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公元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迫魏帝禅位,建立晋朝,立都洛阳,是为晋武帝,魏亡。
司马昭灭了蜀汉,又准备进攻东吴。正在这时,他得了重病死了。他的儿子司马炎废掉魏元帝曹奂,自己做了皇帝,建立了晋朝,这就是晋武帝。从公元265年至317年,晋朝都以洛阳为国都,史称西晋。
西晋政权初步稳定以后,晋武帝司马炎接受羊祜的建议,积极准备攻灭东吴,统一中国。
羊祜是蔡邕的外孙,司马师的小舅子,从小喜欢读书,知识渊博,有辩才,文章写得好。有人把他比作孔子的弟子颜回。
从公元269年起,羊祜出任荆州都督,镇守襄阳,很受老百姓的爱戴。他到襄阳的时候,军营里的粮食还不够一百天用的,后来推行屯田政策,让士兵开垦荒地,粮仓里储满了粮食。他还对东吴军民讲究信用,投降过来的士兵想回去的随他们自愿。有些投降的人,回去后都说羊祜的好话。这样,投降的人就越来越多了。
晋武帝司马炎非常赞赏羊祜在襄阳的政绩,提升他为车骑将军。
羊祜决心采取一套攻心策略,用道义去争取民心。他每回跟东吴交战,一定按照约定的日子,决不偷袭,决不布置埋伏。将士当中有谁向他献计,只要听到话里有欺诈的苗头,他就拿出上等的好酒,请献计的人喝,让他喝得醉醺醺的,开不得口。羊祜行军的时候,经过东吴的地界,士兵割了稻谷,也必须报告吃了多少粮食,按价赔偿人家。他出外打猎,每次都郑重叮嘱手下将士只准在自己的地界内。碰巧,东吴的将士也在对面打猎,双方各不侵犯。如果有一只飞鸟或者一只野兽,先给吴兵打伤,飞到这边被晋兵抓住,必须送给对方。因此,吴人对他很是敬重,称他为羊公。
大事记
公元280年,晋派杜预等率兵南下,灭吴,统一全国。
羊祜见时机慢慢成熟起来,积极筹备伐吴。公元276年,羊祜上书,请示晋武帝征伐东吴。不料秦、凉二州的少数民族发生了动乱,朝廷大臣纷纷反对出兵东吴,只有杜预和张华赞成,于是建议被搁置下来。
又过了一年多,羊祜病了,他要求回到洛阳来。晋武帝请他坐车进宫,不必叩拜。后来又让他回家养病,不必上朝。接着,就派张华去向羊祜请教征伐东吴的计策。羊祜说:“孙皓暴虐昏庸,今天去征伐,一定能够胜他。要是孙皓一死,吴人另立一个有能耐、爱护老百姓的新君,咱们即使有百万大军,恐怕也打不过长江去了。”
过了几天,张华向晋武帝详细报告了羊祜灭吴的谋略。晋武帝接受了羊祜的建议,让杜预统率荆州所有的军队。杜预受命后,招集兵马,储备粮草,准备伐吴。正在这个时候,羊祜病故了。
羊祜死后的第二年,杜预攻灭了东吴,统一了中国。在庆祝宴上,晋武帝拿起酒杯对大臣说:“讨平东吴,统一天下,是羊太傅的功劳啊!”接着,他带领文武大臣到羊祜的墓前去祭奠,告慰已经安眠于地下的羊祜。
皇甫谧
名医皇甫谧为晋太康年间人物,著有《帝王世纪》和我国最早的针灸专著《针灸甲乙经》。
全国统一后,晋武帝志得意满,整日沉湎在荒淫生活里。有他带头过奢侈的生活,朝廷里的大臣也仿效他,把摆阔气当作体面的事。
王恺是晋文帝司马昭文明皇后的弟弟,官拜右将军,颇得武帝的宠爱和器重,于是大权在握,欺压百姓,聚敛财富。他与当时的散骑常侍石崇、景献皇后从父的弟弟羊琇三人共称“三大富豪”。
羊琇和王恺都是外戚,他们的权势高于石崇,但是在豪富方面却比石崇逊色多了。石崇的钱到底有多少,连他自己也说不清。石崇的钱是哪儿来的呢?原来他在出任荆州刺史期间,除了疯狂地搜刮民脂民膏外,还干过抢劫的肮脏勾当。有些外国的使臣或商人经过荆州地面,石崇便像江洋大盗一样,公开杀人劫货。这样,他就掠夺了无数的钱财、珠宝,成了当时最大的富豪。
石崇到洛阳后,听说王恺非常富有,就想跟他比一比。他听说王恺家里用饴糖水洗锅子,就命令他家厨房用蜡烛当柴烧火。
金谷园图
此图描绘的是西晋富豪石崇与小妾绿珠在金谷园中的宴乐情景。
王恺为了炫耀自己富有,就在他家门前的大路两旁,用紫丝编成屏障,一直延伸40里地。谁要上王恺家,都要经过这40里紫丝屏障,才能到达。这个奢华的装饰,轰动了整个洛阳城。
石崇不服气。他用比紫丝贵重的彩缎,铺设了50里屏障,不仅比王恺的屏障长,而且更豪华。
王恺又输了一回。但是他不甘心,他向外甥晋武帝请求帮忙。晋武帝觉得这样的比赛挺有意思,就把宫里收藏的一株两尺多高的珊瑚树赐给王恺,好让王恺在众人面前夸耀。有了皇帝帮忙,王恺来了劲头。他特地请石崇和一批官员上他家喝酒。
宴席上,王恺不无得意地对众人说:“我家有一件罕见的珊瑚,请大家一起来观赏怎么样?”王恺边说边让侍女把珊瑚树捧了出来。那株珊瑚有两尺高,长得枝条匀称,色泽鲜艳。大家看了赞不绝口,都说是难得一见的宝贝。
石崇在旁边冷笑了一下,顺手抓起案头上的一支铁如意(一种挠痒痒器物),朝着大珊瑚树正中,轻轻一砸,那株珊瑚被砸得粉碎。
周围的官员们都大惊失色,主人王恺更是气急败坏。
石崇不慌不忙地喊来他的随从,让他回家去,把家里的珊瑚树统统搬来让王恺挑选。
不一会,石崇的随从们搬来了几十株珊瑚树。这些珊瑚中,三四尺高的就有六七株,大的竟比王恺的高出一倍。株株长得条干挺秀,光彩夺目。
周围的人都看呆了。王恺这才知道自己的财富远远比不上石崇,也只好认输了。
晋武帝跟石崇、王恺一样,一面搜刮暴敛,一面穷奢极欲。西晋王朝从一开始就这样腐败不堪了。
裴秀制图
西晋初年,裴秀组织编制了《禹贡地域图》、《地形方丈图》,创立“制图六体”理论,在世界地图史上有重要地位。
从魏国的明帝时开始,社会逐渐蔓延开一种奢侈浮华的风气。晋武帝在奢侈风气中又起了带头作用。统一以后,原来节俭的晋武帝追求起奢靡的生活,大兴土木、修建宫殿。晚年的晋武帝因为荒淫过度,身体状况逐渐下降,他不得不考虑继承人的问题。
晋武帝和他的祖父辈都是善于玩弄权术的人,可是他的儿子——太子司马衷却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白痴。朝廷里的大臣都很担心,晋武帝死后,要是让这个低能儿即位,不知道会把朝政搞成什么样子。有些大臣想劝武帝另立太子,但又不敢开口明讲。
晋武帝也有些犹豫。他想试试他的儿子到底糊涂到什么程度。有一次,他派人给太子送去一卷文书,里面提到几件公事,要太子处理一下。
太子的妻子贾妃,是个脑瓜灵活的女人,见到这卷文书,赶忙请来宫里的老师,替太子代做答卷。那个老师很有学问,写出的卷子引经据典,讲得头头是道。
贾妃看了非常满意,旁边有个太监却提醒她:“这份卷子好是好,只是皇上知道太子平常不太懂事,看了这样一份卷子,难免生疑。万一追究起来,事情就不好办了。”
大事记
晋太康六年(公元285年),陈寿的《三国志》成书,为继《汉书》之后又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作,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贾妃经他一提醒,明白过味来,便让略懂文墨的太监另外起草了一份粗浅的答卷,让太子抄写一遍,给晋武帝送去。
晋武帝一看,卷子虽然写得不高明,但是总算有问必答,可以看出太子的脑子还是清楚的,也就不再想废掉太子的事了。
公元290年,晋武帝病重。这时,太子司马衷已经30多岁了。按理说,30多岁的人可以处理政事了。但是晋武帝还是不放心,临死前立了遗诏,要皇后的父亲杨骏和他叔父汝南王司马亮共同辅政。杨骏想独揽大权,便和杨皇后串通起来,伪造了一份遗诏,指定由杨骏一人辅政。
晋武帝死后,太子司马衷继承皇位,就是晋惠帝。晋惠帝即位以后,根本管不了国家政事,还闹出一些笑话来。
大事记
公元290年,晋武帝死,太子司马衷即位,是为晋惠帝,但因为晋惠帝痴呆,无法处理朝政,国政日乱。
新继位的晋惠帝天生愚钝,呆傻而不明事理。有一天,晋惠帝在皇宫的御花园游玩,见池塘中青蛙正呱呱鸣叫,他扯住一位侍从的衣襟问:“青蛙是在为官家叫,还是为私家叫?”侍从早已熟知如何糊弄这位白痴皇帝,便应道:“青蛙在官家地里时便为官家叫,在百姓的自家地里时,便是为私家叫。”晋惠帝听后,认为侍从言之有理,还赏了银子给侍从。
有一年,各地庄稼歉收。地方官员把灾情上报朝廷,说灾区饿死很多人。
晋惠帝知道这件事,就问大臣说:“好端端的人怎么会饿死呢?”大臣回奏说:“当地灾情严重,没有粮食吃。”
惠帝沉思了一下,说:“为什么不叫他们多吃点肉粥呢?”大臣们听了,目瞪口呆。
有这样一个白痴当皇帝,西晋王朝难免要闹出乱子来了。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三张,西晋文学家张载、张协和张亢的并称;二陆,西晋文学家陆机和陆云的并称;两潘,西晋文学家潘岳和潘尼的并称;一左,即西晋诗人左思。语见钟嵘《诗品》:“迄於有晋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心也。”七人均为晋武帝太康年间文学家,代表了太康文学的最高成就,但个人之间风格各不相同,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陆机和左思。陆机的《文赋》是一篇重要的文学批评著作,左思则继承了建安风骨,写了很多优秀的诗歌,有“左思风力”之誉。
晋武帝统一全国以后,为了保住司马氏的天下,吸取了曹魏皇权太弱的教训,大封自己的子侄兄弟做王,让他们像众星拱月一样来护卫皇室。然而,晋武帝没有想到,握有兵权的诸王野心越来越大,最终酿成了大祸。
西晋分封制
西晋汲取曹魏集权被异姓篡位的教训,实行分封制。泰始元年(公元265年),分封宗室27个王:1个叔祖父,6个亲叔叔,3个亲兄弟,17个同族的叔伯和兄弟。几年以后,又陆续增封。前后共有57个王。诸王以郡为国,规定大国有民户2万,置上中下三军,共5000人;次国民户1万,置上下二军,共3000人;小国民户5000以下,置一军,1500人。同时大封功臣和异姓世家大族为公侯,一次就封500多人。这些人在西晋形成一个庞大的贵族地主阶层。
晋惠帝司马衷即位后,军政大权落到杨太后的父亲杨骏手中。杨骏用阴谋权术,排除异己,引起皇后贾南风与晋宗室的强烈不满。
贾后不甘心让杨骏掌权,就暗中联系宗室诸王,让他们进京除掉杨骏。诸王早已心怀鬼胎,楚王司马玮一接到诏书,马上进了京城。贾后即以惠帝名义下诏,宣布杨骏谋反,在皇宫卫队的配合下,司马玮杀死了杨骏,并灭了他的三族,其他凡是依附杨家的官员也都掉了脑袋。
贾后除掉杨家势力后,为稳定大局,召汝南王司马亮入朝辅政。司马亮也是喜欢抓权的人,暗中谋划着夺取司马玮的兵权。贾后感到诸王难以控制,便生出了除掉诸王的想法。她先让惠帝下诏,派司马玮杀了司马亮全家。接着,贾后以司马玮擅杀朝廷重臣的罪名,将司马玮处死。这样,贾后夺得了西晋的全部大权。
可是,贾后没有儿子,她怕大权将来会落到别人手里,就假装怀孕,暗地里把妹夫韩寿的儿子抱来,说是自己生的。有了这个儿子,贾后就决定废掉太子,并且派人把他毒死,立抱来的孩子做太子。这个消息传出去以后,宗室群情激愤,以贾后篡夺司马氏天下为名义,起兵讨伐贾后。赵王司马伦当即领兵入宫,派齐王司马冏废掉贾后,接着又将她毒死,之后司马伦废掉晋惠帝,自己称了帝。
在许昌镇守的齐王司马冏,听说赵王司马伦当了皇帝,非常不满,他向各处发出讨伐司马伦的檄文,号召大家共同起兵。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也有夺取政权的野心,他们和齐王司马冏联合起来,攻杀了司马伦。
狗尾续貂
八王之乱中,赵王司马伦与一个名叫张林的大臣玩弄阴谋诡计,篡夺了皇位。为了笼络人心,扩大势力,巩固他的权位,就大肆封官晋爵。甚至连听差的奴役也给以爵位。当时凡宫内高级官员的官服,都是统一式样,如帽子上都插着貂尾做装饰。不同官职,插的位置也有分别。可是,当时司马伦封的高官太多了,无处去找那么多的貂尾,于是有人出了高招,用狗尾替代。这样,不细看,还真分不出真假来。这就是“狗尾续貂”这个成语的来源,原意是指官爵太滥,后来人们就用它比喻以坏续好,美丑不相称。多用来形象地揭示妄续他人文学作品,也有时用来表示自谦之意。
齐王司马冏进入洛阳后,独揽大权,沉湎酒色。长沙王司马乂乘机起兵发难,司马颖、司马颙互相声援。司马冏与司马乂打了几年,兵败被杀。司马乂乘机入朝辅政,控制了朝政大权。司马颙见司马乂又独揽了朝政大权,恼羞成怒,随即发大兵讨伐司马乂,与司马颖联合,大举进攻洛阳。正当他们打得昏天暗地的时候,在洛阳城里的东海王司马越乘机偷袭了司马乂,并把他用火烧死了。司马颖也就乘机进入洛阳,做了丞相,控制了政权。
东海王司马越认为自己杀司马乂有功,却没捞到半点好处,很不甘心,就假借惠帝的名义,起兵讨伐司马颖。司马颖挟持着惠帝,到了长安。长安是在河间王司马颙的掌握之中,他看到司马颖兵败势穷,就乘机排挤司马颖,把惠帝控制在自己手里,独揽了朝政大权。
被司马颖打败逃走的东海王司马越见王浚的势力大,就和王浚联合起来,攻打关中。他打败了司马颙,进入长安。后来,司马越又把惠帝和司马颖、司马颙全都带回洛阳,把他们全都杀死,然后,立司马炽做皇帝,这就是晋怀帝。晋怀帝把即位的这一年改年号为永嘉元年(公元307年)。至此,8个王围绕皇权的血腥争夺告一段落。
“富贵万岁”瓦当西晋
八王之乱时间长达16年,8个王中死了7个,西晋的力量大大削弱了。此后,北方和西部的少数民族乘乱进攻中原,西晋王朝处在了风雨飘摇之中。
八王之乱给百姓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天灾人祸造成许多地方的农民没有饭吃,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成群结队地外出逃荒。这些逃荒的农民叫做“流民”。
大事记
公元298年,李特率流民入蜀。
公元298年,关中地区闹了一场大饥荒,庄稼颗粒无收。略阳(治所在今甘肃天水东北)、天水等六郡十几万流民逃往蜀地。有个氐族人李特和他兄弟李庠、李流也夹杂在流民队伍中。一路上,李特兄弟常常接济那些挨饿、生病的流民。流民都很感激、敬重李特兄弟。
蜀地的百姓生活比较安定。流民进了蜀地后,就分散在各地,靠给富户人家打长工过活,流民的生活总算稳定了下来。
可是过了不久,益州刺史罗尚要把这批流民赶回关中去。流民们听到消息,想到家乡正在闹饥荒,回去没有活路,人人都发愁叫苦。李特得知情况后,几次向官府请求放宽遣送流民的限期。并在绵竹设了一个大营,收容流民。不到一个月,流民越聚越多,约摸有2万人。
随后,李特又派使者阎彧去见罗尚,再次请求延期遣送流民。阎彧来到罗尚的刺史府,看到那里正在修筑营寨,调动人马,便立即返回绵竹把罗尚那里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李特。李特立刻把流民组织起来,准备好武器,布置阵势,防备晋军的偷袭。
到了晚上,罗尚果然派部将带了步兵、骑兵3万人,向绵竹大营进攻。
持盾武士俑西晋
3万晋军刚进了营地,只听得四面八方响起了一阵震耳的锣鼓声。大营里预先埋伏好的流民手拿长矛大刀,一起杀了出来。这批流民勇猛无比,把晋军杀得丢盔弃甲,四散逃窜。
大事记
公元301年,李特率流民在绵竹起义。
流民们杀散晋军,知道晋朝统治者不会罢休。大家一商量,一致推举李特为镇北大将军,李流为镇东将军,几个流民首领都被推举为将领。他们整顿兵马,向附近的广汉进攻,赶走了那里的太守。
李特进了广汉,打开了官府的粮仓,救济当地的贫苦百姓。流民组成的军队在李特领导下,纪律严明,军威大振。蜀地的百姓平时受尽晋朝官府的压迫,现在来了李特,生活倒安定起来,都非常高兴。
大事记
公元304年,李特之子李雄在成都称王,改元建兴,建立成汉。
过了不久,罗尚勾结当地豪强势力,围攻李特。李特在战斗中不幸牺牲,他的儿子李雄继续率领流民与晋军战斗。公元304年,李雄自立为成都王。两年后,又自称皇帝,国号大成。李雄死后,他的侄子李寿即位,改国号为汉。历史上称之为“成汉”。
李雄在成都称王的那一年,北方的匈奴贵族刘渊也自称汉王,反晋独立。
从西汉末年起,有一些匈奴人分散居住在北方边远郡县,他们和汉族人在一起生活久了,接受了汉族的文化。匈奴贵族以前多次跟汉朝和亲,可以说是汉朝皇室的亲戚,后来就改用汉皇帝的刘姓。曹操统一北方后,为了便于管理,把匈奴3万个部落集中起来,分为5个部,每个部都设一个部帅,匈奴贵族刘豹就是其中一个部的部帅。
匈奴人黄金铠甲
刘豹死后,他的儿子刘渊继承了他的职位。刘渊自幼读了许多汉族人的书,文才很好,同时武艺也很高强。后来,刘渊在西晋的成都王司马颖(八王之一)部下当将军,留在邺城,专管五部匈奴军队。
公元304年,刘渊回到左国城,匈奴人想借八王混战之机,复国兴邦,便拥戴他做大单于。他集中了5万人马,亲自率军南下,帮助晋军攻打鲜卑兵。有人不解地问他:“为什么不趁这个机会灭掉晋朝,反倒去打鲜卑呢?”
刘渊说:“晋朝现在已经腐朽透顶了,灭掉它非常容易,但是晋朝的百姓未必会归顺我们。我看汉朝立国的年代最长,在百姓中还很有影响,我们的上代又与汉朝皇室有血缘关系,不如借用汉朝的名义,也许可以得到汉族百姓的支持。”
于是,建国号为汉,刘渊即汉王,尊蜀汉刘禅为孝怀皇帝,建元元熙。刘渊称王建汉后,势力不断增长。石勒造反兵败,率领部众几千人、乌桓部落2000人归顺刘渊,上郡(今陕西北部)四部鲜卑陆逐延、氐酋大单于徵、东莱王弥等也都投奔刘渊,这样形成了一支由匈奴、鲜卑、氐、羌等各族组成的反晋力量,刘渊称帝的意图也渐明显。为给建立帝业做准备,刘渊四处出兵,频繁侵略晋地。永嘉二年(公元308年)冬十月,刘渊正式称帝。公元309年正月,刘渊又根据太史令宣于修建议,正式迁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因从汾河水中获得治国玉玺,其上面写有“有新保之”,刘渊认为这对自己非常吉祥。
永嘉三年(公元309年)三月,晋将军朱诞归降刘渊,刘渊于是任命朱诞为前锋都督,刘景为大都督,起大军攻晋。洛阳的老百姓虽然恨透了腐朽的西晋王朝,但是更不愿受外族人统治。所以刘渊两次进攻,都遭到洛阳军民的顽强抵抗,没有占到一点便宜。
大事记
公元304年,匈奴刘渊以帮助成都王司马颖为由起兵,后即王位,建国号汉。
永嘉四年(公元310年),刘渊死,刘聪杀刘和而自立为皇帝后,开始攻打西晋怀南各州郡。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六月,各路汉军先后攻陷洛阳,俘司马炽,杀王公士民3万余人,纵兵大掠宫内珍宝、财物和宫女,又烧宫庙、官府和平房,史称“永嘉之乱”。同年,晋怀帝被汉兵俘虏到平阳,刘聪封他为会稽郡公,享受三司的礼仪,而且还将小刘贵人嫁给他为妻。
永嘉七年(公元313年)年初,刘聪在光极殿大宴群臣,饭饱酒酣时,命令晋怀帝穿上青衣行酒令取乐。这一情景让晋朝的故臣庚珉、王隽悲愤不已,大声痛哭。刘聪十分生气。二月,刘聪就将晋怀帝和晋朝的旧臣10多个人全都杀害。
晋怀帝被害的消息传到长安之后,太子司马邺举哀服丧,并且于四月即皇帝位,即愍帝,改元建兴。这时他只有14岁。当时的长安城里住户不超过一百,公私加起来也只有车4辆,文武百官既没有官服,也没有印绶,只有桑版刻上官号罢了,皇帝即位的仪式显得十分凄凉。
大事记
公元316年,刘曜进兵关中,围攻长安,晋愍帝出降,被送至平阳。
建兴四年(公元316年),汉军在大司马刘曜的统领下,向长安发起强烈攻势。九月,汉军长安的外城被攻陷。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之际,愍帝决定向汉军投降。索琳派自己的儿子去见刘曜,想靠请降来表功,没想到儿子被刘曜杀了。晋愍帝只得自己亲自光着上身,乘着羊车出城向汉军请降。汉帝刘聪降愍帝为光禄大夫,封怀安侯。刘曜被封为大都督,并且大赦天下,改元麟嘉。
至此,西晋共经历司马炎、司马衷、司马炽、司马邺四帝,历时53年(公元265~317年)而灭亡。
西晋灭亡之后,北方的各族人民(主要是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纷纷起义,许多人像李雄、刘渊一样建立政权,前前后后一共出现16个割据政权,历史上称为“十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