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经〕六年春正月,实来②。夏四月,公会纪侯于成③。秋八月壬午,大阅④。蔡人杀陈佗。九月丁卯,子同生⑤。冬,纪侯来朝。
[原文]
〔传〕六年春,自曹来朝。书曰:“[实]来”,不复其国也。楚武王侵随,使章求成焉②,军于瑕以待之。随人使少师董成。斗伯比言于楚子③曰:“吾不得志于汉东也④,我则使然⑤。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少师侈⑥,请羸师以张之⑦。”熊率⑧且比曰:“季梁⑨在,何益?”斗伯比曰:“以为后图。少师得其君。”王毁军而纳少师。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楚之羸,其诱我也,君何急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公曰:“吾牲肥,粢盛丰备,何则不信?”对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蠡也,谓其备咸有也。奉盛以告曰:‘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所谓馨香,无谗慝也。故务其三时,修其五教,亲其九族,以致其祀。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蔗免于难。”随侯惧而修政,楚不敢伐。
夏,会于成,杞来咨谋齐难也。北戎伐齐,齐侯使乞师于郑。郑大子忽帅师救齐。六月,大败戎师,获其二帅大良、少良,甲首三百,以献于齐。于是诸侯之大夫戍齐,齐人馈之饩,使鲁为其班。后郑。郑忽以其有功也。怒,故有郎之师。公之未昏于齐也,齐侯欲以文姜妻郑大子忽。大子忽辞,人问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诗》云:‘自求多福。在我而已,大国何为?”君子曰:“善自为谋。”及其败戎师也,齐侯又请妻之。固辞。人问其故,大子曰:“无事于齐,吾犹不敢,今以君命奔齐之急,而受室以归,是以师昏也。民其谓我何?”遂辞诸郑伯。
秋,大阅,简车马也。九月丁卯,子同生。以大子生之礼举之,接以大牢,卜士负之,士妻食之,公与文姜、宗妇命之。公问名于申。对曰:“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生名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故以国则废名,以官则废职,以山川则废主,以畜牲则废祀,以器币则废礼。晋以僖侯废司徒,宋以武公废司空,先君献、武废二山,是以大物不可以命。”公曰:“是其生也,与吾同物,命之曰同。”
冬,杞侯会朝,请王命以求成于齐,公告不能。
[注释]
随:国名,姬姓。故城在今湖北随县南。②(wěi)章:楚国大夫。③斗伯比:楚国大夫。楚子:楚武王,因为子爵,故名楚子。④汉东:汉水东的姬姓小国。⑤我则使然:是我自己造成的。⑥侈:骄傲自大。⑦羸师:疲弱的士兵。⑧熊率(lü)且比:楚国大夫。⑨季梁:梁国的贤臣。淫:淫乱。祝史:管理祭祀的官吏。正辞:正义之言辞。馁(něi):饥饿。逞欲:满足私欲。矫:虚假。牲:纯一色而完整的牛、羊、猪。(tún):肥壮。粢盛(īɡ):黍、稷叫粢,装进器皿叫盛。蕃:繁殖。蠡:六畜患的病疫。咸有:全备无缺。三时:春、夏、秋三个农忙季节。醴(lí):甜酒。嘉:美好、善良。栗:敬。旨:美味。谗:谗言。慝:邪恶。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九族:上是高、曾、祖、父,下是子、孙、曾、玄,加上本身。另说:父族四代、母族三代、妻族二代,合为九族。咨谋:商讨。戍:防卫。馈:赠送。饩(xi):食物。班:次序。郑忽:即郑国公子忽。师昏:在战争中成婚。丁卯:二十四日。子同:鲁太子,名同,即后来的鲁庄公。大牢:即太牢,古时祭祀,牛、羊、猪皆备称太牢。卜士:用占卜选择吉利的人。负:抱。士妻:用占卜所选择的吉士之妻。食之:喂他乳。古礼,太子之母不乳其子,卜士之妻或大夫之妾有乳者,其吉者使乳太子。以德命:取祥瑞之字命名。如太王自以为有德,后必兴盛,为周文王取名“昌”。僖侯:晋国国君,名司徒。因避讳废除司徒官职。武公:宋国国君,名司空。因避讳改官名司城。献、武:指鲁献公,名具。鲁武公,名敖。鲁人因避讳,改了具山、敖山的山名。同物:同日。物,指岁、时、日、月、星、辰之物。
[译文]
鲁桓公六年春季,淳于公从曹国前来朝觐。《春秋》写作“来”,是由于他不再回自己的国家了。楚武王侵入随国,派章向随国请求和谈。将军队驻扎在瑕地以等着随国使者。随人派少师来主持和谈。斗伯比对楚王讲:“我们不能在汉水以东的国家实现目的,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我们扩大三军,配备铠甲兵器,用武力去欺负他们,他们恐惧,而联合起来对付我们,故而便很难离间他们了。在汉东的国家中,随国最大。随国如果骄傲,便一定抛弃小国,小国离散,便是楚国的利益。少师为人狂妄,建议我们军队表面上疲惫软弱,会让他愈加骄傲自大。”熊率且比说:“季梁还在,有什么用?”斗伯比将:“这是为将来打算的,少师将会获得随君的庞信。”于是楚武王故意减损军队,后让少师到来和谈。少师回去,请回追赶楚军。随侯正要同意,季梁劝止说:“上天正保佑楚国,楚军显得疲弱,或许是诱惑我们,君王何必急着出兵呢?我听说小国能跟大国抗衡,是因小国得道而大国失道。所说的道,便是对人民忠实,对神灵虔诚。国君想着为百姓谋福利,便是忠。祝史说话正直诚实,便是信。现在民众挨饿而君王却追求私欲,祝史在神灵面前虚报功德,我不晓得这样行得通吗?”随侯讲:“我用来祭祀的牲畜肥壮,谷物丰满齐全,如何说是不诚呢?”季梁答复说:“百姓,是神灵的主人,故而,圣明的君主先成全民事而后才致力于祭祀神灵。故而在进献牲畜时祷告说:‘博硕肥’。这是指百姓的财力普遍富足,牲畜肥大而繁殖众多,没有疾病瘦弱的,各种毛色的肥壮的取之不尽。进献谷物时祷告讲:‘洁粢丰盛’。是指农时没有灾害,故而民众和乐、五谷丰登。进献酒时祷告说:‘嘉栗旨酒’,是指上下都有美好的德行,没有邪恶的思想。所说的馨香,便是没虚妄邪恶。故而致力农事,修讲五教,亲近九族,以此表示对神灵的虔诚。如此,民众和乐,神灵赐给他们福气,故而任何行动都会成功。如今民众各有异心,故而鬼神缺乏主人,君侯就算已丰足,又有什么福气呢?君侯要是能修治政教,亲近兄弟国家,说不定可以避免祸难。”随侯害怕,便努力修治政教,楚国不敢征讨。
夏天,桓公和杞侯在成地相会,这是由于杞侯前来商议怎样消除齐国灭杞的灾难。北戎进攻齐国,齐国派人到郑国借兵。郑太子忽领兵救齐。六月,大败戎军,抓捕了戎军的两个统帅大良和少良,还有戎军兵士的首领数百,一并献给齐国。那时各诸侯国的大夫都守护在齐国边境。齐国赠送他们食物,叫鲁国替他排定先后次序。郑国排在后面,郑太子忽觉得自己有功劳而发怒,故而,后来出现了郎地战役。桓公没向齐国求婚之前,齐侯想把文姜嫁给太子忽,太子忽辞谢。有人问他原因,太子讲:“人人各有合适的配偶,齐国强盛,不是我的配偶。《诗经》上讲:‘求于自己,多受福禄’。福禄取决于我自己,依赖大国有什么用?”君子讲:“自己的事最好是自己谋划。”等到最终打败戎军获得胜利后,齐侯又一次请太子忽娶文姜为妻,太子忽依然坚决辞谢。有人问他缘由,太子说:“没有替齐国干什么事情的时候,我尚且不敢同意齐国婚事,如今奉国君命令来替齐国救急,却娶了媳妇归去,那便是凭借军队索取婚姻呀,百姓将会如何说我呢?”于是告诉郑伯辞谢了这桩婚事。
秋天,鲁国举办盛大阅兵式,检阅了战车与战马。九月二十四日,桓公之子子同出生。举办了太子出生的礼仪;父亲以太宰之礼接见儿子,占卜选择的吉人抱去让妻子哺乳。桓公与文姜及同姓大夫的妻子替他起名。桓公向申询问取名的事。申答复说:“名有五种,即信、义、象、假、类。依据出生时的特点起名是信,用表达德行的起名叫义,以相似的物体起名的叫象,借用万物的名称起名的称假,用和父亲的字号起名的称类。不可用本国国名为人名,不可用官职名为人名,不可用山川名为人名,不可用疾病名为人名,不可用牲畜名为人名,不可用礼器礼物名为人名。周人以避讳来服侍鬼神,人的名字死后就避讳。故而,用国名起名的要废除人名,用官名起名的要废除官名,用山河起名的要更改山河名称,用牲畜起名的不能用此种特畜祭祀,这便等于废除了祭奠,用礼器礼物起名的便不能用这些东西祭奠或赠送,等名是废掉各种礼仪,晋国因僖侯名司徒而不得不改官职司徒为中军。宋国因武公名司空而不得不改司空为司城。鲁国为避讳先君献公、武公的名讳不得不废除了具、敖二山名,故而大物之名是不能拿来给人命名的。”桓公讲:“这个孩子出生,与我是同一天,便称他‘同’吧!”
冬天杞侯来朝觐,请桓公代为王命去与齐国讲和。桓公告诉他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