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唐史并不如烟·第二部:贞观长歌(修订版)
  4. 第十九章 驾崩
设置

第十九章 驾崩(1 / 1)


时间走到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的身体再也挺不住了,他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

三月十七日,李世民带病前往显道门,宣布大赦天下,此举是为了显示天子的仁德,也是为了向上天乞求延年益寿,但李世民心中比谁都清楚,他剩下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四月一日,夏日来临,一直怕热的李世民再次前往翠微宫,翠微宫他已经去过几次,不知道这一次会不会是最后一次。

到此时,李世民在乎的不再是自己的寿命,而是自己身后帝国的稳定。现在贞观一朝的重臣已经所剩不多,能用来托孤的文臣只有长孙无忌、褚遂良,武将呢?只有李世勣!

其实,到贞观二十三年,能征善战的武将还有三人,李世勣,李道宗,薛万彻,然而三人比较下来,只有李世勣最合适,其余二人身上都带有不同的符号。

李道宗,李世民的堂兄,同属李唐皇室,这样的大将用来征战可以,用来托孤必定不行。不要忘了,对皇权最大的威胁其实来自宗室,一旦李道宗受命托孤,尾大不掉,如之奈何?

薛万彻,李世民非常看重的名将,但是不要忘了,他毕竟曾经是李建成的属下,更何况此人脾气不好,有跋扈之势,贞观二十二年时更是被李世民贬黜出京,因此薛万彻也不能用来托孤。

三大名将排除了两个,剩下这一个只能是李世勣,尽管李世勣经历复杂,但是对皇室的忠心不容置疑。李世民唯一担心的是,太子李治太年轻了,而且对李世勣没有恩德,如何才能调动李世勣对李治效忠呢?想来想去,只能李世民自己当一次恶人了。

五月十五日,李世民下诏,同中书门下三品李世勣出任叠州(今甘肃省迭部县)都督,即日起程!

好好的,怎么就贬出京城了呢?这个任命让很多官员看不明白,然而李世民很明白,李世勣也很明白。接到任命的李世勣没作任何停留,连家都没有回,转身就踏上了前往叠州的路,以至于家属在家等他吃晚饭,等了半天一打听才知道,今天不回来了,去叠州了,什么时候回来,等通知!

在李世勣前往叠州的同时,李世民对李治说道:“李世勣才智有余,然汝与之无恩,恐不能怀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于后用为仆射,亲任之;若徘徊顾望,当杀之耳。”

原来,李世民给李世勣出的就是一道二选一的选择题,而这个二选一是需要悟性才能悟得出来,如果李世勣没有悟性,傻乎乎地回家告别,那么等待他的就是无情的诛杀。

李世勣是聪明的,他用他的毫不迟疑躲过了一场杀身之祸。他的火速上路实际就是向皇帝表明,无论什么命令,臣李世勣一律服从,不打折扣!李世明白,自己不过是李世民父子的一条狗,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至此,李世民对李世勣的恩宠就如同挂在墙上的画皮,昭然若揭。所谓皇帝恩宠,所谓君臣际遇,都不过是伪装,一切都是为了皇权的稳定,其余免谈。

打发走李世勣,李世民的日子也不多了,他要用剩下不多的日子跟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好好交代一下,从此好儿子和好儿媳就全托付给这两位重臣了。

五月二十四日,李世民召见长孙无忌,用自己的手抚摩长孙无忌的脸。长孙无忌泪如雨下,李世民也哽咽得说不出话来,此时已经没有皇帝和大臣之分,这是两位老朋友的生离死别。这一次见面,两人都没有说话,相对无言,两天之后,李世民再次召来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这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他有很多话要讲。

李世民感伤地对长孙无忌、褚遂良说道:“朕今悉以后事付公辈。太子仁孝,公辈所知,善辅导之!”

转过头来又对太子李治说道:“无忌、遂良在,汝勿忧天下!”

最后又对褚遂良说道:“无忌尽忠于我,我有天下,多其力也。我死,勿令谗人间之。”

太多话,已经来不及说,太多的牵挂,值得留下,然而天不假年,人毕竟不能与命争。

在李世民的脑海中不断闪现着以往的人生片断,晋阳起兵,进军长安,平定洛阳,玄武门政变,渭水盟誓,宗庙献俘,废立太子,远征高句丽,过去的片断不断在脑海中闪回,我这一辈子,我这一辈子!

无限江山,万望子孙能够主宰。

弥留之际的李世民是痛苦的,也是焦虑的,根据《旧唐书·李淳风传》记载,李世民曾经与李淳风有过这样一次谈话:

初,太宗之世有《秘记》云:“唐三世之后,则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太宗尝密召淳风以访其事。

李淳风曰:“臣据象推算,其兆已成。然其人已生,在陛下宫内,从今不逾三十年,当有天下,诛杀唐氏子孙殆尽。”

李世民曰:“疑似者尽杀之,如何?”

李淳风曰:“天之所命,必无禳避之理。王者不死,多恐枉及无辜。且据上象,今已成,复在宫内,已是陛下眷属。更三十年,又当衰老,老则仁慈,虽受终易姓。其于陛下子孙,或不甚损。今若杀之,即当复生,少壮严毒,杀之立雠。若如此,即杀戮陛下子孙,必无遗类。”

太宗然,竟善其言而止。

如果这次对话是真的,那么弥留之际的李世民必定更加担心,三世之后就会有女主武王主宰天下,自己的子孙还会遭到屠戮,这将是多么可怕的局面。

如果这次对话是假的,那么弥留之际的李世民一样会担心,柔弱的李治能挑起江山社稷的重担吗?李唐王朝会延续多少年呢?李唐王朝以晋阳起兵开始,又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呢?

一切都是天问,没有人能够回答。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李世民在交代完后事不久,与世长辞,享年五十二岁。三个月后,李治将李世民安葬于昭陵,奉上庙号:太宗!

纵观李世民的一生,他是一个好皇帝,却不是一个好人。

在他的治下,政治清明,法律公正,百姓安居乐业,军事卓有成效,向东、向西、向南、向北,版图都得到拓展,异族压迫中原政权的现象不再出现,唐朝得以以开放大国的形象展示在世人的面前。

然而,好皇帝并不等于好人,李世民这个好皇帝与好人永远画不上等号。

他残杀过兄弟,他逼迫过父亲,他霸占过弟媳,尽管在人生的最后几年他有过悔过,但一切都晚了,人生的劣迹与他的文治武功一起被载入史册,千古功过,只能任由后人评说。

如果以功绩和道德作为衡量皇帝的两把尺子,我们又该如何衡量李世民呢?

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五十二岁,如果李世民能够像房玄龄、李靖、萧瑀一样活到七十岁以上,或许武则天不会再有机会,或许李唐王朝的历史也会改写。

可惜,天不假年!

李世民已经去了,李治还没长大。

在李世民的身后,李治抱着长孙无忌的脖子痛哭不已,二十二年来他一直陪伴在李世民的身边,一下子失去了李世民这个靠山,他不知道以后的路该如何走。

冷静下来的长孙无忌擦干了眼泪,他知道现在不是痛哭的时候,尽管在李世民的治下国家稳定,但现在李世民已经故去,国家进入敏感时期,此时略有风吹草动就有可能影响国家稳定,当务之急就是李治赶紧继位。

李治还在痛哭,长孙无忌意识到必须严厉起来,让这个还没有长大的外甥看到紧迫的形势,长孙无忌说道:“主上以宗庙社稷付殿下,岂得效匹夫唯哭泣乎!”

看看,当皇帝多不容易,连爹死了都不能像一般人那样尽情哭。

李治止住了哭声,擦干了眼泪,一切听从舅舅长孙无忌的指挥。

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骚动,长孙无忌决定秘不发丧,对外封锁李世民已经驾崩的消息,请李治率军先回长安坐镇,他与褚遂良随后从翠微宫向长安进发。一路之上,皇帝的护卫仪仗一切照旧,只不过李世民已经由活人变成了灵柩。

五月二十八日,李治进入京城,长孙无忌护送李世民的灵柩随后入城,停放灵柩于两仪殿。

这时,除了极个别重臣,其他人依然不知道李世民驾崩的消息。长孙无忌遂用李世民的名义进行朝廷的布局,任命太子左庶子于志宁为侍中,太子少詹事张行成兼任侍中,代理刑部尚书、太子右庶子、兼吏部侍郎高季辅兼任中书令。这三个人一直都是李治的左膀右臂,现在他们集体由东宫平移到朝堂之上。

任命发布之后,一切已经昭然若揭,若不是皇帝驾崩,太子宫的官员不会得到集体升迁,现在他们得到了升迁,那么就意味着皇帝已经驾崩了,只是没有宣布而已。

五月二十九日,长孙无忌对外公布皇帝驾崩的消息,同时宣读李世民的遗诏:“太子即位。军国大事,不可停阙;平常细务,委之有司。诸王为都督、刺史者,并听奔丧,濮王泰不在来限。罢辽东之役及诸土木之功。”(可怜李泰,老爹死了连奔丧的权利都没有。)

六月一日,李治正式登基称帝。

无论愿意还是不愿意,李世民的时代结束了,李治的时代来了!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