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历史的沸点(全五卷)
  4. 第十八章 扬威异域
设置

第十八章 扬威异域(1 / 1)


突厥曾经是隋朝最大的外患,如今已经完全臣服,启民可汗正是在隋朝的扶持下才当上大可汗,因此对隋朝很友好。大业二年(606年),启民可汗以臣属身份来东都洛阳觐见,杨广为了让启民可汗开开眼,“总追四方散乐,大集东都”,下令各地的绝活表演者来洛阳露一手,同时还下令“大陈文物”。启民可汗及其下属经过几个月的耳濡目染,对中华文明佩服得五体投地,甚至请求“请袭冠冕”,就是要移风易俗改穿汉服,杨广没有应允。次日,启民可汗率少数贵族拜谢,再次“固请衣冠”,杨广还是没有同意。不过启民可汗两次请求改穿汉服的举动,让杨广颇为得意,他说:“昔汉制初成,方知天子之贵。今衣冠大备,足致单于解辫。”意思是:今天我们的衣冠礼仪制度已经非常完善了,足以让突厥的单于解开他的辫子。

来而不往非礼也,杨广决定北巡,既是为了更加巩固彼此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让突厥人见识一下隋朝新皇帝的威严和气度。

大业三年(607年),杨广正式下诏北巡,同下江都一样,巡视的规模很大。《隋书》记载:“大业三年八月,帝北巡,车驾发榆林,历云中,溯金河。时天下承平,百物丰实。甲士五十余万,马十万匹,旌旗辎重,千里不绝。”此次北巡,杨广带了五十万士卒,十万匹战马,由于人数众多,整个队伍有千里之长。这个数量实在惊人,要知道,此行并非出征打仗,由此可以看出杨广的主要目的是炫耀实力。

杨广整出如此大的动静,着实把启民可汗吓着了,不知是来视察还是要吞并突厥。杨广派长孙晟带着先遣团去见启民可汗,通报此行的目的,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长孙晟见到启民可汗后,说明了来意。作为为皇上打前站的,他很快发现一个问题,便是突厥可汗营外杂草丛生,根本不符合接待大隋皇帝的标准。但长孙晟又不好意思直接提出,毕竟在突厥的地盘上。经过一番思考,长孙晟手指杂草对启民可汗说:“此根极香。”启民可汗闻后说:“殊不香也。”意为没有闻到香味。长孙晟顺势说:“天子行幸所在,诸侯躬亲洒扫,耘除御路,以表至敬之心。今牙中芜秽,谓是留香草耳。”按照规矩,天子行幸所到之地,诸侯都亲自洒扫,除清御路,以表示自己的至敬之心。如今营帐外有杂草,还以为是您特意留下的香草呢。

长孙晟话里有话,启民可汗顿时听懂了,赶紧表示道:“奴罪过。奴之骨肉,皆天子赐也,得效筋力,岂敢有辞?特以边人不知法耳,赖将军恩泽而教导之。将军之惠,奴之幸也。”表达对长孙晟提醒感激的同时,也诚心谢罪,说自己的一切都是隋朝给的,拔点杂草算得了什么。

为了表达诚意,启民可汗拔下佩刀,亲自上阵,其他所依附的部落头领见状也赶紧跟着劳动,杂草很快便拔完了。启民可汗觉得这样还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举国就役而开御道”,征集部落所有的劳动力修了一条长长的御道,从榆林开始,一直修到涿郡,长达三千余里。

长孙晟顺利完成了出使任务,不仅通报了此行的目的,顺便还让启民可汗修了一条高规格的御道,使得杨广北巡畅通无阻,杨广对此非常满意。不过,这是长孙晟在处理突厥问题上做的最后贡献。两年后,长孙晟因病去世,活了五十八岁。杨广深表悼惜,赐予丰厚的祭品。

大业十一年(615年),再次出塞北巡的杨广,在雁门被突厥始毕可汗所围,危急之下,不禁慨叹道:“如果长孙晟还在世的话,朕不至于被逼到如此地步!”杨广此言充分说明长孙晟在处理突厥问题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做出的重大贡献。当初面对突厥的严重威胁,正是长孙晟提出了“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战略。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仅能提出政策建议,而且还能亲力亲为去执行。长孙晟多次出使,成功分化突厥,使得突厥各部诚心归顺,让隋朝和突厥的关系进入了空前友好的新阶段。

杨广此次北巡极为顺利,启民可汗不敢怠慢,带着各部落头领赶到榆林去迎接。虽然早有思想准备,但启民可汗还是被杨广的阵势吓着了,最让他惊讶的是有一座移动的宫殿,正式名称叫作“观风行殿”。

“观风行殿”的设计师是宇文恺,作为大兴城和东都洛阳的主设计师,制作这样的物件简直是小菜一碟。这座宫殿有两个特点,一是规模很大,里面可以容纳百余人;二是可以移动,动力来源于轮子。“离合为之,下施轮轴,倏忽推移”,宫殿下面装有轮轴,可以推着走,而且速度还不慢,这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活动房屋。

不仅启民可汗开了眼,各部落头领以及沿途的突厥人也全都傻了眼,“胡人惊以为神,每望御营,十里之外,屈膝稽颡,无敢乘马”。突厥人以为是碰到天神了,十里之外的人,都赶紧下马,跪下磕头,没有敢骑马的。

杨广达到了炫耀和威慑的目的,启民可汗见到杨广后,“奉觞上寿,跪伏恭甚,王侯以下袒割于帐前,莫敢仰视”。他带头跪在杨广面前,用最高礼节来迎接,王侯以下必须按照当地规矩,割下身上的一块肉献于杨广。仪式感极强,不过想必杨广不会吃人肉,更多的是享受这样的过程。

杨广见到这样的场景非常高兴,兴致顿时高涨,即兴赋诗一首:“鹿塞鸿旗驻,龙庭翠辇回。毡帐望风举,穹庐向日开。呼韩顿颡至,屠耆接踵来。索辫擎膻肉,韦鞲献酒杯。何如汉天子,空上单于台。”在杨广看来,大汉天子远远不如自己,毕竟他是在北方游牧民族地盘上接受这样礼仪的第一人。

接下来,杨广做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决定——修长城,或许是北巡途中发现长城有残破,“兴众百万,北筑长城,西距榆林,东至紫河,绵亘千余里,死者大半”。

杨广的这次北巡,巩固了与突厥的关系,让草原各部落见识了隋朝的实力,形成了强大的震慑,北部边防安宁的局面进一步强化。但同南巡一样,杨广过于讲究排场,随行的五十万大军需要惊人的后勤保障,无疑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但杨广对此不以为然,在他心目中只有结果,根本不关心过程中付出的任何代价,数字永远只是一个数字,不在他考虑的范畴之内。

南巡和北巡后,杨广又将目光转向了西方。汉武帝时开辟了丝绸之路,但经过南北朝的乱世,中央朝廷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杨广觉得是时候恢复大汉的荣光了,重新开通并控制丝绸之路。

对西域情况颇为熟悉的裴矩献策道:“以国家威德,将士骁雄,泛濛汜而扬旌,越昆仑而跃马,易如反掌,何往不至!但突厥、吐浑分领羌胡之国,为其拥遏,故朝贡不通。今并因商人密送诚款,引领翘首,愿为臣妾。圣情含养,泽及普天,服而抚之,务存安辑。故皇华遣使,弗动兵车,诸蕃既从,浑、厥可灭。混一戎夏,其在兹乎!”以大隋的恩德和威武,将士们的骁勇,从濛江顺流而下,越过昆仑山,易如反掌。但由于西突厥和吐谷浑挡在半路,丝绸之路被拦腰切断,使得西方各国无法朝贡,这些国家都殷切盼望做陛下的臣民。如果接受他们的归顺,加以安抚,用不着动用武力,只要派出使节,各国都会服从,然后联合他们消灭西突厥、吐谷浑,天下所有人和民族又都将重新统一到一个伟大帝国之内,如今时机已经成熟。

裴矩所勾勒的宏伟蓝图使得杨广热血沸腾,如果真能够实现,自己将成为比汉武帝更伟大的千古一帝,这样的机会如今摆在眼前,杨广焉能错过?看到皇上对此非常感兴趣,裴矩更加来劲儿,说:“胡中多诸宝物,吐谷浑易可并吞。”西域各国奇珍异宝非常多,而且吐谷浑没有那么强,一定能够征服,这更使杨广怦然心动。

在杨广看来,裴矩是经略西域的不二人选。于是,任命他为黄门侍郎,专门负责西域事务。杨广给他的第一个任务是前往张掖,加强同西域各国的沟通联系。裴矩不负众望,西域十多个国家的使节齐聚张掖,裴矩引导他们入京朝贡。大业三年(607年),杨广祭祀恒山时,西域有十几个国家遣使助祭。

裴矩开了一个好头,接下来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拔掉两个钉子——西突厥和吐谷浑,实现对丝绸之路的控制。相对吐谷浑,西突厥似乎更容易一些,因为此时西突厥内乱不止,处罗可汗的处境举步维艰。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处罗可汗的母亲是位汉人,而且还住在长安。处罗可汗是个孝子,非常想念母亲。裴矩了解到这个情况,心里对如何招降处罗可汗有了主意。

杨广采纳裴矩的建议,派遣一个叫作崔君肃的使者出使西突厥,见到处罗可汗后,崔君肃要求他跪接诏书,归顺大隋。处罗可汗当即拒绝,“处罗甚踞,受诏不肯起”,说死说活不肯跪接诏书。崔君肃也不客气,对处罗可汗进行了一番训斥,大概意思是,突厥本来是一个国家,中间一分为二,每年双方交兵打仗,打了几十年的仗而不能互相消灭,其原因是明显的,双方势均力敌。但是启民可汗率领其部落的百万之众,卑躬屈膝,对大隋天子称臣的原因是什么呢?正是因为对可汗您的切齿之恨,不能独自制服您,而想要凭借大国的兵力,共同灭掉可汗您。朝中群臣都想接受启民可汗的请求,天子要是允许了,出兵就指日可待了。只是可汗的母亲向夫人,惧怕西突厥国被灭亡,每日早晚守在宫门,哭泣着哀求着,匍匐在地谢罪,请求皇帝派使者召见可汗,让可汗入朝归附。天子怜悯向夫人,因此派使者到这里来。现在可汗既如此傲慢,那么向夫人就成了诓骗天子,一定会在闹市被杀掉,并将首级传示西域各国。天子发动大隋的兵马,借助东突厥的人力,左提右挈以夹击可汗,您的国家离灭亡的日子就不远了。为什么要爱惜行两拜之礼,而丢掉慈母的性命呢?吝惜说一句称臣的话,而使国家社稷成为废墟呢?

崔君肃这番话说得很有水平,先从东突厥说起,接着打出母亲牌,最后讲到西突厥如果不归顺面临的危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利害关系讲得很清楚,言语中暗示着威胁之意,使得处罗可汗终于低下了高昂的头,“流涕再拜,跪受诏书”,就这样,隋朝兵不血刃招降了西突厥。

下一步,就是收拾吐谷浑了!

吐谷浑原本是鲜卑族慕容部的一个分支。当时的鲜卑主要分为六个部落,分别是慕容部、宇文部、拓跋部、段部、秃发部和乞伏部。慕容部在慕容涉归做族长时,大肆扩张,实力逐步变强。慕容涉归有好几个儿子,其中庶长子名叫慕容吐谷浑。

慕容涉归死后,慕容部落内部出现权力纷争。慕容吐谷浑带领他的部众离开辽东,先是来到了阴山,然后翻越阴山南下,来到了黄河河套地区,然后继续向西南方向迁移,一直到了甘肃临夏附近,打败了居住在这里的羌人和氐人,从此有了自己的地盘,并以此为根据地,利用中原的混战,不断发展势力。

慕容吐谷浑的孙子慕容叶延后来在沙洲(今青海贵南)建都,以祖父的名字吐谷浑为国名和族名,并置百官建立了政权。到了南北朝时期,中原北方存在两大势力,而南方又有南朝势力,各方均拉拢吐谷浑,吐谷浑开始几边通吃,逐渐成为西北一带实力很强的政权。

隋文帝在位期间,多次打击突厥,造成突厥分裂。突厥衰弱之后,吐谷浑就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空间,逐渐达到了巅峰,东到青海湟源县,西到新疆今县,南到昆仑山,北到祁连山,都是吐谷浑的势力范围。

吐谷浑趁着隋朝初建,内忧外患之际,不断蚕食地盘,先是发兵攻占了弘州(今甘肃临漳),接着又进攻梁州(今甘肃武威)。隋文帝被迫展开反击,开皇元年(581年)八月,隋文帝命元谐为行军元帅,率数万人对吐谷浑进行反击。

隋文帝对此次作战的要求很明确,他下诏说:“公受朝寄,总兵西下,本欲自宁疆境,保全黎庶,非是贪无用之地,害荒服之民。王者之师,意在仁义。浑贼若至界首者,公宜晓示以德,临之以教,谁敢不服也!”此番用兵只是自卫反击,不为扩张领土,因此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保证边境安全即可。双方在丰利山(今青海青海湖东)大战一场,吐谷浑大败,撤回自己的地盘。隋文帝下令让贺娄不干镇守凉州,防备吐谷浑再次入侵。

杨广登基后,吐谷浑可汗伏允一方面向隋朝示好,迎娶了宗室女子光化公主做可贺敦,但同时又接纳和隋朝对着干的达头可汗,暗中又和处罗可汗交好,两边都不得罪。吐谷浑部落所在的位置,恰好遏制住河西走廊,要想重新打通河西走廊,控制西域,就必须拔掉吐谷浑这颗钉子。但伏允是隋朝的女婿,好像也没有太出格的举动,贸然攻打,师出无名。

正巧在这个时候,另一个少数民族铁勒向隋朝示好,铁勒据说是匈奴人的后裔,所以打仗非常勇猛,曾经屡次侵犯过隋朝边境,所以害怕隋朝报复。裴矩亲自出使,告诉铁勒可汗,只有与隋朝合作灭掉吐谷浑才是正道,靠着三寸不烂之舌说得铁勒可汗频频点头,同意出兵。

大业四年(608年),铁勒主动发兵攻打吐谷浑,吐谷浑防御的重心在于隋朝,没想到铁勒在背后插刀,打了吐谷浑一个措手不及,大败后逃回西平(今青海西宁)。无奈之下,可汗伏允向隋朝遣使请降,并求取救兵。这正是杨广求之不得的,立即命令杨雄、宇文述率大军前往,说是接应,实际上是想彻底搞垮吐谷浑。

吐谷浑伏允可汗听说宇文述带着大军前来,心里顿时明白,隋朝根本不是来帮忙,而是想与铁勒联手置自己于死地。于是打消了投降的念头,率部往西逃跑。宇文述攻入吐谷浑境内,夺取曼头、赤水二城,掠夺大量人口,伏允走投无路逃到雪山中。“自西平临羌城以西,且末以东,祁连以南,雪山以北,东西四千里,南北二千里,皆为隋有”。

西突厥臣服,吐谷浑被赶跑,杨广控制西域的目标得以实现。对于这些新征服的土地,杨广想着用过去的套路,亲自出巡一次,这已经成为一种常规性动作。有次,杨广和大臣聊天时,说道:“自古天子有巡狩之礼,而江东诸帝多傅脂粉,坐深宫,不与百姓相见,此何理也?”杨广认为皇帝就应该多出去转转,而南朝那些皇帝整天涂脂抹粉,坐在深宫里,也不和百姓见面,这是什么道理呢?大臣回道:“此其所以不能长世。”

古代的交通条件决定了出巡是件吃苦受罪的事儿,但为了使得四方臣服,杨广一再辛苦自己。他在位十四年,真正待在宫里的时间很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四处出巡中度过的。与其他几次出巡相比,这次西巡无论是艰苦还是危险程度都是最大的。首先是自然条件恶劣,需要翻越四千多米的祁连山;其次吐谷浑虽然被赶跑,但残余势力还在,有可能威胁到杨广的安全。

即便如此,杨广还是决心西巡,大业五年(609年)三月,杨广离开大兴城,这次规模有所缩小,但同行的官员、皇子、妃嫔、军队仍然达十万之众。五月,到达拔延山(今青海乐都、化隆一带)猎场,为了展示大隋王朝的实力,杨广在这里组织了大规模围猎。规模有多大呢?投入的兵力有十几万,与其说是围猎,不如说是军事演习。围猎结束后,当地的土著报告说附近覆袁川(今俄博河)有吐谷浑军队,杨广派探马仔细打探,回报说是伏允统领的军队。他当即决定调动部队打击伏允,力争将伏允就地歼灭。

杨广迅速调兵遣将,命令部队四面合围,等到吐谷浑的军队进入包围圈,杨广才知道被围的不是伏允,而是吐谷浑残部。在隋军的猛烈攻击下,无力抵抗的吐谷浑亲王只好率领十万部众投降。

消除外部隐患后,杨广得以放心地继续西行,经过琵琶峡到达祁连山脚下,稍作休息后,十几万人的巡行人马排成一条长蛇阵,开始穿越祁连山大斗拔谷(今青海民乐县扁都口)的壮举。

大斗拔谷海拔很高,山路险恶,有的地方只能一人通过,更重要的是这里天气变化不定,即使是盛夏时节有时也会出现冰霜雪冻。而杨广一行恰恰遇到了非常恶劣的天气,“山路隘险,鱼贯而出,风雪晦冥,文武饥馁沾湿,夜久不逮前营,士卒冻死者大半,马驴什八九,后宫妃、主或狼狈相失,与军士杂宿山间”。杨广率领包括后妃宫女在内的队伍硬闯这道关,风雪交加,许多人浑身上下都湿了,帐篷不够,只能在外面过夜。士兵有一多半被冻死了,牲畜更是死了十之八九,在死者中有一位身份极为尊贵,便是杨广的亲姐姐乐平公主杨丽华。

杨丽华跟随皇帝弟弟巡幸张掖,在这里不幸罹难,结束了从太子妃到皇后、太后又到公主的多舛人生。临终前向杨广嘱托说:“我没儿子,唯有一女。我不怕死,只是深深怜爱女儿和女婿。我现有的食邑,乞求转赐给我的女婿李敏。”杨广答应了她。

虽然损失比较大,但六月十一日,杨广还是顺利穿越了祁连山,到达了张掖郡。在张掖的燕支山,高昌王麹伯雅、伊吾吐屯设等西域二十七国国王早已等候多时,一场规模盛大的“国际峰会”在这里举行。

“丙辰,上御观风殿,大备文物,引高昌王麹伯雅及伊吾吐屯设升殿宴饮,其余蛮夷使者陪阶庭者二十余国,奏九部乐及鱼龙戏以娱之,赐赉有差。戊午,赦天下。”各国国王或使节穿上华丽的衣服,佩金戴玉,参加宴会。大量的车马充塞在道路上,延绵几十里,可谓盛况空前。杨广大宴各位来宾,席间演奏中原乐曲,并演出了马戏,这让西域的国王或使者大开眼界,啧啧称赞。宴会结束后,杨广按照每人的等级分别颁发赏赐。这些西域的国王和使者,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盛大的场面,对隋朝的强盛有了切身感受,无不心悦诚服。

杨广下诏设西域四郡,分别是鄯善(今新疆若羌)、且末(今新疆且末南)、西海(今青海湖西岸)、河源(今青海兴海东),至此西域纳入中原王朝统治范围。杨广第一次将几乎全部的青海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至此,隋朝共有一百九十郡,一千二百五十五县,东西长九千三百里,南北宽一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隋朝“国际威望”盛极一时,杨广也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进入西域的皇帝,最远走到了玉门关。

在张掖结束了“国际峰会”后,杨广决定返京,他对此次西巡非常满意,满足了“四海宾服、万邦来朝”的愿望,在由张掖返京的路上,洋洋洒洒地写下了千古名篇《饮马长城窟行》:“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岂台小子智,先圣之所营。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北河秉武节,千里卷戎旌。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千乘万骑动,饮马长城窟。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缘岩驿马上,乘空烽火发。借问长城候,单于入朝谒。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释兵仍振旅,要荒事方举。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这首诗既是杨广的代表作,同时也是隋朝诗歌豪放派的扛鼎之作。在隋朝以前,有三个文学家写过同名诗,他们分别是: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三国文学家陆机、西汉文学家王褒。但与杨广所作相比,陈琳的诗写得悲壮凄惨,陆机的诗只是写出了边防的残酷压力,王褒也只是写了边塞的苦寒现象而已。而杨广的这一首气魄恢宏,相当豪迈,后世有人评价道:“通首气体阔大,颇有魏武(曹操)之风。”

西巡只是序曲,高潮还在后面。大业六年(610年)正月,西域各国的国王或使者聚集在洛阳,杨广为了展示不凡气象,组织了规模宏大的文艺会演。大到什么程度呢?“戏场周围五千步,执丝竹者万八千人”,戏场周围长五千步,光是表演乐器的就有一万八千人,乐声几十里外都能听到。“自昏达旦,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罢,所费巨万。”不仅规模大,而且持续时间长,每天从黄昏到清晨,彻夜不歇,灯火把整个洛阳城照得如同白昼一样,足足搞了一个月,花费相当巨大。更可怕的这只是开始,“自是岁以为常”,从此每年都这样,变成了年度例行活动。

西域各国的人算是开了眼,被隋朝的繁荣富丽所迷倒,纷纷请求来洛阳的市场考察一番,为将来做生意做准备。杨广爽快答应了,为了给这些胡人更难忘的印象,杨广下令“整饰店肆,檐宇如一”,整修装饰店铺,屋檐样式整齐划一。为了不影响国家形象和市容市貌,街市上的人全部发放全新衣服,就连卖菜小贩,座位下也垫起高档的龙须席。

更有意思的是,杨广下令只要有西域的嘉宾经过,饭馆必须主动邀请他们进去吃饭,酒足饭饱后,一律不允许收饭费,完全是白吃白喝,所有费用最后都由国家来报销。并给出了统一的答复口径:“中国丰饶,酒食例不取直。”隋朝太富有了,根本不在乎这点酒钱饭费。

杨广还要求将路边的树上都缠满绸缎,在冬天营造出繁花似锦的景象,这让一些胡人感到不解,他们说:“你们这也有贫苦的人吧?也有衣不蔽体的人吧?你们为什么不把这些绸缎给那些没饭吃没衣穿的人,为什么非要把它缠在树上呢?”这问题还真不好回答,“市人惭不能答”。

在杨广的脑海中,只有大隋恢宏的气象,根本就没有穷人这个概念,为了让外人感受到富足繁华,花费一些钱财在所不惜。在他看来,没有花钱的不是,想做一个流芳千古的伟大帝王,这一切都是必不可少的代价。每次盛大活动的细节,杨广都考虑得很周全,但独独没有考虑底层百姓的承受能力。从小到大没有吃过任何苦的杨广,在他眼中,这些民众提供粮食、布帛和劳役理所应当,不应成为他们的负担,而应当是他们的骄傲。

如今,杨广觉得越来越接近自己的目标了,一项又一项浩大工程顺利完工,边境太平,相安无事,西域又重新纳入了大隋版图。他想干的事没有一件干不成,只要有想法,就会有收获,杨广此时的感觉好极了。

只是杨广很快遇到了一件干不成的事,便是无法征服东边的高句丽,而且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所有的宏大理想竟然被这个不起眼的小国所粉碎。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