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春秋左传
  4. 桓公十二年
设置

桓公十二年(1 / 1)


[原文]

〔经〕十有二年春正月。

夏六月壬寅,公会杞侯、莒子,盟于曲池。

秋七月丁亥,公会宋公、燕人,盟于谷丘②。八月壬辰,陈侯跃③卒。公会宋公于虚。

冬十有一月,公会宋公于龟。丙戌,公会郑伯,盟于武父④。丙戌,卫侯晋⑤卒。十有二月,及郑师伐宋。丁未,战于宋。

[原文]

〔传〕十二年夏,盟于曲池,平杞、莒也。

公欲平宋、郑。秋,公及宋公盟于句渎之丘。宋成未可知也②,故又会于虚。冬,又会于龟。宋公辞平③。故与郑伯盟于武父,遂帅师而伐宋,战焉,宋无信也。君子曰:“苟信不继,盟无益也。《诗》云‘君子屡盟,乱是用长④,无信也。”

楚伐绞,军其南门。莫敖屈瑕曰:“绞小而轻,轻则寡谋。请无采樵者以诱之⑤。”从之。绞人获三十人。明日,绞人争出,驱楚役徒于山中⑥。楚人坐其北门⑦,而覆诸山下⑧;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

伐绞之役,楚师分涉于彭⑨。罗人欲伐之,使伯嘉谍之,三巡数之。

[注释]

句渎之丘:即谷丘。②成:讲和。③辞平:拒绝讲和。④是用:即是以,因此。⑤:同捍,捍卫。⑥役徒:采樵的人。⑦坐:等待。⑧覆:埋伏。⑨彭:水名,即南河。罗:国名。谍:侦察。

[译文]

十二年夏天,桓公与杞侯、莒子在曲池会盟,目的是为促成杞、莒两国议和。

桓公想促成宋、郑两国友善。秋天,桓公和宋公在句渎之丘会盟。由于还不了解宋国的和平诚意,故而桓公又在虚地与宋公见面。冬天,又在龟地同宋公见面。宋公最终拒绝讲和,故而桓公同郑伯在郑地武父结盟,紧接着便领着军队联合攻打宋国。鲁、郑国故而要伐宋,是因为宋国不讲信用。君子说:“要是信义不能长久维持,订立盟约也是没有好处的。《诗经》讲:‘君子屡次结盟,动乱一定滋长。’这都是由于不讲信用的结果。”

楚人出兵攻打绞国,军队驻扎在绞国首都的南门。莫敖屈瑕讲:“绞国弱小而轻浮,轻浮便缺少谋略。请不要派军队保卫砍柴的人,以此欺骗绞人。”楚王听从了他的建议。绞人俘获了三十个砍柴的人。第二天,绞人抢着出城,到山里去追击楚国的砍柴人。楚军在北门等候着,同时在山下设下伏兵;最终大败绞人,迫使绞国签订了城下之盟而回国。

在攻击绞国的这次战役中,楚军分批渡过彭水。罗国人想乘机进攻楚军,于是便派遣大夫伯嘉探察敌情,他三次遍数了楚军的人数。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