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二战风云
  4. 第十一章 历史悬案
设置

第十一章 历史悬案(1 / 1)


1934年6月30日,希特勒在柏林和慕尼黑制造“长刀之夜”,对纳粹冲锋队头目恩斯特·罗姆等人进行了清除行动。当日希特勒从波恩飞抵慕尼黑,以冲锋队头目企图进行政变为由,将罗姆等人逮捕并处决。在此次事件中,大约有数百名冲锋队头目被处决,希特勒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权利,而党卫队则逐渐取代了原先冲锋队的位置。恩斯特·罗姆是希特勒在夺取德国政权的道路上立下汗马功劳的亲密战友,然而当希特勒即将登上权力顶峰之时,罗姆却被枪杀在了监狱中,希特勒为何对自己浴血奋战十几年的朋友如此绝情?

罗姆于1887年11月28日出生在巴伐利亚州的慕尼黑,1914年初开始从军,一战期间在德军中服役。1918年,罗姆作为一名空军上尉,仍然在魏玛共和国的新军里服役,1920年加入纳粹党,并迅速成为了希特勒最早的拥护者之一,积极协助希特勒组建冲锋队。1923年的啤酒馆政变失败后,罗姆于次年被法院判处入狱15个月,但在判刑后随即获释,希特勒再次让他负责冲锋队。到了1932年末,冲锋队人数已经超过50万,成为希特勒手下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冲锋队是一群强暴之徒,利用极端暴力的行为中止反对党的会议,罗姆在希特勒夺取德国政权道路上,立下了汗马功劳。

希特勒检阅冲锋队。

1933年1月,希特勒当上德国总理后,罗姆及冲锋队以“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先锋自居。罗姆及冲锋队期望德国会推行激进改革,同时为他们带来更大的权力和回报。罗姆公开批判德国社会所有的传统阶级,但希特勒恰恰需要这些人的支持。罗姆认为需要进行第二次革命,以清除这些寄生虫,同时要求冲锋队成员宣誓效忠于他,这可不是希特勒想听到的消息。那些协助希特勒取得政权的商界人物对罗姆的主张感到不安,希特勒迅速向商界保证不会有二次革命。许多冲锋队员出身于工人阶级,支持推行社会主义路线,对新政府缺乏社会主义色彩感到失望,罗姆曾经公开批评希特勒没有贯彻国家社会主义革命。

1934年2月,罗姆要求冲锋队与国防军合并,陆军大加反对,认为冲锋队只是一群乌合之众,合并会引致军队失去荣誉及纪律。1934年4月,罗姆因为希特勒明确拒绝了他改造国防军的建议,异常恼火,开始主动和纳粹党内外的社会主义派别接触,寻求他们的支持,准备在纳粹党代表大会上同希特勒摊牌,罗姆不自量力地将自己同希特勒的路线之争升级成为权力之争,等于是为自己敲响了丧钟。

1934年4月11日,希特勒和军事领袖登上了巡洋舰“德意志”号,他们向希特勒提出了一宗交易,他们将支持他的独裁政权,但是他们要以罗姆的死作为回报。希特勒清楚其中的政治含义。但是他迟疑不决,罗姆是他认识最久的老战友之一。1934年6月,国防部长勃洛姆堡以兴登堡总统的名义向希特勒发出“最后通牒”:“如果德国的政治局势持续紧张,总统会考虑颁布戒严令。”希特勒稍后亲自从兴登堡那里证实了该“通牒”,希特勒明白戒严令一出,自己将会失去权力。此时,盖世太保提供的最新材料显示,罗姆正在策划一次政变,准备在6月底发难。虽然希特勒明白这种材料通常水分不少,但如今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终于痛下决心。

冲锋队队员

1934年6月初,慕尼黑的党卫军已接到命令,要在某一天作好准备,死亡名单已经确定好,就等着付诸实施。罗姆为了缓解紧张气氛,于6月19日宣布冲锋队放假一个月,休假期间禁止身穿制服,以向希特勒显示政变云云纯属谣言。他自己于6月7日前往田园诗般的泰根湖畔休养,临行前警告说:“为了从一开始就避免产生与此有关的误解,参谋长声明,他在健康恢复后会立即继续全面执掌他的职务,我保证,冲锋队现在是,将来也是德国的命运。”

希特勒在柏林和慕尼黑制造“长刀之夜”,对纳粹冲锋队头目恩斯特·罗姆等人进行了清除行动。

6月29日,希特勒前往巴特戈德斯贝格的德莱森酒店,晚上他接到了从柏林发来的消息,局势严峻,慕尼黑的冲锋队已经进入紧急动员状态。向希特勒提供这种故意伪造情报的是希姆莱,他们是要促使希特勒迅速作出一个极端的决定,不让他像往常那样犹豫不决,他的党卫队领导人在此扮演了一个关键的角色。6月21日,希特勒面见总统兴登堡,获得同意使用武力清洗冲锋队,紧接着希姆莱起草了一份黑名单,希特勒亲手勾销了名单上150个名字。1934年6月30日早晨7点,希特勒的车队在一辆国防军装甲车的护送下冲进罗姆等人下榻的疗养院,这一天是盖世太保声称的冲锋队发动政变的日子,但疗养院门口只有一个冲锋队员站岗,而罗姆和他的党羽都还在熟睡之中。

那些人悄悄地包围了公寓大楼,身着黑色皮大衣的希特勒走了进来,他为这些麻烦向老板娘道歉,然后队伍冲上了楼梯,一名刑事警官敲响21号房间的门,罗姆穿着内衣开门,希特勒走进去,骂道:“你是个叛徒!你会被枪毙!”他吼道。冲锋队负责人海纳斯从隔壁房间走出来,这次行动总共逮捕了7个冲锋队的高级负责人,匆匆找来一辆车把这些人运去了慕尼黑的斯塔德尔海姆监狱。在慕尼黑,泽普·迪特里希拿到一个名单,希特勒在名单上用绿笔勾掉了6位冲锋队领导人的名字,慕尼黑的冲锋队大队长兼警察署长的施奈德胡贝尔临死前还在问:“泽普同志,怎么回事?我们是无辜的。”

名单上少一个勾,罗姆还活着。希特勒说:“看在他的伟大功绩的份上,赦免了罗姆。”

现在,希特勒必须要考虑罗姆的命运——是让他呆在监狱里,还是让他永远沉默?他最后无法回避,因为罗姆不是个二流的对手,而是个非干掉不可的民众领袖。1934年7月1日下午6点,达豪集中营的指挥官艾克进入了罗姆的牢房,将一把装有一枚子弹的手枪放到罗姆的桌子上,15分钟后,由于牢房里没有发出任何声音,艾克打开牢门和党卫军军官进去了,伴随着三声枪响,罗姆倒在了地上,他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的元首,我的元首!”

在临死前,恩斯特·罗姆曾说:“我要希特勒亲自开枪打死我。”但是希特勒没给他答复。

雅科夫·朱加什维利是斯大林的长子,在苏联卫国战争中,于1941年被德国俘虏,1943年希特勒曾企图用雅科夫交换在斯大林格勒被苏联军队俘获的德军元帅鲍卢斯,但被斯大林拒绝,斯大林让中立国的红十字会转告希特勒:“我绝不用元帅来换士兵!”

60年前,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的大儿子雅科夫在与德军的激烈交战中被俘,随后惨死在死亡集中营里,掌握这一真相的美国也因紧跟着发生的美苏冷战而拒绝向苏联方面提供任何相关的情况,雅科夫之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的未解谜团之一,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学家争论最激烈的话题之一。

1932年11月7日十月革命15周年,红场上举行大游行时,雅科夫的母亲娜杰日达和工业学院的同学们走在接受检阅的行列中,可是几天后,报上发布消息,说她于8日逝世,讣文没有提到她的死因,也没有刊出医生的最后诊断,这不能不在社会上引起疑问,她的死成了众人猜测的谜,那年娜杰日达31岁,而雅科夫不到两岁。14年后,雅科夫来到莫斯科,同父亲、继母阿丽卢耶娃和继母的两个孩子生活在一起,这使得雅科夫和他的父亲斯大林的关系很冷淡,雅科夫大学毕业时,迎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雅科夫在战争爆发当天就主动要求入伍,到基层部队,结果他被分配在一个陆军炮兵团当了连长,1941年5月,雅科夫作为第14炮兵师的一名中尉随同部队向西进发,抗击入侵的德国纳粹。

1941年初,苏联红军在斯摩棱斯克战役中失利,7月11日,雅科夫在维捷布斯克城下(今白俄罗斯境内)被俘。雅科夫被俘的消息在第一时间被传回莫斯科,并通知给了斯大林本人。

当德国人发现他是谁后,戈培尔臭名昭著的宣传机器立即运转起来,7月20日,德国人通过电台向全世界宣布他们俘虏了斯大林的儿子,他们把所谓雅科夫亲笔写的传单发往苏联前线。宣传材料中还包括一张德国军官同雅科夫谈话的照片。下面的说明是:“如果如此著名的苏联军官和红军指挥官都能投降,这说明对德军的任何抵抗都是无意义的。”在宣传材料的背面有一封据说是雅科夫写给他父亲的信,说他受到了优待。其他的传单则鼓励更多的苏联人投降,传单说:“连你们最高领袖的儿子都已经投降了,你们为什么还要做无谓的牺牲?”而事实是,雅科夫顶住了巨大压力,没有参加宣传活动。

8月16日,斯大林签署所有被德国俘虏的苏军士兵和军官都是叛国者的第270号密令,当1942年冬天来临时,德国第6军占领斯大林格勒的企图被挫败了,弗里德里希·冯·鲍卢斯将军手下的军队遭到苏联军队的围攻,15万德军被歼。2月2日,鲍卢斯带领9.1万人投降。希特勒认为,鲍卢斯被苏军俘虏,已经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应该接受第三帝国的审判和惩处,1943年,瑞典人伯纳多特受希特勒之托,以红十字会代表的身份拜见斯大林,提出要以雅科夫交换德军元帅鲍卢斯,斯大林通过瑞典红十字会断然拒绝说:“我绝不用元帅来换士兵!”

斯大林作为苏军最高统帅,不得不顾及成千上万儿子也沦为德军战俘的苏联父母的感受,或许,这是斯大林“大义弃子”的真实原因。人们现在只知道斯大林和雅科夫之间那种紧张的父子关系,以及斯大林拒绝用纳粹德国元帅鲍卢斯来交换自己的儿子,却不知道这位苏联领袖也曾对儿子出手相救。据后来披露的证据还表明,斯大林根本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放弃了他的儿子,斯大林一直为他儿子的命运而担忧,并于1942年两次下令苏联军事情报机构采取营救行动。一次是当雅科夫还被囚在吕贝克附近时,第二次是在雅科夫被转移到萨克森豪森后,然而,斯大林最终还是没有救出他的儿子。

在斯摩棱斯克战役被俘的雅科夫·朱加什维利(左二)

莫斯科方面为营救雅科夫的行动计划了好长时间。而当任务被派下来时,行动队队员们根本没有深究是谁下达的任务。而在挑选行动队队员时,看重的是一些基本素质:理性、力量、冷静、勇敢、果断、坦然面对死亡、誓死保守秘密,等等。雅科夫被德军俘虏后,先是被囚在吕贝克附近时,正是后来又被转移到德国萨克森豪森集中营。该集中营内专设有“A”牢房。德国法西斯将其称之为“优待”牢房。德军在这牢房内专门囚禁“有价值”的战俘,以便在必要时用以和苏、美、英等国交换其被俘的高级将领。除斯大林的长子雅科夫外,在“A”牢房内囚禁的还有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的侄子瓦西里·科科林和英国的一些飞行员。

集中营“死亡之门”

苏军情报部门还利用种种情报,为行动队仿造了这座德国集中营,仔细研究了集中营的方位,分析了看守的弱点。出发前,队员们被告知,他们将在行动结束后受到斯大林的亲自接见,因此“必须要完成一切可能完成和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让领袖宽心。听罢此言,小伙子们热血沸腾,纷纷表示要誓死完成任务。行动小组出发了,他们顺利地在敌人腹地实施了空降,藏起了降落伞后,开始向集中营进发,这一过程没留下一丝痕迹。在离集中营约12千米处,他们开始观察和判断,经过长时间的刺探,行动队最后发现,雅科夫已经在一天前被转移到另一个集中营了,迫于无奈,小组决定中断任务,按原计划返回,返回的路非常艰难,不少人为此丧命,但没有一个人沦为俘虏。值得一提的是,雅科夫遇难后,斯大林就将自己的儿媳妇、雅科夫的妻子梅策尔关了起来,理由是,怀疑她向德国方面透露了行动队的消息,但在几年的关押后,斯大林又将梅策尔放了出来。1942年,第二支小分队被派往前线,营救当时被关押在萨克森豪森的雅科夫,但其结局毫仍是以失败告终。

1943年4月15日,雅科夫扑向了这座集中营的电网,并且身中多弹。当时官方的党卫军报道说,雅科夫是在跑向铁丝网时被哨兵打死的,但现在人们知道这是为打动希姆莱而编造的。对证据进行了仔细研究后证实:哨兵的确是向雅科夫开过4枪,但现在知道,他打中的是雅科夫的尸体,至于雅科夫被俘后的死因,一直存在着许多的说法,雅科夫档案文件原存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被转交美国,此前一直保存在华盛顿国家档案馆处于保密状态,使这件事成为世界学术界60多年来一直试图解开的疑团之一。

有一种说法曾流行一时,说雅科夫的死亡原因是卡廷屠杀事件导致的,1940年发生的卡廷屠杀事件,直到1943年3月波兰人的尸体才被德国人发现,当集中营的一个看守把有关这一发现的报道给雅科夫看时,他嘲笑雅科夫说:“看看你们这些杂种都干了些什么?你们到底是人吗?”雅科夫和集中营里的波兰人是好朋友,而且他们还两次试图越狱,但没有成功,显然,德国报纸1943年披露的关于他父亲屠杀波兰军官的消息使他深受刺激,雅科夫崩溃了,他已经到了绝望的地步。4月14日,在雅科夫自杀的前一天,他同一名英国人发生了激烈冲突,他看不上英国人对纳粹毕恭毕敬的样子,而英国人则用“卡廷屠杀事件”攻击他,因此这被认为是最终导致他采取疯狂逃避行动的原因。于是有人说:“现在真相大白了——这位炮兵中尉是扑在集中营的电网上自杀的,因为他得知他父亲1940年在卡廷屠杀了1.5万波兰人而感到羞愧难当。”也就是说雅科夫是因为羞愧难当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绝望和悲伤是导致他自杀的原因。这种说法突出了卡廷大屠杀对雅科夫产生的灾难性影响,他可能无法接受是他父亲下令屠杀的说法。此外,斯大林那个“所有被德国俘虏的苏军士兵和军官都是叛国者”的命令对雅科夫的心理打击也是巨大的,再加上斯大林的“我绝不用元帅来换士兵”,这一切,似乎都印证了他自杀的理由。

斯大林

60年后,美国政府终于将它所知道的真相还给斯大林的孙女、雅科夫的女儿加利娜,加利娜这才看到了英雄父亲的死亡报告!所有的这些记录都说明,雅科夫在死亡集中营被关押期间表现得十分英勇,从来没有向纳粹德军表现出丝毫的妥协,更没有投降,死亡通知书和现场报告最原始的资料显示,雅科夫是在准备逃离死亡集中营,眼看就要越过电网,跨出后就容易逃生时,被纳粹看守发现,哨卡上的重机枪疯狂扫射,结果被当场打死的!雅科夫身中至少15发子弹,这使得其他各种各样的说法不攻自破!

美国助理国防部长杰宁斯在移交挡案仪式上说:“我们美国人今天有幸能为一个俄罗斯家庭的加利娜提供有关她父亲命运的部分答案,使得她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不幸死亡的父亲最终的命运有了真正的了解!还有,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是坚定的盟友,所以我们会永远尊敬那些倒在战场上再也回不了家的英雄们,对英雄的纪念不论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弗拉索夫是一个传奇性的人物,作为苏联红军杰出的将领,他曾经建立过无数功勋,但在卫国战争那些最艰苦的岁月里,弗拉索夫的信念动摇了。在纳粹的集中营里,他完成了从红军英雄到法西斯帮凶的思想蜕变。

弗拉索夫生于下诺夫哥罗德一个信奉东正教的中农家庭。在他还在新城神学院读书时俄国革命爆发。1919年弗拉索夫决定退学,在简单学习了一些农学后他加入苏联红军,当时其所在部队主要在乌克兰、高加索和克里米亚半岛活动。1940年7月,也就是希特勒挥师入侵苏联的一个月后,德国第6集团军已经兵临乌克兰名城基辅,苏联人急需新的部队来填补缺口。苏联西南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上将和时任前线军事委员会委员赫鲁晓夫决定,以弗拉索夫担任一支临时拼凑的第37集团军司令。弗拉索夫上任后收容前线溃败的军士,重整第37集团军,并迅速组织起防御。8月中旬,第37集团军击退了德军在基辅西南的攻势,守住了基辅的正面防线。为表彰弗拉索夫的功绩,斯大林亲自命令用飞机把弗拉索夫接到莫斯科,并授予他列宁勋章和红旗勋章,任命他为防守莫斯科的第20集团军司令。

1941年11月的莫斯科保卫战中,德军的第三装甲集群和第四装甲集群从北面突破了苏军的防线,莫斯科岌岌可危,弗拉索夫很快率第20集团军以强行军堵住了突破口,把德军阻挡在莫斯科运河一线,此战后被授予“莫斯科保卫者”的称号。(受此称号的将领寥寥无几)当时担任苏联《红星报》特约记者的著名作家伊利亚·爱伦堡奉命去采访为保卫莫斯科立下殊勋的这支部队,其中谈到弗拉索夫时,爱伦堡以相当抒情的笔调写道:“战士们亲切地和信任地看着自己的指挥员,因为弗拉索夫的名字与进攻紧密联系在一起。”莫斯科战役结束后,他被斯大林再次授予列宁勋章和红旗勋章,晋升为方面军副司令和大将军衔。1942年3月,弗拉索夫担任第二突击集团军司令,受命北援列宁格勒。

1942年6月,弗拉索夫的部队在列宁格勒被德军包围,据估计,被围兵力达13万人,斯大林钦点华西列夫斯基到前线救援弗拉索夫,第二突击集团军一度从德军防线上打开了一个缺口并转移了大量伤员,但德军最终封闭了突破口,在突围无望的情况下,6月25日9时,弗拉索夫命令第二突击集团军以小队形式分散突围,整个集团军遂宣告解体。7月13日,第二突击集团军的残部被德军消灭,被俘官兵3.3万人,弗拉索夫在一个叫皮亚特尼察的小村子成了德国第38步兵军的俘虏。

弗拉索夫和士兵

集中营的生存条件是十分恶劣的,据统计,整个战争期间,有250万苏联俘虏死于集中营。对弗拉索夫来说,集中营的情况不可能不对他有所触动。一方面是大量的俘虏从前方蜂拥而至,另一方面是面临死亡的无情折磨,而集中营的消息完全是有利于德国人的。看到越来越多的同行走进集中营,弗拉索夫和其他人有理由相信,苏联已经输掉了这场战争。

在当时的苏联,根本没有“战俘”这个概念,只有“逃兵、祖国的叛徒和人民的敌人”。俄罗斯联邦刑法典第58条也规定,将被俘红军战士的家属交法庭审判,同时将这些家属流放到西伯利亚。在这种情况下,不管被俘的苏军士兵愿意与否,他们除了在集中营里成为“烈士”,或是与德国人合作反对祖国之外,已经别无选择,弗拉索夫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与德国人合作。

1942年秋天,弗拉索夫答应与德国人全力合作,他成了投敌者军队中最有威信的苏军将领,1942年12月27日,弗拉索夫亲笔写了题为《我为什么走上了与布尔什维主义作斗争的道路》的公开信,对苏联社会制度和斯大林本人进行了攻击和指责,同时号召每个俄罗斯人都起来与苏维埃制度斗争,为建设一个自由平等民主的新俄国而奋斗。公开信被印成几百万份的传单撒在苏联的战场上,并且作用和影响很大。在这份宣告中,布尔什维克被宣布为“俄罗斯人民的敌人”和战争的罪魁祸首。号召俄国人民团结起来反对斯大林,建立一个没有布尔什维克和资本主义的崭新俄国,弗拉索夫和他的助手还希望靠德军的援助将被俘的苏联士兵组成几个师,由他们来指挥。尽管弗拉索夫表现出与德国人合作的意愿,但是起初包括希姆莱在内的纳粹党高层人物却对他不屑一顾。希姆莱认为弗拉索夫是一个“蠢猪和叛徒”,希特勒公开表示他永不考虑建立由俄国人组成的部队,此后,弗拉索夫一直被软禁在柏林近郊,只是偶尔露面干一些带有政治色彩的宣传工作,即到战俘营说服战俘投降,去前线鼓动苏军士兵叛逃等。直到1944年9月战事吃紧,德国战败的征兆已清晰可见时,在纳粹的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的劝说下,希特勒终于同意组建“俄罗斯解放军”,希特勒屈尊接受弗拉索夫参加他们的队伍。

1944年9月16日,党卫军头子希姆莱秘密召见了弗拉索夫,双方签订了组建“俄罗斯解放军”的协议书。1945年1月28日,希特勒正式任命弗拉索夫将军为俄国武装力量总司令,授中将军衔,并授权他从集中营里招募士兵,这支新部队被命名为“俄罗斯解放军”。从此,弗拉索夫离开柏林,穿上德军的制服,开始了他罪恶的叛国军事生涯,拥有三个师的俄罗斯解放军仍然很快建立起来。其中第一师由原苏军第389坦克师师长谢尔盖·布尼亚琴科上校任师长,第二师师长是原红军旅级政委兹韦列夫上校。第三师师长是原苏军少将、步兵军军长米哈伊尔·沙波瓦洛夫。据不完全统计,俄罗斯解放军的总兵达到了5万人,主要由原苏军被俘士兵以及旅居欧洲的俄罗斯侨民组成。这支所谓的俄罗斯解放军可谓生不逢时,它成立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接近尾声,西方盟军和苏军正在步步进逼,法西斯德国行将就木。弗拉索夫和他网罗的一伙俄罗斯民族败类深知如果德国战败,他们肯定逃不脱苏联政府的惩罚,因此死心塌地为希特勒卖命。在1945年2月11日俄罗斯解放军第一次正面对苏作战,他们上战场的时候,作战非常顽强,但是这与其说是自觉的英雄主义,还不如说是人人自危的垂死挣扎。随着苏军在东线节节推进,为了挽救即将覆灭的命运,其他各路效忠德国人的俄罗斯叛军纷纷投奔弗拉索夫麾下,弗拉索夫的俄罗斯解放军竟然壮大到10万人左右。

俄罗斯解放军

1945年4月底,捷克斯洛伐克爆发了反法西斯武装起义,党卫军对起义者大开杀戒,关键时刻,起义军领导人病急乱投医,派代表向俄罗斯解放军求援。俄罗斯解放军第一师师长布尼亚琴科认为这是个千载难逢的良机,他劝说弗拉索夫帮助起义者,认为如果那样的话,今后的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为表示感谢将会向俄罗斯解放军提供政治避难权,起初弗拉索夫否决了提议,但是最后还是出兵布拉格,打败了进攻布拉格的德军。即便如此,在5月8日俄罗斯解放军还是被迫逃出布拉格,因为捷克共产党要把俄罗斯解放军交给苏军。5月10日弗拉索夫和俄罗斯解放军在西线向美军投降,5月12日在前往与美军会谈的路上,弗拉索夫的汽车被苏军包围,跟随的美军军官不允许苏军带走弗拉索夫,但弗拉索夫被强行押上车,并且有几名俄罗斯解放军人员被当场枪决,此后弗拉索夫被押往莫斯科。1946年夏天审判开始,1946年8月1日施行绞刑,这也是苏联官方公布的最后绞刑死刑,此后绞刑被废除。

弗拉索夫一生结过两次婚。1933年与女医生安娜·米哈伊洛芙娜结婚,两人有一子。1936年大清洗时两人离婚。弗拉索夫叛国后受尽牵连,被关到集中营。弗拉索夫的第二次婚姻在1941年,妻子芭芙洛芙娜在其被处决后一直奔走为其恢复名誉。弗拉索夫另有一私生子,其孙现在俄罗斯海军服役。

1944年2月20日清晨10时45分,一辆满载的渡轮“海多罗”号正颠簸着穿过波浪滔滔的挪威廷斯贾克湖时,忽然间船的甲板下一声闷雷似的爆炸响声,渡船在剧烈的爆炸中摇晃起来,停滞不前。不到5分钟,“海多罗”号便沉下了湖底——同它一同沉没的是希特勒想占有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的梦想。

1940年4月9日5时许,德军向北欧国家丹麦、挪威发起突然袭击。德军仅用4个小时就占领了丹麦全境。与此同时,德军多路登陆并空降部队,也把侵略的魔爪伸向挪威。德国赤裸裸的入侵行动,表面上看是为了满足其扩张、掠夺资源的需要,但另一个鲜为人知的目的,就是占领挪威制造重水的维莫克化工厂,抢在盟国之前,制造出原子武器。

维莫克化工厂于1971年关闭

维莫克化工厂在被德国占领的挪威境内,位于首府奥斯陆以西150千米处的特拉马克山区,在这座戒备森严的工厂内,重水正在以一点一滴的速度被生产着、积蓄着。这里是全世界为数不多的几个重水生产地之一,也是德国唯一的重水生产地,它的产量每月大约有10千克。“重水”从表面上看,同普通水没有任何区别,但它是控制原子核反应的理想减速剂,直到1942年,全世界的重水总量不过数百磅。真正了解重水含义的人们知道,作为制造原子弹的必备物质,这区区数百磅重水能左右整个战争局面。

英国特工冲入工厂的场景再现图

在希特勒的命令下,这家工厂夜以继日地生产着重水,照这样的速度生产下去,大约两年后,德国就可以得到建造一座核反应堆所需要的5000千克重水。英国首相丘吉尔闻讯后忧心忡忡,决定从源头上开刀——彻底摧毁纳粹制造重水的维莫克化工厂。

最初丘吉尔想对维莫克化工厂实施轰炸,但很快就被否决了。原因是对于四周有群山环抱的维莫克化工厂来说,轰炸很难伤到工厂的皮毛。最后,英国战时内阁将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哥曼德”特种部队,由特种作战司令科林·宾格斯具体指挥,国家安全协调局首脑斯蒂文森保障协调。

“哥曼德”特种部队是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着手培养的一支训练有素、具有深入敌后作战能力的部队,归英国的特种作战司令部指挥。它专门以爆破、淹没等特殊手段削弱德国的物质力量,因此,丘吉尔形象地称它为“非绅士风度作战部”。英国特种作战司令部制定了代号为“燕子”的破袭计划。按照该计划,英国特种作战司令部精心挑选的4名挪威籍突击队员打“前站”,他们被空投到维莫克化工厂附近,在与当地的情报人员接上头后,负责接应后续突击队员。英国联合作战部尽管在敢死队行动方面颇有经验,但向挪威派遣特种突击队,去完成这样一个异常艰险的任务还是首次。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横贯挪威全境,每座山峰都充满着生死未卜的危险。接近极地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空,气流变化莫测,使挪威成为欧洲一个最不适合用空降式滑翔部队来发动进攻的国家。

1943年1月19日,两架轰炸机各自牵引着一架乘有16名突击队员的滑翔机,飞临挪威上空。不幸的是,由于英国皇家空军首次用轰炸机牵引滑翔机,缺乏经验,再加上天气不好,两架滑翔机先后坠毁,32名突击队员除数名被俘外无一幸存。这次行动惊动了德军,他们对维莫克镇加强了防卫。2月16日,由6人组成的“枪手”突击队再次出发,被伞降到了距维莫克西北45千米一个结冰的湖面上,不久就和先头到来的4名队员接上了头,2月27日,队长罗尼宣布了最后行动的命令:“全体人员一律穿英军制服,分为两组:掩护组和爆破组。晚上8点准时出发。每人带两片氰化钾,任何人在可能被俘时都必须服毒,不能让德国人抓到一个俘虏。”

2月27日晚8点,突击队抱着必死的决心悄然踏上雪橇出发了,趁德军正在换岗的空当,队长罗尼悄声向大家下达了开始行动的命令。黑暗中,7名突击队员顺着通道向重水车间摸去,一切都如同他们在英国训练时在复制品上所做的一样,队员在能造成最大破坏之处——重水电解池周围迅速绕上炸药和导爆索,等队员撤离后,一声沉闷的爆炸声从重水电解池车间传来,撕破了夜空的宁静。加上情报员共11名的突击队花了几个月时间历经千辛万苦拉响的这一沉闷的爆炸声,终于令德国人耗费数年建成的重水实验室在几秒钟内陷入瘫痪状态,也最终让450千克极其珍贵的重水从炸毁的水槽中流出,顺着工厂的污水沟流掉了。

1943年底,伦敦接到密报说:维莫克化工厂通过一年的修复又重新恢复生产重水,有一批相当于6个月产量的重水将于1944年2月从维莫克化工厂运往德国。显然,不能让德国人转移重水的计划得逞,留守在挪威维莫克化工厂附近的特种兵接到命令后就立即投入行动。2月19日晚他们混上了准备运送重水的“海多罗”号渡轮,在该船的底部安装了一枚定时炸弹。20日上午10点整,载着重水的“海多罗”号准时起航,10点45分,定时炸弹爆炸,仅仅5分钟的时间,德国最后一批珍贵的重水连同其设备一同沉入了挪威的廷斯贾克湖湖底。英国经过长达3年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在付出了沉重代价之后,终于炸毁了德国赖以生产原子弹的重水工厂,并阻断了其重水运输线路。这对希特勒的打击是致命的,其制造原子弹的美梦也随之彻底灰飞烟灭。

其实后来有些资料显示,炸毁德国的重水生产厂并毁掉其已生产出来的重水,借以延缓德国制造原子弹的时间,这仅仅是出于盟国自己的杞人忧天而已,当时德国生产的重水并不是用于制造原子弹,不然的话重水生产厂哪会才有几十个兵守卫?而运重水的船连个守卫都没有,会那么轻易的就让他们随便上去?在整个破坏活动中英国人差不多如同出入无人之境,这些事实都足可以说明,德国当时并没有开始研制原子弹,英国特兵在经过多年精心准备去炸毁两个毫无戒备的民用目标,实在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山下奉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日本陆军大将,曾任侵略东南亚的日本第14方面军司令官,由于性情残酷,作战勇猛,被人称之为“马来之虎”,其人战后作为战犯已被绞死在马尼拉。

据说此人死前曾和他的部下在东南亚掠夺、搜刮了大量金银财宝和各国货币,藏在菲律宾的某处。山下奉文藏宝曾被预估价值超过千亿美元之巨,以至于美国可以利用被挖掘出的黄金作为冷战经费。考古界通常认为分散各处的埋宝点共有175处,这种说法的来源是因为山下奉文的司机被俘后的证词,此人还亲自带领挖掘了12处藏宝点,但可疑的是,这12个藏宝点虽然黄金巨量,但比起整个藏宝只是小菜一碟,而山下奉文至死未透露半句藏宝的口风。

战后40多年来,有关这笔财宝的传说扑朔迷离,时而甚嚣尘上,活灵活现,时而又销声匿迹,若无其事。到底山下奉文藏没藏财宝,藏了多少,尤其是藏在哪里,这些至今还没有一个人能说个明白。

1986年,菲律宾发生“二月革命”,马科斯总统及其家属仓皇出逃,据报道,马科斯一家逃离马尼拉时,携带了几十只装满黄金、珠宝、美钞的大木箱。然而,这些财宝不过是马科斯几十年间敛聚的财产中的一部分。菲律宾“廉政公署”于1991年7月31日公布的数字说,所发现马科斯在瑞士银行存有黄金多达5300多吨!廉政公署又称,马科斯在香港的银行里有5个秘密账户,存款总额多至10亿美元以上。马科斯如此巨额的财产来自哪里?1992年2月,他的遗孀伊梅尔达·马科斯坚称她的丈夫找到了“山下奉文宝藏”而致富。

山下奉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在东南亚一带大肆烧杀掳掠,犯下重重罪行,也积聚起大量的财富。日军当年的财物掠夺,“犯罪”范围包括中国、中印半岛、泰国、缅甸、马来亚、婆罗州、新加坡、菲律宾和荷属东印度群岛等地。抢掠对象是各地的民宅、教堂、寺庙、银行、商店,还有倒台的政府、黑帮犯罪集团及地下经济团体等。据40年代最保守的估计,那几年战争所“创造”出来的日本“战利品”,价值高达数百亿美元,单只黄金一项就有6000多吨。这数目只限已知抢来或买来的可考财物,另外还有钻石、翡翠、玉器、佛像等珍宝、古董、首饰,不计其数。当时到手的“战利品”,部分已“安全”送到日本收藏,但随着后来战争形势急转直下,日军兵败如山倒,加上盟军封锁海上通道,致使大量财富滞留在菲律宾境内。从1944年开始,当地居民就传言,日军东南亚战区司令,有“马来之虎”之称的大将山下奉文奉天皇旨意将大批黄金藏在了一些隧道中,这一行动被称为“金百合计划”。

1945年,日本在菲律宾宣告投降,山下奉文也投降了,由于在藏宝时期山下奉文杀掉了很多具体的执行者,所以,秘密被严格保守。日本战败后,山下奉文被处死,这批财宝就留在了菲律宾,只有美国人提前得知菲律宾境内有大量宝藏存在,所以在以后的几年内,美国陆续挖掘出价值几百亿美元的财宝运回国内。

战后菲律宾掀起了掘金热,马科斯十分热衷于寻找山下奉文的宝藏,他曾下令在全国172个地方同时展开掘金寻宝行动。

但据一个名叫洛克萨斯的美籍男子的说法,山下奉文的宝藏最早是他发现的,后被马科斯劫走。据说,马科斯根据洛克萨斯提供的情况,找到藏宝所在,出动重型机械,开山掘土,终于获得大量藏金。于是山下奉文宝藏就被转到马科斯名下,并被秘密转移重新埋藏起来。早在1975年,当时的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就曾委托国际贵金属公司来人商谈菲律宾寻宝事宜。这家公司在从事寻找黄金和贵金属方面很有经验,1983年马科斯宣称,已经在圣地亚哥要塞地下找到了财宝,不久将公布于世,但马科斯此举只是想让那些打山下奉文宝藏的人死心。实际上直到他下台,也未能见到任何财宝的踪影。

圣地亚哥堡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大批美国、日本、菲律宾的掘宝者进入了马尼拉,他们分批进入碧瑶山区丛林和菲律宾诸岛海域,目标就是那上千亿的宝藏。他们昼伏夜出,行迹隐密,被当地人称为“幽灵”。不过,这些“幽灵”在后来的掘宝者抵达之前,都变成白骨棱棱的大小骷髅,传说中的藏宝地点,后来陆续有掘宝者互相残杀的事件,增添了不少“新魂”。

由于地利之遍,马科斯大有收获,这些挖掘出的黄金珠宝都成了他的私有财产,每次黄金的变卖都会引起伦敦黄金交易市场的剧烈波动,这也引起了很多国家的注意,秘密不再是秘密,很多国家派出秘密小组深入到菲律宾境内及海滨开始寻宝工作,1988年2月12日,经菲律宾政府批准,美国人罗伯特·科惕斯开的“国际贵金属公司”悄悄来到马尼拉,在具有300多年历史的圣地亚哥堡发掘据称埋在这里的山下奉文宝藏,为此,菲方派出了数10名军人保护掘宝现场。美国联邦调查局官员曾提醒菲律宾有关部门,国际贵金属公司的老板罗伯特科惕斯有诈骗前科,该公司曾以在菲掘宝相号召,吸引一些人入股投资,其中可能有诈。

然而,兼任联合挖宝委员会主席、菲律宾总统国家安全顾问苏里亚诺先生,在1988年8月27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已在圣地亚哥堡地下钻探到黄金细粒。他透露,在圣地亚哥堡地下15英尺处埋藏着27桶金币和首饰,还有2700块黄金,总值不下17亿美元,估计在几个月内可望找到。

消息传出后,不少菲律宾人和外国人纷纷合作成立挖宝公司,在菲各地破土寻宝,一些古墓、城堡、教堂、校园被挖得面目全非,可是都一无所获。那些投资者恐怕个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但他们无法向国际贵金属公司索赔,因为他们入股时曾签署了愿意承担一切风险的文件。

1976年至1980年的4年间,交通部上海海上救助打捞局曾承担了一项举世瞩目的重大打捞工程,即后来被称之为新中国的第一次“水下捞宝”工程。这就是对沉没在我国福建沿海平潭海域达30余年的日本籍万吨级远洋邮轮“阿波丸”号的打捞。

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首次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史上新的一页。除了在政治方面表示友好,经济层面寻求沟通以外,尼克松一行还向中方提供了一份特殊的礼物——“阿波丸”号沉没在中国海域的具体方位和装载货物清单。美方还表示,希望和中国政府合作打捞“阿波丸”号。

在关于“阿波丸”号的档案中记载着:“据确实报告反映,‘阿波丸’号里面装有工艺品、艺术制品和贵重物品,这些都是在战争期间,日本占领中国之后,从中国偷运出去的。”

“阿波丸”号通体乳白色,被称为“幸运之神”,1945年2月17日,“阿波丸”号装载800多吨物资,驶向东南亚,并从东南亚带回2000多名乘客。同时,它还秘密地装运了300多吨橡胶、3000吨锡锭、2000吨钨、800吨钛、40吨黄金、12吨白银、50箱工业钻石、50箱珍珠玛瑙和部分货币,总数达50亿美元之巨。

这艘船于1943年3月5日下水,名义上是商船,但却是按照军事性能及要求打造的,无论从规模、性质、性能来讲,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军事舰船。建成后的“阿波丸”号全长154.9米,总吨位1.15万吨,最高时速20节。在与它同类型的4艘商船都被改造成轻型航母后,它却隶属日本邮船公司,先后6次往返于日本——新加坡航线,为陆军运送给养。在这期间,它曾受到炸弹的爆破和美军鱼雷的攻击,但依然完成了任务,因此被日本军方誉为“不沉之舰”。

4月1日午夜时分,该船行至中国福建省牛山岛以东海域,被正在该海域巡航的美军潜水舰“皇后鱼”号发现,遭到数枚鱼雷袭击,3分钟后迅速沉没。除1人外,2009名乘客、船员以及船上装载的货物全部沉入海底。

“阿波丸”号的航行是经过美日双方商议过的,日美双方决定把它改装成运送救援物资的运输船,它在前往东南亚的航行中,获得了绝对安全保证。

为了万无一失,双方约定:“阿波丸”号拆除船头的高射炮和舰首炮,撤走士兵,在船体画上绿色十字,以便识别。在“阿波丸”号南下的同时,美军展开北上攻势,航行的每一天,它都和攻击日本本土的美国飞机擦身而过。凭着一纸承诺,“阿波丸”号成为太平洋上唯一一艘可以安全行驶的日本巨轮,也是日本在太平洋上进行物资、人员运输的唯一希望,没料到却在台湾海峡被击沉没。

查理·拉福林“皇后鱼”号潜艇艇长,就是他下令击沉“阿波丸”号的。这次成功的攻击并没有给拉福林带来荣耀。在以后的很长时间里,他都不停地向各种人申述:在能见度极低的浓雾沉沉的海上之夜,最后当手下救起那个死里逃生的日本俘虏时,他才明白他可能击中的不是一艘军舰,沉船的名字叫“阿波丸”号。

“阿波丸”号

就在下达攻击命令后的半个月,他就被送上了军事法庭,接受最严厉的审判。因为“阿波丸”号是一艘标示有绿色十字的,获准在东南亚海域运载民用救援物资和非战斗人员的船只。根据战时各方达成的协议,不得对此类船只进行军事攻击。这是一场离奇而又空前的海难,随同船只一起葬身海底的,还有2008条生命,那么在这场空前海难的背后,是否另有隐情呢?

2008个人从此沉入深深的海底,里面有罪行累累的战犯,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还有老人、妇女和婴儿,这是太平洋发生的历史上最大的海难!对于这次攻击,在美军军事法庭上,拉福林辩解说:当时由于浓雾笼罩,能见度几乎为零,据声呐显示的信号判断,这是一艘军舰。此外,9个小时前“海狐”号刚攻击过敌运输船,因此以为是日军要进行报复。

1946年2月22日,“阿波丸”号事件中唯一的幸存者夏田堪一郎被遣返日本,受到了驻日美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将军的接见。没有任何资料表明,麦克阿瑟对这位幸存者说了些什么,事实是,从这以后夏田将所有蜂拥而来的记者关在了门外。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阿波丸”上奇迹般生还的唯一获救者,始终对那天夜里发生的真相保持沉默。

“阿波丸”号沉船引起了世界的注目,极富传奇色彩。一段时间内,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许多西方大国纷纷向我国政府提出前来打捞或与我国联合打捞的要求。由于“阿波丸”号沉没在我国领海内,根据国际海洋法规定,“阿波丸”号沉船属中国主权所有,任何国家和个人未经中国政府批准,都不得进入中国领海内打捞作业,只有中国政府才有权对“阿波丸”号进行打捞。

1977年,中国政府向世界公布,准备打捞“阿波丸”号沉船,此项工程称为“七七·一三工程”。1977年3月,中国打捞公司的调查船和海军合作,奔赴沉船地带,经过一个多月的勘察、测量,终于在5月1日发现了目标。于是,遵照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根据中国打捞力量的现状,海军与交通部经过多次协商,决定联合打捞“阿波丸”号。

1977年至1980年,在我国福建省平潭县牛山岛以东海域进行打捞,初步打捞出的物品就很出人意外。除了资料记载的橡胶、锡锭等物品准确相符外,人们发现了伪满洲国内阁总理大臣郑孝胥去世时,分赠给后人的文物圆砚,以及郑孝胥之子郑禹的印鉴,而历史记载“阿波丸”号乘员全部是日本人。

这说明,日本人搜罗携带了中国北方的文物宝器上了“阿波丸”号,作为世界最重要的文化遗存“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很可能就在其中。

只可惜,在中国方面进行的“七七·一三”号工程,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和潜水员的体能所限,于1980年停止,在打捞上来的物品中,没有发现与北京人头盖骨相关的任何线索。如果说发现目标是个困难的过程,那么打捞则是个艰险的历程。一直到1980年7月6日,整个“阿波丸”号才得以重现天日。但疑惑也随之而来,对照当年的存货记录,货物全部找到,但唯独没有那40吨黄金。

从“阿波丸”号装上货到被击沉,中间并未停过船,那么40吨黄金怎么会不翼而飞了呢?这不仅令我国政府困惑,也为世界所不解,究竟谁拿走了这40吨黄金,则仍然像沉在海底的谜。人们没有找到黄金,也没有发现“北京人”化石的踪影,有人产生疑问:也许种种传言只是日本为了打捞2008具骸骨而故布迷阵?

中国政府本着中日友好和人道主义精神,先后于1979年7月至1981年4月期间,在上海以中国红十字会和中国上海海难救助打捞公司的名义,分三批向日本方面移交了捞起的死难者遗骨和遗物,对此,日方深表感谢。日本政府代表、厚生省大臣桥本龙太郎在1979年7月4日的交接仪式上说:“我们将永远铭记贵国所采取的人道主义精神,坚信这对日中两国的友好亲善将起着桥梁作用。”

北京人头盖骨复原图

根据打捞发现,“阿波丸”号所中的三颗鱼雷不可能导致它断成两截,也不可能使这样一艘万吨巨轮在短短的3分钟内就迅速沉没,所以说“阿波丸”号的沉没本身也是个不解之谜。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