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恋综上我家,女嘉宾被拐跑怪我喽
  4. 第291章 建设
设置

第291章 建设(1 / 1)


最近几天,除了监督蔬菜大棚的建设,周秉义和曹师傅都在南面低洼地区寻找最佳的打井位置。秦斐然心意一动,撩开了门帘,一道大约大腿粗的缝隙让寒风和飘雪涌进室内。

嗖嗖!

冰冷的寒风裹挟着白茫茫的雪花灌入,原本屋内的暖意顿时消减了几分。“哥,你在干什么?”张元媛撒娇道,“快把门关上,冷死了!”

"室内烧炭时,门窗不能封闭得太紧,否则全村的人都可能因我们几个而饱餐一顿。冷先穿上外套,等下饭菜热了就可以吃了。" 秦斐然仔细检查门帘,确保它不会中途掉落,以免一氧化碳泄露,那将无声无息地侵入人体,极其危险,让人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昏迷,仿佛入睡一般。因此,有炭火的房间必须保持通风。确认完毕后,秦斐然才返回准备食材。

牛肉和羊肉被切成薄片,羊肚和牛百叶也都洗净并切成合适的大小以备烹饪。

朱建国开始清洗炊具并点燃炭火,周秉义和曹师傅则主动要求处理刚从大棚摘下的新鲜蔬菜,比如生菜、茼蒿和明天见等。

两个女孩自然等待着开饭,无需动手。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秦斐然发现系统赠送的物品并不需要详细询问来源,比如他随意地说是在镇上购买的,大家就会信以为真,只要他不在众人面前变魔术就行,这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锅里的汤水翻滚,秦斐然像位老练的美食家,熟练地用筷子夹起羊肚,经过一番上下翻动,羊肚便落入装着调料的碗中。

"斐然兄弟,你的吃法太斯文了。" 朱建国用木筷子夹起一大块羊肚丢进锅里,说:"这样大家都能尝到美味。" "你这是浪费,羊肚七八分熟最好,口感恰到好处,你烫得连牙都咬不动了,还是自己解决吧。" 秦斐然一提醒,其他人便不再抢锅里的羊肚,改为自己烫煮。

朱建国不信邪,捞了几片放入口中,嚼了半天却怎么也咽不下去。秦斐然心疼地摇摇头,好心地将锅里剩余的羊肚全捞出,盛满朱建国的碗,"吃吧,吃完再说。"

"..." 朱建国顿时心情跌落谷底。

秦斐然懒得理会他的反应,转向曹师傅说:"天气越来越冷,若还找不到合适的钻井位置,等土层冻住,大棚的扩建要么要等到明年,要么得进城租借锅锥钻井机。"

曹师傅的动作微微一顿,咬牙回答:"明天,我一定能找到钻井点,并在当天打通井眼。"

"代销店大概什么时候能开业?" 秦斐然转换话题,既然曹师傅承诺明天搞定,关于打井的事就不用再讨论了。"下月初,供销社会补货,届时会专门运送一批货物到村里,店铺地址已选定,就在平坦坡道 ** ,一间废弃的小屋可以改造使用。" 朱秉义对于询问总是回答得很详尽。

尽管朱秉义年纪比秦斐然大,而且在下乡后加入建设兵团,如今更是成为乡镇干部,但在秦斐然面前,他并不敢摆架子。短短几天里,他已经彻底被这个少年的智慧所折服。

十四

村民们对秦斐然的敬佩不言而喻,他的行事风格严谨有序,让人不得不信服。"大棚的立柱和顶部搭建得怎么样了?"他又问道。

"十座大棚已经有半数完成,目前缺的只是农用薄膜材料,稻草绳和草帘所需的稻草杆是从其他村子收集的,数量不多。"周秉义汇报说。

秦斐然闻言,瞥了一眼系统空间,其中躺着张方的聚氯乙烯农用膜,每片足够覆盖一亩地的大棚。但他并未急于取出:"查一下伊春地区有没有生产农用塑料薄膜的厂家,据我所知,市场上已有多功能塑料膜产品了。"

"多功能塑料膜?它和我们现在用的有什么不同吗?"周秉义追问。

"多功能塑料膜,正式名称为多功能长寿塑料膜,它在原有的聚氯乙烯吹塑工艺中加入了抗老化剂和表面活性剂,厚度比常规的.毫米稍薄.毫米,使用寿命也因此延长了一倍。"秦斐然的话让周秉义深感惊讶。

---

"六和女王贴贴?"

他生怕明天酒醒后忘记,急忙翻出大衣口袋里的小本子,将刚才听到的内容详细记录下来。写着写着,周秉义突然想起一件事。

多功能塑料膜在镇上和县里可能都没有供应,市里的情况也不明朗。那...秦斐然又是如何得知这种信息的?

对方每天都待在村里,最多去趟镇子,他怎么会有这样的信息来源呢?

望着秦斐然的侧脸,周秉义忽然感到喉咙发干,似乎他之前对这个少年的认知还远远不够。

大家边吃火锅边聊天直到深夜,张元媛和朱琳几乎没有插话,只是静静地享用食物。

夜深人静后,众人帮忙清理炭火后离开,包括原住在知青点的周秉义,现在他与曹师傅同住一屋。同样微醺的张元媛关上门后,看着已完全醉倒的秦斐然和朱琳,嘴角忽然浮现出一丝狡黠的微笑:"嘿嘿嘿!"

---

真的发生了,谁能抵挡得了呢?

清晨。

知青点的宁静被一声惊叫打破。

秦斐然眉头紧锁,仿佛感觉到有人与他争夺被子,匆忙睁开眼睛。接着,他呆住了。

一张熟悉的美丽容颜近在眼前,甚至能感受到热气扑面而来,轻拂过他的嘴唇,痒痒的。

而这张脸的主人此刻满脸通红,睁大眼睛直视着他。

"朱...朱琳?!"

秦斐然既困惑又惊讶:"你怎么在这里?"两人竟然共享同一床炕,而且...他们盖着同一床被子。他低头想要查看,却被朱琳制止了。"别看!"嗯...

难道昨晚说了贴贴,今天就真的实现了?

“说吧。”朱琳鼓起腮帮子,一脸俏皮又带点小傲娇,显得挺惹人怜爱。

秦斐然努力憋住笑意,这个场景确实有些尴尬:“你想让我说什么?”朱琳哼道:“你什么时候开始计划这一切的?”

“什么计划?我可没有预谋。”秦斐然眨了眨眼,一副困惑的样子。他真的没料到会发生这样的事。说实话,他醒来后发现自己身处这样的状况,连昨晚是否有深度对话的记忆都模糊了。不对,如果有,他应该会有感觉才对。“别装糊涂了,你肯定早有预谋,不然怎么跑到我床上来了。”朱琳抿着嘴,眼眶似乎随时可能泛红。

毕竟她还是个十七岁的少女,毫无心理准备,此刻难免感到委屈。就算对她有好感,也不能这么随便啊。“别急着哭,告诉你一件会让你更难过的事实,这里是我的房间,并非我钻进了你的被窝,而是你闯入了我的空间。”秦斐然一本正经地说道,差点让朱琳崩溃。

面对朱琳难以置信的表情,他还认真地点了点头。她转头打量房间内的摆设,一开始被两个相似的闹钟和太阳能加湿器误导,误以为这是她的房间。直到秦斐然提醒,她才意识到这不是她所熟悉的那个。

最大的不同在于衣物收纳的木箱,西屋有两个,东屋只有一个。而且西屋的新炕还带着青砖的气息,而东屋的旧炕则有着岁月的痕迹。“啊!!”朱琳愣住了。

万万没想到,居然是自己钻进了男生的被窝。

她惊呼一声,整个人立刻往被子里缩,试图藏起头。

秦斐然本想伸手安抚她,却突然胸口一阵剧痛。

"你是认真的吗?" 女人的牙尖嘴利,果然名不虚传。

---

秦斐然败了吗?

吃过早饭后。

秦斐然带着两个小跟班,来到村子南边的洼地。周末孩子们放假,张元媛和朱琳自然也不例外。

朱琳的到来,大大减轻了张元媛的教学压力,周末她不再像以前那样躲在屋里睡懒觉直到中午。“变化真大啊。”

张元媛仅在田里踏足过一次,之后便不再涉足。那时南边低洼地带空旷一片,唯有稻草杆晾晒其间。如今,两个成熟的温室大棚矗立于冬日皑皑白雪之中,透过塑料薄膜,隐隐可见棚内的盎然春意。而温室背后,还有十个温室正在搭建,每五个为一组。

多数温室的拱形骨架已完成,工人们正在细心地修剪边缘的毛刺,以防后续覆盖时刮破塑料薄膜。其余未完成的部分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大家的热情可真高。”朱琳感叹道。

“在这个年代,不劳作就没有饭吃,没有人会在工作中偷懒。”秦斐然说完,暗自补充一句,这番话不适用于四合院里的贾家人。

三人来到大棚的左侧。

此刻,曹师傅正将竹弓打井机稳固到位。“定位好了吗?”秦斐然从未亲眼见过竹弓打井,今天算是开了眼界。“刚刚确认完毕,这就是最理想的位置。”曹师傅信心满满地回答。

秦斐然瞥了一眼用来探测水源的工具,其实不算先进,甚至可以说有些类似盗墓中的洛阳铲。洛阳铲是否源于此,难以断定,毕竟竹弓打水机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公元前年至前年,就已存在。

现今的锅锥打井机,乃至未来的复合式和潜孔式钻机,都是在竹弓打井机基础上的改良。探查工具的出现肯定早于这个时期,因此被借鉴并不稀奇。

铲子配有抓土的环槽,通过连接钢管,将铲尖插入地下一米深处,挖掘出深层土壤,以便判断地下水源是否充足。这过程仿佛在判断墓葬土层结构,显得繁琐。

之所以这么费劲,是因为九江村里没有一口水井,多年的饮水都依赖蚂蚁河。只要村中有可用的井,就能轻松判断地下水状况。

“开始吧。”曹师傅一声令下,四名村民齐心协力,蹬动轮盘带动大轮,借由木弓的弹力拉动悬绳,使得连接钢索的锥形锤头不断击打地面。

锥头同样设有环槽,便于打井过程中携带泥土。井口不大,约莫只有几厘米。

待到井口打通,接入管道,再安装一个手动摇柄,即可取水。打井的过程确实乏味,只能站在一旁,看着锥头钻出孔洞,逐渐深入,伴随着沉闷的敲击声。半小时后,带着黄土的混浊水流涌出。“出水了。”

原本几乎要昏昏欲睡的张元媛瞬间来了精神:“哥,出水了!”

听完曹师傅的解释,他笑笑道:“这些是雨露渗透后汇集在稻米下方的浅层地下水,由于地表水层极薄,若直接抽取使用,很快就会枯竭。”张元媛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并非地下水。

“原来是这样,我还以为打出的是深层地下水呢。”她感叹道。

“地表水就像一个个小池塘,而深层地下水则是地下暗河,至少在地下一米甚至更深的地方,而且大部分不能直接饮用。能喝的地下水通常在地下一到两米之间,是经过土壤和矿物质层层净化的优质水源。”秦斐然补充说明,曹师傅则露出惊讶的表情:“你知道得真多啊?”

“都是看书学来的,我对挺感兴趣的。”秦斐然随口回答,曹师傅无奈地笑道:“我都快习惯了,你声称会打井,我都不觉得奇怪了。这几天听到你的事迹,真是让我一次次震惊。”

秦斐然翻了个白眼,他当然不会真的会打井,否则也不会特意进城请专业师傅了。打井看似简单,其实是个技术活,没有实践经验可不容易搞定。

观察了一会,秦斐然便离开去忙其他事了。蔬菜大棚的扩建接近尾声,他得赶紧规划养殖农场的位置。原计划利用顶部的大棚,但现在它已经被预订用来制作青贮饲料,显然不适合养家禽。

回到山坡上,秦斐然远眺四周低洼地带,心中顿时升起不安。“怎么了,你不是说要选一块地建养殖场吗?脸色这么差?”朱琳注意到他的神情变化,询问道。

“哎,我发现村子周围的洼地都不适合养殖。”秦斐然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了她,这也是让他心情沉重的原因。种植大棚蔬菜是为了帮助村民增加收入,而养殖则是为了改善大家的饮食条件,让生活更有滋味。

然而,准备工作已经开始,青贮饲料的原料源源不断购入,甚至专门去了粮站拉了好几十吨大麦糠,只缺小家禽和牲畜的幼崽了。结果却发现,连饲养场所都没有。

这真是讽刺。“嗯,我们村子四周的洼地不是很开阔吗?难道没有一块合适?”朱琳对养殖不熟悉,看不出问题所在。

秦斐然只好耐心解释:“场地倒是有的,关键在于处理家禽家畜的排泄物。北边靠近居民用水的蚂蚁河,首先要排除在外。”

"村庄东、西两侧是我们的进出通道,也是村民们的自留地,如果在这里发展养殖业,恐怕村里的空气质量就会大受影响。南边如今已成了蔬菜大棚基地,不久后大棚数量还会增加,那时可能还没等小鸡小猪长大,我们就得被迫搬迁了。"朱琳这才意识到问题的复杂性。

养殖农场尚未正式运营就要宣告失败吗?

"未必如此。"秦斐然并非轻易认输之人。

"真正的失败是走投无路。"看着面前充满自信的年轻人,朱琳眼中闪烁着光芒:"看来你已经有了应对策略?"

秦斐然竖起两根手指:"有两个方案,就像刚才所说,寻找一个比东西两侧更适合养殖的地方。目前来看,东西两侧的地势更适合养殖,但自留地的问题确实棘手。如果可能,我不希望侵占村民们仅有的田地权益。”

自留地是唯一的免税田,农民可自由种植粮食或蔬菜,每户的土地面积微乎其微。秦斐然和张元媛作为知青享有优惠,能分到一块地垄,大约占田地面积的三分之一。而本地村民则在此基础上打八折。

"那么另一个方案呢?"朱琳询问。

"这个嘛……咱们先去村里实地考察具体情况再谈。"秦斐然并未立即答复,而是拉住朱琳走向村庄。朱琳脸颊微红,试图挣脱却发现自己被紧握着。无奈之下,她只能任由秦斐然引领。

两人在村中小径漫步,路过每户人家,秦斐然都会特意驻足观察院内。直到午餐时间,他们才结束探访。

"我们在做什么呢?"朱琳轻声喘息着。"约会嘛。"秦斐然故意玩笑道。朱琳瞪了他一眼,娇嗔道:"严肃点。"

秦斐然心照不宣地点点头:"好吧,其实刚才是在考察村子是否适合实施我的方案,现在看来,完全可行。"

"说重点,你的方案究竟是什么?" "包产到户。"

谁能想到这项刚刚在全国范围内宣布的政策,会在东北小乡村提前一年出现?

朱琳思考片刻,对秦斐然的胆识感到惊讶:"国家推行的是包产到队政策,你提出包产到户,不怕引起麻烦吗?"

秦斐然摇头笑道:"我不是与国家作对,只是在我的养殖农场内部实践,毕竟它还是在包产到队政策的框架之内。"

"你确定吗?"朱琳心中充满疑惑。

"当然,我们村总共多少户,除了一些不适合养家禽家畜的家庭,就算我这一户吧。每户拿两头猪回去,就能养起一头,饲料全由养殖场供应。养殖户的报酬除了每月的工分,还能在猪肉卖出时分到一挂猪肉和半斤猪板油," 秦斐然连薪酬都想好了。

朱琳笑道:"你真有头脑,竟然想出这个办法,把生产任务平均分配到每家,大队统一管理,农业税依然由生产队负责,这就还是‘包产到队’的模式了。"

秦斐然赞许地点点头:"没错,你理解得很透彻。那些不参与饲养的家庭也不会闲着,可以让他们负责青贮饲料发酵或饲料的分发工作。"

实际上,他已经考虑过这种方案。

主要优势在于,不需要占用太多农田,因为一亩地大概能养一头猪,再多就会影响猪的活动空间,容易引发疾病。

例如,不需要专门搭建大量温室来抵御寒冬,每家都有火炕,只需在靠近火炕外墙的院子建个小屋,养两头猪轻而易举。

更重要的是,家禽家畜分开后,粪便处理也会变得容易得多。养过动物的人都知道,照顾一两只和上百只动物的清洁工作区别明显。如果前者算是铲屎官,那么后者就更像是挑粪工了。

"哥,有水了!"

秦斐然和朱琳正要返回知青点,就听见张元媛在下面高声喊叫。听到有水的消息,两人赶紧看向曹师傅他们所在的地方。

果然,站在十多米高的坡地上,清晰可见清澈的地下水不断从井口涌出。村民们都被吸引了过来,个个兴奋不已。

尽管九江村有蚂蚁河作为水源,但河水在村子北面,取水并不方便,冬季还得破冰取水。现在好了,打水比蚂蚁河近,冬天也不用凿冰,村民们激动地向坡上的秦斐然挥手,高喊他的名字。阳光下,他仿佛是带来了希望的神明。

如果有人再点上蜡烛,点燃香火,放上贡品,那就更像祭祀仪式了。不过,真有人这么做,秦斐然肯定会冲下去教训他一番。转眼间,已是某月。

交公粮的日子已过,而九江村废弃的粮仓已被大皮糠填满。

在大棚顶部的蔬菜已经处理完毕,土坑也被挖好,填满了剁碎的玉米杆和红薯藤,准备制作青贮饲料。对于养殖农场而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然而,今天对村民们来说,有两个值得庆祝的消息。

"首先,这个月的蔬菜收益到账了。"朱大志振奋人心地召集村民,手握笔记本,神采飞扬地宣布道:"我们共售出斤蔬果,每斤毛利润分,总计收入元。参与搭建大棚和后期蔬果种植与收获的共有人,持续了个月,每人可分得元红利。"

"元!这么多!"人群中传出惊叹声。

"我听说工厂里的工人,一个月也才赚块呢。"有人感叹道。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