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玄奘西行记
  4. 附录
设置

附录(1 / 1)


玄奘年谱

公元600年,隋文帝杨坚开皇二十年,玄奘1岁,玄奘俗姓陈,名祎,排行第四,原籍河南陈留。出生于洛州缑氏县游仙乡控鹤里凤凰谷陈村,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偃师县的陈河村。

公元604年,仁寿四年,玄奘5岁,母亲病故。

公元605年,隋炀帝大业元年,玄奘6岁,父亲陈慧从江陵的令伊职位上退下来回到故乡。

公元607年,大业三年,玄奘8岁,父亲陈慧教授玄奘《孝经》,从此开始攻读经史。

公元609年,大业五年,玄奘10岁,父亲去世。

公元610年,大业六年,玄奘11岁,玄奘跟随兄长长捷法师前往东都净土寺,诵读学习《维摩》、《法华》等经书。

公元612年,大业八年,玄奘13岁,在东都净土寺接受大理寺卿郑善果引度为小沙弥。

公元614年,大业十年,玄奘15岁,住在净土寺研读佛经,并且四处参学。

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玄奘19岁,因隋末农民起义,东都战乱不断,春季向兄长捷建议前往长安,到长安后他们住在庄严寺,接着又从长安前往成都。

公元619年,武德二年,玄奘20岁,在成都跟随宝暹听讲《摄论》,又向道基学习《毗昙》。

公元620年,武德三年,玄奘21岁,在成都受具足戒,正式出家为僧。

公元621年,武德四年,玄奘22岁,与兄长捷居住在成都空藏寺,研读佛教经论。

公元623年,武德六年,玄奘24岁,从成都来到荆州天皇寺,讲《摄论》、《毗昙》各三遍。

公元624年,武德七年,玄奘25岁,从荆州东下经过扬州、吴会等地,与名僧智琰相会,接着又北上相州跟随慧休学习《杂心论》、《摄论》。

公元625年,武德八年,玄奘26岁,到赵州跟随道深学习《成实论》。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玄奘27岁,到达长安跟随道岳学习《俱舍论》,后又跟随法常学习《摄论》、僧辩学《俱舍论》、玄会学《涅槃经》,从此玄奘声名大振,誉满京邑。

公元627年,贞观元年,玄奘28岁,唐太宗李世民开始执政。玄奘为进一步求得佛教教理真谛,决心西游。在他上表奏请西行,朝廷下诏不允的情况下,于秋八月因灾情随逃难百姓离开了京城,乘机只身西行,越玉门关,过五烽,渡莫贺延碛,九死一生到达伊吾,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哈密县。

公元628年,贞观二年,玄奘29岁,正月,自伊吾抵达白力城,即今天的新疆鄯善县治,半夜赶到高昌,受到高昌王高度的礼遇,并结为兄弟,停留月余,接受高昌王赠予的西行所需物品。由此,玄奘写了《谢高昌王启》。经屈支,即今天的新疆阿克苏专区库车县,折服高僧木叉蘜多。又经跋禄迦国,今天的新疆阿克苏,西北行越过凌山,沿伊塞克库尔湖北岸西北行,夏季到达素叶城,故址在今吉尔吉斯共和国的托克马克西南八公里处,在此会晤了统叶护可汗。统叶护可汗款待数日,派人护送至迦毕试国。玄奘经奴赤建国(原苏联境内),率堵利瑟那国(原苏联境内),过锡尔河与阿姆河之间的大沙漠,沿着土耳其斯坦山脉,由今天的乌拉太伯公路向西北方向前进,到达飒秣建国(原苏联境内)。玄奘从此西南行经羯霜那国,今撤马尔罕以南的沙赫里夏勃兹地方,西南行,登上帕米尔高原,逾古代中亚向南的重要交通孔道——铁门(原苏联境内),为帕米尔高原的险要隘口,到达睹货罗国,即今天葱岭西,乌浒河南一带。南下到博喝罗,今阿富汗北境马扎里沙里夫以南的巴尔克,在这里与小乘佛教徒般若羯罗(慧性)共同研究《昆婆沙论》,并与佛教学者达摩羯罗(法性)、达摩毕利(法爱)相互切磋。玄奘与三位学者研习佛典一个多月后,从缚喝罗国南行经揭职国,今阿富汗巴里黑以南的解苏地方,东南进入艰险的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的伊拉克斯奇山;经睹货罗境到达梵衍那国,今阿富汗的喀布尔西北的巴米安;玄奘渡过黑岭,也叫黑山,到达迦毕试国,今阿富汗的卡菲里斯坦,为国王邀请到大乘寺说法五天,当地著名高僧皆被玄奘折服。玄奘在这里安居了一段时间,后到达当时北印度境内的滥波国,今阿富汗东境拉格曼;下岭渡河巡礼那揭罗喝国,今阿富汗东北境的贾拉勒阿巴德地区;经健陀逻,今巴基斯坦的白沙瓦;经旦叉尸罗国,今巴基斯坦的哈桑阿卜社勒;经乌刺尸国,今哈扎拉地区;及至迦湿弥罗国,今克什米尔。玄奘观膜佛教遗迹,并到处参学。玄奘在王城,今克什米尔的斯利那加,在此城的阂耶因陀罗寺学习《俱舍论》、《顺正理论》及因明、声名等学,并与大乘学者等讨论佛法。

公元629年,贞观三年,玄奘30岁,春夏两季在迦湿弥罗国钻研梵文经典,为日后周游“五印度”和回国翻译事业奠定基础。秋季,玄奘启程,经过半奴嗟国,今克什米尔西南的朋奇;过遏逻瘏补罗国,今克什米尔西南的故乔里,到达磔迦国,今巴基斯坦的旁遮普,在大森林遇盗,脱险后,跟随此国一老婆罗门学习《经百论》和《广百论》一个月。玄奘东行五百余里到达那仆底国,今印度北境的费罗兹普尔,在这里的突舍萨那寺学习《对法沦》和《显宗论》。

公元650年,贞观四年,玄奘31岁,玄奘在那仆底国学习,停留了四个月;向东北行到瘏烂达那国,今印度东北境的贾朗达尔,在那伽罗驮那寺跟随柄达罗伐摩学习《众事分毗婆沙》,停留了四个月。玄奘又经屈露多国,今印度北部比斯河上游,西姆拉西北的苏丹普尔;经设多图卢国,今印度北部苏特里杰河东面的萨兴特;经波理夜旦罗国,今印度北方邦的拜拉特地区;进入中印度境内的袜菟罗国,今印度北方邦朱木拿河西岸的马特拉;经萨他泥湿伐罗国,今印度北方邦的塔尔萨尔,秋末冬初到达卒禄勒那国,约今印度北部罗塔克以北地区,在这里跟随瘏耶菊多学习《经部毗婆沙》。

公元631年,贞观五年,玄奘32岁,春初学完《经部毗婆沙》,渡河至袜底补罗国,今印度北部罗希尔坎德地区的曼达洼,巡礼佛迹,跟随密多斯那学习《怛垂三第铄论》(《辩真论》)、《随发智论》。夏末,玄奘北行经婆罗吸摩补罗国,今印度北部加尔瓦地方、到达普西业布蒂王朝戒日王直接统治的羯若鞠阇国,都城为曲女城,今印度恒河西岸的卡脑季。在跋达罗毗阿罗寺住了三个月,跟随毗离耶犀那三藏学习《佛使毗婆沙》和《日育毗婆沙》,并周游各国,顶礼佛迹。玄奘在阿喻陀国,今印度北方邦的乌德,至阿耶穆法国,约今印度乌德东南的阿扎姆加尔,途中遇到信奉难近母的印度教徒,险遭杀害祭神,以镇定机智死里逃生。玄奘脱险后游历巡礼印度诸国,约在十月初到达那烂陀寺,今印度比哈尔邦巴特那以东的巴腊贡,跟随戒贤法师学习。

公元632年,贞观六年,玄奘33岁,戒贤为玄奘开讲《瑜伽师地论》,共讲了三遍。此后,又讲了《顺正理论》、因明学、声明学以及《集量论》等各一遍,同时又就学婆罗门教经典,各类梵书。

公元633年,贞观七年,玄奘34岁,在那烂陀寺学习。

公元634年,贞观八年,玄奘35岁,在那烂陀寺学习。

公元635年,贞观九年,玄奘36岁,在那烂陀寺学习。

公元636年,贞观十年,玄奘37岁,春初玄奘周游“五印度”,随处问学。至伊烂拿钵伐多国,今印度比哈尔邦的蒙吉尔地区,跟随萨婆多部学者怛他揭多菊多(如来密)、羼底僧诃(师子忍)学习《婆沙顺正理》等,在此停居了一年。

公元637年,贞观十一年,玄奘38岁,游历印度各国,在他行到桥萨罗,今印度纳格浦尔以南,钱达及其以东康克尔地区,跟随一位擅长因明学的婆罗门学习《集量论》一个月。后又到达驮那羯磔迦国,今印度南部马得拉斯邦克里希纳河口处,遇到通晓大众部三藏的苏部底(善现)和苏利耶(日)二法师,于是停数月学习大众部的《根本阿毗达磨》。之后,又游历了一些王国。

公元638年,贞观十二年,玄奘39岁,游历印度各国,到达钵伐多国,大约是今克什米尔的查漠地区,跟随几个著名佛教学者学习正量部的《根本阿毗达磨》、《摄政法论》和《教实论》。

公元639年,贞观十三年,玄奘40岁,从钵伐多国返回那烂陀寺;玄奘又到附近的低罗择迦寺向般若跋陀罗研究萨婆多部三藏及声明、因明等学,住了两个月;又到枚林山的胜军论师处研习《唯识抉择论》、《窥义理论》、《十二因缘论》、《成无畏论》、《不住涅槃论》、《庄严经论》等。

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玄奘41岁,从胜军论师处学习完毕,正月初四回到那烂陀寺,玄奘开讲《摄大乘论》、《唯识抉择论》。玄奘著《会宗论》三千颂(已佚)。夏季,玄奘在那烂陀寺折服顺世学派婆罗门的论难,用梵文写下《制恶见论》(今佚)。东印度迦摩缕波国,今印度阿萨姆西部地区,国王鸠摩罗(童子王)强行邀请玄奘到迦摩缕波国,玄奘为之讲经说法一个多月,并用梵文写出《三身论》(今佚)。秋季,戒日王遣使敦促玄奘到羯朱温罗国,今印度恒河以北的拉杰马哈尔地区,戒日王对玄奘极为尊敬并决定为他在曲女城举行学术论辩大会。

公元641年,贞观十五年,玄奘42岁。春初,曲女城的学术论辩大会开始,仪式隆重,玄奘为论主。经过十八天的辩论,玄奘取得全胜,万众欢腾,争为玄奘赠送称号,大乘众人尊玄奘为“摩河耶那提婆”(大乘天),小乘众人尊玄奘为“木义提婆”(解脱天),从此声名远震“五印度”。戒日王请玄奘参加第六次七十五天“无遮大会”。之后,玄奘辞行回国。

公元642年,贞观十六年,玄奘43岁,归国途中。

公元643年,贞观十七年,玄奘44岁,归国途中。

公元644年,贞观十八年,玄奘45岁,寓居瞿萨旦那都城在城中的小乘萨婆多寺,开讲《瑜伽》、《对法》、《俱舍》、《摄大乘论》。之后,玄奘从天山商路直接返回,在渡河时失落经本,于是派人访求、传抄。玄奘又遣马玄智随商队往长安替自己上表朝廷,报告自己“私往天竺”十七年的原因,并听候发落。因此,玄奘在于阗等了八个多月,才得到唐太宗李世民宣回的敕令。

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玄奘46岁,正月二十四日行抵长安西郊漕上,唐太宗在洛阳,敕西京留守房玄龄使有司迎接玄奘。二十五日玄奘进入长安,并将西行取得的经、律、论及如来肉舍利、佛像等送往弘福寺安置。后玄奘赴洛阳,二月初一谒见唐太宗,唐太宗命玄奘在长安弘福寺禅院译经。三月初一,玄奘返回长安入居弘福寺组织译场工作,到五月准备就绪,开始翻译佛经。

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玄奘47岁,居弘福寺译经。七月十三日,玄奘将所译的五部经论和《大唐西城记》上表于唐太宗,并请其作经序。

公元647年,贞观二十一年,玄奘48岁,住弘福寺译经。玄奘奉敕命把《老子》译为梵文,与印度交流。又将《大乘起信论》从汉文译为梵文。

公元648年,贞观二十二年,玄奘49岁,住弘福寺译经。七月初一,唐太宗敕玄奘到坊州宜君县凤凰谷玉华宫,劝其还俗,为玄奘婉言拒绝,后唐太宗询问《瑜伽师地论》大意,并遗使至京取论本,亲自观看。玄奘请唐太宗作经序。八月四日,唐太宗撰成《大唐三藏圣教序》,太子李治又作《述圣记》,玄奘均上表启谢。慈恩寺落成,十二月玄奘奉敕入住。

公元649年,贞观二十三年,玄奘50岁,住慈恩寺翻经院译经。四月,玄奘陪同唐太宗到翠微宫,为其说法及讲“五印度”见闻,直到五月太宗染病驾崩。五月,玄奘回到慈恩寺专心译经、讲经。

公元650年,唐高宗李治永徽元年,玄奘51岁,住慈恩寺译经。

公元651年,永徽二年,玄奘52岁,住在慈恩寺译经。

公元652年,永微三年,玄奘53岁,住在慈恩寺译经。年初,玄奘奏请造塔安置经像,兼防火灾,高宗许可,就在慈恩寺西院营建大雁塔。

公元653年,永徽四年,玄奘54岁,住在慈恩寺译经。

公元654年,永徽五年,玄奘55岁,在慈恩寺译经。二月,法长返回印度向玄奘辞行,玄奘复书智光、慧天,并赠送信物;又把在回国途中渡河时失落的经本名单附上,请其设法抄写寄来。

公元655年,永徽六年,玄奘56岁,在慈恩寺译经。五月,玄奘宣讲印度逻辑学的专著《因明入正理论》和《因明正理门论》。奉御吕才著《因明注解立破义图》三卷,对玄奘门徒神泰、靖迈、明觉的著作,提出四十条不同意见,进行学术辩论,历时半载,据佛教徒记载,以玄奘胜出告终。

公元656年,唐高宗显庆元年,玄奘57岁,在慈恩寺译经。三月,唐高宗应玄奘的请求,撰就《慈恩寺碑文》,遣使颁寺。五月,玄奘旧病复发,唐高宗遣御医治疗。痊愈后,唐高宗把玄奘接到凝阴殿的西阁供养,仍从事翻译。

公元657年,显庆二年,玄奘58岁,二月,唐高宗到洛阳敕玄奘陪从,住翠微宫继续译经。四月,玄奘陪同唐高宗前往明德宫,住飞华殿译经。五月,敕命玄奘回洛阳积翠宫译经,途中,回乡与其姐张氏相见,并改葬父母棺柩。

公元658年,显庆三年,玄奘59岁,正月,随唐高宗回到长安。六月十二日,西明寺建成。七月,唐高宗命玄奘居住在西明寺。这一年,玄奘曾参与史官编撰的《西域图志》。

公元659年,显庆四年,玄奘60岁,住在西明寺译经。玄奘上表请求前往距离京师较近的玉华寺译经,获得高宗许可。十月,玄奘带领僧徒到坊州玉华寺专心译经。

公元660年,显庆五年,玄奘61岁,住玉华寺译经。

公元661年,龙朔元年,玄奘62岁,住玉华寺译经。

公元662年,龙朔二年,玄奘63岁,住玉华寺译经。

公元663年,龙朔三年,玄奘64岁,住玉华寺译经。

公元664年,麟德元年,玄奘65岁,正月初九日,玄奘因跌倒伤胫,病势严重,到二月五日夜半与世长辞。四月十四日,遵照玄奘的遗嘱,将其葬于白鹿原。

公元669年,总章二年,敕命将玄奘墓迁徙于樊川北原。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