间罕见的美男子,日本二战前发行的旧日元上都有他的画像。还传说他身带体香,是一个饱学之士,日本很多有名的佛寺都是他建造的。
当时的中国,正是隋炀帝时代。厩户王子多次派遣使者出使隋朝,学习隋朝的礼仪。他在日本历史上制定宪法十七条、冠位十二阶,确立了日本的国号。国号原来叫作倭,从这个时候开始称为日本。圣德太子还引进了中国的历法。
虽然圣德太子在日本历史上是一位令人称道的人物,但是由于当时苏我氏的权力非常大,圣德太子壮志难伸,在苏我氏的控制下也十分抑郁,因此就死在推古天皇的前面,享年只有四十九岁。圣德太子是他死后的谥号。
推古天皇在圣德太子死后六年驾崩,享年七十六岁,在那个年代算是高寿了。她一死,日本又陷入了混乱当中。
推古天皇弥留之际,召当时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两位皇子到御榻前交代后事,一位是圣德太子的儿子山背大兄王,另外一位是敏达天皇的长孙田村皇子。
但是老太太这个时候已经老糊涂了,话也说不清楚,两位王子误会了老太太的意思,各自都认为老太太想把皇位传给自己。俩人回去之后都兴高采烈,准备龙袍皇冠就要登基。此时老太太也归天了,这下彻底没人能搞清楚她到底想要谁继承皇位了。
两位皇子倒是想得挺美,准备登基坐殿,其实决定权不在这哥俩手里,而在苏我氏手里。当时苏我氏的当家人是苏我马子的儿子苏我虾夷,虾夷本来对这哥俩谁当皇帝无所谓,反正都是自己手上的玩偶。没想到这时候有人出来搅局,这个人是苏我虾夷的叔叔,他跳出来旗帜鲜明地支持山背大兄王。他想将来山背大兄王登基之后自己就是佐命元勋,能够操纵山背大兄王。这下苏我虾夷不干了,本来皇上是我手中的玩偶,你老小子出来伸一腿,这算哪一出啊?苏我虾夷立刻就把自己的叔叔给干掉了。
苏我虾夷为保自己的权势,不惜杀了亲叔叔,自然不能让叔叔看重的山背大兄王登基了。所以,田村皇子就被拥立为帝,这就是舒明天皇。
苏我虾夷拥立舒明天皇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虾夷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舒明为后,舒明天皇算是虾夷的亲妹夫。当然了,苏我氏的姑娘嫁给天皇做皇后,其实主要是在天皇身边安排一个大间谍,用来在枕头边上打探情报。对于皇后的多重使命,舒明天皇自然是心知肚明,当然就不太可能亲近这位皇后。
天皇有一个侄女宝皇女,生得是花容月貌,让人怜爱,又刚刚成了寡妇,舒明天皇就把她接进宫来立为妃子。这一幕在日本皇室是屡见不鲜的。舒明天皇娶了侄女做妃子之后,苏我氏的那位正宫皇后连气带病就死了。宝皇女运气太好了,顺理成章地被立为皇后。
舒明天皇和苏我氏的皇后生了一个男孩古人皇子,和宝皇女生了二男一女,老大是中大兄皇子,老二是公主,老三是大海人皇子。中大兄和大海人就是后来的天智天皇和天武天皇。
当时朝政完全操纵在苏我氏手里,舒明天皇也乐得当甩手掌柜,每天安心礼佛,大规模兴建佛寺。舒明天皇平平安安地活了四十九岁,在位十三年。他驾崩的时候,由于王子都没有长大成人,所以就没来得及立太子。
国不可一日无君,在这样的情况下,宝皇女就成为日本历史上的第二位女帝——皇极天皇。
舒明天皇有儿子,幼君继统的事儿也史不绝书,为什么让皇后继位呢?这跟圣德太子的儿子山背大兄王有关系。
当年山背大兄王跟舒明天皇是争过皇位的,山背的后台也就是苏我虾夷的叔叔虽然被干掉了,但山背本人安然无恙。而且圣德太子的遗泽遍布,朝中很多大臣都是太子的门生故吏,拥立山背是人心所向。苏我虾夷当然不愿意看到这一点,就抬出宝皇女挡了山背的道。
苏我氏拥立皇极女帝,这个主意是谁出的呢?是苏我虾夷的儿子苏我入鹿。苏我入鹿少年老成,足智多谋。当年日本的贵族子弟都努力学习汉学,有一个中国来的高僧僧旻很受大家崇敬,日本贵族都拜他为师。入鹿也拜在僧旻门下。
除了入鹿之外,当时日本还有一位少年公子中臣镰足也拜在僧旻门下。中臣镰足家世代出任祭祀的官员,跟皇室非常亲近,所以忠于皇室,自然对苏我氏的跋扈不臣非常不满。僧旻曾经对中臣镰足讲,我名下虽然门徒众多,但除了你之外谁也比不上苏我入鹿。由此可见,入鹿和镰足是老师最看重的学生。
苏我入鹿看到中臣镰足这么受老师的推崇,就极力折节下交,想跟镰足换个帖子,拜个把子,做个异姓的兄弟。但是镰足由于不满苏我氏专权,一直对入鹿的邀请不冷不热。
有一天僧旻授完课,暗中把镰足召进自己的房里跟他讲,你这个人不一般,将来必成大器,现在交朋友一定要慎重,不要轻易与人交往。中臣镰足何等聪明,当即就明白是啥意思了:老师这是劝我不要跟苏我入鹿结交。于是,中臣镰足辞掉了朝廷的官位,拒绝了苏我入鹿的邀请,到乡下隐居。
中臣镰足到了乡下之后,当时皇极天皇的弟弟轻皇子在乡下养病,两个人一番畅谈,都对苏我氏的专权十分不满。更气愤的是,苏我氏为了铲除后患,发兵攻击圣德太子的儿子山背大兄王,迫使山背大兄王全家自焚。这还不算完,苏我入鹿竟然把山背大兄王所住的斑鸠宫和当年圣德太子造的斑鸠寺一把大火烧得干干净净。
这个时候,不只是朝廷的大臣人人气愤,就连一般的日本老百姓心中也十分不忿。圣德太子在日本人的心目当中相当于中国的周公、孔子,是制礼作乐的人物,老百姓很爱戴他。苏我入鹿现在竟然敢对圣人的后代下手,简直是丧心病狂了。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改朝换代很多次,但有谁敢对孔子的后代动手啊?
就连苏我入鹿他爹苏我虾夷,听说儿子烧了斑鸠寺之后,也是大惊失色,说这小子怎么这么胡闹啊?这下可倒好,报应不爽,人在做天在看,将来我父子死无葬身之地了。
皇极天皇的弟弟轻皇子虽然对苏我氏专权不满,但是他为人智勇不足,也就是发发牢骚而已。而他的外甥(也可以算侄子,看从哪边论了),也就是皇极天皇的长子中大兄皇子,这个时候已经长到十八岁了,器宇非凡,胸怀大志,一直想打倒苏我氏,把政权夺回到天皇家手里。于是轻皇子就把自己外甥介绍给了中臣镰足。
俩人一见如故,就好像姜太公见到周文王,诸葛亮见了刘备,十分投契。从此之后,中臣镰足和中大兄皇子就是云从龙、风从虎的关系,感情非常好。
中臣镰足告诉中大兄皇子,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要想对付苏我氏,首先得离间苏我入鹿跟他族人的感情。中臣镰足力劝中大兄皇子去笼络苏我入鹿的堂兄苏我石川,这等于在苏我氏安插了一个间谍,打进了一个钉子。
苏我石川是个老实人,一看皇室这么看重自己,咱不能给脸不要脸呀。为表诚意,他把自己的爱女许配给了中大兄皇子。这样一来,中大兄皇子也成了苏我氏的女婿。苏我入鹿并不知道苏我石川这个时候已经背叛自己了,所以在他眼里,中大兄皇子也成了自己人。
接下来,中臣镰足告诉中大兄皇子,下一步就是结交忠义、勇武、奇能、异才之士,建立听命于中大兄皇子的队伍。俩人把工作做得十分保密,一般很少见面,偶尔踢场球,或者到当时的大学问家南渊清安家里借着求学的机会见上一面。
俩人就这么布置了将近一年,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苏我氏可能得到了一点儿消息,就在飞鸟川旁的高岗上建立了新居。新居依山傍水,可以窥伺皇宫的动静,而且建造得像山寨一样,驻有兵马,设置了栅栏、粮仓、兵库、水槽,易守难攻。
苏我入鹿非常得意,说我有这样的豪宅什么也不用怕,并且拿鞭子指着山岗下的皇宫说,只要等到老婆子(皇极天皇)一死,我的表弟古人皇子做了天皇,我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天下就是咱家的了。骄矜之情溢于言表,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死期将近。
日本版“玄武门之变”
皇极四年(645年),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一起入皇宫献贡。这是朝廷头等的大事,苏我入鹿作为大臣自然要出席。
6月12日,皇极天皇升殿,古人皇子以皇太子的身份侍立在侧,大臣苏我入鹿昂然入座。因为苏我入鹿是曹操、王莽一类的权臣,平时都是带剑上殿、设有专座的。
这一天,中臣镰足买通了殿下人,指使他趁苏我入鹿不注意的时候,偷走了苏我入鹿的佩剑。与此同时,中大兄皇子以维稳为理由,矫诏把所有宫门都关了。然后,中大兄皇子提了长枪,中臣镰足更是手持弓箭躲在殿柱之后,做好了埋伏。另外,在殿旁还埋伏了两名勇士,提前约好,只要苏我石川开始读表文,就冲出来刺杀苏我入鹿。
但是直到苏我石川读完了表文,两位勇士也没有行动,可能是这两人事到临头有些害怕。苏我石川不明就里,以为是密谋败露,吓得浑身颤抖,汗流浃背。苏我入鹿一看,疑心顿起,大声喝问,你怎么抖成这样,出什么事儿了?
中大兄皇子一看再不动手就完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冲出殿柱一枪就刺中了苏我入鹿的肩头,伏兵也同时赶到,一阵乱砍,苏我入鹿血花飞溅,倒地而亡。
皇极天皇吓得目瞪口呆,古人皇子惊得是浑身战栗。中大兄皇子一看苏我入鹿死了,急忙跪地向他的母亲皇极女帝禀报,苏我入鹿欺君犯上,图谋不轨,论罪当死。
皇极女帝此时还没有从惊吓中缓过神来,哪里还敢再说什么?古人皇子急忙躲回自己的家中面壁,所有的公卿大臣全部跪在地上向中大兄皇子表示效忠。
苏我入鹿虽然死了,但是苏我虾夷还在。中大兄皇子当机立断,立刻发兵去攻打苏我虾夷的居所。苏我虾夷一看儿子已死,再加上部下星散,众叛亲离,大势已去,长叹一声,放了一把大火,自焚而亡。
此次政变,苏我虾夷、苏我入鹿父子伏诛。皇极天皇在宫殿上目睹了血腥的一幕,深受刺激,就想禅位不干了,想把皇位让给自己的儿子中大兄皇子。
中臣镰足不愧是智谋过人,一番时事分析之后,告诉中大兄皇子,目光要放长远一点儿,要以退为进,力劝中大兄皇子此时不要继位:你这个时候做天皇的话,所有对政变不满的人,以及苏我氏的残余势力就会把靶子对准你,先退一步,不要着急。
因此,中大兄皇子就推荐自己的舅舅轻皇子承继大统。于是,轻皇子继位,这就是日本历史上有名的孝德天皇。
孝德天皇册封中大兄皇子为皇太子,让古人皇子落发为僧,任命中臣镰足为内臣,积极辅佐中大兄皇子推进改革运动。
孝德天皇心里明白,皇位是中大兄皇子让给自己的,再加上他还有一个死党中臣镰足,这俩人什么不敢干?所以他们想改革,就由着他们去吧。于是,日本开始了著名的大化改新,取法唐朝,开始了一千多年的唐化时期。
国家推行新政,肯定会引起既得利益集团的反抗,必然会有旧势力出来阻挠,特别是苏我氏的残余势力对新政非常不满,因为新政的核心就是要把政权集中到天皇手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所以,苏我氏的残余势力就拥立古人皇子起兵叛乱。中大兄皇子早有防备,这次叛乱很快就被平定了。
叛乱被平定之后,中大兄皇子为了把苏我氏一族铲除殆尽,就把屠刀挥向了自己的老丈人苏我石川。中大兄皇子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不惜罗织罪名把老丈人一家斩尽杀绝。当时苏我石川一家还是很有势力的,特别是平定苏我入鹿父子的时候,苏我石川是有功之臣。看到中大兄皇子过河拆桥,翻脸不认人,苏我石川的部下很是不平,力劝苏我石川跟官军决一死战。但是苏我石川明白,以自己的这点儿实力跟政府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所以没有听从,他说我出卖苏我入鹿做了苏我氏的叛徒,早就该死。最后,苏我石川全家集体自杀。
中大兄皇子铁腕横扫强敌,荡尽了苏我氏的势力,但因杀戮太重,不免感到心中有愧,寝食难安。他觉得之所以发生这些事儿,是因为首都的风水不好。当时日本国的都城在难波,他建议舅舅孝德天皇迁都到飞鸟川。孝德天皇向来是没有主见的,从来是外甥说啥就听啥,但这一次孝德天皇非常坚决地拒绝了中大兄皇子迁都的请求。因为难波的宫殿刚刚建好,如果要迁都太费事,劳师动众。
中大兄皇子也犟上了,遭到拒绝后非常生气,你不迁都是吧?你老小子一人在这儿待着吧。中大兄皇子发下强令,把自己的母亲皇极上皇、兄弟大海人皇子,还有百官公卿一干人马,都迁到了飞鸟川。我们走了,不陪你玩儿了。
最有意思的是孝德天皇的皇后间人皇女竟然也丢下了丈夫,跟着哥哥中大兄皇子走了。孝德天皇的原配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叫有间皇子,之后病亡辞世。皇极天皇可怜自己的弟弟无人照应,就把女儿间人皇女许配给了孝德,把外甥女嫁给了舅舅。
日本皇室这种事儿不新鲜,大家看到这儿可能都习以为常了。问题是外甥女并不爱自己的舅舅老公,只爱自己的亲哥哥。道理也很简单,孝德天皇这个时候已经年逾半百,身体多病,老夫少妻嘛,这个日子也过不好。而中大兄皇子年轻有为,原配苏我氏因为他除掉了老丈人苏我石川,已经怨愤自杀。中大兄皇子新鳏,妹妹就来安慰哥哥,这一安慰俩人就安慰到床上去了,兄妹之间又上演了日本皇室那些见怪不怪的老戏。
一个是年轻俊美的哥哥,一个是快成糟老头子的舅舅,间人皇女用脚指头都能想明白应该爱哪个,所以义无反顾地抛下了舅舅老公跟着哥哥情夫跑了。
孝德天皇一看自己的老婆都跟人跑了,有苦说不出来啊,整天孤零零地守在宫殿里,长吁短叹,很快就驾崩了。他死的时候,只有原配生的有间皇子一个人守在他的身边。
孝德天皇一死,按道理应该是皇太子中大兄皇子继位。但是中大兄皇子很喜欢自己的妹妹间人皇女,可间人皇女毕竟是老皇帝的皇后,他不能当了皇帝之后把先皇的皇后再立为皇后。中大兄皇子也明白,自己干的事儿,上不了台面,也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出任天皇。怎么办?只好请老妈再度出山做天皇。老太太这时候已经六十二岁了,儿子怎么说就怎么做吧,于是再次出场跑龙套,做了天皇。
老太太这次做天皇,就不能还叫皇极天皇了,改为齐明天皇。日本历史上一共有八位女天皇,但名号可不止八个,因为有两个人都是两次登基的,各有两个名号。
中大兄皇子的妈再度登基做了齐明天皇,心中最愤愤不平的就是孝德天皇的儿子有间皇子了。对有间皇子来说,中大兄皇子抢了自己的继母,气死了自己的亲爹,又剥夺了自己的继承权,怎么想都是一天二地恨,三江四海仇,但是苦于自己实力太弱,只好远离朝廷,假装到地方上去泡温泉养病。有间皇子在地方上听到了很多闲言碎语,都是对朝政不满的,误认为人心思旧,大家厌倦了当今朝廷,所以他就在当地结交豪侠之士准备反叛朝廷。
三年之后,有间皇子回到了朝廷,正赶上当时朝中的右大臣病死,政位虚悬,再加上虾夷(这里的虾夷是地名,就是今天的北海道)作乱,中大兄皇子忙着调兵遣将征讨虾夷。有间皇子觉得自己的机会到了。
有一天,苏我赤兄来访。这个苏我赤兄是苏我石川的胞弟,苏我石川一家枉死之后,苏我一族活得战战兢兢。因此,对于苏我赤兄,有间皇子没有设防,他觉得谁当间谍都有可能,只有苏我赤兄不可能当间谍。为了多拉拢一个帮手,有间皇子就把自己的想法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苏我赤兄,最后还拍案大叫,说现在到了兴兵起义的时候了。然后,有间皇子还和苏我赤兄约定了起义的日子,规划了起义的步骤,联络什么人,怎么去攻打中大兄皇子,等等。
他万万没有想到苏我赤兄还真是中大兄皇子派来的间谍,隐藏得极深。苏我赤兄不但是中大兄皇子派来的间谍,还是中大兄皇子最信任的间谍头子,这一次深入敌巢,果然不负使命,把有间皇子的底摸了个清清楚楚。
于是,有间皇子还没发动叛乱就被擒获,党羽纷纷锒铛入狱。有间皇子本人是个二十不到的小伙子,被中大兄皇子下令处死。这样一来,孝德天皇这一支就算是绝种了。
中大兄皇子辅政的时候,也就是他老妈第二次做天皇时,日本跟中国爆发了有史以来的第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是因朝鲜半岛而起的。中日两国在古代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战争,除了忽必烈征日本,都是因朝鲜而起的。两国不接壤,想打也打不上。
当时朝鲜半岛和我国东北地区共有三个国家,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百济、新罗、高句丽。新罗最,老被欺负。别看新罗实力不行,但他认了个当时世界上实力最强大的大哥——唐朝。新罗跟唐朝关系最为密切,到了唐高宗时期,为了给自己的这个小兄弟出气,唐朝对高句丽、百济用兵。百济首先被唐朝和新罗的联军灭了。联军灭了百济后,唐军的主力撤回国内,留下一万多人马镇守百济故地。
可是百济并没有真正被平定,唐军主力撤走之后,百济人抓住了复国的机会。百济的故将鬼室福信发动了百济复国的战争。百济复国军觉得自己实力弱小,不足以跟唐朝和新罗联军相抗衡,就遣使到日本,想让日本出兵增援。
日本和百济早就有外交往来。日本的佛教和儒学,大多是从百济传过来的。百济当时有一位王子叫扶余丰,还在日本做人质。鬼室福信向日本献上一百多名被俘的唐军士兵,同时要求把在日本做人质的百济王子丰璋接回去拥立为王,请求日本出兵相助。
当时的中大兄皇子也是头脑发热。他手下有一员大将叫阿倍比罗夫,在日本国内东征北讨,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搞得中大兄皇子自以为武力强大,可以向外开疆拓土了。特别是日本人从传说中的神功皇后开始,一直对朝鲜半岛念念不忘,如今一看百济遣使求援,正中下怀。日本上上下下,摩拳擦掌,准备对唐朝动武了。
鬼室福信得知日本派来援军之后非常高兴,迅速展开军事行动,率兵围攻唐朝驻军的城池。唐高宗也派大将刘仁轨带兵前来增援。
日本为了远征百济,先后派出了四批援军,第一批五千人;第二批主要是给百济运送物资的,运了十万支箭、五百斤丝、一千斤锦、一千吨布、一千张牛皮(牛皮是用来做甲胄的,相当于今天的避弹衣了),还有三千斛稻种;第二批远征军的人数就已经多达一万七千人;第三批更是派出了两万七千人大军;第四批也将近一万人。这四批远征军,领兵的将领全都是日本的老牌贵族,像苏我氏、物部氏、三轮氏和吉倍氏,而且很多将领跟朝鲜半岛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曾经出使过朝鲜半岛。
大化改新之后,日本的军队素质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日本是部族社会,军队都是私家部曲,没有统一的国家军队。经过大化改新之后,加强了中央集权,中央设立了兵部省,统一调度军队。因此,中大兄皇子和日本上下觉得此战必胜。为了鼓舞士气,增加声势,中大兄皇子甚至请自己的母后齐明天皇御驾亲征。大小船舶,浩浩荡荡,巫女一路上祷告,搞得非常热闹。
齐明天皇毕竟已是六十八岁的老太太了,哪里经得起这一路的舟车劳顿?再加上对战争的恐惧,很快就病了,眼看着奄奄一息,没到出兵的地点就薨逝于行宫。仗还没打,天皇先给折腾死了。
齐明天皇一死,国不可一日无君,中大兄皇子只好暂时称制,硬着头皮继续出征,下令以阿倍比罗夫为统帅,率领三万多日本士兵,杀向了朝鲜半岛。
当时在朝鲜半岛的唐军不到两万人,舰船数目也比日本少得多。但大唐刚刚开国不久,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都是马上天子,大唐又正值国力极盛,名将辈出之时。那个时候,老一辈的名将像李勣还在,年轻一辈的像苏定方、薛仁贵已经成长起来。
相比之下,日本军队就是井底之蛙,根本不了解大唐的军事力量,它的战斗力和大唐比起来简直就是萤火虫跟月亮争光。
公元663年,唐罗联军开始向百济复国军的都城发动猛攻。在白江入海口,与日本、百济联军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海战。
唐军刘仁轨统辖战舰一百七十艘,日本的战舰有一千多艘,从战舰数量来看,日本占有绝对优势。但日军战舰以小艇居多,无论攻击性能、防御能力,还是武器装备,都远远不及唐军。唐军战舰很多都是艨艟巨舰,配备各种应不同海战需求之用的战船,甚至还有专门用来火攻的战船,配备有火器,称之为火舰。
日本的众多战舰攻击唐军,好比是一堆鱼雷快艇打一艘战列舰,一群蚂蚁要对付一只大象。可是日本人打仗,尤其到了近现代,都是这种蚂蚁啃大象、蛤蟆吞恐龙的精神。
双方一开战,日本舰队不知死活,率先向唐军发动了猛烈进攻。刘仁轨下令防御,唐军的艨艟巨舰就像是铜墙铁壁,日本战舰无异于以卵击石,纷纷破碎。唐军轻松化解了日军的第一轮攻击。
日本人又发动了第二轮自杀式袭击,这也是他们最擅长干的事儿。刘仁轨命令楼船压阵,斗舰、走舸兵分两路,占据江面两侧,成功地形成了对日本舰队的包围之势,把日本舰队包了饺子。刘仁轨看到合围战略顺利完成,果断下令反击。唐军战舰上装有拍竿,就是竹竿上拴着大石块,士兵操纵拍竿,一顿狂拍。顿时,日本战舰支离破碎,舰上的士兵纷纷跳海逃生,不会游泳的就直接沉底了,会游泳的被唐军士兵乱箭射死。
当时的这个场面,根本不像是一场战争,而是一场屠杀。唐军士兵估计都是打酱油的感觉,丝毫没感到战争的残酷。按照战前制订的军事计划,准备发起第三次进攻的日本残余海军,一看前两波攻击就像肉包子打狗,去的时候还是战舰,回来的只是木头板板,水军士兵死得也太惨了,交战双方实力相差太远,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开始溃逃。
刘仁轨一代名将,哪肯坐失此种良机?下令唐军鼓足风帆向日本舰队冲去。先是施放火箭,然后追上去挥动拍竿,把日本战舰一一拍沉。日本军舰由于密度太大,唐军的火箭几乎是箭无虚发。
太阳没落山的时候,这场海战就已经结束了。日本损失了战舰四百多艘,而唐朝没有损失一艘战舰。这就是中日战争史上最值得大书特书的白江口海战。但在中国的史书当中,甭管是《新唐书》《旧唐书》还是《资治通鉴》,记载这件事就一句话:“遇倭兵于白江口,四战皆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炎灼天,海水皆赤。”史书上讲得很简单,但是唐军的大捷是不争的事实。
日军大败之后,百济的残余政权很快就灭亡了,百济复国的梦想也就彻底破灭了。
大唐大败日本之后,唐军统帅刘仁轨派遣使者来到日本交还了俘虏,告诉日本,唐朝不会主动打日本,要求日本在唐军攻打高句丽的时候不要采取行动。
日本挨了这顿揍之后,也知道马王爷有几只眼了,哪里还敢胡蹦乱跳,乖乖地看着唐王朝消灭了高句丽。为了表示对唐朝的心悦诚服,日本还派遣使团到长安祝贺大捷。
日本人就这样,你把他打服了,他就变乖了,还全方位跟你学习。打从白江口海战之后,日本就开始彻彻底底地倾心向慕唐朝,一批批的遣唐使开始渡海来到长安留学。
对日本历史影响深远的大化改新,实际的主导者是中大兄皇子和名臣中臣镰足。中臣镰足就是日本藤原氏的始祖;中大兄皇子后来登基,成为日本第三十八代天皇——天智天皇,他的儿子在明治时期被追认为第三十九代弘文天皇;第四十代天皇天武天皇继位前是大海人皇子,是天智天皇的弟弟;他们的父亲是日本的第三十四代舒明天皇,母亲是日本第三十五代和第三十七代皇极—齐明女帝。这是日本历史的常识,也是被日本天皇家所公认的事情。
但实际情况并不是日本史书记载的那样。按照日本史书的记载,公元671年10月17日,病入膏肓的天智天皇对来到他病床前探病的大海人皇子说:“朕来日无多,后事就拜托给你了。”但大海人皇子坚定地拒绝了,他说:“请恕臣弟不能遵从皇兄的旨意,我要到吉野去出家,皇位您还是让给您的儿子大友皇子吧。”天智天皇当时就赠送袈裟给大海人皇子,表明请求被许可了,你去出家吧。
大海人皇子为什么拒绝了皇兄伸过来的橄榄枝,难道他对皇位真的没有兴趣吗?从后来发生的壬申之乱来看,大海人皇子不惜以武力发动政变来抢夺皇位,可见他还是很惦记这个皇位的,但为什么此时他要拒绝天智天皇的建议,不来个和平接班呢?他料定皇兄并不是真心想让自己继位,人家有儿子,凭什么把帝位传给弟弟啊?很可能是皇兄给自己下的一个套,如果自己答应接班,就会立刻被以谋逆反叛的罪名处死。
天智天皇死后七个月,大海人皇子就起兵除掉了天智天皇的儿子大友皇子,也就是明治以后追认的弘文天皇,然后自己做了天皇,就是天武天皇。
为什么天智天皇会感到大海人皇子是自己儿子继承皇位潜在的威胁呢?天智天皇和天武天皇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日本的历史书上对这两位天皇年龄的记载,特别可疑。天智天皇的生卒年有明确的记载,死的时候四十六岁;而天武天皇一直到日本的南北朝时代,才对他的出生年月有了记载,说他死的时候六十五岁,按照这个记载推算,哥哥天智天皇四十六岁死的时候,弟弟天武天皇已经五十岁了。这个太匪夷所思了,怎么可能弟弟比哥哥大四岁呢?
那么,天智天皇和天武天皇到底是不是兄弟呢?天智天皇活着的时候,把自己的四个女儿全部嫁给了弟弟大海人皇子(天武天皇)。虽然古代的日本皇室有近亲结婚的传统,但是作为掌握最高权力的天皇把自己的四个女儿打包处理,一次性批发给亲弟弟,这也是非常罕见的。所以,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他们哥儿俩并没有父系血缘关系。
既然没有父系血缘关系,天武天皇的父亲是谁呢?《日本书纪》里有一个明确的记载,天武、天智的母亲齐明女皇最初曾经和高向王结婚,生下了一个叫作汉皇子的儿子,后来才改嫁给舒明天皇。也就是说,齐明天皇和舒明天皇结婚之前,曾经和一个叫作高向王的有过婚史,并且有过一个儿子,取名叫作汉皇子。
汉皇子这个名字说明他有汉人的血统,他的亲生父亲也就是齐明天皇的前夫高向王,是归化的汉人。
当时中国经过了五胡十六国和隋唐交替的动乱,有很多汉人为了避难逃到了日本,这些人的后代就被称之为归化人。高向王很有可能就是逃过来的汉人。所以,天武天皇可能是母亲初婚时的孩子,在他身上应该没有日本天皇家族的血统。
因此,天智天皇才对他十分提防,因为俩人没有父系血缘关系,把四个女儿嫁给他,也是为了监视和笼络。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天智天皇刚刚驾崩不到七个月,大海人皇子就在吉野举兵,爆发了日本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壬申之乱。
天智天皇的儿子大友皇子战败自杀,他的首级三天之后被送到了大海人皇子面前。大海人皇子还杀死了朝廷中的八个重臣。这样在天智天皇死后七个月内,自己指定的皇位继承人就被所谓的弟弟灭掉了。
天武天皇继位之后,据说他非常喜欢中国的典章制度,以《史记》《易经》的文化底蕴来建设国家,模仿长安建造新都,另外制定律令,铸造货币,编撰国史,以此打造了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而这些措施跟以往天皇的做法大不相同,所以,也有人据此认为他很有可能就是东渡汉人的后代。如果这是真的,那就说明日本天皇家的血统其实早就断绝了。
据说天武天皇是日本第一位称天皇的国君。在天武以前,日本天皇的正式称号是大王,全称为治天下大王。天皇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呢?实际上是唐朝的第三代皇帝唐高宗在上元元年(674年)开始使用的,《旧唐书》里记载,皇帝称天皇,皇后称天后。为什么唐高宗自称天皇?因为高宗皇帝醉心于道教,根据道教中的天皇、地皇、人皇之说,选取道教的最高神天皇作为自称。天武天皇就仿照中国唐朝,也把日本大王的称号改成了天皇。
天皇称号在中国,仅仅是唐高宗一代使用过,在日本却作为国家统治者的最高称号,代代流传,直到今天,并且把天武天皇以前的三十九代统治者也全部改称天皇了。
很有可能是汉人后裔的天武天皇,处心积虑地从侄子手中夺过了皇位。有史学家认为天智天皇、弘文天皇这两位都有可能是被天武天皇干掉的。
天武天皇没想到,他病死之后,他的儿孙们竟然也遭到了跟天智天皇的儿孙同样的下场。天武天皇死后,继皇位的并不是他的儿子,而是他的皇后,这就是日本历史上第四十一代持统天皇。
持统天皇是天智天皇的女儿,十三岁的时候,父亲把她嫁给了三十三岁的大海人皇子,也就是后来的天武天皇。虽然夫妻俩感情好,后来她也当上了皇后,但是因为她经历了太多宫廷之中的争斗,一生之中血雨腥风太多了。挥之不去的恐怖和血腥,对一个女孩人格形成的影响是非常恶劣的,这使得持统天皇的内心非常冷酷。在她执政时,表现出了极其残酷的一面,被称为日本天皇家最冷血的女人。
壬申之乱以后,天武天皇即位,持统当时是皇后,两口子对于皇室内部的不和和叛乱特别敏感,因为他俩就是靠发动叛乱上位的。天武天皇继位七年后,带领皇子们来到吉野,宣誓不叛乱、家族不内斗。当时参加盟誓的有六位皇子,面对天皇和皇后,这六位皇子保证今后将依天皇的圣旨行事,做到相安无事,绝对不会兄弟争权。
这就是日本历史上有名的吉野盟约。历史上类似的誓约也是屡见不鲜,像成吉思汗的祖先和成吉思汗本人都曾经让儿子们折箭起誓,让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对敌。
当时参加盟誓的这六位皇子中,以草壁皇子、大津皇子、高市皇子三个人最有名。草壁皇子是皇后亲生,被立为皇太子。天武天皇死后,按理说应该是草壁皇子来继承皇位,但是草壁皇子体弱多病,性格懦弱,是个病秧子,没等到继位就病死了。
草壁皇子病死之前,大津皇子发动了叛乱被皇后处死。大津皇子是皇后的同母姐姐大田皇女所生。
史书上记载,大津皇子状貌魁梧,气宇不凡,能文善武,深得父亲的欢心。天武天皇在位的时候,大津皇子继位的呼声就很高,但是随着天武天皇病入膏肓,皇后的势力越来越强,皇后趁着天武生病,与高市皇子一起加强了对大津皇子的监视。原来支持大津皇子的大臣们,这个时候也见风使舵。大津皇子一看,大事不好,姨妈要对自己下手。人家都在磨刀子了,反正横竖躲不过,干脆王八爬门槛——就看此一翻(番),决定起兵谋反。
但是大津皇子的计划不周密,没等他动手,就被皇后发觉了。皇后抢先动手,把只有二十五岁的大津皇子捕获处死,胡乱埋葬在乱石岗。这事儿距天武天皇去世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大津皇子一死,按理说就应该由皇后亲生儿子草壁来继位了吧。草壁皇子也很想继位,但是母后以种种理由不让他继位,一直在拖。
五个月之后的某一天,皇太子草壁接到了母亲派来的使者传唤,说在内宫有宴会,让他快去参加,而且大臣物部麻吕调配了车辇,已经在太子宫门口等候。草壁皇子一看母亲特意派宠臣用车辇来接自己,而且还这么急,以为八成是想让自己继位了吧。于是,急急忙忙赶到府外,坐进了车辇。
载着皇太子的车辇很快就到了皇后的寝宫,皇后亲自出来迎接,嘘寒问暖,问长问短。宴会以皇后和草壁皇太子为中心,大臣藤原不比等和物部麻吕分坐左右。宴会刚过一半,物部麻吕满脸堆笑,满嘴说着恭维话,把一盘菜送到了草壁皇太子面前,说这个菜味道特别好,请皇太子您一定要尝尝,名厨做的,不吃后悔。草壁皇太子心下没有怀疑,接过盘子就开始吃,吃了一半突然一声大叫,倒地气绝身亡。
当时宴席之上还有别的大臣,大家看到这一幕都惊讶得不敢出声,都知道皇太子是被毒死的,但谁也不敢说。
太子妃阿闲皇女正在家中,突然接到噩耗,一路上连哭带跑,带着孩子们赶到了婆婆的宫殿,看到了夫君的遗体。宫里的下人说皇太子突发急病,没等医师赶到就咽气了。阿闲皇女对丈夫的死因心知肚明,但是根本不敢在婆婆面前说。
这样一来,大津皇子死了,草壁皇子也死了。另一位有资格继承皇位的高市皇子,被封为太政大臣,但也是个短命鬼,此时早已死去。因此,草壁皇太子死后八个月,天武天皇的皇后登基坐殿,成了日本第四十一代天皇——持统天皇。
这个女人跟中国历史上的武则天十分相似。武则天为了继位,亲手掐死自己的公主,废掉了四个儿子,其中有两个儿子被逼死。持统天皇也是一样,为了继位不惜毒杀自己的亲生儿子,当然弄死不是亲生的皇子就更不在话下。
但是持统天皇和武则天也有很大的不同。武则天是想断了李唐皇室的血脉,她一度想把皇位传给自己的侄子。持统天皇可能知道自己的丈夫天武天皇不是天皇家的血脉,而是汉人移民的后代,她不愿意儿子继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希望天皇的血统断绝,所以才把自己的亲儿子毒死,把天武天皇的儿子都弄死,自己继位。
后来,她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孙子和女儿,甚至传给自己的儿媳妇。那个时代,日本女帝辈出,除了持统天皇之外,第四十三代元明天皇,第四十四代元正天皇都是女天皇。
这个时候之所以出现这么多女天皇,可能是因为持统天皇认为自己的父亲天智天皇的男性血统虽然断绝,但是自己作为天智天皇的女儿,女性的血统还是存在的。所以,她想恢复天智天皇的血统,才干出了这么多骇人听闻、血雨腥风的事情。
日本历史上一共有十代八位女天皇。特别是从公元592年第一位女帝推古天皇诞生,到770年称德天皇龙驭宾天,这一百七十八年中日本产生了八代六位女天皇,统治时间长达八十八年,几乎占这一百七十八年的一半。这八代六位女帝依次是推古、皇极、齐明、持统、元明、元正、孝谦、称德,其中皇极和齐明、孝谦和称德是同一个人,让位之后又再继位。
后来在江户时代,日本又出现了两位女天皇,分别是第一百零九代明正天皇和第一百一十七代后樱町天皇。但是在江户时代,天皇已经完全没有权力了,所以明正天皇和后樱町天皇就远不如古代这六位女天皇的影响力大。
日本古代在幕府时代之前最后登台的女帝是孝谦—称德女帝。孝谦天皇的父亲是圣武天皇,母亲是发动大化改新的重臣中臣镰足之子藤原不比等的女儿,也就是中臣镰足的孙女光明皇后。
光明皇后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位非皇族出身的皇后,这在日本天皇家是头一次。以前的日本皇后一定得是皇族出身,甭管是天皇的姑妈还是妹妹。但在圣武天皇时代,皇后藤原光明子是第一位非皇族出身的皇后,从此之后一直到大正天皇时代,形成了一种制度,日本的皇后必须出自藤原氏。
孝谦天皇是第一个被指定为皇太子的女子,也是日本天皇家唯一的女性皇太子,她做皇太子的时候封号是阿倍内亲王。是不是说她老爸圣武天皇就没有儿子呢?不是,圣武天皇有儿子,但是圣武天皇的儿子并非藤原氏所生。在持统天皇时期,藤原氏已是势力庞大。为了可以长久稳固,保持家族利益,藤原氏处心积虑地制定了皇后必须出自藤原氏的制度。也就是说,藤原氏代代都是当今天皇的老丈人、下任天皇的外祖父。所以,非藤原氏后妃所生的儿子就被排除在了皇位继承人之外。
圣武天皇有一个儿子安积亲王,十七岁的时候得病死了,大家都认为是被藤原氏害死的。但是,安积亲王死前,阿倍内亲王也就是后来的孝谦天皇已经被立为皇太子了。她被立为皇太子之后等了十四年,才等到父亲退位,自己继位做了天皇。父亲把皇位让给她的同时就出家了,成为天皇出家的第一人,在他之后有好几十位天皇相继出家。
圣武天皇为什么立一个女子为皇太子?又为什么自己出家,把皇位让给这个女子?这都可以看出当时藤原氏的势力强大,天皇家已然大权旁落。
孝谦天皇继位之初,跟自己的表兄藤原仲麻吕联手扫除了一切反对势力,坐稳了天皇的宝座。藤原仲麻吕比孝谦天皇大十二岁,据说是她的情人。由于孝谦天皇宠爱自己的表兄兼情人藤原仲麻吕,甚至特地允许仲麻吕刻了一方押印——“惠美押印”,和天皇的大印具有同等的效力。藤原仲麻吕用自己的押印就可以向朝廷发出正式的命令,成为当时日本实际上的最高领导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孝谦天皇觉得自己毕竟是天皇,大权旁落心里还是很不舒服的。特别是孝谦天皇笃信佛教,当时在全国大兴佛寺,而藤原仲麻吕趁着唐朝爆发安史之乱的机会,想出征朝鲜半岛,报当年白江口惨败的奇耻大辱。因此,藤原仲麻吕拒绝为孝谦天皇营造大规模的佛寺,而是要造军舰、征调士兵准备远征新罗。这一切都是背着孝谦天皇进行的。
孝谦天皇当时已经把帝位让给了淳仁天皇。非常有意思的是,淳仁天皇论辈分是孝谦天皇的爷爷辈。日本皇室怎一个乱字了得!
当孝谦上皇得知淳仁天皇和自己的表兄情人藤原仲麻吕要出征新罗的计划时,大吃一惊,急忙从居住的法华寺返回平城京。上皇召集大臣们说:“我让位给当今天皇,但是天皇对我不敬,做了不该做的事儿,不能让天皇误事亡国,所以,现在我下令政事中祭祀的小事委托给天皇,国家大事赏罚由我掌管。”
上皇回来这么一宣布,把天皇气得火冒三丈。论辈分淳仁是孝谦的爷爷,好不容易当上天皇,竟让孝谦当着众臣的面折辱。淳仁天皇纠集百官大发牢骚,说上皇失礼,竟然说让朕干小事,她干大事。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上皇和天皇之间已经是剑拔弩张了。但是即便是这样,淳仁天皇和藤原仲麻吕依然我行我素,准备攻打新罗。
当时,藤原仲麻吕任命吉备真备担任出征新罗的军事总指挥。这个吉备真备,据说是日本假名文字的创立者之一,曾经在中国留学十七年,是个高才生。孝谦一看淳仁天皇和藤原仲麻吕丝毫没有终止出征新罗计划的迹象,决定召吉备真备回京,营建东大寺。你们不是要打新罗吗?我先把你们的军事总指挥变成建筑师。吉备真备还真是个复合型人才,懂军事,还能搞建筑。孝谦随后又收回了淳仁天皇的御玺,意味着淳仁天皇被剥夺了皇权。在这种情况下,藤原仲麻吕走投无路,发动了叛乱。
孝谦一看自己的情人竟然如此负心,又是伤心,又是哀叹,不得已又将高级人才吉备真备调转岗位,让他离开建筑工地,重回军事单位,领兵平叛,把自己的表兄兼情人杀掉,还流放了她的叔祖淳仁天皇。
这样,她只好再度出山就任天皇。她第一次做天皇的时候帝号是孝谦,再次继位之后,帝号就是称德。
称德虽然再次当上了天皇,但是藤原仲麻吕的反叛,给她身心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自己这么信任并且爱过的男人居然背叛了自己!急怒攻心之下,天皇病了,在宫中休养,床边有一位僧侣为她诵经祈祷。要说在宫里,这也是很正常的事儿,一开始称德天皇也没注意。但是这个僧侣以同样的姿态、同样的话语,一连数日不眠不休为天皇祈祷,再无动于衷的人看到这一幕也会被感动。
称德天皇这才意识到宫里还有对自己这么忠心的人。这一年称德天皇四十七岁,她发疯似的爱上了这位为她祈祷的僧侣,据说天皇曾委身于这位僧侣。按照日本的传统,女帝是不能失身更不能结婚的,这是从元正女帝开始就立下的不成文的规矩。元正女帝到死都保持了处女之身,而称德天皇为了这个僧人却坏了这个规矩。这位僧人就是日本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妖僧弓削道镜。
天皇跟道镜发生关系之后,道镜很快被任命为大臣禅师。显然禅师是假,大臣是真,由此可见称德天皇对道镜宠爱有加。第二年的秋天,道镜被升为太政大臣禅师。
太政大臣在日本历史上是大臣的最高位阶,官居正一位,以前皇族出任太政大臣的时代,太政大臣一般都是天皇的继承人。现在称德天皇封这个和尚为太政大臣,是不是要把皇位传给自己心爱的和尚呢?后来道镜又被封为法王,离天皇只差一步了。更有甚者,道镜还在自己的家乡大建宫室,作为皇宫的附宫,搞得朝中议论四起,群臣非议汹汹。但称德女帝根本就不管那一套,向大臣们索性摊牌,她最终的想法还真是让她喜欢的男人道镜出任下任天皇,而她作为道镜的皇后共同管理这个国家。一时间,朝野内外之人,个个惊得目瞪口呆。
当时的日本,维护天皇血统纯正的观念已是深深根植于人心,面对举朝上下全体一致反对自己的声浪,称德女帝很快就病倒了,而且眼看就要撒手人寰了。在女帝弥留之际发生了两件十分奇怪的事情:第一件事是看望女帝被禁止,就连道镜法王都不能见女帝的面;还有一件事是掌握军队统帅权的道镜的弟弟,军权被剥夺了。
称德天皇晚年,轰轰烈烈地爱了一场之后,在病床上躺了四个月,终于撒手人寰。此时,以藤原氏为首的日本重臣们,以称德天皇的名义发表了一份遗宣,立白壁王为太子,承继大统,这就是日本第四十九代光仁天皇。
称德女帝死后,道镜在她的墓前一遍遍地祈祷,希望女帝能够从墓中复活走出来,继续跟他过神仙眷属般的日子,而且立他为天皇。道镜守陵二十多天后被抓,然后被秘密处死。
称德女帝为了自己的爱情,付出了自己和情人生命的巨大代价。
称德女帝驾崩之后,两传到了桓武天皇,也就是日本第五十代天皇。桓武天皇在位时,他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迁都。
有人说日本的历史是怨灵推动的,人死于非命,会变作怨灵,就出来作祟,报复人世间。在我们中国人看来,日本所说的怨灵分明就是厉鬼,而日本人对怨灵复仇是非常恐惧的。
桓武天皇继位的同时,依照光仁天皇的遗命,立了他的同胞兄弟早良亲王为皇太子。早良亲王跟桓武天皇手下的大臣藤原种继关系很不好。藤原氏这个时候已经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贵族,势力甚至超过了早先的苏我氏和物部氏,成为掌握日本实权的家族。一般人根本不敢招惹藤原氏,但早良亲王常常讽刺天皇的宠臣藤原种继,导致两人矛盾很深。
没想到,以藤原氏如此大的势力,还是有胆儿更肥的,竟然暗杀了藤原种继。天皇闻讯后,严令下属进行调查,一调查就牵扯到了东宫。天皇本来就为此事勃然大怒,此刻更是不问青红皂白,也不顾手足之情,当即下令监禁了早良亲王。早良亲王平白受此冤枉,非常生气,十几天不吃不喝,绝食而死。
早良亲王一死,桓武天皇就立了自己的长子安殿亲王做了皇太子。但是很快,奇怪的事儿就接连发生了,先是皇后死了,再是宠妃突然暴毙,然后宫里开始闹鬼,新立的皇太子安殿亲王开始发烧,久烧不退。阴阳师来了一看,就断定是早良亲王的冤魂作祟,吓得桓武天皇丢魂落魄,赶紧派人到早良亲王的灵前烧香礼拜,结果毫无成效。天皇又安排皇太子亲自扶病告罪,不但没有用,反倒是国都周边连续发生灾疫,死人无数,伊势神宫也起火被烧了。一时间,奈良城里人心惶惶,鬼影重重,已经变成了一座不折不扣的鬼都。
桓武天皇一看这个地方待不住了,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咱走吧。于是派出数千人昼夜不停地修建了平安京,就是今天日本的京都。日本京都号称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就是从桓武天皇迁都开始的。
从此之后,除了极短的时间,天皇一直定居在京都,直到明治维新。
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之后,总算是平安了,从此开始了平安朝一千多年的历史。
桓武天皇古稀之年驾崩,儿子安殿亲王继位,就是平城天皇。平城天皇继位之初,倒是也能体谅民意,与民休息,一扫桓武天皇在位时营建新都、北征虾夷的弊政,颇有贤君遗风。可惜,英雄难过美人关。
早在平城天皇做皇太子的时候,就私通自己的表妹——号称一代尤物的藤原叶子。叶子既是她的表妹,又是她的丈母娘,日本皇室就是这么乱。叶子虽然论辈分是平城的丈母娘,但是论岁数比平城还小,小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看着看着就看到床上去了。当时的桓武天皇知道自己的儿子跟丈母娘私通后勃然大怒,当即下令把叶子逐出宫外。但这就跟武则天和唐高宗似的,越是偷不着越想偷,两人反而断不了。等到桓武天皇驾崩,平城一继位立刻安排叶子入宫成为宫中的常侍,跟丈母娘重温旧爱。
叶子出生于藤原家族,从小耳濡目染,对政治十分热衷,非常善弄权术。这一下成了天皇的尚侍,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就把自己的哥哥藤原仲成提拔成了日本版的“杨国忠”。兄妹俩狼狈为奸,借着平城天皇不爱理朝政的机会,把持朝政,矫诏行事,秽乱宫闱,把日本上上下下弄得乌烟瘴气。
可惜的是,平城做了三年天皇就闹病了。平城一闹病就担心是他叔叔早良亲王的怨灵要索命,再加上他本身就不爱理朝政,整天想的就是跟自己的丈母娘泡在一块儿。所以,他干脆禅位,把皇位让给自己的弟弟,就是嵯峨天皇,自己做了太上皇,然后把自己的长子立为皇太子。
对于自己的女婿兼情人禅位,叶子是极力反对的,退了休的天皇就不值钱了。但是由于平城立场坚定,非要禅位不可,叶子也没辙,眼睁睁地看着平城禅位,嵯峨登基。
嵯峨登基后,下诏更改平城时期的很多劣政,这就得罪了叶子。
叶子和她的哥哥本来就仗着平城的势力敛财,现在敛不成了,就在上皇枕边大肆吹风,离间上皇和天皇的手足情义,希望能够恢复上皇原有的大权。
说来非常凑巧,上皇禅位了以后,身体一天比一天好了,身体一好,人就闲不住了。他非常怀念手中有大权的日子,再加上自己的政策都被弟弟给推翻了,所以被自己的丈母娘情人一游说,就下定决心,迁都到了旧都平城京(也就是现在的奈良),准备另立中央和自己的弟弟分庭抗礼。
非常有意思的是,当平城上皇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嵯峨天皇却病了,病到连元旦的大朝会都不能举行了。趁此良机,平城上皇就在旧京平城发号施令。一国之内有了两个朝廷,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二所朝廷。
但这样的局面不可能太久,嵯峨天皇虽在病中,对上皇复辟的事儿也是忍无可忍。他召集心腹组织了一个特务机关叫藏人所,以藤原冬嗣为藏人头目,专门侦察上皇的行动。
藤原冬嗣是名门之后,精通汉学,武艺高强。他把平城和叶子的一举一动,调查得十分清楚。嵯峨天皇听取了藤原冬嗣的意见,诏告天下,拒绝迁都,并且把叶子的长兄藤原仲成交兵卫府拘禁,然后遣密使把旧京里跟随上皇的大臣全部召回,派遣得力老将率领人马准备攻击上皇。
上皇得知天皇派军来攻,亲自领兵出征,和叶子同乘凤辇向平安京进发。没料到大队人马走出去没多远,士族们就纷纷逃散。因为大家都以平安京为正统,认为平城京是复辟。
上皇一看大势已去,只好退回旧京,削发为僧。叶子没什么本事还到处玩火,事到如今,只得仰药自尽。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叶子死的时候才三十四岁。
嵯峨天皇对于上皇倒是没有太追究,只不过把原来册立的皇太子,也就是上皇的儿子废为了庶人,令其出家做了和尚,然后封自己的弟弟为皇太弟,将来承继大统。
也就是在嵯峨的时候,因为子女太多,天皇家也没有余粮,养不起这么多子女,只好把庶民出身的妃嫔所生的子女不列为皇族,降入臣籍,长大之后让他们自谋生活。但是为了区别于普通的臣民,这些皇室的后代一一赐姓。源、平二氏就是这么诞生的,这两姓以后在历史上是大出风头。
嵯峨和淳和是哥儿俩,相继做了天皇。兄弟俩虽非一母同胞,但是手足情深,跟前辈还真不一样。嵯峨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淳和,当了弟弟的老丈人。当然,在日本皇室之中,这样的通婚也是见怪不怪的。
淳和天皇感恩图报,当了十年天皇之后,让位给自己的舅爷,也是自己的侄子,这就是仁明天皇。仁明天皇继位,又立了淳和叔叔和姐姐生的儿子为皇太子。
嵯峨上皇面对此情此景,觉得自己的人生非常美满,儿子做了天皇,外孙又被立为皇太子,可称得上是福寿双全了。但是没想到,很快又祸起萧墙。
嵯峨上皇死后不到三天,就起变乱。因为仁明天皇立的皇太子是自己的叔叔淳和和自己的姐姐所生的恒贞亲王,论辈分是自己的堂弟。从母系的辈分上论,恒贞亲王是嵯峨的外孙。这个人是很得嵯峨上皇宠爱的。
可是仁明天皇有亲儿子,他的亲儿子道康亲王是藤原冬嗣的女儿所生。当初嵯峨平定叶子之乱,藤原冬嗣功不可没,升任右大臣。日本古代官职最高的是太政大臣,再往下是左右大臣。这都是正一位的高官,相当于中国古代的正一品。嵯峨为了酬报藤原冬嗣的功劳,除了把藤原冬嗣的女儿变成了自己的儿媳妇之外,还把自己的闺女下嫁给了藤原冬嗣的儿子藤原良房。
在日本历史上,藤原良房是第一个非皇室出身的驸马,也就是说在他之前,日本的皇女专供皇族、兄妹之间通婚,外人不得染指,甭管是不是肥水,不得流入外人田。藤原良房开了日本皇女外嫁之先河。
仁明天皇虽然立了自己的堂弟兼外甥做皇太子,但是毕竟有亲生儿子,心中十分不甘。皇后顺子也一直在耳边吹风。而除了藤原良房之外,藤原氏的子孙还有五六人在朝中身居要职。
说起藤原氏那是赫赫有名,藤原氏第一代就是著名的中臣镰足。中臣镰足因为辅佐中大兄皇子发动政变,诛杀苏我氏,开创大化改新,成为日本唐化的始祖,在临死前被赐姓藤原。藤原镰足死后,他的儿子藤原不比等继承了父亲的位子。藤原不比等是日本古代一等一的大政治家,他制定律令、编撰史书。他的女儿藤原宫子是文武天皇的妃子,外孙成了圣武天皇,后妻所生之子成了光明皇后,外孙女阿倍内亲王就是后来的孝谦—称德女帝。这些咱们前面都讲过。
在藤原不比等的构想中,日本天皇持有权威,藤原氏握有权力,藤原氏通过把女儿送进宫中去做皇后,世世代代做现任天皇的老丈人,下任天皇的外祖父,以此来掌握权力。藤原不比等不但构想了这个政治构架体制,而且在他手里就开始实行了。
藤原不比等死后,以他四个儿子为代表的四家开始内斗,最后胜出的是藤原北家。到了平安时代,藤原北家开始出任摄政和关白,成了天皇家的外戚。
平安时代的后期,正是藤原氏权力最大的时候。他们一致认为仁明天皇的长子道康应该承继大统,而淳和天皇的儿子恒贞亲王被立为太子有僭越之嫌。藤原氏意欲废恒贞而立道康,恒贞焉有不知之理,只是苦于没有什么对策,只得如坐针毡,度日如年。
太子东宫的带刀舍人,自然不愿意自己的主子被废掉太子之位,于是联合当时日本的另一位名臣橘逸势,准备起兵强行拥立太子继位。橘逸势与嵯峨天皇和高僧空海,号称日本的“三笔”,是日本著名的书法家,但是政治经验不够丰富。
带刀舍人和橘逸势几番谋划之后,制订了强迫仁明退位、拥立恒贞继位的计划,但是谋事不周,消息走漏,被一网打尽。皇太子恒贞亲王也被废为庶人,道康亲王被立为太子。
道康亲王被立为太子,藤原良房功劳最大,因此被晋升为大纳言,地位仅次于右大臣,又兼任右近卫大将和民部卿。这些官职既有文职又有武职,此时的藤原良房既是文官又是武将,既是中央大员又是封疆大吏,大权在握,位极人臣。但是藤原氏有一个必须坚守的底线——绝不做太政大臣。当官不当到最大,但是权力一定要握到自己的手里。当官当到最大的话,容易成为大家攻击的靶子。
藤原良房虽然做了驸马,但是他还是想做皇帝的老丈人,趁着道康亲王还没有册立正妃之际,就把他和公主生的女儿明子送过去为妃,来个亲上加亲,变成了皇太子的老丈人。
后来,再经过藤原良房的接班人——养子藤原基经的苦心经营,藤原氏一族就完全掌握了日本的国家权力。在天皇幼小的时候,他们出任摄政。
在日本历史上摄政有两种,一种是皇族摄政,一种是人臣摄政。比如说,推古天皇时代的圣德太子,齐明天皇时代的中大兄皇子,都属于皇族摄政。如果天皇年幼的时候由皇族以外的人摄政,就叫作人臣摄政。从第五十六代清和天皇开始,藤原良房开了人臣摄政的先河,一直延续到第一百二十二代明治天皇为止。
小天皇成人之后不需要摄政了,怎么办呢?藤原氏担任关白,继续把持朝政。关白的任务是要统帅太政官和上层贵族,说白了就是要挟持天皇家。日本历史上的第一位关白是藤原基经,从此摄政和关白的职位都由藤原基经的子孙藤原北家的嫡流世袭。最后一位关白是第一百二十一代孝明天皇时期的二条斋敬。
自从摄政、关白这个职位诞生之日起,天皇就成了权臣手中的玩偶。
当然了,并不是所有藤原氏家族的人都可以出任摄政和关白,必须出自五摄家,也就是近卫、鹰司、一条、二条、九条,必须是藤原氏这五家出身的人才能做摄政和关白。
在日本,皇族以外的人叫臣下,臣下中位置最高的人被称之为阁下。天皇称之为陛下,除此之外的皇族都叫殿下,比如皇太子殿下、亲王殿下。但是唯一的例外就是摄政和关白,关白就被称为关白殿下。可见,关白和天皇家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讲又不属于臣下,而是代天皇行政的人。
特别有意思的是,日本第六十三代冷泉天皇继位的时候就是一个疯子,为什么选个疯子当天皇呢?可见天皇这个位子根本就没有什么用,谁来都行。再加上藤原氏愿意让疯子当天皇,因为疯子当了天皇根本就不会管事儿。
那这个疯子到底疯到什么程度呢?除了男女之事他还懂,别的什么事儿都不懂,傻头傻脑,语无伦次。所以,藤原家非常喜欢这个疯子。这个疯子最喜欢干的事儿是放火,每逢有火灾的时候就高兴得大唱大跳。藤原家就告诉天皇的左右,你们看着点儿天皇,他要放火你们就由着他,让他放,只放小火,别弄大火,别把京城整个儿给烧了,别的地儿你就让他放去吧。
冷泉疯疯癫癫的,一直到六十二岁才死。他死了之后两传到了第六十五代花山天皇。花山天皇是个才子,精通汉诗,对政事特别关心,非常希望能够以天皇的身份亲政。
忽悠天皇当和尚
想亲政,显然是藤原家不愿意看到的。当时藤原家的家主是右大臣藤原兼家,藤原氏的女儿也充满了花山天皇的后宫,可惜花山天皇并没有子嗣。本来有一位藤原家的女儿怀孕了,八个月以后却流产了,花山天皇哀痛异常,茶不思、饭不想。兼家一看,机会来了,派自己的儿子道兼去劝天皇,要天皇信佛,修行忏悔。
道兼给天皇讲:您这个爱妃流产,可能是您的前世有孽障。陛下必须要在佛前忏悔,最好的办法就是能够出家,如果陛下要出家,小臣愿意追随。
道兼再三给天皇讲因果报应、人世无常,三寸不烂之舌居然就把天皇给游说动了。天皇下决心去做和尚,计划与道兼夜里从宫中秘密出发,到郊外的寺庙去剃度。
出发的这天晚上,月明星稀,夜色甚好。天皇刚出门,有点儿后悔,舍不得锦绣江山,跟道兼讲:月光太亮了,朕怕有人看见。
道兼就怕天皇心生悔意,心想我的任务就是忽悠您出家,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了,哪能就这么功亏一篑呢?于是急忙说:给您约好的剃度师傅在那儿等着呢,您堂堂天皇,怎么能食言呢?您不去不合适,更何况三件神器都已经转移到东宫了,陛下快去吧。
道兼说完,不由分说牵住天皇的手就走出宫门。君臣二人赶到庙里,皇上一到,老和尚就取出剃刀,给皇上落发。袈裟一披,皇上就成了一个小和尚。
这个时候,道兼忽然跪地向皇上告别:微臣出发的时候没跟父母说,本来我应该陪您一起出家的,但是我要不禀告父母就此出家就是不孝,我回去跟父母说一声,跟双亲告别再回来陪您出家。
道兼这一走,黄鹤一去不复返,再也不见踪影了。花山这个时候才十九岁,在位不满两年,就被权臣忽悠得出家当了和尚。不过他出家之后一心修行,很有成就,而且是一位苦行的高僧,四十一岁的时候安详地圆寂了。
日本国自打藤原基经开始摄政以来,接连几代天皇都是藤原氏以外戚的身份摄政。藤原氏自己家的享用,甭管是车马服饰还是宫殿园囿,和天皇没有什么区别。不过藤原氏倒也从来没有想过篡夺天皇的皇位,严守着天皇有权威、藤原氏掌实权的既定规则。天皇是礼仪方面的象征,是最高精神领袖,藤原氏是日本实际行政的总负责人。但是到了朱雀天皇在位的时候,日本的一位武将发动了叛乱,自立为天皇,这种事儿在日本历史上还就只发生过这么一次。
这个叛乱的武将叫平将门,也是皇族出身,祖父是桓武天皇的曾孙高望王。咱们讲过,天皇养不起那么多孩子,就把他们降为臣籍赐姓,高望王被任命为上总国的国司。日本在大化改新之后,取法中国,地方上也实行三级行政制度。中国是州郡县,日本是国郡司,国是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从此,平家就到了上总国。
高望王担任上总国司之后,名字就改成了平高望,成了上总地区的豪门。他有七个儿子,其中长子和三子地位最高,都担任过日本陆奥镇守府的将军,相当于日本北部的方面大员。他的大儿子生了一子叫作平贞盛,老三生了一子叫平将门。这两位大少爷不但是皇族之后,还是将军苗裔,骑马射箭样样精通。平将门更是武勇过人,据传全身都如同钢铁一般刀枪不入,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物。
这哥俩虽然都出自平家,却生瑜亮情结,两个人都很优秀,都很出色,所以互相嫉妒,不能互容。后来两个人都到京城去谋个一官半职。平贞盛钻营有方,当了个从七位的左马允,担负着为皇家饲养和训练御马的重任,相当于弼马温。而平将门点儿背,正准备当官的时候,父亲死了。
当时的日本已经唐化,父亲死后,也要回家去守孝,就跟咱们中国一样。平将门不得已,只好返回了上总国老家去守孝。这样一来,他当官的路就算是中断了。他回到家中料理完了父丧之后,继承了父亲的遗产,也继承了父亲在地方上的权力,加上他曾经在朝中当过几天太政大臣的随从,所以就成了地方一霸。
但是在他的领地里还有一家豪族源护。这源护恰恰是平将门的对头——堂兄平贞盛的外祖父。本来一山不容二虎,何况源护还属于对头的一方,所以平将门平日看源护就十分不忿。借着土地继承问题和争夺一位侍女,他就跟源护打起来了。
平将门的大伯父平国香是源护的女婿,而且对自己这个凶悍的侄子十分气愤,决定要给他一点儿教训,亲自带兵跟源护联合起来,准备讨伐平将门。没想到平将门非常生猛,骁勇异常,一马当先,挥动大刀,把源护和平国香的联军杀得是七零八落。这个家伙本来就是一个天生浑蛋,六亲不认,混战当中杀得兴起,把亲伯父平国香和源护的三个儿子都杀了,而且把源护领地内的五百余户人家烧为了一片白地。
当时平将门的二伯父平良兼官居下总国司,负责地方治安,职责所在,义不容辞,看到侄子叛乱,就起兵前来镇压,结果又被平将门打得大败。幸亏平良兼腿快,逃脱了平将门的追击,一溜烟儿逃回了自己的领地。
平良兼回到领地,越想越气,就写了一封状子到朝廷把平将门给告了。
平安京的朝廷收到这一封状纸之后,下诏让源护和平将门到京城来对质。
平将门一介武夫不敢违抗朝廷的旨意,到了京都被朝廷的威严所震慑,吓得战战兢兢。没想到当时正赶上朱雀天皇的成年大典,所以他并没有受到追究,被恩赦返乡。而且他在京都的时候,朝中的很多公卿大臣还夸耀他的武勇:你真牛,人家兵力比你强,你居然还把你的伯父和你对手的仨儿子全宰了。
诚惶诚恐的平将门不但没有受到任何处罚,还得到武勇的赞誉,更是得意扬扬。他的二伯父平良兼以及他的堂兄平贞盛,本来以为平将门到了京都必被朝廷处罚,没想到他什么事儿都没有,大摇大摆地又要回到东国。两个人非常生气,决定在平将门回去的路上把他给宰了。没想到平将门真是天生神力,武勇过人,在二伯父和大堂兄的围攻之下愣是杀开了一条血路,毫发无伤地逃走,回到自己的领地之后,整备兵马来跟二伯父和大堂兄决一死战。
平将门为报偷袭之仇,此战更是一马当先,冲入敌营当中,如虎入羊群一般,势不可当,大获全胜。
平贞盛觉得仅仅凭借自己和二伯父无法解决平将门,但杀父之仇不能不报,只好再次进京告御状。平贞盛行至中途,被平将门拦截,手下的一百多名骑士全部被歼。幸亏平贞盛武艺还算高强,只身逃离。
平贞盛到了京都向朝廷控诉了平将门的恶行,朝廷赐给他一道兵符,让他到地方上征调兵马,征讨平将门。但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时候关东五国的国司被平将门的威严震慑,根本就不敢去讨伐平将门,反而纷纷上书朝廷给平将门说好话。眼看报仇雪恨无门,二伯父平良兼忧恨而死,平贞盛也只能躲藏起来等待时机。
此时的平将门志得意满,看到朝廷拿我都没辙,关东五国都听我的,野心就越来越大。他袒护朝廷要抓的常陆地区的豪强,因此常陆国司藤原维几率领三千大军前来追捕,但被他打得落花流水,连藤原维几也被活捉了。这一仗平将门大显威风,逞了一时之快,可是性质发生了变化,这就不是私斗了,而是公开反叛朝廷。
平将门一看大错已然铸成,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反了。正式打出反旗之后,平将门由常陆转攻下野国,势如破竹,然后攻取上野国,一时间,好不得意。他在上野国司的官厅里大宴诸将,席间谁也没注意,一个女巫突然闯了进来,走到平将门的座前就开始浑身哆嗦,然后倒地不省人事。
平将门跟众将面面相觑,这个娘儿们怎么回事儿?此时,女巫站起来说:我是八幡大菩萨的神使,代大菩萨传旨,平将门是皇孙嫡系,现在天皇无道,藤原氏弄权,民生疾苦,令平将门承袭皇位,另外派右大臣菅原道真为帅,统兵八万相助平将门。
菅原道真是著名的儒臣,为官清正,深得老百姓爱戴。在宇多天皇时代,天皇为了抗衡推行摄关政治的外戚藤原氏,对道真任以要职,却让道真成为藤原氏的眼中钉,最后横遭陷害,流放冤死。他死后不久,日食、月食、彗星、地震、落雷、旱灾、豪雨、大火、疫病等重大灾难接连爆发。紧接着,陷害他的主谋藤原时平死了,藤原清贯也在清凉殿被雷劈死。总之一句话,凡是当初参与陷害菅原道真的人,一个都没好下场,不是出游时被雷击死,就是无故暴病身亡。
当时的人们认为这一切都是菅原道真的怨灵诅咒所致,因此,菅原道真也被列为日本四大怨灵之首。后来日本又把菅原道真奉为雷神,奉为学问之神。直到今天,日本全国各地都有祭祀菅原道真的天满宫,每年年初,学生们都会来祈愿道真保佑考试顺利。
平将门与众将一听女巫所言,联想到当今把持朝廷的太政大臣藤原忠平就是当年陷害菅原道真的藤原氏之后,于是都信以为真。在座的诸将朝拜平将门,推举他为新天皇。
平将门非常高兴,自号新皇,仿照京都朝廷设立文武百官,把辅佐他的兄弟叔侄一帮人全封为大臣,然后率领大军西上,准备推翻天皇政权,改朝换代。
由于事发突然,当时摄政的藤原忠平和小天皇朱雀吓得是魂不附体。日本好几十年没打仗了,文恬武嬉,现在出了平将门这么一个刺儿头,大军浩浩荡荡杀向京都,可怎么办?朝廷赶紧起用平将门的死对头平贞盛,并且请出了一位老参议——六十七岁的藤原忠文,拜他为征东大将军去讨伐平将门。
平贞盛这个时候仍然流落在东国,四处躲藏,生怕落在平将门手里。得到朝廷讨伐平将门的圣旨,平贞盛喜不自胜,可算是等到今天了。平贞盛报仇心切,很快就联络下野国的藤原秀乡,召集人手去袭击平将门的部队,展开了游击战。
朱雀天皇天庆三年(940年),平贞盛、藤原秀乡的部队跟平将门的部队展开了混战。平将门的部队一开始进展顺利,因为风势是吹向对方的。平将门的部队顺着风势,就像平添了千军万马一般,大肆砍杀平贞盛和藤原秀乡的联军。平将门杀得正顺手的时候,风向突然发生了变化。虽然还是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但此刻轮到平将门叫苦了,方才的优势一下变成了劣势。
平贞盛在溃逃之中掉转马头,反攻平将门。平贞盛远远望见平将门单骑在前,搭弓扣箭,一箭射去,正中平将门面门。平将门应弦坠马,藤原秀乡赶上去补了一刀,把平将门枭首。平将门的新皇美梦前后只做了七十多天,比袁世凯还短。从京都出发的以藤原忠文为首的讨伐军,还没有进入战场就收到了平将门已被枭首的捷报。
可是杀死平将门之后,平贞盛和藤原秀乡在当天晚上就遇到了非常奇怪的事儿,看守平将门遗体的士兵来报告,平将门的遗体不见了。当平贞盛和藤原秀乡去看示众的平将门首级之时,平将门的首级突然睁开眼,对着两个人大笑,说你们不过就是砍我一个脑袋罢了,你们别得意,我不会就这样死的,我要永远诅咒你们的子孙,之后自然会有人找你们报仇雪恨。
俩人吓得是面面相觑。平将门的首级被快递到京都,呈朱雀天皇龙目御览。他的首级是装在木盒里的,一打开木盒,天皇和文武公卿当时就吓瘫了,胆小的更是吓得大小便失禁,为什么呢?因为木盒里的平将门首级一脸愤怒,睁着双眼,嘴里发出牙齿咬合咯吱咯吱的声音。
更为恐怖的是,藤原忠平命人把平将门的首级拿到京都示众,没几天京都就开始闹鬼,不断有人看到很多身穿铠甲的武士出没在平将门首级周围,凡是看到的,回去都发病,还有人说听见平将门的首级发出很大的笑声。
半个月之后的一个白天,正在很多人围着平将门的首级观看的时候,首级突然发出了一声咆哮,冲天飞起,一路向东,好像要跟自己的身子会合,最后飞到武藏国的鸟越附近落了下来。
朝廷为了安抚平将门的怨灵,在今天东京都千代田区的大手町建立了平将门的首冢。几百年之后,德川氏入主江户城的时候,又在江户的神田修复重建了神田明神神社来祭祀平将门。
据说一直到千年之后,平将门的怨灵仍然在显灵。明治初期都城迁到了东京,当年的武藏国此时已经在东京的范围内了,明治天皇也承认祭祀平将门的神社是得到皇室的认可和尊崇的。但是后来平将门的首冢被拆除,上边建了大藏省的官厅,而住进官厅的官员很多都莫名其妙地死去了。
一直到二战胜利日本投降,美军在东京的指挥部恰好设在平将门首冢附近。当时美军看中了这一片废墟,准备在这个地方扩建指挥部,操作推土机跟挖掘机的工人突然暴毙,指挥工程的美军军官也突然死在两公里之外的住所,现场指挥的美国陆军工兵的指挥官第二天就发生了车祸。老东京人就此想起了传说中的平将门怨灵作祟的事儿,这件事儿甚至惊动了美军高层,最终不得不取消了在这里动工的计划。
后来东京的一个民间团体购入了这块地,重修了平将门的首冢,并且举行了慰灵祭。到了昭和后期,日本文部省又出资重新修复了平将门首冢。直到现在,日本东京仍然流传着平将门怨灵作祟的一些故事。
平将门虽然被称为日本第一大恶人,但是他的事迹流传了一千多年,留下了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