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二十三年六月十日,李治任命长孙无忌为太尉,代理中书令,同时主持尚书省、中书省工作。如此一来,这三处机关都由长孙无忌一个人说了算,所谓三省分立,只不过是长孙无忌的左手与右手以及脚趾的关系,无论哪个部位说了算,都是长孙无忌说了算。
长孙无忌还是谦逊的,他诚惶诚恐地向外甥李治表示:“陛下,您就别让我主持尚书省的工作了,我坚决辞让!”
其实,长孙无忌坚决辞让只是一个姿态,只是不想让群臣觉得他要独揽所有大权,把尚书省让出来可以堵住别人的嘴。
然而,李治现在太需要长孙无忌这个舅舅了,他需要舅舅把他扶上马,然后再送两程,所以他现在要拼命地往舅舅身上加工作。看到舅舅坚决辞让尚书省主持工作的大权,李治也不勉强,他又给舅舅加了个名头,这个名头一加,舅舅照样有宰相之实,同时又避免了风头太劲。
长孙无忌的新名头是以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
同中书门下三品,这是典型的中国式智慧,这个名头是什么意思呢?听我慢慢说来。
太尉是正一品,三公之一,品级高,但实际是闲职,没有实权,只是把人架上去而已,位高,权不重。
同中书门下三品,是指比照正三品的中书令和正三品的侍中,中书令和侍中都是实权,因此同中书门下三品就是把你当成中书令和侍中使用。用现在的话说,相当于先委任你为排名比较靠后的闲职副委员长,然后在实际使用中却当成有实权的部长使用。
同中书门下三品,对于唐代的官员而言是个重要的标签。有这个标签即视为你进入了宰相班子,没有这个标签,即使你是太尉或者是司徒,都是闲差,进不了宰相班子这个核心层。
在前面我曾经说过,唐代的宰相是委员制,群相制,宰相不是一个,而是一群,三省的首长,即中书令两人,侍中两人,尚书左仆射和尚书右仆射,这六个人就是宰相,没有宰相之名,但有宰相之实。除此之外,如果你的名头后有“同中书门下三品”或者“参与政事”的字样,那么恭喜你,你也宰相了。
李治让长孙无忌以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实际上还是把长孙无忌当成实质宰相使用,只是没有主持全面工作那么扎眼而已,其实最后的效果是一样的,以长孙无忌的资历和权势,在那一群宰相里,他不排名第一谁排名第一呢?尽管对外都宣称排名不分先后,实际上在中国的政治体系里,只要有两个人存在就一定会有排名,两个科员,一定会有主任科员与一般科员的区别,两个副主任,也一定会有主持工作副主任和一般副主任的区别,这就是中国式的智慧。
无论是主持尚书省工作也好,还是以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也罢,奋斗了几十年,长孙无忌终于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六年前,他力排众议力挺李治当太子,为的就是这一天。
在读李承乾和李泰争储这段历史时,其实很多人都有疑惑,为什么长孙无忌最后会力挺李治,而对于李泰,就跟没有这个亲外甥一样,难道李泰一直没有做过长孙无忌的工作?
实际上,李泰不傻,他很精,他一定做过长孙无忌的工作,只是工作没有做通,最终没能把长孙无忌拉到自己的阵营。
不是李泰的工作力度不大,也不是长孙无忌无动于衷,而是长孙无忌需要的,李泰根本给不了。试想贞观年间的长孙无忌一直是李世民身边的红人,比房玄龄还红,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到这个时候他需要的是什么呢?是更进一步!
更进一步,只能是皇帝,但经历以及操守决定,长孙无忌不会篡位,那么不篡位又怎么能获得皇帝一般的权力呢?那就是摄政,代皇帝行驶权力。
要想摄政,皇帝本人年龄不能太大,像李泰这样年龄的选手第一时间就被淘汰了,而十五岁的李治就是不错的选择。
李治任命长孙无忌为太尉,代理中书令,主持门下省,同时以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三大权力机关都处于长孙无忌的掌控之下,如此一来,不是摄政又是什么呢?
没有摄政之名,大行摄政之实。
没有比这更好的结果,没有比这更好的时代,此时的长孙无忌有些沉醉了,沉醉于自己六年前那场惊天布局,在妹夫李世民面前红透二十三年不倒,现在这个纪录又将在外甥面前延续。
或许长孙无忌会说:我喜欢红,这是我的味道!
公元650年,李治改元永徽,甥舅联手昂首走进新时代。
永徽元年,李治新时代的开始。
坦白地说,李治这个皇帝挺悲哀的,整个皇帝生涯,真正属于他自己的时间并不多。在他皇帝生涯的前期,其实主政最多的是他的舅舅长孙无忌;在他皇帝生涯的中期,他那野心勃勃的皇后已经迅速崛起与他并称“二圣”;在他皇帝生涯的晚期,皇后的力量似乎已经悄悄占据了上风,只不过隔着一层窗户纸,谁也没有去捅破而已。
请问,李治先生,你什么时候自己承包一段,自己说了算呢?
或许你会说:“这个,真没有!”
玩笑开过之后,还是来说说李治新时代的初期,这个时代可以称作长孙无忌的时代,为长孙无忌时代作最好注解的是那一场惊天动地的疑似谋反。
这场疑似谋反的引子是一位公主,高阳公主。
高阳公主,李世民的爱女之一,她还有另外两个身份,房玄龄的二儿媳,房遗爱的妻子,深受李世民宠爱的她正是李世民指定下嫁到房家。忙于叩头谢恩的房玄龄怎会想到,这位皇帝的爱女不但不是家族的祥瑞,而是房家的定时炸弹。
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皇帝的女儿更不好惹,身受恩宠的高阳公主,性格刁蛮,骄横跋扈,房家上下都忌惮三分,他们知道娶进门的这位不是儿媳,而是女大爷,得罪不得。
对于这位女大爷,房家能忍就忍,能退就退,房玄龄的长子房遗直更是不轻易招惹这位弟媳,对付她的招数就是不断退让,直到退无可退。贞观年间,房遗直以嫡长子身份受拜银青光禄大夫,这是李世民给房玄龄的恩宠,指定由一个儿子接受这个官职,房遗直因为是嫡长子就得到了这份恩宠。
然而得到这份恩宠之后,房遗直却浑身都不自在,他知道自己那个刁蛮弟媳正在背后恶狠狠地盯着他,不禁脊背有些发凉。算了吧,都是人家的东西,还是让出去吧,让给遗爱,她总没话说了吧!
高阳公主没话说了,李世民却不答应了,自古以来恩宠均由嫡长子继承,朕的女儿也不能坏了这个规矩,不准!
在李世民的主持下,高阳公主终究没能把这份恩宠抢到手,不过她并不罢休,她一直在等待机会。
贞观二十二年,老公公房玄龄去世了,高阳公主又闹出了幺蛾子:分家!
在古代讲究的是祖孙同堂,几代不分家,要的就是一大家其乐融融的效果,尽管家庭内部也会龃龉不断,但能不分家就不分家,这个观念根深蒂固,甚至于在我出生几年后已经进入了20世纪80年代,我的爷爷还苦口婆心教导我的父辈,打死也不愿意分家,由此可见中国人的大家庭观念多么根深蒂固。
在高阳公主的撺掇下,房遗爱跟老大房遗直提出了分家,分财产,然而房遗直抱定房玄龄的嘱托:不分!
房遗直的坚决触怒了原本就不省油的高阳公主,女大爷决定,要折腾就折腾到底,马上指使房遗爱向李世民参了一本,狠狠地告了房遗直的刁状。
清官难断家务事,李世民念在房玄龄的面子上还是过问了这件事。一过问不要紧,这些龃龉事居然都是自己那位宝贝女儿折腾出来的,这个高阳,太不省油了。
在李世民的安抚下,分家事件暂时告一段落,并不是高阳公主彻底放弃了,而是暂且搁置,留待以后再议!
然而,折腾的人永远是折腾的,李世民的宝贝女儿高阳公主用自己的事实证明,她就是一台永动机,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发黄的历史书证明,这是一个折腾的公主,一个不守妇道的公主,她与后来的太平公主一起营造了“唐朝公主都不太守妇道”的现象。事实上,守妇道的是大多数,不守妇道的只是高阳公主为代表的一小撮。
与高阳公主传出绯闻的是一个和尚,辩机!
堂堂大唐公主,居然与和尚私通,这也太有失身份了吧!
其实,也不算失身份,因为辩机不是一般的和尚,他是名和尚,他本人可能不太出名,但他的三个师兄都很有名,他的师父兼老板也很有名,他的三个师兄分别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他的师父就是唐僧——玄奘,不同的是,三个师兄都是吴承恩演绎的,辩机则是货真价实的。
贞观十九年,玄奘从天竺回到了长安,随身带回了大批原文佛经,辩机就是在这个时候走近了玄奘。玄奘在长安弘福寺首开译场之时,辩机便以谙解大小乘经论、为时辈所推的资格,被选入玄奘译场,成为九名缀文大德之一。这一中年辩机二十六岁。
在玄奘的指导下,辩机编撰了流传至今的一本著作《大唐西域记》,这本著作至今仍是研究唐代无法绕过的著作,记述了玄奘游历西域和印度途中所经国家和城邑的见闻,范围广泛,材料丰富,除了大量关于佛教圣迹和神话传说的记载外,还有许多关于各地政治、历史、地理、物产、民族、风尚的资料。此书问世之后,影响极大,至今还在再版发行!
辩机不仅有才,而且有貌,据他在《大唐西域记》卷末的《记赞》中叙述,他少怀高蹈之节,容貌俊秀英飒,器宇不凡,或许这正是他吸引高阳公主的原因。
高阳公主与辩机和尚是如何相识的呢?
那是一场浪漫的野外偶遇。
那一天,高阳公主与房遗爱外出打猎,巧合的是,他们打猎的地方正好是辩机和尚的封地,在这块封地上,辩机还盖起了一处草庐,自称庐主。就是在辩机的草庐内,高阳公主第一次见到了辩机,一下子被气度不凡的辩机吸引住了,芳心为之一震。
一番攀谈之后,高阳公主深深喜欢上这个有文化的和尚,在用罢午餐告别时,她不断回望着辩机,她知道,她们两人之间会有故事发生。
接下来就是男女之间的俗套,高阳公主与辩机迅速坠入爱河不能自拔,而房遗爱明明看到自己头上的帽子变色,却无可奈何,只能暗自叹息。好在高阳公主也是个讲究人,随后自己出钱买了两个美女送给房遗爱,以慰藉房遗爱失落的心,“没事,我偷一个,我让你偷两个!”
然而纸是包不住火的,除非是灯笼纸。
现在灯笼纸也包不住了,辩机和高阳公主的绯闻还是传了出来。
绯闻的源头其实不是别人,正是辩机和尚本人,他大义凛然地说出这段绯闻不是为了吸引眼球,而是为了保命。
说起来,辩机身陷囹圄还是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盗窃案。这场盗窃案不知什么原因查到了辩机的卧房之内,辩机原本跟这场盗窃案没有任何关系,然而等捕盗的官员们搜查完卧房之后,事大了!
在辩机的卧房内没有搜到这次盗窃案的赃物,却搜出了比赃物更惊人的物件:皇家御用珠宝、御用枕头。莫非这是一个专门行窃大内的江洋大盗?
为了保命,辩机和尚开始为自己辩护,不是偷的,是高阳公主赏的!
高阳公主赏的?你一个和尚,为什么呢?
绯闻自此论斤称!
没有人比李世民更尴尬,也没有人比李世民更愤怒,一声令下,斩辩机和尚外带高阳公主十余名侍女,谁让你们知情不报!
情人死了,老爹下的手,从此高阳公主对李世民充满了怨恨。即使李世民去世,她也没掉一滴眼泪,因为在她心里,情人比爹重要。
李世民走了,能管束高阳公主的人已经不存在了,不安分的高阳公主又闹腾了起来,还是老话题:分家!
房家分家的话题再次闹到了皇帝面前,而且兄弟俩相互控告,此时皇帝已经由年老的李世民换成了年轻的李治,年老的李世民还可以包容,李治却不想包容。李治将房老大和房老二各打五十大板,老大房遗直贬出京城出任隰州(今山西省隰县)刺史,老二房遗爱出任房州(今湖北省房县)刺史,要闹到外地闹,总之别在长安城里闹。
房遗爱的分家闹剧就此暂告一个段落,但这并不是最终结果。在将来的某一天,房遗爱和他的妻子高阳公主还会旧话重提,他们势将分家进行到底。
其实,在闹分家的同时,高阳公主一直也没有闲着,在偷情这条第二战线上,她也是很有收获的。
告别辩机和尚之后,高阳公主又迎来了新宠,这些新宠各有各的特长,智勖和尚能迎占祸福,惠弘和尚能视鬼,道士李晃医术高明,这三个情夫组合简直是绝配,他们一起努力让高阳公主的绯闻漫天飞扬。
除此之外,在政治上,高阳公主也没闲着,居然安排掖廷令(皇宫监狱官)陈玄运监视皇宫动态,随时向自己汇报。
她究竟要做什么?或许连她自己都不知道。她只知道,父皇李世民对她不好,兄弟李治对她也不好,小小的分家要求他们都不满足,老皇帝小气,小皇帝更小气!
如果换别人当皇帝是不是会好一点呢?这样的念头在高阳公主脑海中一闪而过,她自己没有在意,也没有坚持。
背后无眼,此时的高阳公主并不知道,她的一举一动其实都有人在意,而且很在意,这个人不会允许任何人影响目前的政局,因为这是他的时代。
是你,长孙舅舅?
贞观年间,李世民曾经对三大名将进行了品评,李世民是这样说的:“当今名将,唯李勣、道宗、万彻三人而已。李勣、道宗不能大胜,亦不大败;万彻非大胜,即大败。”
现在,李世民驾崩了,三大名将迎来了李治的时代,与当年的并驾齐驱不同,如今三人境遇,天壤之别。
李世勣,尚书左仆射,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同中书门下三品,国之重臣;
李道宗,太常卿(祭祀部长),永徽元年加授特进(散官,正二品),闲人一个;
薛万彻,贞观二十二年除名流放象州(今广西象州县),永徽二年,授宁州(今甘肃省宁县)刺史,衰人一个。
说起来,薛万彻这个人跟侯君集一样,城府不深,话太多。
薛万彻一生之祸的起源来自贞观二十二年那场远征高句丽之战。这场远征相比于贞观十九年李世民的御驾亲征算一场小规模战役,但对于薛万彻而言却是一场大战。
这次大战,他出任青丘道行军大总管,率甲士三万自莱州泛海讨伐高句丽,沿着鸭绿江逆流而上行进百余里,抵达泊灼城(今辽宁省丹东市东北)。泊灼城附近的守军看到唐军的架势纷纷弃城而遁,只剩下不知死活的泊灼城主所夫孙孤军奋战。
所夫孙率领步骑万余人挑战薛万彻,以为凭借这一万多人就可以把薛万彻赶回去,没想到被赶回去的却是他自己。薛万彻派右卫将军裴行方率领一支部队与所夫孙正面接战,他自己则率军绕到了所夫孙的侧面,两军同时攻击,所夫孙扛不住了,所部溃散大半,所夫孙疯狂逃窜一百余里。就在所夫孙以为自己安全的同时,薛万彻又追了上来,这下所夫孙跑不了了,身子不再听头的话,薛万彻帮他把头搬了家。
薛万彻趁势进兵围攻泊灼城,然而泊灼城因山设险,城外还有鸭绿江做天然阻隔,攻打数天,泊灼城依然固若金汤。此时,高句丽的援军到了,浩浩荡荡,三万余人,兵分两路向薛万彻进攻。狠人薛万彻随即应对,兵分两路退敌,刀锋闪闪向高句丽援军逼近。可能是以前被唐军打怕了胆,前来援助的三万高句丽军队刚跟薛万彻接触就迅速崩溃,四散逃命而去,薛万彻虽然没能拔下泊灼城,但两战大胜也算大功一件。
然而,薛万彻这个人跟侯君集一样,管得住自己的手却管不住自己的嘴。薛万彻最大的问题是话太多,说话太随便,在军中仗气凌物,口无遮拦,侮辱同僚,辱骂属下是家常便饭,心情不好的时候还发发牢骚,骂骂领导。
事实证明,这个不良习惯害了他一辈子。
从高句丽班师回朝,他人未到,弹劾他的奏疏先到。为了表示对他的恩宠,李世民第一次放过了他,说道:“上书者论卿与诸将不协,朕录功弃过,不罪卿也。”随后李世民取过那封奏疏,当着薛万彻的面烧掉了。(跟曹操学的!)
奏疏表面虽然烧掉了,但还留在李世民的心里,忍而不发,不是不发,只是等待时机。
不久,薛万彻的副手、青丘道副总管裴行方又将弹劾薛万彻的奏疏放到了李世民的面前,弹劾薛万彻对皇上有怨气,这一次薛万彻躲不掉了。
薛万彻与裴行方当廷对质,裴行方有理有据,薛万彻理屈词穷,惭愧地低下了头。这时如果有人出来捞薛万彻一把,薛万彻还有得救,会有人站出来吗?
同为名将的李世勣站了出来。李兄,有劳你了,薛万彻在心中暗暗地说。
李世勣清了清嗓子,说道:“万彻职乃将军,亲惟主婿,发言怨望,罪不容诛。”
啊,你是来落井下石的!
在李世勣的石头下,薛万彻困顿到了极点,最后李世民念及他曾经有功,再者也是自己的女婿,法外开恩,免除薛万彻所有官职,开除出干部队伍,流放象州(今广西象州县)。
往前倒退八年,名将侯君集灭国高昌却遭下狱;八年后,名将薛万彻大胜高句丽横遭流放。幸福的名将各有各的幸福,而不幸的名将,悲剧却一脉相承。
从此,薛万彻走上了与侯君集相同的道路,郁郁寡欢,牢骚满腹,而那些牢骚之言,最终酿成了他的悲剧。
永徽三年,时任宁州州长的薛万彻回京朝见,在见过李治之后,他又见到了一个老熟人,房遗爱。
论起来,薛万彻与房遗爱还是连襟,他们娶的都是李世民的女儿,再者薛万彻与房玄龄长期同朝为官,两家还是有一些交情。现在薛万彻与房遗爱更是有谈不完的话,他们都被贬出京城,同是天涯沦落人。
尽管已经被贬三年,薛万彻还是排解不了心中的怨气,对着房遗爱说道:“我虽然现在脚有毛病,留在京城,我看谁还敢动我!”(今虽患脚,坐置京师,诸辈犹不敢动。)
房遗爱静静地听着,频频点头,他同样被郁闷的日子压抑得有些透不过气。
接下来两人又进行了密谈,具体谈了些什么,没有人知道,事后,他们两人对这次谈话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
《资治通鉴》是这样记载的:
万彻因与遗爱谋:“若国家有变,当奉司徒荆王元景为主。”
而《旧唐书》则是这样记载的:
遗爱谓万彻曰:“公若国家有变,我当与公立荆王元景为主。”及谋泄,吏逮之,万彻不之伏,遗爱证之,遂伏诛。
从两书的记载来看,两人的谈话可能涉及“国家有变”,房遗爱对此供认不讳,薛万彻则矢口否认,这又是一次天知地知的谈话,至于究竟有没有,究竟谈没谈,天知道!
高阳公主、房遗爱、薛万彻、李元景,这些人都进入了永徽四年长孙无忌拟定的谋反名单,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皇亲国戚。
是的,打的就是你,皇亲国戚!
荆王李元景是如何卷入谋反旋涡的呢?与房遗爱交往过密。
荆王李元景是高祖李渊的第六子,在李世民驾崩之后,他就成了李渊在世皇子中最大的一个。
李元景的履历大体是这样的:
武德三年,封为赵王;
武德八年,授安州都督;
贞观初,历迁雍州牧、右骁卫大将军;
贞观十年,徙封荆王,授荆州都督;
贞观十一年,定制元景等为世代传袭刺史;
后李世民废除刺史世袭之制,转任鄜州刺史;
高宗李治即位,进位司徒。
李元景之所以进位司徒,其实只不过是李治和长孙无忌笼络人心之举,让如此老资格的第一代皇子位列三公,为的就是给李治筑起挡风的墙,所以李元景这个司徒说到底是个摆设,位高,权不重。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位列三公的其实还有一个熟人,这个人就是吴王李恪。同李元景一样,李恪在李承乾去世之后也成为同辈中最大的皇子,李治在继位之后也把吴王李恪抬了出来,让他出任司空。
如此一来,三公位置都满了,太尉长孙无忌,司徒李元景,司空李恪,看似都是位列三公,但明眼人都知道,太尉是掌权的,李元景和李恪则是负责鼓掌的。
老资格皇子李元景会有不臣之心吗?我很怀疑。
武德九年六月,李世民玄武门兵变时,他还是小孩,未必有什么印象,进入贞观年间,李世民前后统治了二十三年,而荆王李元景也当了二十三年大臣,现在进入了侄子李治统治的时代,难道他在此时动了心思?可能会,也可能不会。
其实李元景最终被卷入谋反旋涡,主要还是因为与房遗爱有交往,他俩之间有什么渊源呢?
他俩是拐着弯的亲戚。
李元景的女儿嫁给了房遗爱的弟弟房遗则,从这个角度论,房遗爱应该叫李元景一声“遗则他岳父”;同时房遗爱又是李世民的驸马,从这个角度论,他应该叫李元景叔叔,无论从哪个角度论,李元景叔叔的辈分是跑不了了。
有叔叔的辈分,再加上亲上加亲,李元景与房遗爱的关系非常好,他们虽然差着辈分,但年龄很有可能相仿,因此无话不谈。
最终李元景倒霉就倒霉在与房遗爱无话不谈上。
李元景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一手握着太阳,一手握着月亮,这个梦代表着什么呢?莫非代表着更大的富贵?又是太阳,又是月亮的!
李元景把这个梦告诉了房遗爱,而房遗爱就把这个梦记在了心里,在随后的某一天,已经深陷大狱的房遗爱又把这个梦告诉了长孙无忌,于是就成了众所周知的秘密。
梦可以随便做,梦话却不能随便说,李元景,与君共勉!
其实,在李元景之外还有一个人与房遗爱有关联,这个人就是父子两代驸马的柴令武。
柴令武的父亲是柴绍,柴绍娶的是高祖李渊的女儿平阳公主,柴令武娶的则是太宗李世民的女儿巴陵公主,从优生学来看,柴令武是不懂优生学的,转着圈近亲结婚。
从血缘上看,柴令武的母亲平阳公主很可能与李世民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妹,李世民是柴令武的亲舅舅,现在柴令武又娶了亲舅舅的女儿,这是典型的表兄妹结婚,如假包换的近亲!
不过在中国古代近亲结婚是允许的,而且传为美谈,美其名曰:亲上加亲。最离奇的是刘邦的儿子汉惠帝刘盈,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吕后把刘盈的皇后指标内部消化,指定刘盈的亲外甥女张嫣出任刘盈的皇后,而刘盈与张嫣小姐的母亲是如假包换的同父同母姐弟。
说完近亲,接着来说驸马柴令武。
柴令武与房遗爱娶的都是公主,而且两家的家长都曾经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用现在的话说,他俩都是高干子弟。这两个高干子弟以前曾经一起效力于魏王李泰的帐下,李泰倒了,树倒猢狲散,而柴令武和房遗爱的友情还是没有变,一有时间他们还是愿意凑到一起。
永徽三年,柴令武出任卫州(今河南省卫辉市)刺史,然而他却假托巴陵公主有病,滞留长安不出,整天与房遗爱厮混在一起。
房遗爱,薛万彻,李元景,柴令武,三个驸马,一个老牌皇子,经过房遗爱的串联,四个人裹胁到了一起,四个人组成了不挂牌子的贵族俱乐部,而这个贵族俱乐部将走向何方,旋涡中的他们并不知道!
倒霉孩子房遗爱,不省油的灯高阳公主,两个活宝叠加到一起,房家的好日子到头了!
虽然李治继位之初已经把房老大和房老二各打五十大板,但还是遏制不住房家骚动的心。这次发难的又是房遗爱的妻子高阳公主,她盯着房遗直的爵位红了眼。
凭什么房玄龄老爷子的爵位就由他老大继承呢?那爵位是我们家赏的,理应由我们家的女婿继承,他房遗直算哪根葱呢?
高阳公主直接调整了闹腾目标,不闹分家了,直接闹爵位,而且一闹就要闹个天翻地覆!
她说到做到,果真闹得天翻地覆,然而事情一旦发生,就脱离了她所能控制的轨道,无论是她自己,还是房家上下,他们都已经无法收场!
高阳公主命人上书李治:“房遗直无礼,企图施暴!”
玩笑开大了!
面对高阳公主的指证,房遗直急红了眼,如果罪名属实,这可是死罪。房遗直马上反戈一击,指证高阳公主以及房遗爱图谋不轨,说道:“罪盈恶稔,恐累臣私门。”
房家上空的炸弹炸了!
房家的私事摆到了皇帝的面前,也就是摆到了长孙无忌面前,长孙无忌等这个机会已经等了很久,现在蛋终于有缝了,这只叫作长孙无忌的嗜血苍蝇迅速扑了上来。兄弟阋墙的房家兄弟怎么也不会想到,一场家庭纷争居然引起了大唐王朝的惊天骇浪,长孙无忌竟然将这场家庭纠纷进一步放大,然后一竹竿打翻了一船人!
经过长孙无忌“调查”,高阳公主、房遗爱企图谋反,证据确凿,罪无可赦!
顺着房遗爱这根藤,长孙无忌顺利地摸出了瓜:
薛万彻与房遗爱交际,图谋不轨;
李元景与房遗爱交好,图谋不轨;
柴令武、巴陵公主与房遗爱交好,图谋不轨!
至此,房遗爱贵族俱乐部的主要成员已经一网打尽,成果明显,该收网了吧!
不,长孙无忌还要摸一颗大瓜,这颗瓜比这几个更大,更有效果,把他摸出来,长孙无忌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一定要把这颗瓜摸出来,而且要顺着藤合情合理地摸出来。
这颗瓜就是司空、吴王李恪,两人在贞观十七年立储事件上结下了仇,这辈子解不开。
虽然长孙无忌让李治晋升李恪为司空,位列三公,但在骨子里,他从来没有把李恪当成自己的外甥,更没有把他当成自己人,他们两个就是两条永远不会相交的平行线,永远平行对峙,不可调和。
现在房遗爱这根藤是现成的,能不能摸到李恪这颗瓜,只需要长孙无忌动动手指。
长孙无忌并没有露骨地让房遗爱指证李恪,他只是很平淡地向房遗爱传递了两个人的名字:纥干承基,李恪。
纥干承基就是指证李承乾谋反的原东宫勇士,他在被捕之后做了污点证人,结果李承乾阵营纷纷落马,而他却因为举报及时,不但免死,还升任祐川府折冲都尉,封平棘县公。
现在长孙无忌把纥干承基和李恪联系到一起,房遗爱,你明白了吗?
“司空、吴王李恪与罪臣一起谋反!”房遗爱说出了长孙无忌想要的话。他想明白了,他要牢牢抓住吴王李恪这根稻草。
有些稻草是救命的,有些稻草其实是要命的,房遗爱抓住的哪根呢?
压垮骆驼的往往是最后一根稻草,现在长孙无忌把这根稻草放到了吴王李恪身上,然后再从容地扣上谋反的铁帽子。古往今来,无论曾经多么尊贵,曾经多么显赫,一旦沾上了谋反的边,处死正常,不处死才是反常。
“谋反”在长孙无忌手里就是一个筐,哪里需要哪里装,这个筐装进了薛万彻,装进了柴令武,又顺藤摸瓜装进了李恪,现在该是把谋反的源头房遗爱装进去的时候了。
从最终的结果看,房玄龄和长孙无忌虽然同朝为官二十余年,他们共同辅佐李世民。长孙无忌可以与李世民穿一条裤子,房玄龄可以与李世民穿一条裤子,而长孙无忌与房玄龄不会穿同一条裤子。
他们是同事,他们不可能成为朋友;他们是同僚,因此注定他们是对手,是冤家!
房遗爱不会想到,长孙舅舅最终还是骗了他,让他白白冤枉了吴王李恪,而他自己终究没能跳出谋反的旋涡。其实他没有想明白,无论是薛万彻,还是李元景,抑或柴令武,都是顺着他这根藤摸出的瓜,如果放过了他这根藤,单单处理那三颗瓜,可能吗?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藤都过关了,瓜怎么办?难道让长孙大人白忙活一场?不可能!
永徽四年二月二日,李治下诏: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皆斩,李元景、李恪、高阳公主、巴陵公主并赐自尽。三个驸马是外人,斩,剩下的都是自己人,留点面子,自尽!
至此,由房家家事升级而来的谋反大案有了初步结果,三驸马斩首,两公主自尽,司徒和司空相约而去。三公位置再次产生空缺,只剩下太尉长孙无忌一人唱独角戏,他会感到寂寞吗?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房遗爱只能痛骂自己愚蠢,在最后时刻还上了长孙无忌的当,人家明明已经挖好了一个坑,而你,还义无反顾地跳了下去,长孙舅舅,你好毒!
柴令武,多的也不用说了,怪只怪交友不慎,交了房遗爱这个不谨慎的人。
名将薛万彻,做梦也不会想到是这样的结局,仅仅因为话多,仅仅因为牢骚满腹,难道就应该有这样的结局?
薛万彻蒙难,说到底是因为他不是长孙无忌的自己人。他或许把长孙无忌当成了自己人,而长孙无忌从来没有把他当成自己人。不要忘了,你薛万彻原本是李建成的属下,长孙无忌,秦王属下,你们原本就是两个山头的人!
最后时刻,薛万彻大声喊道:“薛万彻大健儿,留为国家效死力,岂不佳,乃坐房遗爱杀之乎!”
随后薛万彻解开衣服冲着刽子手指指自己的脖子,平淡地说道:“来吧,爽快点!”
刽子手战战兢兢地冲着薛万彻砍下了第一刀,没有致命,薛万彻用尽力气大声喝道:“何不加力!”刽子手壮着胆子连续狠砍了三刀,一代名将薛万彻,气绝,身死。
三位驸马伏诛之后,四位皇室自己人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高阳公主、巴陵公主、司徒李元景都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只有司空李恪大声地在天地间种下了自己的诅咒:“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宗社有灵,当族灭不久!”
一个诅咒生效期有多久,长孙无忌的经历表明,六年!
处斩的处斩,自杀的自杀,长孙无忌亲自“侦破”的谋反大案已经进入尾声,几乎所有的人都以为谋反大案已经尘埃落定,而长孙无忌却摇摇头:“不急,还有点尾巴!”
一天后,李治下诏:侍中兼太子詹事宇文节,特进、太常卿江夏王李道宗,左骁卫大将军驸马都尉执失思力并坐与房遗爱交通,流放岭表。
宇文节与房遗爱亲善,在房遗爱下狱期间,企图帮房遗爱脱险,碍了长孙无忌的眼。
江夏王李道宗素与长孙无忌、褚遂良不和,借此机会,一并流放象州。不过长孙无忌的阴谋并没有得逞,李道宗最终没有去象州,而是在去象州的路上病逝了,一代名将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向政敌示威:不服,死也不服!
执失思力,也不是长孙无忌的自己人,一并扫除。
二月六日,新的打击名单又出炉了。
李恪之母杨妃(隋炀帝杨广之女)与李恪同母弟蜀王李愔一起贬为庶人,于巴州(今四川省巴中市)安置;
房遗直由银青光禄大夫(从三品,副部级)贬为春州(今广东省阳春市)铜陵尉(从九品,副股级);
薛万彻之弟薛万备流放交州(去越南落户);
撤除房玄龄配享李世民香火祭祀的牌位。
至此,长孙无忌的清算宣告结束,这次清算的名单很长,涉及的人很多:
司空吴王李恪
司徒、荆王李元景
宁州刺史薛万彻
房州刺史房遗爱
卫州刺史柴令武
高阳公主
巴陵公主
侍中宇文节
江夏王李道宗
左骁卫大将军执失思力
李恪之母杨妃
蜀王李愔
银青光禄大夫房遗直
薛万彻之弟薛万备
已故司空房玄龄
一竿子打落一船人!
经过长孙无忌的整肃,再加上之前李承乾和李泰争储时的牵连,贞观一朝名臣之后被打得七零八落,曾经的名门已经呈现出衰败之势。
房玄龄,杜如晦,柴绍,魏征,薛万彻,李道宗,这些贞观一朝的重臣后人都没有留住家族曾经的荣耀,这些家族在初唐荣耀一时,却在他们身后迅速衰落。
君子之泽,三世而斩!
整个世界安静了,长孙无忌的眼前也清净了许多,自己兢兢业业近三十年,为的不就是随心所欲、不受掣肘?现在终于实现了。所谓的司徒、司空不过是被自己挥挥手,弹指而去;所谓的三大名将,也在自己的谈笑间去掉两个,只剩李世勣一棵独苗,还有比这更好的结果吗?
长孙无忌抬起头,望着远方的天空,天空那么蓝,那么高,似乎正在等待自己的翱翔。未来的日子,我一定辅佐外甥李治继续贞观一朝开创的局面,他会是千古名君,而我也将是千古留名的辅臣。
在长孙无忌眺望远方的同时,他并有注意到,其实还有两双眼睛在注视着他,一双来自侧面,一双来自他的背后。
来自侧面的就是他的外甥李治,在过去的四年中,他已经接受了作为一个皇帝所需的历练,他的年龄已经从即位时的二十二岁攀升到了二十六岁,曾经懵懂、涉世未深的毛头小伙,已经历练成胸有城府的青年,他已经慢慢地长大了,这一点他知道,而他的舅舅似乎并不知道。
永徽五年七月,有小鸟如雀,生大鸟如鸠于万年宫皇帝旧宅,这一切会意味着什么呢?
请看下部《武后当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